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吧 关注:1,859贴子:30,105

清华园里数学家的故事:华罗庚、陈省身、杨武之、熊庆来、郑之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华罗庚是举世闻名的数学家,发现他数学天才的是金坛县中(今江苏金坛华罗庚中学)校长唐培经。
1929年唐培经任清华大学教员,1930年《科学》杂志发表了华罗庚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苏家驹是教授,因此华的论文才震惊了数学界。唐培经把同乡华罗庚推荐给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熊主任听了连声赞扬:“不简单,不简单。” 他请唐写信邀请华罗庚到清华图书馆任助理员,1931年8月华罗庚到校。
伯乐是唐培经 ,而熊庆来慧眼识英才。


IP属地:浙江1楼2013-08-12 10:30回复

    杨武之(1896~1973),先后就读于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1926年以《双线性型的不变量》一文获得硕士学位。两年之后,又以《华林问题的各种推广》,使杨武之成为中国因数论研究而成为博士的第一人。
    1929年受聘于我校任算学系教授。1937年后他担任西南联大教授、算学系主任,兼联大师范学院算学系主任。联大师范学院改为昆明师范学院后,1946~1948年,杨武之作为联大支援昆明师范学院的教师留昆任教。1948年秋他只身返回清华园任教,年底准备接家眷回京,然而发生了后文所述的意外。
    杨武之故居西院11号,位于西院的东北角,姚雅欣和田芊撰文说,院门朝东“正对一条小河”,其实,小河是80年代才修的。【杨振宁】对童年生活记忆犹新:“清华园的八年在我回忆中是非常美丽、非常幸福的。我跟我的小学同学们在园里到处游玩,几乎每一棵树我们都曾经爬过,每一棵草我们都曾经研究过。”


    IP属地:浙江3楼2013-08-12 10:32
    回复

      清华元老郑之蕃(1887~1963)
      1910年获康乃尔大学学士学位。1910~1911年在哈佛大学研究院进修一年。从1920年起在清华学校、清华大学教数学,1934~1935任教务长。除了1940~1946年外,他一直在清华大学工作,直至1952年退休。其大妹佩宜与同县著名诗人柳亚子结婚。
      其长女曾就学于北京燕京大学生物系,1939年与留学德国获博士学位后归国的数学家【陈省身】结婚。
      郑之蕃的故居是西院34号。


      IP属地:浙江4楼2013-08-12 10:32
      回复

        1928年专攻“投影微分几何学”的芝加哥大学博士【孙光远】到校,加上住在一起,志同道合,往来密切的郑之蕃、熊庆来、杨武之,这4位教授,以及唐培经、周鸿经两位教员,阵容极一时之盛(图5-2-12)。
        1930年,陈省身跟孙光远学几何。1931年华罗庚来校跟杨武之研习数论。随后又有杨武之发现的数学天才许宝騄、柯召等人到校。
        30年代的上半期,清华已迅速成长为国内最强的数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中心。由清华大学算学系走出了陈省身、华罗庚、段学复、柯召、庄圻泰、许宝騄等多位数学大师,创造了清华理科的又一次辉煌。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3-08-12 10:33
        回复


          上图(左起)郑之蕃、熊庆来、杨武之、唐培经
          下图(左起)陈省身、杨振宁、华罗庚


          IP属地:浙江6楼2013-08-12 10:33
          收起回复
            陈省身(1911~2004)入清华的第一年,当了熊庆来的助教,第二年成为中国第一个数学研究生。
            陈省身在清华4年,确定微分几何作为今后研究的方向,最终成为国际数学大师。他听过汉堡大学几何学家布拉希克“微分几何的拓扑问题”的演讲后,放弃了原选的“投影微分几何”方向。要学就得留学德国,但庚款留学一般都去美国,去德国必会有些周折,那时(熊庆来在法国)杨武之教授是清华算学系的负责人,为此曾多方努力,终于促成。陈省身曾回忆道:“杨先生是我在学校里最可靠的朋友。”1934年夏,在杨武之教授的帮助下,陈省身由留学美国改为留学德国研究微分几何。
            1937年夏,26岁的陈省身回清华任教,在西南联大直升正教授。


            IP属地:浙江7楼2013-08-12 10:34
            收起回复
              郑之蕃教授欣赏陈省身的才华,有意纳婿,杨武之夫妇便促成了这桩婚事。
              作为老师、介绍人和证婚人,杨武之曾赠诗陈省身,曰:
              冲破乌烟阔壮游,
              果然捷足占鳌头。
              昔贤今圣遑多让,
              独步遥登百丈楼。
              杨武之曾三度去日内瓦与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长子杨振宁欢聚。
              1962年陈省身专程从美国去看望杨武之,老师又赋诗曰:
              汉堡巴黎访大师,
              艺林学海植深基。
              蒲城身手传高奇,
              畴史新添一健儿。
              古代执掌天文历算之学的人,称为”畴人”,父子世代相传。


              IP属地:浙江8楼2013-08-12 10:34
              回复
                1975年,陈省身在西南联大教过的杨振宁说:“原来规范场的物理(按:杨先生研究的)是建筑在一个数学的结构上的。这个数学的结构就是纤维丛,是陈先生做主导发展出来的数学上极为重要的一个观念。”他写了一首诗《赞陈氏级》:
                天衣岂无缝,匠心剪接成。
                浑然归一体,广邃妙绝伦。
                造化爱几何,四力纤维能。
                千古寸心事,欧高黎嘉陈。
                诗中把陈省身列为继欧几里德、高斯、黎曼、嘉当之后第五位伟大的几何学家。
                在二十世纪全球数学家排名中,前百位中仅有两位中国人,陈省身名列31位,位居6位日本数学家之前。华罗庚位列第90(一说第88)。


                IP属地:浙江9楼2013-08-12 10:34
                收起回复
                  【华罗庚与闻一多】
                  华罗庚与闻一多,两位大名人,但似乎扯不上关系。
                  有段轶事:抗战的西南联大时代,一次轰炸过后,华罗庚所在的防空洞塌了,被埋在土里,好不容易挖出来,差点没命。但是,华家的房子被炸毁了。于是闻一多邀请华罗庚一家到他那里去住,两家住到了一起。
                  两家以一道布帘相隔,左边是一位大文学家在研究屈原的《九歌》,右边是一位大数学家在研究《堆垒数论》,这可谓又一段学术界佳话


                  IP属地:浙江11楼2013-08-13 13:24
                  收起回复
                    我与华罗庚 -- 陈省身
                    -----------------------------------------------------------------
                    陈省身(1911-2004),美籍华人,20世纪世界级的几何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在整体微分几何领域的卓越成就,影响了整个数学的发展,被誉为继欧几里得、高斯、黎曼、嘉当之后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曾先后主持、创办了三大数学研究所,培养了一批知名的数学家。
                    -----------------------------------------------------------------
                    我与华先生有过多年的交情,第一次见面就在清华园,是1931年秋天开学的时候,到现在有七十年了。七十年之间,我们有时在同一个系,我们始终有不断的联系。他比我大不到一岁,是1910年生的。
                    想起我们最初在一起,1931年他来的时候,那时他只是初中毕业的学生,他的数学论文引起大学的注意。清华是很例外的,不但找他到清华来,并且给他一个职位,这在当时大学里是很少有的一件事。因为他的学历的关系,刚来时名义是助理员。那时数学系叫算学系,后来改为数学系。一年以前,我是算学系的助教。算学系的办公室就在工字厅走道的地方,两边各有两间房间,一共4间房间,是算学系的办公室。有一边是熊庆来先生,他是主任,我在另外一个地方也有个桌子,是他的助教。外头一间有两个桌子,是周鸿经先生和唐培经先生的办公桌。罗庚到清华的时候就呆在我的办公桌,因为1931年我改为研究生,是学生了,他就做助理员,用这个桌子,所以我们的关系是一个先后的关系。
                    罗庚是一个很好的数学家,所以他不需要一般的数学训练。他很快就跟所有的人,所有的研究生,甚至于教员,可以在同一个阶段讨论数学的问题。他虽然名义是助理员,等于是个研究生,我也是研究生,我们时常来往,上同样的课,那是很愉快的一段学生生活。
                    我想提出来的是,清华在那个时期,算学系是很小的一个系,但是对于中国算学的发展有相当的影响,甚至于可以说是中国数学史上有意义的一章。除了华先生之外,我们当时同学之中有庄圻泰、施祥林(庄圻泰后来是北大教授,施祥林是南京大学教授),还有同学曾担任南开大学教授。清华在那时这么小的规模之中,也产生了相当一群人,对于中国的数学有些影响。清华后来很发展,所以请了外国教授。那时请外国教授不是什么来开个会,吃吃饭,拿几个transparency(透明胶片)展览一下。那时是在清华园住一年。法国数学家阿达玛是国际上很有名的数学家,美国的维纳,都是在清华园里头住下来,讲课。现在做到这种样子的安排不见得很容易了。所以清华园规模很小,能够对中国的数学发展产生一些作用。
                    1934年我离开了清华,研究生毕业了,我到德国去念书。罗庚是1936年出国的,他到英国剑桥大学,跟随英国的大数学家哈代。他出国是坐西伯利亚铁路的火车从北京到柏林。我就在汉堡,也在德国。所以我们1936年夏天在柏林相会。刚巧那一年世界运动会在柏林举行,希特勒在台上。也很有意思,100米、200米跑得最快的是黑人,对希特勒是个打击。很遗憾,中国的运动员在1936年柏林世界运动会的成绩不大好,最有名的是游泳的杨秀琼,她游泳有相当的成绩,不过我记得她没有得什么锦标。中国地位最高的是符保卢的撑杆跳,不过也没有得到任何的奖牌。相比之下,我们的国家现在长进了不知多少,现在中国运动员在世界运动会有很光荣的成绩。想起来,数学也有这个潜力的,不过数学需要的时间长一点。罗庚和我在柏林见面,也看看运动会,一起谈了很多。
                    1936年世界运动会之后,我到了英国剑桥,自然跟罗庚在一起。他那时的工作是关于解析数论,解析数论最要紧的法子是圆法,就是圆周的法子。很奇怪,数论是讨论整数的性质,但是要研究整数的深刻的性质,需要复变数。复变数跟素数的关系是很神妙的问题,罗庚做了很多工作,有他自己的贡献。他用圆法做华林问题,做塔里问题。关于圆法,很要紧的一个人是印度的天才数学家拉马努金,第一篇文章是哈代跟拉马努金的文章。后来很大的一个进展是苏联的数学家维诺格拉多夫。罗庚对于维诺格拉多夫的方法有很多的整理,有很多的进展。他自己的一个贡献是关于三角和的一个估计,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贡献。我想罗庚在剑桥的一段,1936年到1938年,是他在数学上有最深刻贡献的时候。关于解析数论,他的贡献非常多。
                    1938年他回国,那时候中日战争已经开始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组成为西南联合大学。他是清华的教授,因此也是西南联合大学的一部分。我们现在喜欢讲设备不够,或者支持不够。其实,我们那时候什么都没有,甚至于本来有的书都装在箱子里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再搬,所以图书馆的先生们都不愿意打开箱子。可是在那个情况之下,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大家的情绪很好,精神很好,有很多很好的朋友。例如说,我们跟物理系的王竹溪先生有一个讨论班,我想那是1940年的样子。那时候西南联合大学的数学系出了几个很好的学生,如王宪钟、钟开莱、严志达、王浩、吴光磊。所以,假使有人,有这个精神,即使环境差一点,也还是可以做很多工作。
                    1938到1943年,跟罗庚在一起大概有五年的光景。刚到昆明的时候,去了一群人,没有地方住啊。因为原来学校不在那个地方,所以我们借了中学的房子,那个中学很慷慨,拨出一些房子让西南联大的人暂时住。所以教授像华罗庚、我,还有王信忠先生(他是日本史的专家),我们三个人住一个房间。每人一个床,一个书桌,一个书架,一个椅子,房子摆得相当挤了,不过生活很有意思。三个人一清早没有起床就开玩笑,互相开玩笑。虽然物质上艰苦,但是生活也很有意思。现在大家希望物质不断进步,我想苦中也有乐。
                    1943年夏天我去了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罗庚在昆明,我们时常通信。抗战胜利了,国家复元,我知道他有许多社会活动。我们相会是1946年在上海。那时我刚从美返国,他则将去美。他负有使命,但我们仍谈了不少数学,我们的数学兴趣逐渐接近。我1950年去美,在芝加哥大学,他在伊利诺斯大学,相距甚近。他曾来芝大讲布劳威尔-嘉当-华定理的初等证明,很漂亮。他1950年夏天返国,须过芝加哥去旧金山登轮,大家都佩服他的爱国热忱。此次相别,便天各一方,通讯也稀。幸媒体有时有他的报道,得知他的一些行动。
                    直到1972年,我得到中国科学院邀请,我们才在北京会面,相隔二十二年。同顾前事,如在梦中。1980年他率团访美,过伯克利时在我家住了两夜,相谈如旧日,甚畅。1983年他访问加州理工大学,我从伯克利去访他,相距400余公里,自己驾车。这是我们最后一面了。
                    【编者按:本文是作者于2000年12月18日在纪念华罗庚九十诞辰国际数学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首刊于2001年3月26日《光明日报》。】
                    沧海按:本文转自《数学与人文》第2辑:传奇数学家华罗庚—纪念华罗庚诞辰100周年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楼2013-09-07 10:09
                    回复
                      祝愿所有的老师们教师节快乐!


                      IP属地:浙江15楼2013-09-10 07:23
                      回复
                        今天是2013年11月12日,华罗庚先生诞辰103周年。


                        IP属地:浙江19楼2013-11-12 10:02
                        回复
                          看看这里@瑠川淳子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14-08-30 17:50
                          回复
                            2014.9.17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1楼2014-09-17 06:47
                            收起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2楼2014-09-17 06:4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