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诗词吧 关注:19,790贴子:340,323

【宝藏推荐】鲁迅:文化偏至论——白话翻译及品读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人品读鲁迅的好文章太多了,更值得一读的,自然是鲁迅自己的文章。
开个小楼,和大家分享一些没有出现在课本中的鲁迅作品,联系当下,其中诸多字句,竟隐约有“放诸四海而皆准,俟诸百世而不惑”的力量。
让我们从《文化偏至论》开始:
(括号内为本人的翻译以及小评论,受文言水平所限,或有漏误,还请诸位教正)


1楼2013-04-13 13:34回复
    虽然,惟无校雠故,则宴安日久,苓落以胎,迫拶不来,上征亦辍,使人苶,使人屯,其极为见善而不思式。有新国林起于西,以其殊异之方术来向,一施吹拂,块然踣傹,人心始自危,而辁才小慧之徒,于是竞言武事。后有学于殊域者,近不知中国之情,远复不察欧美之实,以所拾尘芥,罗列人前,谓钩爪锯牙,为国家首事,又引文明之语,用以自文,征印度波兰,作之前鉴。
    (虽说如此,因为没有对比,中国也就在长期的安乐中从根基开始落后,在失去压力的环境中止步不前,人民颓废,愚钝,以至于到了见到进步的文化却不思学习。此时,西方诸多强国如林而起,以完全不同的制度和技术直指中国,他们稍微吹一口气,都能令国人不知所措,僵住跌倒,自此人人自危,而那些见识浅薄耍小聪明的人,都只知大谈特谈武器军事。后来又有一些留学的人,于内既不了解中国国情,于外也不明察欧美世态,用他们所学的少许皮毛,在人前显摆,声称武装军队为国家第一要务,又引用西方名人的话语来文过饰非,以印度波兰被殖民的事例,作为中国的前车之鉴。)
    (这些话放在今天,依然切中要害。)


    4楼2013-04-13 13:47
    收起回复
      夫以力角盈绌者,于文野亦何关?远之则罗马之于东西戈尔,迩之则中国之于蒙古女真,此程度之离距为何如,决之不待智者。然其胜负之数,果奈何矣?苟曰是惟往古为然,今则机械其先,非以力取,故胜负所判,即文野之由分也。则曷弗启人智而开发其性灵,使知罟获戈矛,不过以御豺虎,而喋喋誉白人肉攫之心,以为极世界之文明者又何耶?且使如其言矣,而举国犹孱,授之巨兵,奚能胜任,仍有僵死而已矣。
      (这种仅以力量强弱,战争胜负为判据的比较,与国家是不是更文明有何关系?远有罗马被东西高卢所灭,近有中国被蒙古女真夺权,罗马和高卢,中国和蒙古女真,其文明差距如何,不必费神就能作出判断,然而胜败之数,又为何如此呢?如果说这样的情况只在古时,如今机械先行,不再靠蛮力取胜,所以谁胜谁负就决定了谁更文明。那为何不启发民智,修养性灵,使人们明白网罗武器不过是为了抵御侵略。那些喋喋不休地赞美白人贪婪掳掠的欲望,认为这才是世界最为文明的种族的人,究竟是为何呢?假如按照他们说的来办,仅仅注重物质发展,武器军备,而举国上下仍是孱弱之民,即便给予尖端武器,又怎能用好呢?仍旧不过是不知应对,僵直待死而已。)
      (为保通顺,越来越“意译”了……脑子快运转不灵了,明天继续)


      5楼2013-04-13 13:50
      收起回复
        此非独于理至悖也,即缘救国是图,不惜以个人为供献,而考索未用,思虑粗疏,茫未识其所以然,辄皈依于众志,盖无殊痼疾之人,去药石摄卫之道弗讲,而乞灵于不知之力,拜祷稽首于祝由之门者哉。
        (这样的情况不仅严重违背了事理(也违背了初衷),人们本来是以救国为念,有甘于牺牲的勇决,然而对国情不作探索,不作考量,思虑粗疏,茫茫然不知前因后果,只一味盲从大多数的意志,这简直无异于对一个病势沉疴的患者,不对症下药,保养身体,反倒乞求虚无的神力,跪拜于巫祝之门。)
        (没有万能良药,包括民主)


        9楼2013-04-14 09:02
        回复
          至尤下而居多数者,乃无过假是空名,遂其私欲,不顾见诸实事,将事权言议,悉归奔走干进之徒,或至愚屯之富人,否亦善垄断之市侩,特以自长营搰,当列其班,况复掩自利之恶名,以福群之令誉,捷径在目,斯不惮竭蹶以求之耳。
          (至于那些较之此类更为差劲,却居于多数的人,不过是借个名头,满足私欲,不顾所见的诸般事实,把决断之权,言论之道交付于一班追名逐利之徒,或愚蠢鄙吝的富商,或善于独占的市侩,只因为他们擅长钻营抢掠,就能名列“志士”之班,况且能由此遮掩自私自利的恶名,获得为大众谋福利的美誉,眼前有这样一条捷径,他们自然要竭尽全力地求取利益了。)


          10楼2013-04-14 09:03
          收起回复
            呜呼,古之临民者,一独夫也;由今之道,且顿变而为千万无赖之尤,民不堪命矣,于兴国究何与焉。顾若而人者,当其号召张皇,盖蔑弗托近世文明为后盾,有佛戾其说者起,辄谥之曰野人,谓为辱国害群,罪当甚于流放。第不知彼所谓文明者,将已立准则,慎施去取,指善美而可行诸中国之文明乎,抑成事旧章,咸弃捐不顾,独指西方文化而为言乎?物质也,众数也,十九世纪末叶文明之一面或在兹,而论者不以为有当。
            (呜呼!古代统治民众的,仅仅是一个独裁者,按照今天的做法,统治阶级将迅速变为千万出色的无赖,民众不能忍受这样的命运,就更谈不上治国图强了。但现在的若干人等,当他们夸大其号召主张之时,无不以近世西方文明为后盾,有不认可其观点的,就评价为野人,称之为害群之马,有损国家,按罪当诛。但不知他们口中的文明,是否是按照已经确立的准则,经过慎重取舍,选出的尽可能完备美好的,并在中国切实可行的文明?抑或是把旧事经典,全都弃之不顾,单以西方文化为内容的文明?他们所要求的物质(军备工商),众治(民主共和),或许反映了十九世纪末叶文明的一个侧面,而我不认为这样就是适合中国的。)


            11楼2013-04-14 09:04
            回复
              今天的没了……


              12楼2013-04-14 09:04
              收起回复
                  (昨天这段精彩吧^^继续)
                  根史实而见于西方者不得已:横取而施之中国则非也。借曰非乎?请循其本——夫世纪之元,肇于耶稣出世,历年既百,是为一期,大故若兴,斯即此世纪所有事,盖从历来之旧贯,而假是为区分,无奥义也。诚以人事连绵,深有本柢,如流水之必自原泉,卉木之茁于根茇,倏忽隐见,理之必无。故苟为寻绎其条贯本末,大都蝉联而不可离,若所谓某世纪文明之特色何在者,特举荦荦大者而为言耳。按之史实,乃如罗马统一欧洲以来,始生大洲通有之历史;已而教皇以其权力,制御全欧,使列国靡然受圈,如同社会,疆域之判,等于一区;益以梏亡人心,思想之自由几绝,聪明英特之士,虽摘发新理,怀抱新见,而束于教令,胥缄口结舌而不敢言。
                  (依据史实,这样的新文明之所以出现在西方,是偏至发展不可逆的产物,若对此强行照搬而施用于中国,就不是正确的做法了。为何说不正确呢?请循其本源——西方的公历纪元,起始于耶稣出世,满一百年,称为一个世纪,其中若有重大事件发生,就称为本世纪的某事,这是西方世界历来的惯例,即使以公历时间作为事件的区分,也并不包含更深的含义。实际上,人间世事都是连续的,若深循下去则皆有其来源,正如流水必定发自其泉源,花木必定长自其根须,凭空而出,倏然而隐的事物,在道理上是讲不通的。因此如果要推演某一文明的条理和始末,所得的结果必定相互联系不可离散,如果只问某一世纪文明有怎样的特色,才可特选其最突出的部分来解说。按照史实,由罗马帝国统一欧洲之后,才开始了以欧洲为一整体的历史,后来教皇以其特权,统治整个欧洲,使欧洲诸国颓靡受制,如同一个社会;国界划分,如同不同省区,更以宗教压灭人心,思想几无自由,聪明之士,虽然能够产生新的理念,怀抱新的见解,但受限于宗教规定,都只好缄默不言。)


                17楼2013-04-18 10:56
                收起回复
                  四川又地震了


                  18楼2013-04-21 11:25
                  回复
                    这帖子明天继续……


                    19楼2013-04-21 11:28
                    回复
                      虽然,民如大波,受沮益浩,则于是始思脱宗教之系缚,英德二国,不平者多,法皇宫庭,实为怨府,又以居于意也,乃并意太利人而疾之。林林之民,咸致同情于不平者,凡有能阻泥教旨,抗拒法皇,无闻是非,辄与赞和。时则有路德(M.Luther)者起于德,谓宗教根元,在乎信仰,制度戒法,悉其荣华,力击旧教而仆之。自所创建,在废弃阶级,黜法皇僧正诸号,而代以牧师,职宣神命,置身社会,弗殊常人;仪式祷祈,亦简其法。至精神所注,则在牧师地位,无所胜于平人也。转轮既始,烈栗遍于欧洲,受其改革者,盖非独宗教而已,且波及于其他人事,如邦国离合,争战原因,后兹大变,多基于是。加以束缚弛落,思索自由,社会蔑不有新色,则有尔后超形气学上之发见,与形气学上之发明。以是胚胎,又作新事:发隐地也,善机械也,展学艺而拓贸迁也,非去羁勒而纵人心,不有此也。顾世事之常,有动无定,宗教之改革已,自必益进而求政治之更张。溯厥由来,则以往者颠覆法皇,一假君主之权力,变革既毕,其力乃张,以一意孤临万民,在下者不能加之抑制,日夕孳孳,惟开拓封域是务,驱民纳诸水火,绝无所动于心:生计绌,人力耗矣。而物反于穷,民意遂动,革命于是见于英,继起于美,复次则大起于法朗西,扫荡门第,平一尊卑,政治之权,主以百姓,平等自由之念,社会民主之思,弥漫于人心。
                      (然而,民意如巨潮,受到阻挡反会更加浩大,于是开始有了脱离宗教束缚的思考,在英德二国,不平者很多,教皇的宫廷,已成为众怨归聚之所,因为教皇居于意大利,英德于是联合意大利人一起反抗教廷。芸芸百姓,都把同情给予了反抗之人,但凡能阻滞教令,抗拒教皇的做法,无论对错,都给予赞和。在当时,德国有马丁路德(M.Luther)宣扬说:宗教的根本,在于信仰,一切制度戒律,都不过是表面文章。他着力抨击旧教。自创新教,废弃了阶级划分,取消了教皇主教等称号,而一并以牧师取代,专职宣传神命,而其社会地位,则与普通人无异;在祈祷仪式上,也简化了旧有做法,而其核心精髓,则在于牧师的地位,并不优于平常人。变革一经开始,全欧俱为所动,受宗教改革影响而变化的,并不仅仅是宗教本身,而是波及到了其他种种,如国家分合,战争发动,其后的诸多大变动,多以此为基础。加之宗教束缚既解,思想获得自由,社会万象更新,由此出现了之后的哲学探索,以及自然科学的发现发明。以这些为基础,又进一步发生了许多新变革:开辟新航路,工业革命,文艺复兴,殖民贸易,如果不是去除了旧教桎梏而解放了人心,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然而世事是变化不定,不断往前的,宗教改革既已成功,西方文明必然进一步要求政治体制上的革新。追溯这种诉求由来,则是因为以前对教皇神权的颠覆,是借助于君主的王权,改革已毕,王权由此扩张,君主以一人的意志统治万民,而其下诸人则不能加以抑制监管,君主日夜心系的,只是开疆拓土的要务,为此驱使人民于水火之中,也完全无动于心。导致民生资财空乏,人力消耗殆尽。而正所谓物极必反,民意由此不平,于是革命起于英国,继而美国,继而大面积爆发于法兰西,扫荡封建门第,废除阶级尊卑,还政于民。而平等自由的观念,社会民主的思想,也从此广为传播,深入人心。)


                      20楼2013-04-22 11:55
                      回复
                        流风至今,则凡社会政治经济上一切权利,义必悉公诸众人,而风俗习惯道德宗教趣味好尚言语暨其他为作,俱欲去上下贤不肖之闲,以大归乎无差别。同是者是,独是者非,以多数临天下而暴独特者,实十九世纪大潮之一派,且曼衍入今而未有既者也。更举其他,则物质文明之进步是已。当旧教盛时,威力绝世,学者有见,大率默然,其有毅然表白于众者,每每获囚戮之祸。递教力堕地,思想自由,凡百学术之事,勃焉兴起,学理为用,实益遂生,故至十九世纪,而物质文明之盛,直傲睨前此二千余年之业绩。数其著者,乃有棉铁石炭之属,产生倍旧,应用多方,施之战斗制造交通,无不功越于往日;为汽为电,咸听指挥,世界之情状顿更,人民之事业益利。久食其赐,信乃弥坚,渐而奉为圭臬,视若一切存在之本根,且将以之范围精神界所有事,现实生活,胶不可移,惟此是尊,惟此是尚,此又十九世纪大潮之一派,且曼衍入今而未有既者也。
                        (这些观念风行至今,由此,一切社会政治经济上的权利行使,全都必须公之于众,而至于风俗习惯,道德宗教,兴趣爱好,言论以及其他行事作为,则全都被要求去除高下之分,贤愚之别,(不同个体的高下贤愚)统归于无差别。大多数同意的便是正确的,个别的反对意见就是错误的。这种以多数统治天下并压制少数异见者的政治,正是十九世纪发展大势的一个特征,并且蔓延至今也不见消停。若再举其他特征,则当属物质文明的进步。在旧教鼎盛时期,威压严酷,学者纵有新见解,也大都缄默不言,其中或有人敢于公布于众的,就往往遭受牢狱之灾,杀身之祸。直至教廷势力败退,思想获得自由,各种学术研究都蓬勃兴起,理论进而转化为实用,物质上的实效便由此产生。因而到了十九世纪,物质文明发展的盛况,足可傲视此前两千余年的全部成就。例举其中显著的,有纺织,冶金,煤炭等,其产出皆数倍于过去,且应用广泛,在军事,制造,交通等方面,其成效无不远超旧时,不论转化为蒸汽或电力,悉从人意:世界的情况顿时大变,生活工作都越发便利。人们长期享受发达物质的好处,对物质文明的信任就越发坚定,渐至于奉为圭臬,视物质为一切存在的根本,并且以物质世界来界定精神世界,再反作用于生活现实的种种,人们对物质文明的信任十分坚定不移,唯物质水平为第一标准,唯物质发达为社会风尚。这也是十九世纪发展大势的一个特征,并且蔓延至今也没有停止。)
                        (本段所提到的两种“十九世纪大潮之一派”,至今仍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清醒的认识。)


                        21楼2013-04-23 12:28
                        回复
                          考试复习耽搁了……今天补上……


                          23楼2013-04-27 11:38
                          回复
                            个人一语,入中国未三四年,号称识时之士,多引以为大诟,苟被其谥,与民贼同。意者未遑深知明察,而迷误为害人利己之义也欤?夷考其实,至不然矣。而十九世纪末之重个人,则吊诡殊恒,尤不能与往者比论。试案尔时人性,莫不绝异其前,入于自识,趣于我执,刚愎主己,于庸俗无所顾忌。如诗歌说部之所记述,每以骄蹇不逊者为全局之主人。此非操觚之士,独凭神思构架而然也,社会思潮,先发其朕,则之载籍而已矣。盖自法朗西大革命以来,平等自由,为凡事首,继而普通教育及国民教育,无不基是以遍施。久浴文化,则渐悟人类之尊严;既知自我,则顿识个性之价值;加以往之习惯坠地,崇信荡摇,则其自觉之精神,自一转而之极端之主我。且社会民主之倾向,势亦大张,凡个人者,即社会之一分子,夷隆实陷,是为指归,使天下人人归于一致,社会之内,荡无高卑。此其为理想诚美矣,顾于个人殊特之性,视之蔑如,既不加之别分,且欲致之灭绝。更举黑甚暗,则流弊所至,将使文化之纯粹者,精神益趋于固陋,颓波日逝,纤屑靡存焉。盖所谓平社会者,大都夷峻而不湮卑,若信至程度大同,必在前此进步水平以下。
                            (“个人”这一说法,进入中国不到三四年,那些号称识时务的人(新学众),大多认为这是个贬义的词汇,假如被冠以这二字,则仿佛被骂民贼一般。这或许是因为他们还没来得及深究明察其含义,就误以为是害人利己的意思了。究其本意,则完全不是这样。十九世纪末所兴起的“重个人”之说,十分新颖独特,不能同过往观点混为一谈。而考察当时的人文风貌,莫不是大异从前,从认识自己开始,进一步坚持自我,人们大可刚愎而自主,对于世俗常理无所顾忌。正如当时的诗歌小说中所记述的,主人公大多为桀骜不逊之人。这并非执笔的文人们,仅仅凭借空想神思构架出的巧合,而是以社会新思潮的产生作为先兆,这才伴以文学艺术的体现。自从法国革命以来,平等自由,为万事之首,继而普通教育以及国民教育,无不基于这点进行普及。人们久浸于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渐至领悟为人之尊严,既已明白了自我的分量,则又立刻领悟了独特个性的价值;加之传统习俗的崩塌,宗教信仰的动摇,自我的觉醒,迅速变味为极端的个人主义。而且社会民主的倾向,也同时声势大张,讲求凡是个人,都为社会的一份子,削高添低,以平等为主旨,使天下人人归于一致,社会之内,再无高下之分。这作为理想可谓十足美好了,但对于现实,对于每一个人身上的不同之处,却是视而不见,既不加以分门别类,还意欲将之消除。其中的黑暗与弊处,则在于照此发展下去,将使得文化中凝萃而精进的部分,受平均之力的稀释而趋于僵硬和浅陋,最终衰退,直至消失殆尽。大约所谓的平等社会,大都易于减削精锐而难以改良落后,若真到了完全平等的社会,其进步水平必定不如从前。)
                            (摘取一句,供大家讨论:
                            久浴文化,则渐悟人类之尊严;既知自我,则顿识个性之价值;
                            译:人们久浸于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渐至领悟为人之尊严,既已明白了自我的分量(求同:人人平等),则又立刻领悟了独特个性的价值(求异,张扬个性,不平等)
                            挺有意思的。)


                            28楼2013-06-13 11:03
                            收起回复
                              ……重新看了一遍以前的翻译……觉得好渣┳_┳……


                              33楼2014-03-27 10: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