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吧 关注:740,791贴子:15,299,664
一楼百度


1楼2013-07-27 10:38回复
    先介绍一下海底有哪些地形


    2楼2013-07-27 10:42
    回复
      大陆边缘
      大陆架:又称陆架,是大陆沿岸土地在海面下向海洋的延伸,可以说是被海水所覆盖的大陆。在过去的冰川期,由于海平面下降,大陆架常常露出海面成为陆地、陆桥;在间冰期(冰川消退,如现在),则被上升的海水淹没,成为浅海。
      根据联合国“大陆架公约”(1958年4月29日订于日内瓦,于1964年6月10日生效)的规定,大陆架的具体定义与适用项目如下:
      定义
      第一条:本条款称“大陆架”者谓:
      1.邻接海岸但在领海以外之海底区域之海床及底土,其上海水深度不逾二百米,或虽逾此限度而其上海水深度仍使该区域天然资源有开发之可能性者。
      2.邻接岛屿海岸之类似海底区域之海床及底土。
      权利
      第二条:
      1.沿海国为探测大陆架及开发其天然资源之目的,对大陆架行使主权上权利。
      2.本条第一项所称权利为专属权利,沿海国如不探测大陆架或开发其天然资源,非经其明示同意,任何人不得从事此项工作或对大陆架有所主张。
      3.沿海国对大陆架之权利不以实际或观念上之占领或明文公告为条件。
      4.本条款所称天然资源包括在海床及底土之矿物及其他无生资源以及定着类之有生机体,亦即于可予采捕时期,在海床上下固定不动,或非与海床或底土在形体上经常接触即不能移动之有机体。
      第三条:沿海国对于大陆架之权利不影响其上海水为公海之法律地位,亦不影响海水上空之法律地位。
      第四条:沿海国除为探测大陆架及开发其天然资源有权采取合理措施外,对于在大陆架上敷设或维持海底电缆或管线不得加以阻碍。
      争议解决
      第六条:
      1.同一大陆架邻接两个以上海岸相向国家之领土时,其分属各该国部分之界线由有关各国以协议定之。倘无协议,除因情形特殊应另定界线外,以每一点均与测算每一国领海宽度之基线上最近各点距离相等之中央线为界线。
      2.同一大陆架邻接两个毗邻国家之领土时,其界线由有关两国以协议定之。倘无协议,除因情形特殊应另定界线外,其界线应适用与测算每一国领海宽度之基线上最近各点距离相等之原则定之。
      3.划定大陆架之界限时,凡依本条第一项及第二项所载原则划成之界线,应根据特定期日所有之海图及地理特征订明之,并应指明陆上固定,永久而可资辨认之处。


      3楼2013-07-27 10:59
      回复
        大陆坡:大陆坡为向海一侧,从大陆架外缘较陡地下降到深海底的斜坡。展布于所有大陆周缘。大陆坡上界水深多在100~200米之间;下界一般渐变,约在1500~3500米水深处,在邻近海沟地带,下延至更深处。宽约20~100公里,面积287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面积5.6%。
        特征
        大陆坡坡度多为3~6,1800米深度以上的平均坡度为 417′。在大西洋型大陆边缘,陆坡常随水深增大而变缓,下延为;在太平洋型大陆边缘,陆坡常随水深增大而变陡,下延至海沟。太平洋陆坡平均坡度520′,大西洋陆坡平均坡度305′,印度洋陆坡平均坡度255 ′。大型三角洲外侧的坡度最小,平均仅1.3。珊瑚礁岛外缘的陆坡最陡,最大坡度可达45。
        大陆坡可以是单一斜坡,也可呈台阶状,形成深海平坦面或边缘海台。陆坡被和沟谷刻蚀,加上断层崖壁,滑塌作用形成的陡坎及底辟隆起等,致坡形十分崎岖。
        地形大陆坡底质以泥为主,还有少量砂砾和生物碎屑。沉积物比相邻的陆架和陆隆沉积物细,但在冰期海平面下降 期间,大部分大陆架出露为陆,河流向前推进到陆坡顶部附近入海,使陆坡上粗粒沉积物增多。在与山脉海岸相邻的狭窄陆架外的陡坡上,常见岩石露头。陆坡沉积物主要是陆源碎屑,也有生物与化学作用形成的沉积物。大陆坡基底为变薄的大陆型地壳。拖网和钻探在陆坡区发现了花岗岩;地震测量显示,陆坡下部花岗岩层向大洋一侧逐渐变薄以至尖灭;陆坡上 还有褶皱、断裂构造,一些陆上构造线可延伸至陆坡。
        成因
        陆坡是轻而浮起的大陆、重而深陷的洋底之间的过渡带。随着大陆裂开,其间形成狭窄的幼年海洋。新生洋壳高程低于两侧大陆,在大陆、新洋底之间形成陡峭的新生陆坡。
        大西洋陆坡,曾是中生代以来联合古陆破裂形成的地块边壁,后在海底扩张、大陆漂开、边缘下沉过程中,经长期侵蚀沉积而成。生成不久,还没有为外力强烈改造的陆坡,沉积盖层微薄,构造与火山地形十分显著,坡度较陡。发育成熟的大西洋型陆坡,不规则的原始地形被巨厚沉积层覆盖,坡度平缓。
        太平洋陆坡,发育与板块俯冲、仰冲有关,陆坡下部可有俯冲刮削形成的增生混杂岩体,褶皱、断裂明显,地形复杂。
        类型
        板块的分裂、聚合运动奠定了陆坡的基本格架。
        *断裂、陡崖型陆坡:主要受断裂作用,而侵蚀堆积作用较弱,多见岩阶、陡崖,如伊比利亚半岛西北侧陆坡。
        *前展堆积型陆坡:陆源物质充分,陆坡在强烈沉积下逐渐向洋推进,有的陆坡下部沉积层厚达10公里,美国大西洋一侧陆坡多属这种。
        *侵蚀型陆坡:沉积作用较弱,浊流、滑塌等作用导致基岩裸露,地形复杂,如在海底峡谷、滑坡发育的地区。
        *礁型陆坡:与珊瑚礁生长有关,陆坡陡峭,如尤卡坦半岛的陆坡。
        *底辟型陆坡,低密度的蒸发岩、泥层在深埋后形成底辟,陆坡沉积层变形,海底呈不规则形态,如墨西哥湾一带。


        4楼2013-07-27 11:04
        回复
          大陆隆:
          大陆隆 (Dalulong) 介于大陆坡末端与深海平原之间的缓坡地带。一般始于水深1400—3200米处,止于深海平原边缘。大陆坡底有海槽存在的地方,大陆隆缺失。与大陆坡相比,其坡度显著变缓,一般为1/2000左右,较陡地段可达1/100。大陆隆的宽度自0—600公里不等,比大陆坡明显变宽。大陆隆地带是深海扇从海底峡谷向外扩展的地带。主要沉积物是来自陆架和陆坡,由于重力崩塌、滑坡及浊流搬运和堆积而成。
          大陆隆位于大陆坡与深海平原之间的、向海缓斜的巨大楔状沉积体。亦称大陆裙。常由许多海底扇复合、改造而成。大陆隆一辞,是1959年由B.C.希曾等研究北大西洋海底地形时首次提出,并把它作为大陆边缘的组成单元之一。大陆隆上部坡度稍陡,下部较缓,约在1/50至1/700之间,平均坡度为0.5°~1°。水深在1500~5000米之间。除有树枝状海底谷及少数海山外,地形起伏和缓。
          分布
          大陆隆主要展布于被动大陆边缘,如: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极洲的大部分周缘地带;沿西太平洋边缘海盆陆侧,如南海海盆的部分边缘也有分布。活动大陆边缘,如太平洋周围的海沟附近,通常缺失陆隆。在有堤坝阻止沉积物向海方搬运的大陆边缘,陆隆也不甚发育。陆隆宽狭不一,约在一百至几百公里,宽者达1000公里以上。其总面积约250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球面积4.8%。


          5楼2013-07-27 11:12
          回复
            海沟是位于海洋中的两壁较陡、狭长的、水深大于5000米(如毛里求斯海沟5,564米)的沟槽。
            海沟多分布于活动的海洋板块边缘,在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交界处,一般认为它是地球板块相互挤压作用的结果。
            世界大洋约有30条海沟,其中主要的有17条,属于太平洋的就有14条,环太平洋的地震带也都位于海沟附近。地球上最深也最知名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它位于西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东南侧,深度大约11034米。
            海沟有以下特征:
            ①海沟长一般在500~4500千米,宽40~120 千米。地球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海沟在平面上大多呈弧形向大洋凸出,横剖面呈不对称的V字型,近陆侧陡峻,近洋侧略缓。
            ②海沟两侧普遍具阶梯状的地貌,地质结构复杂,发育蓝闪石片岩相高压低温变质带。海沟中的沉积物一般较少,主要包括深海、半深海相浊积岩。海沟是大洋地壳与大陆地壳之间的接触过渡带。
            ③海沟的两面峭壁大多是不对称的"V"字型,沟坡上部较缓,而下部则较陡峭。平均坡度为5度到7度。偶尔也会遇到45度以上的斜坡。
            ④海沟为重力负异常带,自由空间异常值低达-200毫伽以下,热流值仅为1HFU左右,低于地壳平均热流量。
            ⑤沿海沟分布的地震带是地球上最强烈的地震活动带。震源通常自洋侧向陆侧加深,构成自海沟附近向大陆方向倾斜的震源带(见贝尼奥夫带)。


            6楼2013-07-27 11:19
            回复
              边缘海盆地
              所谓的边缘海盆地就是指属于滨海相沉积的盆地,是处于陆相和海相的过度带的盆地。
              由于地壳运动抬升,使滨海地带成为陆地。
              基底岩石为洋壳(海相)的原因是地壳上升后,没有再接受陆相或湖泊相沉积的过程,这种盆地的基底岩石都表现为海相沉积的特征。
              这种地质现象表示当时地层抬升或隆起的速度比较快,只有隆起没有凹陷的地质成因。


              7楼2013-07-27 11:25
              回复
                深海丘陵
                定义:
                平均比高100~250m,宽度数百米至数千米的起伏平缓的海底隆起。
                深海盆地中的低缓的圆丘形的形态。它高出周围的深海平原的高度可达 1000 米之多,它的底部的宽度可达几公里。深海丘陵在所有大洋盆地中都有分布,但是在太平洋中分布最普遍,太平洋海底几乎有一半面积是深海丘陵。在大西洋中脊的外缘,深海丘陵分布也很普遍。深海丘陵的起源现在还不清楚。大多数海洋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赞成火山起源说。但是,深海丘陵也有可能是沉积的物质经过紧实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由于深海丘陵有沉积盖层的覆盖,因此要取得构成深海丘陵的基岩的样品是很困难的。
                大洋底部高度小于海山的水下丘陵或山岗,简称海丘。它一般高出周围洋底数米至数百米,分布于水深3000~6000米处。单个的海丘底部宽约数公里,侧翼坡度为1°~15°,外形多属圆形、 椭圆形,有的呈长条状延伸。有的海丘上有两个或多个峰顶。少数海丘散处于深海平原之上。深海平原靠大洋中脊一侧,丘陵常成片出现,称为深海丘陵区。
                深海丘陵基岩裸露,有的覆有薄层沉积。一般认为:深海丘陵与埋藏在深海平原沉积盖层下的原始地形面相当。海丘通常由小型盾形火山和岩盖构成,是大洋地壳层 2(基底层)的反映。在大西洋,深海丘陵平行于大洋中脊,呈条带状绵延。印度洋也不乏深海丘陵。在太平洋,由于其周缘的海沟拦截,陆源物质难以到达大洋盆地,故深海丘陵很发育。


                9楼2013-07-27 11:33
                回复
                  无震海岭
                  定义:
                  在大洋中呈线状伸展,地震活动微弱或很少,无中央张裂作用发育的火山性海岭。
                  海底山脉
                  海底山脉(Oceanic range)绵延于海底的大洋中脊和海岭。大洋中脊是纵贯世界大洋的洋底山系,全长约8万多公里,在构造上为板块的生长扩张边界。山顶的平均海深2000~3000米,高出大洋盆地2000~3000米,宽1000~1500公里,横剖面具有双峰,双峰间为中央裂谷,谷宽几十公里,相对深约1000~2000米,裂谷中不断有玄武岩岩浆溢出,并使中省两侧板块相背分离扩张。洋脊的上面很少有沉积物覆盖。


                  10楼2013-07-27 11:35
                  回复
                    海隆
                    海隆(oceanic rise)是指宽广且坡度和缓的海底隆起区 。深海底的海隆或者呈长条状,或者接近等轴状,有的还镶嵌着海山或火山岛。
                    海台
                    海台(submarine plateau),又称海底高原、海底长垣。为宽广而伸长的海底高地。通常起伏较小,台顶面比较平坦,高出周围洋底1~2公里。侧面坡度一般较陡,但有的也较平缓。有时可绵延千公里以上,如太平洋马绍尔群岛和夏威夷群岛间的海台,长2800公里,宽900公里。以太平洋和印度洋分布较广。


                    11楼2013-07-27 11:37
                    回复
                      大洋中脊
                      中洋脊又名大洋中脊、中隆或中央海岭,为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洋中山系。在太平洋,其位置偏东,称东太平洋海隆(海岭)。大西洋中脊呈“S”形,与两岸近于平行,向北可延伸至北冰洋。印度洋中脊分3支,呈“入”字形。


                      12楼2013-07-27 11:40
                      回复
                        下面该介绍各种海盆、海岭……,是介绍各个大洲的,还是分成海盆、海岭……介绍呢?


                        16楼2013-07-27 11:56
                        收起回复
                          顶帖!


                          IP属地:上海17楼2013-07-27 12:12
                          收起回复
                            都不是原创,还可以,增长知识


                            来自手机贴吧19楼2013-07-27 12:1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