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荒纪吧 关注:2,344,105贴子:48,174,098

西游记里面的秘密,不能细想。(转)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芭蕉扇是太上老君摘的,却在铁扇公主手里;牛魔王根本不会三昧真火,红孩儿却天生就会。


1楼2013-05-16 16:53回复
    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 表面上看,讲的是唐僧取经,师徒四人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终成正果。
    但细看此书,里面有违逻辑、前后矛盾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根本就无法用常理解释。
    比如:
    1.
    大闹天宫的孙悟空,连玉皇大帝、十万天兵天将都奈何不了他,可为什么后来在西天路上反而还斗不过一些妖怪呢?
    2. 唐僧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
    取回经来究竟是干什么用的? 真的是为了普度众生吗?
    3.
    孙悟空一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完全可以飞到西天把经书取来,为什么还要慢慢吞吞地走过去呢,难道不嫌麻烦么?
    4.
    孙悟空被关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烧了49日也没有烧死。可为什么差点被红孩儿吐的一把火给烧死了?
    5.
    神仙们既然可以长生不死,那么,为什么一个个的还要跑去吃王母娘娘的蟠桃呢?
    6.
    玉皇大帝真的是昏庸无能吗?那么,他又怎么可能成为万神的主宰呢?
    7.
    唐僧既然是有道高僧转世,为什么他总是过不了惊恐之关?老是被吓的屁滚尿流?
    8.
    妖怪们为什么都盯着要吃唐僧肉?他们究竟凭什么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为什么就没有任何一个妖怪对此产生怀疑呢?
    9.
    妖精抓到唐僧后,总是不急着吃掉,他们究竟在等什么呢?为什么就没有一个急性子抢了就咬一口吃的?
    等等。这么多的矛盾、硬伤,当然,还远远不止这些,可以说比比皆是。作者解释得了吗?于是, 民间就有这样一句俗语:“看了西游记, 说话象放屁。”
    可是, 《西游记》的作者会有那么弱智吗?
    我们通观西游记全书,发现这些矛盾并不是简单的笔误,而分明是作者重点刻意描写的对象。
    那么,我们只能认为这是作者在有意巧设机关,故意写出一个有违逻辑、前后矛盾的西游故事,为我们出了一个天大的“谜语”,就看我们是否能够猜中谜底。
    作者的布局功夫之高,乃世所罕见。其实,解谜的“玄机”就隐藏在小说《西游记》的原文之中。这些矛盾都是有解的,只是多数读者都没有认真看而已。
    我们把全书中所有矛盾的地方联系起来看,都可以根据原著所给出的依据,而将其中的玄机一一破译开来!!!
    西游记究竟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下面,我将采用逻辑推理的手法,
    重新解读《西游记》。
    郑重申明:
    本文讨论的范围:
    1.
    仅限于小说《西游记》。和其他的神话故事无关。
    2. 仅限于小说《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逻辑关系进行推理。
    3.
    小说《西游记》中虚设的人物角色,与现实无关。小说中的宗教根本不是现实中的宗教,小说中的唐僧也不是现实中的玄奘法师,这个很早就有定论了。切勿自作多情,对号入坐!


    2楼2013-05-16 16:53
    收起回复
      那么, 又有新的问题:
         这个“血海深仇”,不让温娇小姐自己报, 这可能吗?
      这个思想工作做的通吗?温娇小姐每天面对着这个杀夫仇人她会怎么想? 白天的要伺候他吃, 天黑了还要陪他睡, 她就这么眼睛一闭, 天天忍着紧他折腾啊?
      还要忍上一十八年, 我们的温娇小姐她忍受的了么?!
         如果她无法忍受, 那么, 她绝对会采取以下两种措施之一:
      1.干掉凶手。
         2.干掉自己。
      可是, 无论是干掉凶手还是干掉自己, 都会导致玄奘长大了不能报仇。因此,
      要使玄奘长大了能亲自报仇, 我们的温娇小姐她既不能干掉凶手也不能干掉自己。
         那么, 究竟怎样才能让温娇小姐既不干掉凶手也不干掉自己,
      并且心甘情愿地陪着杀夫仇人睡上六千五百七十个夜晚呢?


      4楼2013-05-16 16:54
      收起回复
        唐僧的亲生父亲绝不是新科状元陈光蕊, 因为他的母亲温娇小姐与陈光蕊结婚的时间仅为8至18天, 这么短的时间, 温娇是不可能确认怀了孕的。
          唐僧的亲生父亲就是那个水贼刘洪。只有这一种解释, 才能将全文中所有的谜团矛盾一一破开!
          因为唐僧的亲爹是刘洪, 我们的温娇小姐才会心甘情愿地陪着杀夫仇人睡上六千五百七十个夜晚, 才会过上十八年世外桃源般的真正属于自己的日子。在温娇小姐眼里, 刘洪才是真正的情郎, 一个为了自己才杀人的人而已。
          当年在洪江渡口, 刘洪、李彪两个水贼杀了陈光蕊,如果真的只是为了劫财劫色, 那么, 这两个水贼就会财物平分, 女人也要平分, 先轮奸, 再商量: 这个女人究竟是杀掉, 还是藏起来压寨。可都不是, 钱都没要, 居然是: 刘洪穿了光蕊衣冠,带了官凭,同小姐往江州上任去了!
          我们再看这一幕的细节:“先将家僮杀死,次将光蕊打死”, 家僮是杀的, 一刀就解决了, 光蕊是被打死的, 打, 比杀要慢得多, 刘洪为什么要打? 肯定是边打边骂:“我叫你干...!”


        8楼2013-05-16 16:56
        收起回复
          小姐见他打死了丈夫,也便将身赴水,刘洪一把抱住道:“你若从我,万事皆休;若不从时,一刀两断!”这句话真是耐人寻味啊, 你若跟我过日子的, 我也不计较你跟陈光蕊的事了, 反正你已经有了我的孩子, 你若不跟我过日子, 我就跟你一刀两断!
            刘洪若真的是劫色, 就不用说这番话了, 先捶她两捶, 看她老不老实! 而作者用的“一刀两断”这个词实在是妙啊。各位看官, 你们都以为是要杀小姐么? 不是滴, 是在用“分手”吓唬小姐! 百分之百的指“分手”! 因为小姐本来就是准备去跳河自杀的呀, 你还再用杀她吓唬的了么?! 所以, 小姐不是怕死, 而是怕分手!
            刘洪把她的肚子搞大了, 为什么又不要她了呢? 现在怎么又在船上呢? 只有一种解释: 刘洪的家庭反对他娶温娇小姐。
            刘洪与温娇应属自由恋爱, 因为家庭反对, 才不能结婚,不能去抢绣球, 如果是他自己不爱小姐, 他现在也不会化装偷跑到这船上来打死光蕊, 现在, 已经把光蕊打死了, 你若不从我, 我就再回去, 看你怎么办! 小姐怕的就是这。


          9楼2013-05-16 16:56
          收起回复
            各位看官啦, 看书得仔细, 作者这样写, 都是有用意的, 你自己想不通了, 却说作者水平臭, 这是什么道理?!
            刘洪是爱小姐的, 因为小姐已经结了婚, 刘洪的爹妈才放松了监控, 刘洪才得以脱身, 尾随而来, 买通开船的李彪, 化装成梢公, 打死光蕊, 与小姐私奔, 改名换姓, 连显赫的家世都放弃了, 情愿与小姐躲在江州过小日子。如果是在京城, 那她们就是不可能的故事。
            刘洪必然是深谙官场之道, 行事分寸恰倒好处, 才得以十八年来不升不降不调不露。
            小姐十八年来必然是经常写信回去: 爸妈, 我很好, 很幸福, 勿来, 勿念, 光蕊工作很忙, 有时间我们就回来看您。
            小姐要是不打掩护, 能瞒十八年吗?!
            若按表面文字, 刘洪只见了小姐一眼, 就被迷住了, 顿时淫心大发, 杀人劫色, 何等的猖狂! 怎么当了市长反而又收敛了呢? 按这个色魔的本性, 再加上江州土皇帝的权利, 应该更加有条件滥发淫威才对, 应该把江州的女人玩遍才对!
            可是他跟小姐过的一直很好, 从小姐要僧鞋, 找寺院这一段可以看出, 他都是顺着小姐的。直到丞相发兵来捉, 从梦中惊醒, 也没有发现他有一妾。可见刘洪根本就不是什么色魔。
            如果小姐怀的那个孩子(唐僧), 不是刘洪的, 刘洪会对小姐这么好? 而且十八年来人都半老了, 还这么好, 那就只能说明: 小姐与刘洪才是真正的原配夫妻。而且从感情上讲, 比任何一对夫妻都要好的多。


            10楼2013-05-16 16:57
            收起回复
              唐僧为什么要取经 唐僧取经,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但是,若要问一句:“唐僧为什么要去取经呢?”恐怕有多数人回答不上来。
              大家一般主观臆想的答案是:“为了宏扬佛法。”也有的朋友会说,唐僧是为了学习更高深的佛法,才去西天拜佛取经的。等等。
              但是,这些都不是的。究竟是什么呢?《西游记》第12回有十分明确的标准答案:(太宗)问:“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
              (唐僧)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可见,并不是唐僧要取这个经,而是他帮唐太宗去取这个经。
              也就是说,对这个“经”产生需求关系的,是唐太宗!而不是唐僧!唐僧在取经的过程中,仅仅只相当于一个差人、邮递员的身份,他的工作任务只是负责帮唐太宗送一趟货而已。前面已经探讨了唐僧同志的身世之谜。现在,我们再来探讨唐僧为什么要到西天去取经。凡事总有个原因,唐僧总不会无缘无故的要去取经吧。


              11楼2013-05-16 16:57
              收起回复
                “根源又好”, 这是真的。因为唐僧的父亲陈光蕊中状元,官拜文渊殿大学士,母亲则是开国元勋殷开山丞相的女儿, 所以他是标准的高干子弟。
                “德行又高”, 从哪儿说起呢? 书中说他“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菩萨送来两件宝物“锦阑袈裟,九环锡杖”,袈裟卖五千两, 锡杖卖二千两, 合人民币约700000元了。就连皇帝唐太宗也问:“有何好处,就值许多?”可见挺贵的。尽管贵, 唐太宗还是说“朕买你这两件宝物,赐他(唐僧)受用。”
                太宗宣唐僧入朝:“求证善事,有劳法师,无物酬谢。愿送锦阑异宝袈裟一件,九环锡杖一条。今特召法师领去受用。”玄奘叩头谢恩。
                太宗道:“法师如不弃,可穿上与朕看看。”
                唐僧就抖开袈裟,披在身上。君臣文武,个个喝采。


                14楼2013-05-16 16:58
                回复
                  待唐僧穿了袈裟,持了宝杖,太宗又赐他两队仪从,叫他上大街去威风一把,就如中状元夸官一般。感动的唐僧再拜谢恩,在那大街上,烈烈轰轰,摇摇摆摆。长安城里,大男小女,无不争看夸奖。
                  唐僧直至寺里,僧人们下榻来迎。唐僧便对众僧人感述“圣恩”不已。
                  太宗皇帝对唐僧如此礼遇,给足了面子,以至唐僧的感激之情,难于言表。最后, 菩萨对太宗皇帝说, 你办的这个水陆法会跟本就不行! 你请的法师只会讲小乘教法,不起作用的。我有大乘佛法三藏才是真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
                  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
                  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太宗一听,马上就叫法会暂停。水陆法会原本计划是做49天的,现在是第7天。
                  即命众僧:“且收胜会,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秉丹诚,重修善果。”


                  15楼2013-05-16 16:58
                  回复
                    当时, 有个神仙提议道:“感如来无量法力,收伏妖猴。蒙大天尊设宴呼唤,我等皆来陈谢。请如来将此会立一名,如何?”
                    吃一餐饭, 还要立个名, 讲究真是多。
                    其实,在西游记中,有许多“饭局”都是有名目的。比如:“蟠桃宴”、“丹元大会”、“兰盆会”、“仙酒会”、“钉耙宴”等等。
                    这些宴会的共同特点是:
                    1. 请客吃饭之前,先有个宴会的名目,
                    2. 然后再到各处去邀朋唤友来吃饭


                    17楼2013-05-16 16:58
                    回复
                      而这一次却是相反的。开始并没有宴会的名目,先请人来吃饭,吃着吃着,就有人想起来了,要给饭局取个名目。
                      纵观西游记中所有的饭局名目,都是由请客者预先取定好的,而这一次却不是的。这一次是叫“被邀请者”来取。
                      这有什么问题呢?
                      这其实是:众神仙们出了一个很难回答的题目,叫如来佛回答。
                      因为如来佛帮玉皇大帝收伏了妖猴,玉皇大帝才请他吃饭。所以,叫如来佛取名的用意就是,大家都想听听如来佛怎样说, 想看看如来佛究竟是怎样看待这件事情的。


                      18楼2013-05-16 16:59
                      回复
                        当时,如来佛只带了两个人, 而许多神仙中的厉害角色基本上都在场。这个问题其实是不太好回答的, 不要想的太简单了。
                        因为给宴会取名本身就是主人的事,所以最常见的回答方式应该是:“客随主便,请玉帝立一名。”这样,既给了玉帝面子,也回答了其他人出的难题。
                        如果玉帝也执意要如来取名,那么,如来就可以取个“降妖会”之类的与主题相关的名目也就行了。
                        但是,如来佛没有这样,而是在所有的神仙面前,口出惊人之语:“今欲立名,可作个安天大会。”
                        各仙老异口同声,俱道:“好个‘安天大会’!好个‘安天大会’!”


                        19楼2013-05-16 16:59
                        回复
                          安天大会! 如来佛真是有量, 也不避讳什么了, 没有他, 这天上就不得安宁, 他这口气也太狂了!
                          孙悟空自称“齐天”, 如来佛却道“安天”! 这“安”可比“齐”的能耐大多了!
                          而各仙老说的“好个安天大会”, 也没有那么简单! 不同层次的人, 理解, 说法, 表情, 语气, 肯定都是不同的! 我们不知道玉皇大帝在听到“安天大会”这个词后, 是什么样的表情, 紧接着是: 长头大耳、短身躯的南极老寿星到了。
                          寿星见玉帝礼毕,又见如来,谢曰:“先听说那妖猴被太上老君弄到八卦炉里烧炼,以为这一下必要平安了,没想到他又反出。幸好如来善伏此怪,听说玉帝在此设宴奉谢,故此我闻风而来。没有他物可献,特具灵芝瑶草,碧藕金丹奉上。”
                          如来欣然领谢。


                          20楼2013-05-16 16:59
                          回复
                            所以,西游记的故事,从大闹天宫一结束,紧接着就是如来传经,东进扩张。如来佛并不是天上的神仙,所以在天上是没有他的席位的。但这一次,是奉诏上天的,一上去就露了脸,大出风头。你看:
                            如来佛一回去,众弟子问他是怎么回事,如来道:“玉帝大开金阙瑶宫,请我坐了首席,立安天大会谢我。”大众听言喜悦,极口称扬。不管怎么说, 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最终结果, 是导致了如来佛祖一出场就扬名立万了, 孙悟空闹了这么大一场事, 仅仅只是给如来佛祖做了个衬托, 而他自己却落得个牢狱之灾! 什么好处也没得到。
                            那么, 孙悟空与如来佛之间, 是否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22楼2013-05-16 17:00
                            回复
                              仙的分布状况
                              人有人的社会结构,神仙当然也有神仙的社会结构。我们可以根据《西游记》前几回的描述,归纳整理出一个神仙界的大概轮廓。神仙们都是从哪儿来的呢?第三回中,太白金星说,“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九窍,指两个眼睛、两个鼻孔、两个耳朵、一张嘴及前、后阴,共九窍。
                              也就是说,神仙是由人或动物修炼而成的。就像达尔文的进化论所说,人是由猿或猴修成的一样, 既然猿类可以进化成人类, 那么, 人, 也同样可以进化成神仙。
                              人怎样才可以进化成神仙呢?方法主要有两种:修道, 或是念佛。只要真正弄懂了道家的经典, 或是坚定地信仰如来佛理论, 就都可以修成神仙。


                              24楼2013-05-16 17: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