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小丑吧 关注:8贴子:561
  • 10回复贴,共1

两种酷爱:可怕的事物和音乐。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旦音乐成为过去,如何生活?后塞壬时代的哀愁。清醒。尝试和蛊惑。


1楼2013-07-07 13:38回复
    真实的世界是音乐。音乐是可怕额事物。聆听音乐,就归属于存在。尼采就是这样经历了音乐。音乐是他一切的一切。他该永不停息。可他停息了,所以人就有了问题。要是音乐成了过去,人怎么才能继续生活。1871年12月18日,尼采从巴塞尔旅行去曼海姆,为的是去聆听瓦格纳音乐,有作曲家自己指挥。返回巴塞尔,他于12月21日写信给朋友艾尔文·罗德: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3-07-07 13:38
    回复
      一切(……)都无法用音乐关系来理解,载我心里(……)恰恰产生出反感和厌恶。当我从曼海姆音乐会返回时,对于日常现实,我的确感到奇特的增长的巨大恐惧:因为我觉得他根本不再现实,相反是魔鬼般的。(B.3,257)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3-07-07 13:39
      回复
        重新进入远离音乐的生活环境是个问题,尼采曾对此持续不断地进行思考。音乐过后有一种生活,可是能否把它忍受?没有音乐,生活就是一个谬误(6,64),他曾邪道。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3-07-07 13:39
        回复
          音乐赋予正确感觉的瞬间,可以说,尼采的全部哲学是一个尝试,继续坚持生命,倘若音乐已成过去。尼采想尽己所能,用语言为思想和概念谱曲。当然这始终是一种不满足。这颗“新灵魂”应该唱歌——而不是说话!以后在1872年,在为悲剧之书的自我批判的前言里,尼采这么写道。而这种悲哀也留存下来。来自1888年年初遗留下来的残篇中有以下笔记:
          事实是“我如此悲哀”;问题是“我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来自远古的童话”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3-07-07 13:39
          回复
            在海涅的足迹上,他想起了罗累莱。尼采听见了塞壬的歌唱。再一个塞壬沉默无语,罗累莱只是作为古代童话幽灵般显现的文化中,感到的只是不满足。尼采的哲学来自后塞壬时代的悲哀,打算至少让音乐精神跨入话语,希望有一个告别的回音和对音乐可能之轮回的协调,以便生命的弓弦不崩断。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3-07-07 13:39
            回复
              如所周知,很长一段时间,尼采判断艺术享受时幸福之充盈的准绳,是瓦格纳音乐。尚未结识瓦格纳之前,第一次听了他的《名歌手》序曲之后,他在1868年10月27日写信给罗德说:
              我的每根血管,每根神经都在震颤,很久以来我未曾有过这样一种经久不息的着迷感觉。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3-07-07 13:39
              回复
                当然,在自己钢琴上的即兴演奏,能带来更强烈的着迷感。它可以几小时地全身心地偷图于此,物我两忘。他青年时代的朋友保尔·多依僧曾描述过一个闻名天下又臭名昭著的场景,他同这样的着迷有关。“尼采”,多依森写道,“在1865年2月的一天肚子去了科隆,他让一个仆人带自己去看名胜古迹,最后要求他,领他去一个饭店。可仆人把他领进一座声名狼藉的房子。‘我突然见到’,尼采第二天说,自己‘被五六个丝光闪亮、薄纱蔽体、充满期待神色的望着我的身影围住。我顿时哑口无言。然后我本能地走向一架钢琴,把它当作人群中唯一有灵魂的生物,击出几个和声。他们使我脱离了木然状态,我就这样获得了自由’”。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3-07-07 13:40
                回复


                  9楼2013-07-07 13:40
                  回复
                    打字太累了,我不打了。就这些吧。


                    10楼2013-07-07 13:40
                    回复

                          ------这里是一个小尾巴,单纯为了十五字。~


                      11楼2013-07-16 00: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