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简洁生动地概括了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心境。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宋代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通过在歌楼上、客舟中、僧庐下三处听雨的对比,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从“不识愁滋味”的青春恣意欢畅,到壮年的颠沛流离,风雨飘摇中的坎坷和悲凉,最后是孤寂凄冷、两鬓斑白的晚年,饱经忧患,尝尽了悲欢离合的滋味,却心如止水,波澜不起,彻夜听雨 ,有着“欲说还休”的无奈,看透世事的淡然和无所谓。
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一个阶段性的心情,只有当我们年老时,才发现,有很多的情怀已逝,很多的心情不再,一切皆空,万念俱灰。再回首,哪些是早该放弃的虚耗,哪些是真正值得把握的呢?从头再来,早已来不及了,物是人非事事休。
前几日,看到林散之在《笔谈书法》中说:“少年爱工丽圆转的字,青年爱剑拔弩张的字,中年爱富于内涵的字,老年爱平淡天真的字。”不禁会心而笑。
人很难跨阶段超越,都要有个必经的过程,随着岁月的消磨,执著心的递减,绕一圈才能返朴归真。为何老人和孩子最亲近?是因为生命最初的纯洁与最后的删繁就简,最接近本真。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宋代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通过在歌楼上、客舟中、僧庐下三处听雨的对比,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从“不识愁滋味”的青春恣意欢畅,到壮年的颠沛流离,风雨飘摇中的坎坷和悲凉,最后是孤寂凄冷、两鬓斑白的晚年,饱经忧患,尝尽了悲欢离合的滋味,却心如止水,波澜不起,彻夜听雨 ,有着“欲说还休”的无奈,看透世事的淡然和无所谓。
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一个阶段性的心情,只有当我们年老时,才发现,有很多的情怀已逝,很多的心情不再,一切皆空,万念俱灰。再回首,哪些是早该放弃的虚耗,哪些是真正值得把握的呢?从头再来,早已来不及了,物是人非事事休。
前几日,看到林散之在《笔谈书法》中说:“少年爱工丽圆转的字,青年爱剑拔弩张的字,中年爱富于内涵的字,老年爱平淡天真的字。”不禁会心而笑。
人很难跨阶段超越,都要有个必经的过程,随着岁月的消磨,执著心的递减,绕一圈才能返朴归真。为何老人和孩子最亲近?是因为生命最初的纯洁与最后的删繁就简,最接近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