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吧 关注:184,904贴子:19,576,614
  • 11回复贴,共1

老道杂谈~~~~文化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是床
我喜欢床,在床上总能产生很多的乐趣,可以果着,从思想到身体


1楼2013-06-09 13:05回复
    文化的概念很广,在外面撒泡尿都有厕所文化,中国人喜欢把吃喝拉撒睡都列入文化的范畴,文人们更是把逛窑子都弄得委婉缠绵,风生水起。好像他们去了就不是为了脱裤子,就是为了意淫那两句一双玉臂千人枕、一点朱唇万人尝。好像伟大的爱情都是在窑子里产生的。赶明儿我把我那八大胡同改个名,就叫爱情的子宫,肯定会产生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


    4楼2013-06-09 13:07
    收起回复
      这里只说说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儒释道。在我看来,道德经给中国人确立了一个精神上的坐标,而儒家给这个社会建立了一个坚实的骨架,他是道德的基石,社会的根基。佛教就像一个人的血肉,无处不在。
      有很多人试图把它们分开来看,我觉得这种观点的人大错特错了。三教本为一体,只是他们走了不同的道路而已,殊途同归。


      5楼2013-06-09 13:08
      收起回复
        道家从来就不是为我们这些下里巴人准备的,他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然后又说,‘玄之又玄’。在那个文盲半文盲为主体的社会里,这些话显然是讲给那些精英们听的,因为只有那些精英才是创造历史的人。这就是为什么道教没有佛教那么兴盛普及的原因。
        说实话,看道家的书还真不是年轻人能看的,他需要有一定的社会阅历,深谙人情世故,这样才能理解一些。小子不才,曾经读过几次,年轻的时候读过,现在再读,感觉大不一样了,以前觉得深奥,现在觉得并不是一点不懂。


        8楼2013-06-09 13:10
        收起回复
          道就是万物运行的规律,德就是践行这种规律的行为标准。以前听那些教授云里雾里的讲一大通,现在想想,就他么的废话。其实道,更讲究的是化繁为简,返璞归真。而很多人更愿意拿来解释这五彩冰粉的世界,结果是越解释越乱。易经都知道吧。一个易字,足以说明一切,易,两个意思,一是简单,二是变化。简单就是,万物变化繁杂,一切就归为无,变化就是,一而二,二而三,三而万物,并将无穷无尽也。这就是有和无。这样说是不是太抽象,好像离我们的生活太远,其实不然,我们生活里无处不在这种关系。
          比如我们看问题,事不关己,关己则乱。为什么?当我们置身事外的时候,往往看问题相对比较客观,这就是无。而人看问题的时候往往都带有一种先入为主思想在里面,当事者永远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这就是有。而有和有又会产生更多的有,如此反复。


          9楼2013-06-09 13:12
          收起回复
            道不是让我们来解决问题的而是让我们来看清问题的。它里面举了很多的例子,比如上善若水,比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何为天地不仁呢?首先我们了解刍狗是什么东东,刍狗就是过去用来祭祀用稻草扎的狗狗,祭祀的时候都很尊重,过后就弃之不用,任他风吹雨淋,自然消亡。不仁,在这里是说,不实行小的仁慈,也就是妇人之仁。也就是大仁。整句话就是说,天地没有那种妇人之仁,他有的是那种大爱,大仁,对于万物,天地赋予他们生命与精神以后,就让他们自由自在的生长,按着万物规律自生自灭,不附加额外的束缚。几千年以后,给了这种理论另外一个说法,叫天赋人权。


            12楼2013-06-09 13:15
            收起回复
              既然无形世界不能够让我们解决纷杂,那对于有形世界我们该怎么办?这就是儒家要做的。在我看来,道在梳理无,而儒更多地在梳理有。如果有时间,你可以看看易经里面圣人的解读,那绝对是对有无的一个精妙解释,而对于红尘世界里面对繁杂的对策,集大成者,莫过于《中庸》。他是建立在一阴一阳谓之道这个理论体系之上的。


              14楼2013-06-09 13:19
              回复
                先打住吧,有俗人来访,既然俗家人,必谈俗家事
                这个戳狗牙的事情暂时一放,待续昂
                很长的,有那么个几十万字,耐心等待,这东西反正也没几个人爱看


                15楼2013-06-09 13:23
                收起回复
                  不可否认,儒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也是在‘有’的观念下必然的一个结果。而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八股。从宋以后,到明清,八股达到了极端。八股最初的设立,也是为了考试简单化,答案标准化。但是时间长了,他的巨大的毒性就显现出来了。整个社会的思想自上而下的僵化,闭塞。很快这种行为从思想蔓延到了具体的生活层面,甚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到边边角角都僵化起来。
                  举个例子吧,本来存天理灭人欲这话,就是说人应该对天地伦理心存敬畏,压制自己的贪婪的欲望,然而,在这个僵化的环境里,压制被无限的扩大化了,把思想的创造性完全的制约住了,而且把人的正常的人性都压制住了,而这种压制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女人,连基本的人性都要被剥夺了。


                  22楼2013-06-09 16:59
                  收起回复
                    五四这个节点,应该说,给中国的文化开启了一个光明的窗口,应该是除了春秋战国以来另一个光辉灿烂的时刻。看过不少五四关于儒家批判的文章,陈独秀,胡适,等等,大家最熟悉的大概就是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你们可以看,他们批判的都是那种僵化的结构和压制的形式,而对于儒家的思想和传统道德观念,是没有人提出异议的。
                    关于儒家,我现在更欣赏一种叫新儒家思想的观点,因为我们这个社会,非常需要这种的基石的重新树立,事实证明,那些空洞的,宣扬专政的理论体系,根本就是不合时宜的。


                    23楼2013-06-09 17:01
                    收起回复
                      下班了,看来还得暂停
                      待续吧


                      25楼2013-06-09 17:07
                      回复
                        关于佛教,应该说佛教刚传入中国之初,佛教就迅速的采取了本土化的一些措施,比如色与空和有和无理念的迅速融合,另外,佛教另一个理论支撑就是因果关系的确立,正是这种因果关系的理论,更好的解释了人,过去,现在,未来的一系列关系结构,在人的思想世界中,我是谁,来自哪里,去向何方,这一系列的困惑,就是通过这种理论理顺了。
                        佛教的迅速普及,还得益于它的传播形式的多样性,大乘修心,小乘修身,他们的传播方式,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阶层,但是他的主体教义是紧紧的和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和道德基础相融合的,这也是另一个它能迅速传播的原因。
                        所以说,一说传统文化,千万不要有厚此薄彼的区分,我觉得,这是一种一脉相承和融合补充,中国人的文化,其实一个‘一’字,就涵盖了一切。


                        34楼2013-06-10 11:4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