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推崇以白话入诗词,以诗词入歌。我觉得五言七言有诗,长短不一句有词,可见以诗词入歌,并非不可,反而在古风一流中另显别样风情,就是拿来写现代,也无什么毛病可挑。
当然重点不单只在诗词,白话也一样重要,身在现代,艰涩难懂的并不是什么好东西,我觉得以现代的语言写出古风的雅致才是上乘佳作,才是值得提倡的。非要跟我犟什么东西是写给自己的不要别人懂,那么就乖乖窝家里吧没必要带东西出来晒。毕竟不是诗词圈,写深奥并不能体现你多博学多牛叉,只能让人看得云里雾里不明所以。
昨天有人问了,“以白话入诗词”,这个“白话”指的是什么?
我拿我的好搭档填给我的《蒲公英约定》为例吧,取一段:
仰天叹,回不去,那曾经
尽把心底,向谁诉,给谁听
咫尺之间,眼前人,红颜矣
帘外皓月,映你我,泪分明
也许人生山一程,水又一程
我自举酒等天明
饮尽记忆风一更,雪又一更
总是你把我唤醒
一起深埋那约定,云淡风清
哪怕年已老岁无情
与君同是蒲公英
天涯飘零,散落你我的曾经
(词:凉月轻蓬)
“与君同是蒲公英。天涯飘零,散落你我的曾经”绝对点晴之笔!兼有诗味么?这就是白话,但雅致。
歌词的可读性普遍不高,就是绝对经典的《荒城之月》单是读来也觉平白无味,而对比诗词,为什么诗词读来总那么好听呢?无非格律所致。
格律其实是个好东西,别拿它当限制当规则,有平仄的句子读来真心美,熟悉平仄能很容易写出古风的雅致感。
我知道大多数人对诗词的印象除了难懂,难懂,还是难懂,其实不是,就算是古人,也有不同风格,像南唐后主李煜就是惯以口语入词,不过这样的的确是少数,比起古人诗文,我更喜欢今人的,就是身边吧友,虽诗词不如旧时辉煌,却更符合时代,更贴近生活。
再举词《喝火令》为例:
易逝玲珑梦,难托柔弱身。
情丝几缕缀心魂。
记下真真青涩,化作泪千痕。
一片斜晖里,十分寂寞春。
回眸山影过流云。
在那黄昏,在那水之滨。
在那樱桃树下,不见去年人。
(词:霜天冷月)
当然重点不单只在诗词,白话也一样重要,身在现代,艰涩难懂的并不是什么好东西,我觉得以现代的语言写出古风的雅致才是上乘佳作,才是值得提倡的。非要跟我犟什么东西是写给自己的不要别人懂,那么就乖乖窝家里吧没必要带东西出来晒。毕竟不是诗词圈,写深奥并不能体现你多博学多牛叉,只能让人看得云里雾里不明所以。
昨天有人问了,“以白话入诗词”,这个“白话”指的是什么?
我拿我的好搭档填给我的《蒲公英约定》为例吧,取一段:
仰天叹,回不去,那曾经
尽把心底,向谁诉,给谁听
咫尺之间,眼前人,红颜矣
帘外皓月,映你我,泪分明
也许人生山一程,水又一程
我自举酒等天明
饮尽记忆风一更,雪又一更
总是你把我唤醒
一起深埋那约定,云淡风清
哪怕年已老岁无情
与君同是蒲公英
天涯飘零,散落你我的曾经
(词:凉月轻蓬)
“与君同是蒲公英。天涯飘零,散落你我的曾经”绝对点晴之笔!兼有诗味么?这就是白话,但雅致。
歌词的可读性普遍不高,就是绝对经典的《荒城之月》单是读来也觉平白无味,而对比诗词,为什么诗词读来总那么好听呢?无非格律所致。
格律其实是个好东西,别拿它当限制当规则,有平仄的句子读来真心美,熟悉平仄能很容易写出古风的雅致感。
我知道大多数人对诗词的印象除了难懂,难懂,还是难懂,其实不是,就算是古人,也有不同风格,像南唐后主李煜就是惯以口语入词,不过这样的的确是少数,比起古人诗文,我更喜欢今人的,就是身边吧友,虽诗词不如旧时辉煌,却更符合时代,更贴近生活。
再举词《喝火令》为例:
易逝玲珑梦,难托柔弱身。
情丝几缕缀心魂。
记下真真青涩,化作泪千痕。
一片斜晖里,十分寂寞春。
回眸山影过流云。
在那黄昏,在那水之滨。
在那樱桃树下,不见去年人。
(词:霜天冷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