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字好像写得有点多啊
![](http://static.tieba.baidu.com/tb/editor/images/jd/j_0020.gif)
,,看了看,都不知道要删什么,呵呵,此处无情节,怕看字的敬请飘过。。特别是坛子,别说我没提醒你。
![](http://static.tieba.baidu.com/tb/editor/images/jd/j_0005.gif)
一直都心怀感激,若不是同他一起走一起经历,我眼中的世界不会像如今这般美好。
我们从西安到乌鲁木齐的途中,顺道去了嘉峪关。这个名称,曾在历史书上看到过无数次,当时本不想去,觉得无非也是个人造景观,但我家那口子软磨硬磨死活坚持要去看看长城的起点。。。好在,我当时服输,跟着去了。
下了火车来到嘉峪关的关门前,是凌晨的4点,昏暗的天光下隐约间可见一座高墙飞檐的孤城伴着自己投下的暗影,寂寥地矗立在茫茫戈壁中。城周无声无息,没有路灯,也没有柏油路,更没有一个活物,孤寂的城池大门紧闭,唯有城墙上相隔甚远的几盏白白晃晃的小灯,让人勉强分辨墙体模糊的轮廓。刺骨寒风乎乎地刮着脸,似乎已在不知不觉间,把我们俩生生地吹到了另一个朝代。
我们走上城边一个小土坡,空气冰冷彻骨,举目四望,墨蓝的天顶下,悬着一轮清冽的明月,远远地伴着几点寒星,月华遍洒处尽是起伏连绵的苍凉黄沙。肩靠着肩,偶尔对望的一眼,让我忽然觉得,我和他好像不是来旅行的人,倒更像是两个值更守城的小兵。
还记得当时他瞅着我在笑,竟然马上明白了我的心思,下一秒就开始学着电视剧里的角色装深情地说,“好兄弟,哥哥知道你挂念家里的妻儿,我俩被将军编派到这儿守城退敌,今生怕是不能活着回去了,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咳咳。。。”一边说着,还回手在背包那儿摸出了他的水壶,作豪迈状;看着他在那儿装模作样,我笑得都快不行了,不过,笑归笑,其实在心里,在这苍凉塞外,渺无归期的感觉还是很真切的,扑面而来的真切。直到那天,才算是稍微体会到古人征战塞外的无奈和悲壮,大概他们都是抱着必死之心的;也不知道他们日日思念故土,夜夜对着寒山戈壁,提防山后敌方兵马,过着的都是些怎样的日子。
我们还在嬉笑的当儿,天光渐明,大地和城池的颜色也随之亮堂了起来。想象中,城外应该是一望无际的大漠戈壁,可是,当朝霞晕染天际,暖光将笼罩荒野的晦暗一寸寸逼退的时候,方才惊觉,围绕着戈壁尽头的那一圈黑漆漆的影子,竟然是连延不绝的巍巍群山。那山,同样是戈壁那种刺眼的毫无生命力的赫黄,看不到一株树木,甚至没有一抹杂草的青绿,无尽的峭石陡璧,冰冷地折射着暖融融的霞光。可最让我们目瞪口呆的,还不是这随光而现的群山,而是山背后那团朦胧模糊的白影——原来,一直以为那是天上的白云,可当夜幕的灰暗完全退却,初升的太阳为他它铺上一道道耀眼金光之时,我们才算是看清了,原来,群山之外还有绵绵无尽的直耸天际的雪顶高山。那透自天庭的金光,如同上帝之手,在雪山顶上一寸寸地抚过,可还没等你看仔细,倏地一下,就又消失无踪了。。。
面对光影变幻的天地,忽而出现的日照金顶,我们已经有点手足无措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甚至连相机都忘记拿出来。后来,进城之后参观了些什么人造景观,现今已经不大记得了,可每当在书本里再看到嘉峪关三个字,脑子里浮现的,一定会有云霞幻影,绝壁孤城,群山环绕,和,洒在他发丝上的缕缕温暖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