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吧 关注:1,946贴子:13,717

回复:【原创】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姜齐600年历史总述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明天讲召陵之盟和葵丘会盟,还有小白之死


31楼2013-07-30 18:01
收起回复
    陉就是楚国北塞,面对气势汹汹的八国联军,没想到楚成王也毫不示弱,不光调将率军增援,还派了大夫屈完去出使联军阵队(不愧是大楚),屈完抵达联军后,用楚成王的口气向齐桓公发出责问: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骄傲的齐桓公被屈完这么劈头盖脸的一通责问,傻了,不知所答,还是管仲反问:
    “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 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屈完回答:
    “贡之 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齐桓公见屈完的态度不软不影,气极恨极,但是两国交锋不斩来使,扁让他回去,同时让联军摆开阵势准备海扁楚军,屈完回去后让楚军也严阵以待,齐军天下弱兵,反被楚军一通暴揍,这年夏天,屈完等楚将率楚军迫使齐等八国军队退驻召陵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
    齐桓公吃了亏,仗是打不下去了,议和吧!可是骄傲的齐桓公并不甘心,于是和诸侯们在召陵驻扎,日置酒高会,用现在话来说就是开卡拉ok,办沙龙,泡酒吧,打电子游戏,不思进取,就这么消磨了约十几天,才勉强的召开召陵之盟,楚成王又派屈完来了,被楚军扁的威风扫地又脸上无光的齐桓公想在盟会上挽回点儿面子,也是为了炫耀齐军的兵力,特意让屈完和他同车检阅观看联军的阵容,并自鸣得意的对屈完说:
    “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
    屈完答: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齐桓公又问
    :“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屈完答:
    “君若以德绥 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回答得委婉有力,又不失礼节,这使得自大的齐桓公一下子傻了,同时他也再次领会到楚国不仅兵强马壮,实力雄厚,而且谋臣良将也非等闲,于是让屈完及诸侯盟
    真是“惟楚有才”!
    ——以上的古文选自《左传》僖公四年
    这次齐国牵头发起的“世界大战”就这样不动声色的在屈完的辩才和军事才能下宣告结束了,春秋霸主齐桓公本来想海扁楚国,结果反被楚国海扁,颜面威风统统扫地,齐军之弱,不能当楚军之强,而诸侯联军许穆公死
    不过,从历史的角度看,“召陵之盟”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节点
    这次军事行动可不能以成败来计算哈,因为这是一次大规模的联合行动,显示了中原的诸侯们抵御南蛮北狄的决心和信心,部分有效地遏制了楚国的进一步扩张。楚国正是通过这次行动,看到了继续北进前途的渺茫,暂时偃旗息鼓停止了侵袭的计划,而去开发“欠发达”的南方(当然不久又大大的侵入中原了)
    如果还是以经济成本核算的方式来看这次联合行动的话,只要将这次行动的费用与以前诸侯国分散作战以及以后抗击楚国所付出的代价相比,一次性支出的成本还是远远合算的。更何况,和平和生命是经济成本所无法衡量的
    但历史依然按照自己的法则在运转。
    来自楚国的威胁暂时解除了,而诸侯国之间的内斗,公子们的争立又重新开始了
    顺便说一句,这一年其实是一个多事之秋。
    也就是在这一年,晋国公子重耳开始踏上了漫长的流亡之路。这位五霸之一重耳流亡到齐国的故事留待下面叙述

    《东周列国春秋篇》的重耳(蒋恺饰演)


    34楼2013-07-31 15:20
    回复
      周襄王七年,也就是鲁僖公十五年,同时也是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这一年,春秋时代的天庭上,一颗星辰陨落,为齐国操劳一生的管仲终于病死,这不仅是齐桓公的悲剧,而且也是整个齐国的悲剧
      话说到前面,齐桓公四十一年,管仲得了重病,马上就要去世了,这个时候,齐桓公亲自前往探视。管仲看到齐桓公,让他不要用鲍叔牙为相,并推荐隰朋
      管仲有病,桓公问之曰:“仲父之病病矣,可不讳云,至于大病,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管仲曰:“公谁欲与?”公曰:“鲍叔牙。”曰:“不可。其为人洁廉,善士也;其于不己若者不比之;又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使之治国,上且钩乎君,下且逆乎民。其得罪于君也将弗久矣!”公曰:“然则孰可?”对曰:“勿已则隰朋可。其为人也,上忘而下畔,愧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以德分人谓之圣;以财分人谓之贤。以贤临人,未有得人者也;以贤下人,未有不得人者也。其于国有不闻也,其于家有不见也。勿已则隰朋可。”
      ——《庄子杂篇》徐无鬼
      接下来庁有话想说但是又似乎不敢说。齐桓公看到管仲左右为难,于是对他说如果有什么不放心的,可以尽管说出来。管仲看到齐桓公态度十分诚恳,于是直言对齐桓公说让他疏远身边的易牙、竖刁、常之巫、公子启方四个人
      管仲有疾,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疾病矣,将何以教寡人?”管仲曰:“齐鄙人有谚曰:‘居者无载,行者无埋。’今臣将有远行,胡可以问?”桓公曰:“愿仲父之无让也。”管仲对曰:“愿君之远易牙、竖刀、常之巫、卫公子启方。”公曰:“易牙烹其子以慊寡人,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于君?”公又曰:“竖刀自宫以近寡人,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身也,其身不忍,又将何有于君?”公又曰:“常之巫审于生死,能去苛病,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死生命也,苛病失也。君不任其命、守其本,而恃常之巫,彼将以此无不为也。”公又曰:“卫公子启方事寡人十五年矣,其父死而不敢归哭,犹尚可疑也?”管仲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父也,其父不忍,又将何有于君?”公曰:“诺。”——《吕氏春秋》观世


      36楼2013-07-31 17:26
      收起回复

        苏老泉像


        38楼2013-07-31 17:51
        回复
          而且就算没了这四个人,齐桓公离开管仲,鲍叔牙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他的生活腐烂,奢侈,穷奢极侈,以至于以若大的齐国,其财政收入的一半还不够他个人的消费支出,他对管仲信任有加,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管仲有理财敛财的办法,可以收求到足够的财富来满足他的私欲,管仲甚至开设了官营妓院来扩大财政收入,对此,齐桓公不仅不反对,而且还非常欢迎,信赖管仲
          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国人非之,管仲故为三归之家,以掩桓公非,自伤于民也
          ——《战国策》
          说话两头,齐国当时有个不好的风气,就是女子不嫁,首开此风虽是齐襄公为了辟谣他和文姜的关系(这里我也要说一句,二人也许有一定的感情,但是是在鲁桓公死了之后才发生此事,而非在文姜出嫁前和鲁桓公生前,此数据我认为准确),下了道禁止齐国民间长女出嫁的命令,“长女不嫁”很快就成了齐国的一项风俗
          齐桓公即位后,本应该采取措施废除自己哥哥的这项恶政以收取人心,可是他非但没有取消,连他自己也好不到哪去,同自己的哥哥一样,也染上了同样的乱伦毛病,看来,兄妹乱搞不光是齐襄公,齐桓公也是个“伙同犯罪者”,齐襄公还只是和文姜,他是和多位亲戚,其手段比哥哥齐襄公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他的辉煌业绩遮盖了他的寡人嗜好,才没像齐襄公那样丢人现眼
          除了这些,他还纳甥女长卫姬,孙甥女(长卫姬的侄女)少卫姬为夫人
          《庄子》谓:“桓公小白,杀兄入嫂”。他还继公子纠之妻,这对齐桓公来说更是不足挂齿了
          所以在后来在战国时代,赵威后还问齐女北宫婴儿子为何不为命妇的事,可见延续到田齐时代,齐国“长女不嫁”的风俗不仅没有被取消,反而更加大力推行。齐国的这项风俗延续了几百年,不知坑害了多少无辜的女子,剥夺了她们终身的幸福,悲哉,痛哉!!!
          齐桓公姑、姊、妹不嫁者七人
          ——《荀子》仲尼
          桓公谓管仲曰:“寡人有大邪三。不幸好畋,晦夜从禽不及,一。不幸好酒,日夜相继,二。寡人有污行,不幸好色,姑姊妹有未嫁者,三。”
          ——《管子》小匡
          乃进而问之曰: ……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战国策》
          总之齐女的悲剧,真的令人同情,怜惜,如此作为,如此无人理,如此混账的国君,蛮楚暴霸都有所不及!!!
          备注:楚灵王海扁齐桓公


          41楼2013-08-01 11:44
          回复

            然而这位后宫的荒淫更无人理的齐桓公却有“正而不谲”的好品行,又有了管仲替他理财治国,所以成了春秋五霸霸业鼎盛之首,在管仲死了之后,齐桓公根据他的遗言用隰朋为相,勉强苦撑了管仲时代的局面,然隰朋享寿不永,于是用了鲍叔牙,鲍叔牙一上台,就荐贤人,退佞臣,齐国焕然一新
            然而,就在这一年,大楚不再沉默,诸侯国,周王室一看管仲死去,齐政将衰,就开始蠢蠢欲动,如:
            僖公十五年楚伐徐
            秦晋韩原之战
            宋伐曹等等……
            在这里本将军想交代下下重耳,以完成34楼的了结
            就在同一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抵达齐国,齐桓公想发一点“善心”,就收容了他,还把宗女(齐公室之女)齐姜嫁给了他,还让重耳和他一块儿消磨斗志,重耳差一点儿被他所惑,后来在齐国内乱爆发前夜,多亏齐姜(也许她和齐桓公这个“小白”有仇,也许她旺夫相不解释~!!)和重耳的随行诸贤合谋,用美酒灌醉重耳,送他乘车,出境,望着不知不觉的重耳远去,齐姜纵然贤惠,也不禁悲从中来泪流
            后来重耳因秦穆公和楚成王之助,回国登基为君,是为晋文公,晋文公派人从齐国接来了齐姜,立为夫人,此时夫妻才算团聚

            《东周列国春秋篇》晋文公和齐姜夫人(导演让齐姜自杀有点残忍和误导历史)


            42楼2013-08-01 14:52
            回复
              好了,话题回到齐桓公身上吧
              两年后的一天,就在鲁僖公十七年,冬十月乙亥,齐桓公卒
              他的死,主要是他放弃了鲍叔牙的改革,重新任用那四个佞人,并气的这位用终身辅佐他一生的老师死去
              他的死亡,历来都当做不听忠臣信奸臣的警告,可谓说是不得好死
              管仲死,尽逐之,食不甘,宫不治,苛病起,朝不肃。居三年,公曰:“仲父不亦过乎?孰谓仲父尽之乎?”于是皆复召而反。明年,公有病,常之巫从中出曰:“公将以某日薨。”易牙、竖刀、常之巫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矫以公令。有一妇人逾垣入,至公所。公曰:“我欲食。”妇人曰:“吾无所得。”公又曰:“我欲饮。”妇人曰:“吾无所得。”公曰:“何故?”对曰:“常之巫从中出曰:‘公将以某日薨。’易牙、竖刀、常之巫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入,故无所得。卫公子启方以书社四十下卫。”公慨焉叹涕出曰:“嗟乎!圣人之所见,岂不远哉?若死者有知,我将何面目以见仲父乎?”蒙衣袂而绝乎寿宫。虫流出于户,上盖以杨门之扇,三月不葬
              ——《吕氏春秋》
              要我看某些齐粉所谓的“桓帝”的死叫做罪有应得,当他要饮食而不能的时候,我不知道他是否想到他当齐侯这几年,在他的统治之下,齐国公主和齐国的民间女子过的是什么日子?齐国女子在他父亲和他祖父的时候嫁的还是挺多的,但在他那会儿根本就很少有人嫁出,甚至葬送自己的终身幸福,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小白依然是穷奢极欲,极度地奢靡,终于坐吃山空,吃得山穷水尽,当小白在他自己的营帐里面和豪华的宫殿里面享受着山珍海味,美女献舞的时候,他的百姓在挨饿,甚至连女人都娶不上。这样的人不灭亡,那才叫做天理不容呢
              齐桓公微服以巡民家,人有年老而自养者,桓公问其故。对曰:“臣有子三人,家贫无以妻之,佣未及反。”桓公归,以告管仲。管仲曰:“畜积有腐弃之财,则人饥饿;宫中有怨,则民无妻。”桓公曰:“善。”乃谕宫中有妇人而嫁之。下令于民曰:“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从这篇故事来看,齐桓公的时候,还是在管仲当政之时,齐国的男女比例和贫富不均的现像已经很严重了,所以才下这道命令,但是,命令下了后,执行了吗?我看是微乎其微,甚至连作用都没有!这样的人真不是东西
              齐国霸业,成也小白,败也小白,兴,百姓苦!亡,百姓亦苦!!!
              自种恶果,必须吞咽,才知苦甜,得,他命里,失,亦他命里!!!
              胆小勿看

              《东周列国春秋篇》齐桓公之死,本将军给P成黑白,就是唯恐吓着人哈


              44楼2013-08-01 16:13
              收起回复
                @齐姜夫人
                齐侯之夫人三:王姬,徐嬴,蔡姬,皆无子。齐侯好内,多内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长卫姬,生武孟;少卫姬,生惠公;郑姬,生孝公;葛嬴,生昭公; 密姬,生懿公;宋华子,生公子雍。公与管仲属孝公于宋襄公,以为太子。雍巫有宠于卫共姬,因寺人貂以荐羞于公,亦有宠,公许之立武孟——《左传》僖公十七年


                50楼2013-08-01 21:17
                回复
                  @三千弱水三千月 @969553878 孤王破解齐技击不过是以技击杀敌人尔尔,非他们所说的武功极高的人,具体见楼上,呵呵


                  74楼2013-08-06 17:34
                  收起回复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齐灵公的争霸为什么会失败哈
                    齐灵公这场战争为什么会失败呢?因为他这一场战争不正义
                    因为他尽管灭莱国得了周天子的赏赐,可是鲁国是个姬姓国家,当年齐孝公亲征想把鲁国灭掉,尚且因为柳下惠一番话,不战而撒,现在他想灭掉鲁国,等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果然引起了诸侯的反感,导致北方的霸主晋国一号召,诸侯云集,同心围齐
                    如此,齐灵公已经是利令智昏了
                    说完了敌方,再来说说指挥,齐军主帅齐灵公既然想争霸,就该有必死之觉悟,胜了固然好,败了还可以抵抗,他不,偏偏看到诸侯们的疑兵之计,中计开始乱了方寸,下令撒退,这一撒,成了跑,他完全是逃回齐都,后来也无守国之心,想逃到邮棠,实在是太熊了
                    可以说在这场战争中,齐灵公的指挥是一误再误,愚蠢透顶,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主帅是这个水平,这场战争是肯定打不赢的
                    那么指挥失误的又一个原因,是齐灵公用人失当,前面我说过有人说过一个主意,但他不听,而那个人是谁呢,是夙沙卫,那么夙沙卫的职业是什么呢,是太监,这么一个人,居然是太监,内部可想而之,那么谋臣呢,被他杀掉,或者用刑罚砍掉他们的脚(详情见上)
                    谋臣很稀少,主帅没名堂,这就是齐国的状况,这已经是很糟糕了,更要命的是他们还要窝里斗,上面说过声孟子事件,下面还要说三子争立,这些事件那些大臣都差不多或参与,或被害,这是他们窝里斗


                    83楼2013-08-10 17:54
                    收起回复
                      在晏婴辅佐齐灵公时期,齐灵公有一个特别的嗜好,就是喜欢看后宫女子女扮男装,因此,后宫妇女常身穿男子的服饰。然而,这样的装束竟很快流行至宫外,使得全国的女子都竟相效仿,纷纷穿上男装,步行于大街小巷,并且一发不可收拾。齐灵公得知此情形后,非常惊讶,担心此风会盛行不止,于是立刻派遣官吏监督,并明令禁止道:“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希望能制止这一风气。可是,官吏们每日到街上视察,衣服被撕破的人不少。但人人在街上互相对望,个个明知禁令,女子穿着男装的风气却仍屡禁不止。齐灵公为此大伤脑筋,却又想不出办法对治。这个时候,晏婴得知此事,晋见齐灵公时进谏了下下
                      于是齐灵公不得己,才下令宫内女子不得再穿男服,自此齐风才正


                      86楼2013-08-12 14:15
                      回复
                        第九章:齐宫风云,崔庆之乱
                        上一集说到齐灵公的谋臣和国君窝里斗,互相杀,所以最后三字评论很稀少,现在再说说齐灵公的家庭闹家务。齐灵公的王后没有儿子,没有嫡子,从妾的儿子里选吧,可是问题来了,齐灵公的妾有四个,他共有三个儿子,长子姜光已经立为世子,次子姜牙,也叫公子牙(不是姜子牙,是公子牙),小儿子姜杵臼,齐灵公喜欢谁呢?公子牙,为什么呢,因为公子牙的后妈戎子长得漂亮,又得宠,于是决定立公子牙为接班人。荒唐么,这不是荒唐么!但是他这个话说不出口哈,他怎么办呢?他说这样吧,三个儿子,我把二儿子公子牙留在自己身边住在齐国首都临淄城,然后我就把世子光派在外面,关于小儿子公子杵臼么,因为妈妈不得宠,一点儿安排也没有
                        齐侯娶于鲁,曰颜懿姬,无子。其侄鬲声姬,生光,以为大子。诸子仲子、 戎子,戎子嬖。仲子生牙,属诸戎子。戎子请以为大子,许之
                        这个时候有人反对,反对的还不是别人,是公子牙的亲妈仲子反对,仲子在得知齐灵公将易立她的儿子公子牙为太子的事后,一点都高兴不起来。考虑到事件可能带来严重后果,于是谏阻齐灵公,说国君你怎么能这样做呢?
                        “不可。废常,不祥;间诸侯,难。光之立也,列于诸侯矣。今无故而废之,是专黜诸侯, 而以难犯不祥也。君必悔之 ”
                        齐国有如此妇人,大有见识,惜哉齐灵公又不听,这叫做家庭上失和


                        87楼2013-08-12 15:01
                        收起回复
                          果如仲子所料,他在平阴之战后患了病,就在病中,大臣崔武子就觉得他不是个东西,就联合庆氏,晏氏,鲍氏诸家大夫把被他废的世子光迎了回国(观此一端崔武子也算贤臣,要不是后来因恨杀死齐庄公……),新仇旧恨交织一块儿,旧世子和新世子两个人就掐起来了,他的大臣也分裂成两派,自相残杀
                          大臣觉得齐灵公不是个东西,甚至连他的儿子也不是东西,当时齐灵公不是病了么,病了以后,世子光杀进宫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把他最宠爱的小老婆戎子杀了,杀了还不说,还要“尸诸朝”,意思就是说暴戎子的尸体在朝堂之上,非礼也,为什么?妇人无刑。虽有刑,不在朝市,而且把公子牙赶出齐都。说不赶走你的话你又见到我老爸,你又让他废了我,齐灵公闻讯后,气的吐血三斗,死去,然后世子光即位,是为齐后庄公,还不解气,派刺客杀死公子牙,所以齐灵公这一家子就是这种人
                          然后崔武子干掉了大臣高厚,并其家室
                          齐侯娶于鲁,曰颜懿姬,无子。其侄鬲声姬,生光,以为大子。诸子仲子、 戎子,戎子嬖。仲子生牙,属诸戎子。戎子请以为大子,许之。仲子曰:“不可。废常,不祥;间诸侯,难。光之立也,列于诸侯矣。今无故而废之,是专黜诸侯, 而以难犯不祥也。君必悔之。”公曰:“在我而已。”遂东大子光。使高厚傅牙, 以为大子,夙沙卫为少傅。
                          齐侯疾,崔杼微逆光。疾病,而立之。光杀戎子,尸诸朝,非礼也。妇人无刑。虽有刑,不在朝市。
                          夏五月壬辰晦,齐灵公卒。庄公即位,执公子牙于句渎之丘。以夙沙卫易己, 卫奔高唐以叛。
                          ……
                          秋八月,齐崔杼杀高厚于洒蓝而兼其室。书曰:“齐杀其大夫。”从君于昏也
                          ——《左传》
                          齐后庄公即位后,大思一番作为,他的特点是好勇,喜欢勇士,曾经有过这么一件事,来证明齐后庄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挡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庄子》
                          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就敌。”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而勇士归之
                          ——《淮南子》


                          88楼2013-08-12 16:10
                          回复
                            当时齐军天下弱兵,而且积弱已久,齐庄公在稳定了内部以后,又开始了与晋国争夺中原盟主的准备,他的改革是为倡导武勇,培养勇士,特意设立了“勇爵”的职位和“五乘之宾”的待遇,所谓“勇爵”即精选部分勇敢之士,“五乘之宾”为给与五辆战车和待之如宾的优厚礼节
                            有一次当时齐庄公在朝廷上指着殖绰、郭最二位将军说:“这是我的英雄哈”他却不料这么一说引起了其他许多人的不满,曾经俘虏过齐国将领殖绰和郭最的原晋国将军州绰,因为晋国发生内乱,逃到了齐国,已经归顺了齐庄公,他根本就瞧不起殖绰和郭最,听到齐庄公这么看重殖绰和郭最,就心怀不满气呼呼地说:“国君认为这两小儿是英雄,谁敢不认为是英雄?我虽然不行,但在齐晋平阴之战时,却俘虏了这两小儿”当时齐国的另两位将领杞梁,华舟也不服气地说:“国君设立了五乘之宾,但没有我们二人,这是不是认为我们不够勇哈!”
                            齐庄公设立了“勇爵”和“五乘之宾”,虽然激发了勇士的勇气,但也导致了齐国勇士们勇而轻礼的风气,为齐国后来的许多问题埋下了伏笔
                            在晋国内乱时,晋国大夫栾盈出逃到楚国,又从楚国来到齐国,齐庄公对栾盈给与优厚待遇,意思是想和栾盈一起进攻晋国
                            第二年,机会终于来了,晋平公要把女儿嫁给吴王诸樊,齐庄公速度地抓住这次机遇,以到晋国送陪嫁为名,让栾盈等人藏在送陪嫁的车队中,伺机袭入晋国。当车队到达晋国地盘曲沃时,由于曲沃原是栾氏的封地,栾盈在曲沃有着较好的民众基础,便率领曲沃人发动突然袭击,一度攻入了晋国的都城。齐庄公得知消息后便也乘机率领大军进攻晋国帮助栾盈,正在进军途中,却传来了栾盈已经战败被捉的消息,齐庄公遗憾地说:“看来我的目的是难以达到了。”然后只好下令撤兵
                            话说回来,在当初齐庄公收留栾盈时,齐国的相国晏婴等人就曾提醒过齐庄公不能收留栾盈,并猜测祸将至,由此可见,晋国虽然当时政杂兵疲,多门争斗,但晋国的力量还很强大,积弱的齐国,天下弱兵的齐军轻易与还是强大的晋国为敌,这是很可怕的,但齐庄公终究没有接受晏婴等人的建议,而一味崇尚勇力想侵略晋国,落了个劳命伤财,灰溜溜滚蛋的结果,纯属自找


                            89楼2013-08-13 15:55
                            回复
                              终结章:齐风散,东方白
                              在齐国崔庆之乱结束后,是齐景公的时代,景公任晏婴为相,任司马穰苴为将,诸贤并用,一时齐国颇有起色,但是在相对和平的这几十年时间里,齐国和各诸侯国的纷争虽然少了很多,但内部却并不平静,而有栾,高之乱,可以说是崔,庆之乱的余波
                              如果说崔,庆之乱,历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前后数十年,使齐国元气大伤,且失去了重新振作的时机的话,那么栾,高之乱可以说是给齐国的卿大夫趁势崛起,田氏势力始强的象征,并最终为田氏代齐开辟了道路
                              事情是这样的,自从庆封逃亡在鲁国以后,齐国的国政被栾,高二氏把持
                              说起这位高氏,可不是那个守有高国的那个高氏了,人家是齐惠公之后,所以可以称之为“后高氏”,栾氏和后高氏一样也出身于齐国公族,不幸的很,后高氏和栾氏也和崔,庆二氏一样也有很深的矛盾
                              早在鲁昭公八年,后高氏的子尾死了,栾氏的子旗贪心起来,想接管子尾的家产,杀了后高氏的家宰梁婴,又驱逐了子成等后高氏属下,又为后高氏的继承人子良立了新家宰。这一举动深深引起了后高氏的不满,便把武器分发下去,准备攻打栾氏
                              当时的齐国大夫陈桓子本和后高氏的前家主子尾是好朋友,但在这个关键时刻,却充分地展现了其两面派的嘴脸:一方面主动给后高氏发送军火,做出和高后氏的子良同舟共济的样子。另一方面又对子旗说子良的坏话,要子旗早做准备,消灭子良
                              好在子旗虽然很贪,但毕竟是个明白人,不想在自己公族的圈子里引起内讧,说明栾,高二氏同宗,都出自齐惠公,陈桓子的离间计才没有得逞
                              两年后,也就是鲁昭公十年,有人向陈桓子说子良,子旗要进攻陈氏和鲍氏,陈桓子听说后马上联合对栾和后高有矛盾的鲍氏严阵以待。没想到的是,栾和后高二氏只是置办酒席,准备大吃大喝欢饮一番
                              但是陈氏和鲍氏还是发动突然袭击,偷袭得手后,又在稷地和庄地先后两次打败栾,后高二氏的军队,连齐国国人也参与攻打二家的行列,由此可见齐国的权臣有多专横,即也可见公室大臣的衰落
                              栾和后高二氏在兵败之后只好逃亡到鲁国,陈氏和鲍氏里立马像切西瓜一样你五我五地分了他们的家产。
                              齐国经此二乱,其最直接的后果是公室更卑微,君权的威信扫地已经是雪上加霜,田氏势力始强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所以后来晏婴和叔向有论季世


                              100楼2013-08-18 16: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