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钰吧 关注:4,574贴子:12,652
  • 5回复贴,共1

DNA追凶,坎坷的取证之路【转】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从DNA(脱氧核糖核酸)在1953年被发现后,很快进入了法庭科学的视野。1954年,阿莱克•杰弗里斯(Alec Jeffreys)爵士首次通过DNA鉴定了亲子关系,并在20世纪80年代后被逐渐在英国开始利用DNA来判定嫌疑人身份。今天,DNA鉴定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法庭科学利器,在大多数国家都被承认是可靠的铁证。
在同时期的美国,DNA曾多次帮助许多无辜的人脱罪,但对DNA取证问题的讨论和重视,还是起源于一个连环奸杀少女的罪犯的落网


1楼2013-07-19 16:26回复

    葆拉以及她遇害的公寓


    3楼2013-07-19 16:28
    回复
      伤痛欲绝的母亲迅速报警,但警方侦查一番后并无头绪。加上案件发生在犯罪率本身就较高的纽约东部黑人区,慢慢的也就被搁置起来。
      然而,邪恶并没有停下脚步。
      1994年,一个15岁的小女孩在街头被一名男子持刀胁迫到了一个偏僻的小巷。他从她的衣服上撕下一块布条,蒙住了她的眼睛,逼迫她脱掉衣服并对她进行了性侵犯。不幸中的万幸是,女孩没有像葆拉一样被杀害。事后,她回忆说,对方是个身材健壮的黑人男子,还洋洋自得的对她说道:“能被我这样的大帅哥玩,算你运气好啊。” 不过,这起性侵犯案件并没能让人联想到3年前的葆拉案件。
      但自从1997年开始,多名受害者的遗体依次被发现。尸检显示,他们在生前都曾经遭受了性侵害。同时,又有一名少女逃脱了凶手的魔掌。据她描述,当凶手凌辱她的时候,她疼得尖叫起来,那个人让她闭嘴,“忍着点,像个女人一样承受这个。”
      在纽约市民愤怒的要求下,警方开始对这个残忍的奸杀嫌犯高度重视起来。可就在1998年的秋天,受害者的名单上又增加了两个:一个16岁,另一个还不到14岁。后者告诉警方,那个嫌犯向她提出了一个古怪的要求:“他告诉我,要我表现得很爱他才行。”两个女孩在被袭击时都被蒙住了眼睛,这也许就是她们得以生还的原因。


      4楼2013-07-19 16:28
      回复
        如何拿到DNA样本?
        此时,DNA已经开始用于锁定嫌疑人,但DNA数据库尚未建立。在这几起案件中,警方在现场基本都找到了DNA证据,如毛发、现场的体液等(有受害者曾请求嫌犯使用安全套,被他拒绝),并确认这些DNA来自同一个人,但他们却没法从茫茫人海中锁定嫌疑人。
        让一切峰回路转的,是一个线人打来的电话,他告诉警方,作案的可能是一个叫做“老A”的人,这个人和葆拉家住在同一栋公寓楼里。警方在调查后发现,“老A”的真名是阿若恩•基(Arohn Kee)。
        这个名字迅速让警方激动起来。在葆拉被害案中,有人曾目击一可疑男性在她之前走进了电梯。在调查中,该男子告诉警方他当时在19楼就下了电梯。警察轻易相信了他的话,只是记下了他的名字:阿若恩•沃福德(Arohn Warford)。
        这个有些冷僻的名字,在6年后的一起凶案中也出现过:在受害者被害前一天,曾经和一个叫做阿若恩•基的人打了很多个电话。这次,阿若恩向警方解释说,约哈莉斯是他女友的闺蜜,两个女人打电话是讨论逛街的事情——而这个解释居然再次轻松过关。
        警方迅速判断,这两个阿若恩就是同一个人,而且很可能就是那个逍遥法外多年的冷血连环杀手。1999年2月19日,迈阿密特警成功的抓住了时年25岁的阿若恩,理由是他涉嫌一起盗窃计算机案件。而锁定他的证据似乎也就近在眼前:只要取到他的DNA,然后与案发时收集的DNA证物相比对,就完全可以确定他是不是嫌犯了。


        5楼2013-07-19 16:28
        回复

          阿若恩·基和当时的通缉令


          6楼2013-07-19 16:28
          回复
            阿若恩在服刑期间,通过互联网销售自己写的小说,其中包含了他对几名少女性侵害的细节描写,引发了受害者家属无比愤怒的抗议。然而,监狱方面无奈的回答,法律并没有剥夺阿若恩的这项权利。


            9楼2013-07-19 16: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