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汉吧 关注:22,037贴子:546,187
  • 1回复贴,共1

精气神释,神修心法篇。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神修心法篇
引子
谈到神在修行中的作用和位置,历代苦行勤修希望至道者多如牛毛,然而成就者却凤毛磷角,其主要原因就是不能认识和把握住神的位置和作用。致使无意中放任自流或者执着有形,以致形神相克,无形中就耗蚀尽了成仙的本钱,更何况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一错过机会,悔是无及的。
何谓神?阴阳不测谓之神。天地的显露和收藏之精华,而能为人得到并可以运用,其结果是异乎平常,所存在的大智大慧超乎识心,其感觉对于人来说莫可名言。当然,此处所说一般指的是人的元神。称之为元者,因为其特点是能生化无数。因为能够生化无数,自成一体,故其奇妙自为神异。元神靠的先天善地而成,隐藏于圣祖大德之下。你的元神若一跃出肉体,则喜不能伤,怒不能损,其原因不外乎禀于天地,造化众生。是我亦非我,只待本性判明。
道家一直都认为人体本来就是一个小天地,也有四时五行诸神,并认为人体内的神与体外天地之精华是相类相通的。因此说"为善亦神自知之,为恶亦神自知之,非为他神,实乃身中神也"。
如果再说细一点,人体的每一个细胞也是自成一个小天地的,每一个细胞也是人体和宇宙的全息反应。正因为存在这个反应,才使人至于背道,因为人的心不可能化成无数个心去观无数个细胞。也因为存在这个反应,才能使人得道。存在反应就存在一个连通的渠道,忘我存虚,抱元守一者就是志其一道而生亿万之道的妙法。
若单纯谈神修,那就成了无本之源了。
第八章 神修在修行中的位置
第一节 精、气、神再论
精气神古人谓之三宝,并以此作为修炼内丹的药物。人身之三宝缺一不可。有神无精,那是无源之水终将枯竭,有精无神,即是臭皮瓤一具。
一、精
精,古人云:"夫精,生之本也,在于肾。""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诞。"不是交感精修行至纯者都好理解,何物又称之为玉皇口中诞?
精藏于肾者,其根在下,口中涎者,口在上水逆行而上至玉池方才能成其甘露。甘露的形成首先要依赖的是"心虚至神凝,神凝则气聚.气聚则精生,'此精一生练功人首先的感觉是满口生香,津如泉涌,其甘如蜜,其爽如露。至此者则还丹下手有望。否则无此经历而妄想丹熟,那就是:"犹将水火煮空铛"。
至于肾水的逆水行舟,靠的不是识心的吸、提、捉、闭,也不是依靠活子时的抽返,而是在恍恍惚惚,杳杳冥冥的动转中自动生成。其所以为上药者,因其自生,肾水(元精)居下而上行,非其自生动,皆因得道之由。道由德而显,因此无上德则不足以取得丹母。大药修之有易难,亦知由我亦由天。若非积行施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
二、神
神对于一个常人来说,她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现。神藏于心。吾在道内班教材中略有论述。作为气功和丹功的修炼者,最难以认识的唯有其神。因为神藏于心,动则为神,无为之动为元神,有为之动为欲神。在此想说的是有为之欲神的根在心。而不是说欲神的形成位置在心。
由于有了欲神这个阳性位置的干扰,致使七情六欲常驻欲神之位而首(阳)居其表(阳)。凡心由此而生,元神由此而减,性命由此而终,仙道之望由此而灭。
因此置欲神于阴位(无为),是炼功之首务。
然而古往今来,修仙炼丹之书籍所载丹母之一的神一直都不见明示,最常见的代名词也有二十多种.例如:离、甲、日魂、青娥、真汞、火龙等等不一而足,颇费猜疑。吾今得师恩准,掷繁文褥节,泄天地之机枢于此,望天下有缘者善待!!
"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此处所说的上药三品中的神,绝非思虑之神已经昭然。然而"可与元始相比肩"的比喻就当费一番周折才可澄清。元始者,太极之初可称,混饨初开可称一元复始亦可称。
我们就抓住一元复始为根而溯其源。生命的形成靠的是父精母血,生命的本生靠的却是先天之元性。此元性前可见鸿蒙,今可见肉身。与元始齐肩者,喻其年代久远,其根深德全之故。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元是药王。
人之幼小时,所行所思无有分别。特别是七岁之前的少儿,混蒙一片,他们的活动是依赖大脑深层的系统支持的,因为他们的大脑皮层还没有被识心所覆。在此其潜意识相当活跃。人所望返朴归真者,从自己的童年状态中去寻找是唯~可行的办法。
人尽管形体在衰老,童年旺盛状态的记忆还是存在的。而且这存储在人体细胞中的年青信号不但是这一辈子的,而且是宇宙间众生年青信息的共存。
因此当你在存想(或称意守)自己七岁之前的自己童年时,其实质就是使自己进入当时年少时的混蒙状态,由此而调动你的元性,发挥你潜意识所积蓄的能量与体外高智慧的信号(师父的信息) 相谐和,由此调出你的元神。所以在今天这个时代状态下炼丹功,首当明理,其次方能得法。明理者,非明师不能导引,非圣祖之暗示则不能见上药之神。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05-16 13:43回复
    元性二物,阴阳共存,世人只知其一,不晓其有二。其一者,现在我的元性,阳也。其二者,过去我的元性异位者。阴也。在《天人合一金光法》中,天机之数尽泄其中。从中吾深感真机逆耳,假言惑众。人所眷恋者,有形之本也。因此显头露尾,中间数面镜是吾苦心之作.仙缘份定者自会一见即灵生。
    三、气
    什么是气?这气并非呼吸之气,"乃知却是太素烟。'因此我们在处理气的概念上应该若即若离。太追求实了就成了呼吸之气,大虚了又让人难以捉摸。因此对气的认识定义关系到哲学观和方法论。
    《公羊传·解沽》说:"元者,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化天地,天地之始也。"这里指的气,当然是元气、真气。元气既是万物之本,也是联系有形和无形的桥梁,也是神和精之间联系纽带。"聚散氤翁成变化,即将元妙等闲论。"
    世界上万事万物皆有气,气不仅存在于有生命和物质中,而且存在于无生命的物质中。作为一个炼功有素的人,只要其天目一开,万物之气莫不历历在目,只是初具这种状态时一看就耗去体内大量真气,究其根源,不外乎阴阳相采,内外交融方能见真的缘故。
    万物有气这个观点现代科学不易接受。因为现代科学将气的划分越来越细,况且都是在有形中间进行。无形的空间无法涉足,因此使无形的事物的物质性在西方哲学认识论中一直归于唯心论的范畴。
    用气这个词来概括修炼强身的行为,正好说明气功这种运动的出现,必然导致人们经过实践重新认识我们民族的哲学精华于所谓糟粕之中。并将彻底改变对物质世界的看法,创立新的哲学观和方法论,使古今的文明精华能携手共存,促进我国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无和有之间的生化过程是依赖于真气运动的。
    这个运动过程一旦被我们掌握,我们即是道中人了,真气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气充实于物质中,气也充实于物质相互关系中,相互作用中,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此要想掌握其中玄机,不但要在认识方法上更新,而且必须身体力行历尽磨难地去实践。
    在丹功修炼中,真种神、精为丹母,真气为真种之用。若无真气为形,则其丹有藏器而无骨、肉皮也。
    可是精、气、神三宝谁为主,谁是宾?尽管它们皆具同等的重要性,然而内丹修炼一直都只能以炼神为主,自筑基至还虚,都由神主宰。因此对于修道的人来说,若想了却生死,出有入无,那只存在一个先后顺序的重要性,这就是神气精,神为纲,精为目。纲举则目张。神的先行性不解决,命(精)的一切调整是完成不了的。有时甚至连起码的治病强身的目的都达不到。
    世人炼功好讲究先通小周天,炼形在前,炼神若有若无。这也是丹功中的大碍。炼神(无形)要常有(阳位),练形(有形)要常无(阴位),如此方能显其阴阳置反的状态,由此才能得到无形的帮助。在炼功的实践中,若是炼神在先,灵动一出现只要没有主观上的干扰,同时此人的德性很深,小周天的通畅无阻只是数日之内的事情。过去说小周天通了之后能"隔墙见针",意指身上的诸神得到了外真气的滋养补充能量很高。都已经树欲静而风不止了,有意无意之间可以看到一些常人看不到的东西或出现一些其他功能。这也可以作为一个初炼气功的人进入了炼气高潮后的一种检验。这个过程作为三宝的聚集~定要时间短,见效快,处理果断,放眼未来。否则一眷恋功名,或依"做好事可以长功"的利他利己之管论.金丹的火侯会以依此而葬送,做大好事、积大功德的前途也会毁于眼前。
    第九章 尊师重道论
    第一节 非明师之教不能得真传
    道家修神炼丹术最重师传。所以尽管《道藏》洋洋千方言,看起来好象无有不成功的修行者,纵观青史,得其真缔者真可谓凤毛群角。
    究其根本,难得阴阳相合者为终也!书者,阳性之精练也。受其阳不得其阴,终会因阳性漂浮不定而难生根。其阴者,修行过来人也即是写书人的内在感觉也。识不出来和不好说是两种绝然不同的事情。
    说不出来是因为过程太微妙,是一种潜在的物与人的交流。其过程属阴性的一面,你不处于相同的状态你就无法把握。
    《淮南子·道应训》里有一段桓公和木匠轮扁的对话,把这个意思说得最为清楚:
    轮扁:"您所读的是什么书?"
    桓公:"是圣人的书。"
    轮扁:那个圣人在什么地方?"
    桓公:"已经死了。"
    轮扁:"那么,您所读的只是圣人的糟粕罢了。"
    桓公:"我在读书,你一个木匠竟敢讥讽我,你说得出理由来,还则罢了,如若不然,我可要你的命!"
    轮扁:"是的,我有理由。拿我造轮子的例子来作一个说明.斧头挥动得太快了则感到很苦,而且砍不进去,挥动得太慢了则感到轻松,又做得不够完好。要挥动得不快不慢,得心应手,那才是至妙的境地。但这种境地,我无法传给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无法从我这里学到。所以我现在七十岁了,还要亲自造轮。圣人所说的话一样,事实真象说不出来,已被圣人带到坟墓里去了,所剩下的只是一些糟粕罢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3-05-16 13: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