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可签
7
级以上的吧
50
个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2月24日
漏签
0
天
况天吧
关注:
95
贴子:
3,437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游戏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9
回复贴,共
3
页
,跳到
页
确定
<返回况天吧
>0< 加载中...
【从历史文化性格政治军事】解读桀骜的野心家钟会其实是个可怜人
取消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荆国公王安石
武陵人远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三国演义的钟会和三国杀的钟会镇楼
看到很多吧友表示不太了解钟会其人,一些帖子也提到了一些,但都不太完整,整合一些资料,发一个全方面详尽解读钟会的帖子,希望大家在游戏闲暇之余,来阅读的时候,能带来一些所感所悟吧
送TA礼物
1楼
2013-04-12 21:23
回复
荆国公王安石
武陵人远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文学的角度,来谈钟会,对文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留意这个篇章
2楼
2013-04-12 21:24
回复
收起回复
荆国公王安石
武陵人远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会字士季,繇少子,正始中为秘书郎,迁尚书中书侍郎。高贵乡公即位,赐爵关内侯,拜卫将军,迁黄门侍郎,封东武亭侯,以从平毋丘俭功迁太仆,辞不受;以讨诸葛诞功迁司隶校尉。景元中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以定蜀功进司徒,封县侯。寻谋据蜀,为乱兵所杀。有《老子注》二卷,《刍荛论》五卷,集十卷。
3楼
2013-04-12 21:24
回复
收起回复
荆国公王安石
武陵人远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以下是钟会生平流传下来的文章,还有一些失传了,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吧
◇ 遗荣赋
散发抽簪,永纵一壑。(《文选》沈约《乐游苑饯吕僧珍诗》注,又张协《咏史诗》注作「永绝一丘」,又张华《答何劭诗》注。)
◇ 怀士赋
记远念于兴波。(《文选》江淹《杂体诗》注。)
◇ 菊花赋
何秋菊之可奇兮,独华茂乎凝霜。挺葳蕤于苍春兮,表壮观乎金商。延蔓蓊郁,绿坂被岗。缥干绿叶,青柯红芒,华实离离,晖藻煌煌。□□规圆,芳颖四张。微风扇动,照曜垂光。于是季秋九月,日数将并。顺阳应节,爰锺福灵。置酒华堂,高会娱情。百卉凋瘁,芳菊始荣纷葩晔晔,或黄或青。乃有毛嫱西施,荆姬秦嬴。妍姿妖艳,一顾倾城。擢纤纤之素手,宣皓腕而露形。仰抚云髻,俯弄芳荣。(《艺文类聚》八十一,《书钞》一百五十五,《初学记》二十七,《御览》九百九十六)
掇以纤手,承以轻巾。揉以玉英,纳以朱唇。服之者长生,食之者通神。(《初学记》二十七)
故夫菊有五美焉:圆花高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艺文类聚》八十一,《御览》九百九十六)
4楼
2013-04-12 21:24
回复
收起回复
荆国公王安石
武陵人远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 蒲萄赋(并序)
余植蒲萄于堂前,嘉而赋之,命荀勖并作。(《御览》九百七十二)
美乾道之广覆兮,佳阳泽之至淳。览遐方之殊伟兮,无斯果之独珍,托灵根于玄圃,植昆山之高垠。绿叶蓊郁,暧若重阴翳义和。秀房陆离,混若紫英乘素波。仰承甘液之灵露,下歙丰润于醴泉。总众和之淑美,体至气于自然。珍味允备,与物无俦,清浊外畅,甘旨内遒。滋泽膏润,入口散流。(《艺文类聚》八十七)
◇ 孔雀赋
有炎方之伟鸟,感灵和而来仪。禀丽精以挺质,生丹穴之南垂。戴翠旄以表弁,垂绿蕤之森纟丽。裁修尾之翘翘,若顺风而扬麾。五色点注,华羽参差。鳞交绮错,文藻陆离。丹口金辅,玄目素规。或舒翼轩峙,奋迅洪姿;或蹀足踟蹰,鸣啸郁咿。(《艺文类聚》九十一)
◇ 蜀平上言
贼姜维、张翼、廖化、董厥等逃死遁走,欲趣成都。臣辄遣司马夏侯咸、护军胡烈等经从剑阁出新都大渡截其前,参军爰青彡将军句安等蹑其后,参军皇甫、将军王买等从涪南出冲其腹,臣据涪县为东西势援。维等所统步骑四五万人,擐甲厉兵,塞川填谷,数百里中,首尾相继,凭恃其众,方轨而西。臣敕咸等,令分兵据势,广张罗网,南杜走吴之道,西塞成都之路,北绝越逸之径。四面云集,首尾并进,蹊路断绝,走伏无地。臣又手书申喻,开示生路。群寇困逼,知命穷数尽,解甲投戈,面缚委质。印迹万数,资器山积。昔舜舞干戚,有苗自服;牧野之师,商旅倒戈。有征无战,帝王之盛业。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用兵之令典。陛下圣德,侔踪前代,翼辅忠明,齐轨公旦。仁育群生,义征不讠惠。殊俗向化,无思不服。师不逾时,兵不血刃。万里同风,九州共贯。臣辄奉宣诏命,导扬恩化。复其社稷,安其闾伍。舍其赋调,弛其征役。训之德礼,以移其风。示之轨仪,以易其俗。百姓欣欣,人怀逸豫。后来其苏,义无以过。(《魏志·锺会传》)◇ 与吴主书
执笏之心,载在名策。(《文选》袁宏《三国名臣赞》注)
5楼
2013-04-12 21:24
回复
收起回复
荆国公王安石
武陵人远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 与蒋斌书
巴蜀贤智文武之士多矣,至于足下诸葛思远,譬诸草木,吾气类也。桑梓之敬,古今所敦。西到欲奉瞻尊大君公侯墓,当洒埽坟茔,奉祠至敬,愿告其所在。(《蜀志·蒋琬传》)
◇ 与姜维书
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蜀志·姜维传》)◇ 移蜀将吏士民檄
往者汉祚衰微,率土分崩,生民之命,几于泯灭。我太祖武皇帝神武圣哲,拨乱反正,拯其将坠,造我区夏。高祖文皇帝应天顺民,受命践阼。烈祖明皇帝奕世重光,恢拓洪业。然江山之外,异政殊俗,率土齐民,未蒙王化。此三祖所以顾怀遗恨也。今主上对德钦明,绍隆前绪;宰辅忠肃明允,劬劳王室,布政垂惠,而万邦协和;施德百蛮,而肃慎致贡。悼彼巴蜀,独为匪民,愍此百姓,劳役未已。是以命授六师,龚行天罚,征西、雍州、镇西诸军,五道并进。古之行军,以仁为本,以义治之。王者之师,有征无战。故虞舜舞干戚而服有苗,周武有散财、发廪、表闾之义。今镇西奉辞衔命,摄统戎重,庶弘文告之训,以济元元之命。非欲穷武极战,以快一朝之政。故略陈安危之要,其敬听话言。
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兴兵朔野。困踬冀徐之郊,制命绍布之手。太祖拯而济之,兴隆大好,中更背违,弃同即异。诸葛孔明仍规秦川,姜伯约屡出陇右,劳动我边境,侵扰我氐羌。方国家多故,未遑修九伐之征也。今边境清,方内无事,畜力待时,并兵一向。而巴蜀一州之众,分张守备,难以御天下之师。段谷侯和沮伤之气,难以敌堂堂之阵;比年以来,曾无宁岁,征夫勤瘁,难以当子来之民。此皆诸贤所亲见也。
蜀相牡见禽于秦,(蜀相牡,文选作蜀侯。案:《史记·索隐》言蜀王开,今此作相牡者,《战国策》「使陈庄相蜀」,「牡」与「庄」形近,疑陈庄相蜀,遂据蜀,后见禽于秦也。《史记》及《华阳国志》皆不言,未知其审。)公孙述授首于汉,九州之险,是非一姓,此皆诸贤所备闻也。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窥祸于未萌。是以微子去商,长为周宾;陈平背项,立功于汉。岂晏安鸩毒,怀禄而不变哉?今国朝隆天覆之恩,宰辅弘宽恕之德,先惠后诛,好生恶杀。往者吴将孙壹,举众内附,位为上司,宠秩殊毕。文钦唐咨,为国大害,叛主雠贼,还为戎首。咨困逼禽获,钦二子还降,皆将军封侯。咨与闻国事,壹等穷归命,犹加盛宠。况巴蜀贤知,见机而作者哉?主成能深鉴成败,邈然高蹈,投迹微子之踪,错身陈平之轨,则福同古人,庆流来裔。百姓士民,安堵乐业;农不易亩,市不回肆。去累卵之危,就永安之福。岂不美与?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放,玉石俱碎。虽欲悔之,亦无及已。其详择利害,自求多福。各具宣布,咸使闻知。(《魏志·锺会传》,又见《文选》)◇ 太极东堂夏少康、汉高祖论
甘露元年二月丙辰,帝宴群臣于太极东堂,与侍中荀ダ、尚书崔赞、袁亮、锺毓,给事中中书令虞松等并讲述礼典,遂言帝王优劣之差。帝慕夏少康,因问ダ等曰:「有夏既衰,后相殄灭。少康收集夏众,复禹之绩。高祖拔起陇亩,驱帅豪俊,芟夷秦项,包举寓内。斯二主,可谓殊才异略,命世大贤者也。考其功德,谁宜为先?」ダ等对曰:「夫天下重器,王者天授,圣德应期,然后能受命创业。至于阶缘前绪,兴复旧绩,造之与因,难易不同,少康功德虽美,犹为中兴之君,与世祖同流可也。至如高祖,臣等以为优。」帝曰:「自古帝王功德,言行互有高下,未必创业者皆优,绍继者咸劣也。汤、武、高祖,虽俱受命,贤圣之分,所觉悬殊。少康殷宗,中兴之美;夏启周成,守文之盛,论德较实,方诸汉祖,吾见其优,未闻其劣。顾所遇之时殊,故所名之功异耳。少康生于灭亡之后,降为诸侯之隶,崎岖逃难,仅以身免,能布其德,而兆其谋,卒灭过戈,克复禹绩。(《御览》作「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非至德弘仁,岂济斯勋?汉祖因土崩之势,杖一时之权,专任智力,以成功业,行事动静,多违圣检。为人子则数危其亲,为人君则囚系贤相,为人父则不能卫子。身没之后,社稷几倾,若与少康易时而处,或未能复大禹之绩也。推此言之,宜高夏康而下汉祖矣,诸卿具论详之。」翌日丁巳,讲业既毕,ダ、亮等议曰:「三代建国,列土而治,当其衰弊,无土崩之势,可怀以德,难屈以力。逮至战国,强弱相兼,去道德而任智力,故秦之弊,可以力争。少康布德,仁者之英也;高祖任力,智者之俊也。仁智不同,二帝殊矣。诗书述殷中宗、高宗,皆列大雅。少康功美,过于二宗,其为《大雅》明矣。少康为优,宜如诏旨。」赞、毓、松等议曰:「少康虽积德累仁,然上承大禹遗泽余庆,内有虞、仍之援,外有靡、艾之助,寒浞谗慝,不德于民;浇、犭壹无亲,外内弃之。以此有国,盖有所因,至于汉祖,起自布衣,率乌合之士,以成帝者之业。论德则少康优,课功则高祖多,语资则少康易,校时则高祖难。」帝曰:「诸卿论少康因资,高祖创造,诚有之矣。然未知三代之世,任德济勋,如彼之难;秦项之际,任力成功,如此之易。且太上立德,其次立功。汉祖功高,未若少康盛德之茂也。且夫仁者必有勇,诛暴必用武,少康武烈之威,岂必降于汉祖哉?但夏书沦亡,旧文残缺,故勋美阙而罔载。唯有伍员,粗述大略,其言复禹之绩,不失旧物。祖述圣业,旧章不愆,自非大雅兼才,孰能与于此?向令坟、典具存,行事详备,亦岂有异同之论哉?」于是群臣咸悦服。中书令松进曰:「少康之事,去世久远,其文昧如是。以自古及今,议论之士,莫有言者,德美隐而不宣,陛下既垂心远鉴,考详古昔,又发德音,赞明少康之美,使显于千载之上,宜录以成篇,永垂于后。」帝曰:「吾学不博,所闻浅狭,惧于所论,未获其宜。纵有可采,亿则屡中,又不足贵,无乃致笑后贤,彰吾暗昧乎?」于是侍郎锺会,退论次焉。(《魏志·高贵乡公纪》注引《魏氏春秋》,又见《艺文类聚》十二,《御览》八十二,四百四五十)◇ 论程盛
丹霄之凤,青冥之龙。(《文选》任《王文宪集序》注引《锺会集》)
6楼
2013-04-12 21:25
回复
收起回复
荆国公王安石
武陵人远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性格决定命运,下面这个篇章带大家解读历史上钟会的性格
9楼
2013-04-12 21:25
回复
收起回复
荆国公王安石
武陵人远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钟会(225~264)作为三国时期著名人物,有着一段曲折而复杂的人生经历。总的来说,钟会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显赫仕途,但最终也被自己的聪明才智所误。分析其曲折而复杂的一生,会发现很大程度上与其性格有关。性格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殆不虚言。
钟会是东汉末年著名书法家钟繇(151~230)的小儿子,他还有一个哥哥,名叫钟毓(?~263)。其父钟繇得钟氏兄弟时年已七十,在钟会五岁时便已去世。据此可知,钟繇对钟氏二兄弟的家庭教育是极其有限的。据《世说新语》里面的记载,钟繇在兄弟二人年幼时曾考验过他们的应答。《世说新语·言语》言: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其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讬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从这里的记载来看,钟氏兄弟二人在小时候便具有了不同的性格趋向。单从这里的记载来看,钟毓比较传统守礼,钟会比较机智通达。然而事实并非完全如此,《世说新语·排调》里有两则故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其云:
晋文帝与二陈共车,过唤钟会同载,即驶车委去。比出,已远。既至,因嘲之曰:“与人期行,何以迟迟?望卿遥遥不至。”会答曰:“矫然懿实,何必同群?”帝复问会:“皋繇何如人?”答曰:“上不及尧、舜,下不逮周、孔,亦一时之懿士。”
钟毓为黄门郎,有机警,在景王坐燕饮。时陈群子玄伯、武周子元夏同在坐,共嘲毓。景王曰:“皋繇何如人?”对曰:“古之懿士。”顾谓玄伯、元夏曰:“君子周而不比,群而不党。
10楼
2013-04-12 21:26
回复
收起回复
荆国公王安石
武陵人远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先不论这里的两则故事在情节上具有很大相似性,也不论故事的真伪如何,单从这里的记载来看,钟氏兄弟二人都具有十分过人的才智,钟毓更是直接被誉为“有机警”。晋文帝等人因“遥遥”、“皋繇”与钟繇之“繇”谐音来试问钟氏兄弟。而在古代,这是一种对自己父亲的极大冒犯。钟氏二兄弟以同样的谐音方式来回击这种冒犯。以“古之懿士”来谐音司马懿之“懿”。钟氏二兄弟都是聪明的,然而,钟氏兄弟二人后来的人生经历却完全不同,钟毓后来平安地度过晚年,而钟会却因谋反被部下诛杀,这不能不说是二人性格上的差异导致的不同命运,而钟会更是成了一个悲剧人物。
钟会是有才的,然而他的有才有时却不免用在了不应当用的地方。据《世说新语·巧艺》记载:
钟会是荀济北从舅,二人情好不协。荀有宝剑,可值百万,常在母钟夫人许。会善书,学荀手迹,作书与母取剑,仍窃去不还。荀勖知是钟而无由得也,思所以报之。后钟兄弟以千万起一宅,始成,甚精丽,未得移住。荀极善画,乃潜往画钟门堂,作太傅形象,衣冠状貌如平生。二钟入门,便大感恸,宅遂空废。
钟会在书法上得其父真传,“善书”成了他的一大优良品质,然而他却凭着他高超的书法盗窃他侄儿荀勖的宝剑,姑不论其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这种品行在现在看来也是颇遭非议的。后来荀勖也凭着自己高超的画艺报了一己之怨。据刘孝标注引《孔氏志怪》曰:“于时咸谓勖之报会,过于所失数十倍。”钟会因自己的小聪明遭到了十倍以上的损失,真正的是得不偿失。如果就这起事件而言,钟会的损失还可以弥补。然而,他的小聪明最终误了自己的性命,这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损失了。
11楼
2013-04-12 21:26
回复
收起回复
荆国公王安石
武陵人远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钟会相比其兄而言是早熟的,《世说新语·言语》言: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世说新语》在同时记载钟氏二兄弟时,钟会的表现一般来说总是比其兄更为不同常规。上文所引其父考察二人对答时可见一斑。魏文帝见钟氏二兄弟这段材料虽然史无其事,乃杜撰而成,但也能充分说明兄弟二人在性格上的不同。以理来说,年少时见到大场面难免紧张,并且会表现出来,然而钟会却将这种紧张深藏。从此可以看出,钟会相比起来更为成熟,更为深沉,更为老练。这种深沉与老练是一个成功人士所必备的品质,也是成就大业的条件之一,其后钟会带兵灭蜀便证实了他的才能。
司马昭深得其父司马懿之才能,就在派邓艾、钟会分兵灭蜀之前就已经作下了部署。他已经察觉到钟会灭蜀后有异志,便试图让邓艾、钟会互相牵制。其后钟会以灭蜀之功自高一世,认为回到中原恐怕没有好结果,便在蜀地起兵,最终被部下所杀。
纵观钟会一生,缺乏足够的家庭教育导致的性格缺陷当是其悲剧命运的根源所在。其父早丧,其母虽有德行但对他也教育不够。钟会少年得志,据《三国志》本传记载:“正始(240~249)中,以为秘书郎,迁尚书中书侍郎。高贵乡公继尊位(254),赐爵关内侯。”二十岁左右便入职宫中,三十岁便赐爵封侯。这种过于顺利的仕途也给钟会的性格带来影响,使其有些狂傲不矜,不知收敛。
除了狂傲之外,钟会的心胸也是比较狭小的。《世说新语·简傲》言:
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儁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钟会专程造访嵇康却因为嵇康的简傲而受到冷落,而这对于“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而言不过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状态。然而钟会却一起怀恨在心,据刘孝标注引《魏氏春秋》曰:“钟会为大将军兄弟所昵,闻康名而造焉。会名公子,以才能贵幸,乘肥衣轻,宾从如云。康方箕锯而锻,会至不为之礼,会深衔之。后因吕安事,而遂谮康焉。”钟会因一己之私愤谮杀了名士嵇康,成为后世文人口诛笔伐之人,不能不说是事出有因,而此因便是其狭小的心胸。
总之,通过对《世说新语》里面钟会一生的简要分析,可以看出性格对一个人的命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而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家庭教育因素则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12楼
2013-04-12 21:26
回复
收起回复
荆国公王安石
武陵人远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关于钟会最后为何会谋反,其实性格早已经注定了他的宿命,性格决定命运,叛逆贵公子钟会与司马家的恩怨情仇,司马懿可以来看看
13楼
2013-04-12 21:26
回复
收起回复
荆国公王安石
武陵人远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公元264年正月十五,钟会反了。反谁?大家都说他反魏反朝廷,但实质是反司马?真的是因为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么?看来不然,钟会反司马之心既源于其自身的性格,也大受当时时局的影响。如果说造就一个人不是上帝的事,那么又是什么的无形之手造就了钟会和他的所作所为。
14楼
2013-04-12 21:27
回复
收起回复
荆国公王安石
武陵人远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儿时父亲给我读《世说新语》,并不知道钟会后来干的那些事,只知道他是个不听话的孩子,说他叛逆,从他和哥哥钟毓一起偷酒喝一事可以看出,哥哥是个循规蹈矩做了错事自知惭愧的人,而他则我行我素,独断独行。钟会是那种要么不做坏事,要是要做就贯彻到底的人。属于一不做二不休的性格。而正是这种性格,让他最后从扶司马发展到反司马的结局。
钟会长得帅不帅我们不知道,不过说他是贵公子是无可厚非的了,钟会的曾祖父钟皓就是颍川之地名门望族,和荀氏一家是世交,也是亲戚。钟繇和荀彧荀攸叔侄是同一时期在颍川出仕的,钟繇在曹丕时期为相国,曹睿时期为太傅,位极人臣。钟会年纪小小就被老爹钟繇带去见魏明帝曹睿,哥哥见皇帝汗出如浆,而他则镇定自若。古代平民一辈子要见上天子都不容易,而钟会小小年纪就觐见皇帝,犹如士族阶层的一颗小明星,然而作为小孩子就有这份心机实不简单,这跟钟会儿时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联,钟会张昌蒲非钟繇正室之妻,时常受正室欺凌甚至迫害,这种结果也造就了钟夫人教育钟会谨言慎行的行为作风。
15楼
2013-04-12 21:27
回复
收起回复
荆国公王安石
武陵人远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我们经常说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造就有什么样的人。钟会年四岁授孝经,七岁诵论语,八岁诵诗,十岁诵尚书,十一诵易,十二诵春秋左氏传、国语,十三诵周礼、礼记,十四诵成侯易记,十五使入太学问四方奇文异训。要说钟会喝了这么多墨水,但是为何最后却落得个叛逆身死的下场?很多人对钟会的品德人格进行抨击,大呼钟会乃小人走狗之行。人们不禁自问,一代身娇肉贵的人臣士子,说文化有文化,说身份有身份,说家产有家产,话说钟会一家将朝廷千万之资的赏赐都是捐出用于国政之事,可见钟会一家不缺钱也不贪财,那为何落得如此悲剧的收场?难道是教育出了问题?还是社会造就了才高德浅?说钟会才高德浅,而不说他无德,其实钟会很多时候都体现了他仁慈的一面,也同时映衬了他做大事时心狠手辣的扭曲的另一面。说钟会仁慈,钟会大多时候都是惜才爱民的,钟会对人才多以先招揽,再劝说,不可纳再杀之的三步骤,从其对夏侯玄,竹林七贤,乃至平蜀之后对魏将的行为,其一生都果断的做着这三步骤,在这一点上钟会和周瑜很像,人才不能为己所用则除之而后快,周瑜当初也是这样对诸葛亮的,古代大多枭雄也是如此,可惜,钟会算不上枭雄,即使灭蜀有功,连半个英雄都称不上。钟会伐蜀也出檄文善待民众,且不论是其收买人心还是真心仁善,钟会至少做到了,要说是诸葛亮托梦,钟会要不是这号性格,估计也不会照办,古代士族尤其看重德行名声,钟会当然也知德行带来的好处。至少装得好人多了也会变成好人。
16楼
2013-04-12 21:27
回复
收起回复
荆国公王安石
武陵人远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钟会二恨是在魏明帝托孤一事上。钟繇当时可以算是魏国最高级的官了,钟繇活时上朝是可以坐着的,死的时候明帝曹睿也跟着披麻戴孝。钟繇死时是太和四年(公元230年),曹睿死时是景初三年(公元238年),如果钟繇还能撑多八年,托孤重臣中的外臣就是钟繇而不是司马懿了。就算钟繇死了,曹睿起初也是一直对司马懿有猜疑的,司马懿也不是托孤的首选,当时司马懿远在辽东,托孤重臣另有其人。最后司马懿是抓住了机遇,改变了命运。(详情可以听赵玉平老师的跟司马懿学管理第七回巧抓机遇有办法),我们不难看出,按钟会的想法,要是我爹不死,掌实权的可能是俺爹,而不是你司马家了。这就是第二个羡慕嫉妒恨。
18楼
2013-04-12 21:28
回复
收起回复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热议榜
1
国家出手治理农村高额彩礼
1774830
2
NIP不敌TES惨遭淘汰
1588069
3
泽连斯基想找中国当靠山
1481116
4
国家线出了你有学上吗
1204659
5
小行星爽约不撞地球了
875342
6
曼谷大师赛T1零封DRX
774275
7
美国联邦雇员也逃不过写周报
645264
8
合租女室友竟是脏脏公主
469269
9
华为新手机对标迷你折叠平板
447700
10
原神内鬼吧激烈内斗
363552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