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万行律师事务所吧 关注:1,318贴子:12,911

回复:[转载]佛陀的一生(画传)。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重返人间。
重返人间:佛陀在天宫说法后,沿着天梯下返人间,众天神恭敬围绕。


32楼2013-05-23 14:41
回复

    诸相皆空。
    有一王子贪恋自己美丽的妻子而不愿随佛出家,于是佛带他来到天上。王子见天女容貌美丽至极,反观人间女子更像狒狒一般,于是以此因缘而出家。后来佛陀为了帮助他断除淫欲,而带他去看了地狱中因过分贪着美色而感应到的烈焰痛苦,于是这名王子真正的解脱了。


    33楼2013-05-23 14:42
    回复

      最后供养。
      最后供养:佛陀接受了最后一次的供养,以表现出疾病这样的方式提醒弟子们时刻不要忘记无常,并表示即将进入大涅盘的境界


      34楼2013-05-23 14:42
      回复

        入大涅盘。
        入大涅盘:佛陀对弟子们做了最后的开示后,安详的右卧,进入涅盘。
        佛陀晚年疾病缠身,仍然到处讲经说法。来到拘尸那伽城外的娑罗树林,佛陀疲乏不堪,决定在这里入灭。在两株娑罗树中间,阿难搀扶佛陀右胁而卧,还对外道须跋陀罗说法,这是最后度化的弟子,说完便寂然入定,安祥而逝。这是公元前五四三年二月十五日中夜,佛陀寿八十岁。


        35楼2013-05-23 14:42
        回复
          疾病、年老和死亡——从三个敌人到一个敌人(执着)
          佛陀降生后,有一天,他发现整个生命的问题,不外乎就是:
          在老、病、死的严密控制下,生命毫无意义。
          这时的他,正值生命中的黄金岁月。
          对于从小与外界隔绝,从未见过病、老、死的释迦族王子来说,此前以为生活就是无忧无虑,以为生命永存、欢乐永在的神话刹那化成了泡影。
          对悉达多王子来说,他显然很不习惯、很不喜欢面对痛苦与烦恼。
          同时,他又是一位极优秀的武士和学者,他的骄傲和自尊不允许自己对此无所作为。
          为了救治他所珍爱的妻与子、家与国,他很清晰的明白,如果他不能使自己的生命实现超越,根本拔除这三苦的话,他是绝对无法有效救治和他恩爱相处、难分难舍的亲属们。
          特别是他早年过逝的母亲和已经年迈的父亲,不由他来救治,又该由该来救治呢?
          尤其是和他情深义重的妻子——在轮回中像陀螺般打转的——耶输陀罗的恩爱之亲,让他无法坐视自己年轻貌美的妻子,毫无办法地变老,衰病,终至死亡。
          因此他下定决心,趁着自己年轻如明月般的智慧光明,以及山岳般牢固的道心,独自一人夜遁莽林,苦心修道。
          希望由他的努力,可以救度他的妻子、家国以至于他所能照顾所及的任何地方。
          青年释迦牟尼逃离他的无忧宫,前去涉险学道。
          于是,他夜晚出逃,去战胜三个敌人:疾病、年老和死亡。
          六年的雪山修行,悉达多终于成道了,澈悟了真理,成了释迦牟尼,释迦族的圣人。
          他发现,他最初想要战胜的三个敌人:疾病、年老和死亡,从根本上来说,是一场虚妄的游戏。
          虚妄来自人类的内心,来自人类的自恋,也就是“我执”。
          生命全部的问题和痛苦烦恼,都是从我执这个根上发芽长枝的。
          解决了我执的问题,就解脱了生命所有的痛苦烦恼。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6楼2013-11-09 16:29
          回复
            见闻随喜作胜因 普愿流通续慧命
              《首楞严经》,千余年来无数真修实证的大德高僧的反复验证,确认是真经真咒.现在有些对佛法一知半解的人,要来破坏这个正法,所有的佛教徒,必须拿出力量,拿出血汗来拥护这部楞严经。 楞严经、法华经与华严经并称经中之王;所谓成佛的法华, 开慧的楞严,要深入佛陀智慧之海,楞严经是必读的经典之一。《华严》、《法华》是佛的全身,《楞严》是佛的顶,所以经典圆顿到了极处;圆是圆满,顿是顿超,绝不在《华严》、《法华》之下。 "佛顶"是最尊无上,用以显示这一部经典里面所说的法门。古人曾说: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世间糟粕书. 可见此经之重要,「《楞严经》这是佛教里一部照妖镜的经,所有天魔外道、魑魅魍魉,一见到《楞严经》都现原形了,他无所遁形,什么地方他也跑不了。所以宣化上人说:"在佛教里,所有的经典,都很重要,但是《楞严经》更为重要。凡是有《楞严经》所在的地方,就是正法住世。《楞严经》没有了,就是末法现前。《楞严经》是佛的真身,《楞严经》是佛的舍利,《楞严经》是佛的塔庙。所有的佛教徒,必须拿出力量,拿出血汗来拥护这部《楞严经》。"出家师父要好好的诵持,每日必修,在家弟子也最好能够诵持。


            38楼2013-11-10 13:15
            回复
              悟 - 邓伟标


              39楼2014-01-05 09:36
              回复
                【转法#】
                七七载,转法#,
                广度群机出苦海。
                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游化十方,为众生广开无量法门,教化一切。佛陀的法语甘露,普被上中下三根;令听闻者皆能转烦恼、成菩提,明心见性。
                畜生道如大鹏金翅鸟、食人为乐的毒龙、鬼道的罗刹鬼子母等,亦皆一改嗜杀、瞋恚的习气,成为佛教护法。
                尊如太子须菩提、阿那律;富如大迦叶、舍利弗;贫如优波离、难陀女;亲如堂弟阿难、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年长如一百二十岁的须跋陀罗;幼小如七岁的罗目侯罗,都能平等法施,度令出家而证圣果。
                佛陀的平等教化,不仅救护了现世父母、累劫亲眷、六道众生,使他们离苦得乐;所留下的教法,也令未来世的众生种下得度的因缘。
                【说法】(转轮)
                释迦牟尼成道后,先赴鹿野苑度化五比丘,以后陆续又度化了1000余人。释迦便率领1250徒众,周游各地,宣讲佛法。释迦推动正法之轮,碾破异端邪说,弘扬佛法,称为“转轮”。在45年中,释迦深入民间,说法普度众生。世尊感于众生迷失本觉,沉沦苦海,故于成道后,先至鹿野苑,转四谛,度憍陈如等五人而证道果;后更以其大悲、大智、大愿、大行,游历四方,化导群伦,欲令众生悟佛知见、回归本觉、离苦得乐。
                终其一生,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所度有情,其数无量。


                43楼2014-02-10 14:47
                回复


                  48楼2014-02-11 18:16
                  回复


                    55楼2014-02-21 19:22
                    回复


                      58楼2014-03-06 17:18
                      回复
                        我是如此听说的: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拘夷那竭国,再过三个月就是佛陀将要入涅盘的日子了,有很多比丘众与菩萨众围绕在佛陀的身旁,还有无量无数的群众都前往佛的住所,在地上向佛陀恭敬礼拜。
                        世尊只是静静地沉默着,没有说话,身上也没有光明显现。阿难尊者向佛陀顶礼后对佛说:“世尊在往日说法前与说法后,都有大威德光明显现,今有无数大众聚会一处,为什么没有见到一点点光明呢?这当中必定是有什么原由的,我们愿意听闻这其中的意义。”佛陀仍旧沉默着,不作回答。
                        阿难尊者,像这样请问了三次,佛陀才对阿难及大众说:“
                        我入涅盘后,佛法将要灭亡的时候,在这造五逆业的浊恶世间,魔道兴盛。魔在佛门内,外表装作修道人的样子,破坏捣乱我们的正道。穿着世俗人的衣裳,喜欢豪华的袈裟及各种彩色的服饰。喝酒、吃肉、杀害生命、贪图口味。没有慈爱之心,互相憎恨嫉妒。有时有菩萨、辟支佛、阿罗汉出现在世间,他们精进修习道德,对一切事物以诚敬相待,人们所可尊崇归向,平等教化一切众生,怜悯贫困、关爱老人、教育帮助穷人及苦难者,长期的以经典、圣像,教人恭敬、学习、遵行、供养,广做一切功德,心里面所想的全是恩赐众生的善行,不侵害他人,能奉献自身、舍弃万物去救济他人,不自爱惜自身,能行忍辱、仁慈和善。如果有这样的人出现,那些魔比丘都共同的嫉妒他,去诽谤宣扬这些修道人的过恶,排斥、贬低、驱赶、遣散、除名,使不能够安住修道。
                        这些魔比丘共同造业,自此往后不修道德,寺庙空空没有一个修道人,道场(包含物质建设与精神建设)荒废也不会去修整,到最后就毁坏了。他们只知道贪取财物积聚不散,也不去修真正的福德。贩卖奴婢(购买劳动力)及财物,耕田种植(从事生产图财),焚烧山林(破坏环境伤害生命),伤害众生没有慈心。根性低劣似同做人奴婢的人(例如金钱奴隶、名利奴隶、性欲奴隶),出家作比丘、比丘尼,没有道德,放纵淫欲,行为污浊混乱,男女在一起不能遵守礼度。使正道逐步淡薄、消损,都是由这样的人造成的。或者有人是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查,来依赖我们学道。恳求做个沙门,却又不能修持戒律,每半个月虽然表面上也可能有诵戒,但心里厌倦懈怠根本不想听闻。
                        法将要灭的时候,女子们精进修行,长期的作功德,男子却懈怠骄慢,不采用法语。看到修行的沙门就象看见粪便臭土一样,没有信爱恭敬之心。佛法快要消失没有了的时候,各种天界中的善人都流泪哭泣,水与旱互不协调,五谷粮食不能正常成熟,不能够得到好的收成,还有很多温疫疾病四处流行,受灾死亡的人数非常多。人民忙碌辛苦,官府却谋划得很苛刻。不能顺合道理,整天想的是享乐及迷乱。恶人越来越多,就象大海中的沙子那样多。善人却很少,只有一两个。劫将要到达尽头,所以日与月的时间也变短了,人的寿命也转而短促。四十岁头发变白,就成了老年人,男子因为放纵淫欲,精力费尽而死亡。男子的寿短,女子的寿长,或者有男子寿命六十岁,女子却有七、八、九十岁或至一百岁的。到后来,有大水忽然发起,经常一下子就来到,没有一个固定的时期。世间人们不能正信,依旧作往常的事。很多众生混杂在一起,不管是高贵还是贫贱,都沉没漂浮在水中,被鱼鳖等吃咬。当时有菩萨、辟支、罗汉,想来相救,众魔却从中阻挠、驱逐,使不能赶到相会、参预解救。有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根性的众生,进入大山中有福德的地方,泰然淡泊遵守本份,以达到欢喜快乐寿命延长。后来,有诸天卫护着月光菩萨出世,月光菩萨与三乘众人遭遇相逢,共同兴盛正道五十二年。
                        《首楞严经》、《般舟三昧经》,首先会消灭掉,十二部经典紧接着也会灭掉,全部不会再出现,连文字也不能见到。沙门的袈裟不觉之下,就自然地变成了俗家样式,跟在家人的服装没有什么两样了。佛法灭亡时,就好比油灯一样,在临灭时光明会变得更亮一点,跟着就灭了。我法灭时,就跟油灯灭时相似,也会兴盛一下。自此以后的漫长岁月,就像那漫长黑夜,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这样之后,要过数十亿年,一直到弥勒菩萨下生世间修证成佛,才会天下泰平毒气消除,风调雨顺五谷滋润茂盛,树木很长很高大,人都有八丈高,人寿命八万四千岁。众生得到救度的数量,多得到没有办法称名计算的。”
                        贤者阿难向佛礼拜后,问佛说:“应该用什么名字叫这部经呢?怎样的去奉行受持呢?”
                        佛说:“阿难!这部经的名字可叫做‘法灭尽’,宣扬告知一切众生,让众生能分别决断。功德无量不可称计。”四部弟子闻经后,悲惨惆怅,皆发无上圣真道意,全部都向佛顶礼后离去。


                        63楼2014-03-07 18:47
                        回复
                          :“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


                          64楼2014-03-08 10:49
                          回复
                            释迦牟尼谈布施
                            一个人跑到释迦牟尼佛面前哭诉。
                            “我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成功,这是为什么?”
                            佛告诉他:“这是因为你没有学会布施。”
                            “可我是一个穷光蛋呀!”
                            “并不是这样的。
                            一个人即使没有钱,也可以给予别人七样东西:
                            第一,颜施,你可以用微笑与别人相处;
                            第二,言施,对别人多说鼓励的话、安慰的话、称赞的话、谦让的话、温柔的话;
                            第三,心施,敞开心扉,诚恳待人;
                            第四,眼施,以善意的眼光去看别人;
                            第五。身施,以行动去帮助别人;
                            第六,座施,乘船坐车时,将自己的座位让给他人;
                            第七,房施,将自己空下来的房子提供给别人休息。”
                            佛最后说:“无论谁,只要有了这七种习惯,好运便会如影随形。”
                            如此精辟的论述,当你分享到朋友圈的时候,你已经做到了佛祖所言的第五条:身施,以行动去帮助别人。


                            66楼2014-06-16 16:04
                            回复
                              因果录
                              “纵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67楼2014-06-19 14: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