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刘向的《新序》中记录一个故事,说是晋文公在夺回晋国国君的位置之后,有一次来到虢国故地游猎,在路上遇到一位老者,便问道:“虢国存在的时间也不短了,你是这里的故老,虢国的灭亡,有什么说法吗?”老者答道:“虢国国君当断不断,有人劝谏却不能采纳。不能决断又不能用人,这是虢国之所以灭亡的原因。”晋文公因此停止游猎,回去和赵衰探讨此事,赵衰问道:“现在那个老者还在吗?”晋文公答道:“我没跟他一起来。”赵衰则说道:“古代的君主,听其言而用其人;现在的君主,听其言却把人给丢了。悲哀啊!晋国很值得忧虑了!”于是晋文公把那个老者找来给了点赏赐。这样晋国就变成一个愿意接受反对批评意见的国家,晋文公最终也成为了一代霸主。
这个故事则是把虢公丑作为反面的典型,留给塑造晋文公的正面形象做了陪衬。虽然这则晋人原创的故事是记录在刘向的书里,实际上在战国时期它就已经在各地流传,齐国人大概是觉得有点意思,于是把这个故事改头换面,将主角晋文公换成齐桓公,赵衰换成管仲,于是就成了齐桓公吸取历史教训,虚心纳谏的故事,也同样被收入到刘向的《新序》中。但是故事中作为反面教员的“郭(虢)氏”没有彻底改掉,露出了马脚,被后人抓到了抄袭的证据。虢公丑虽然不至于像西方人丑化匈人首领阿提拉那样,连相貌都被描写得极为恶心作呕,但他的执政能力被贬得一无是处,永无翻身之日了。
这个故事则是把虢公丑作为反面的典型,留给塑造晋文公的正面形象做了陪衬。虽然这则晋人原创的故事是记录在刘向的书里,实际上在战国时期它就已经在各地流传,齐国人大概是觉得有点意思,于是把这个故事改头换面,将主角晋文公换成齐桓公,赵衰换成管仲,于是就成了齐桓公吸取历史教训,虚心纳谏的故事,也同样被收入到刘向的《新序》中。但是故事中作为反面教员的“郭(虢)氏”没有彻底改掉,露出了马脚,被后人抓到了抄袭的证据。虢公丑虽然不至于像西方人丑化匈人首领阿提拉那样,连相貌都被描写得极为恶心作呕,但他的执政能力被贬得一无是处,永无翻身之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