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员工260人,其中教授39人(含博士生导师19人)、副教授83人。教师中有部级以上专家15人;省部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4人。全院现有本科生2915人,硕士研究生(含留学生)650人,博士生82人。
机械工程是武汉理工大学优势学科之一,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为部级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为省级重点学科。学院目前有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5个硕士点。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包装工程、工业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包装工程等4个专业为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
当前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是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措施之一,我们期待着年轻的一代为之努力奋斗,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供需比达1:12。2013届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人数105人,其中外校55人。
2013年机械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业工程、包装工程专业按机械类(机电)招生。
咨询电话:027-87859133(教学办) 027-87651796(学工办)
学院网址:
http://public.whut.edu.cn/jdxy/工业工程专业
工业工程是国际上高等工程教育的主要专业之一,它将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相结合。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对复杂的生产、服务与管理系统的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以低消耗、高效率进行生产与运营规划与管理的能力,以及从系统角度进行规划、设计、分析、控制、改善和创新,实现系统优化的能力。
主要课程包括:运筹学、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生产计划与控制、统计质量控制、物流工程学、人因工程、设施规划、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工程项目管理学等等。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程、管理、科研和咨询等领域获得广阔的就业机会,能在制造业、服务业、公共事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及设计开发工作。已毕业的学生大多在大型国有企业、外(合)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从事管理和研发工作。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6.83%。
机械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装备设计、制造、自动化和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企业或科研院所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数控技术、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机械制造装备与设计、CAD/CAM及数控加工技术综合实践。
学生毕业后适合在制造企业的产品研发部门、设计部门、制造部门、工艺部门、设备管理部门从事机械装备和电子设备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以及经营管理工作,也可在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工作。近几年毕业的学生主要在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北京、山东、湖北等沿海省市及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主要行业分布为汽车、机械、建材、交通及计算机、家电、通讯等产品的制造业,也有部分毕业生在科研院所、部队、政府部门工作。本专业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8.53%。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熟练掌握机械设计及制造、计算机控制及应用、过程工业装备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获得机电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能从事机电产品的研制开发、工业成套装备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设计及工业生产过程技术管理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包括:工程图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粉体工程与设备、过程原理与设备、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控制工程基础、过程装备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流体力学与设备、工业装备成套技术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机械制造、新型材料、建材、汽车、环保、电子、石油、化工等行业从事科研、技术、管理和教学工作。已毕业的学生大多在中外大型企事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等从事管理和研发工作并受到好评,社会需求旺盛。本专业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6.77%。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本专业是微电子技术、光电检测技术、精密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等多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经过多学科基础理论与实用技能的严格训练,培养可从事电子信息、计算机应用、精密机电工程、检测与控制等多领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制造、科技开发、企业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包括: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误差理论与测试信号处理、精密机械设计、仪器仪表电路、测控系统微处理芯片及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控制工程基础、仪器制造技术、仪器光学基础、现代仪器设计、光纤传感器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汽车、航空、石油化工、仪器仪表、电子通讯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部队、质检部门、海关、外企等单位就业;近几年,在沿海的广东珠三角地区、上海长三角地区以及山东等发达地区的新兴电子设备设计制造、测控系统、通讯系统等行业也受到广泛欢迎。本专业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2.96%。
包装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注重工程应用能力,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工程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备包装机械装备设计、包装系统解决方案与实现、包装产品质量控制、研发新型包装结构、开发包装新技术、新工艺与设备、包装产品造型设计等方面能力的应用型工程师,以及具备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全面发展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包括: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包装机构设计、机电传动控制、气压传动设计、包装造型与装潢设计、印刷技术、包装工艺及装备、包装材料学、包装自动控制、包装技术、包装结构设计、包装测试、包装管理与质量控制、包装辅助设计软件应用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商检、外贸、海关、技术质量监督部门、大中型制造企业、包装装备设计制造企业、商品生产和流通企业、包装设计与生产企业,从事包装装备的设计制造、包装系统设计制造、产品的包装造型设计与制造、商品质量检测、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就业区域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武汉、厦门和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本专业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6.49%。
5.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有教职工103人。其中教授21人、博士生导师10人、副教授(含高级实验师)5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省部级专家1人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人,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在校普通本科生2088人,硕士研究生327人,博士研究生66人。
学院设有能源与动力工程、轮机工程和油气储运工程3个本科专业;有轮机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电力推进与自动化技术和智能交通运输5个博士、硕士点;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轮机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学院已基本构成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学术至上、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本着“求真、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学生培养等诸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学院本科毕业生供需比达1∶3。
咨询电话:027-86582031(教学办) 027-86582033(学工办)
学院网址:
http://sep.whut.edu.cn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热能与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动力机械与动力工程的设计、制造、使用、安装、维修、管理、试验研究、开发、营销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技术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3.获得本专业相关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等。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自控原理与应用、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内燃机学、热能与动力机械制造工艺学、汽车发动机设计、动力装置原理与设计、动力机械制造与维修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到船厂、柴油机厂、船舶设计院工作;还可以到中国船级社各大分社、地方海事局从事船舶入级与正常检验工作;也可以到汽车行业从事发动机研发工作。另外,还有部分同学会选择考研究生或者到空调与制冷行业工作。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工程流体力学、物理化学、油气储运工程等方面知识,能在国家与省、市的发展计划部门、交通运输规划与设计部门、油气储运管理部门等从事油气储运工程的规划、勘查设计、施工项目管理和研究、开发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掌握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物理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油气质量检测、油气储运设备的防腐与安全保障技术;3.具有油气储运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运输管理的初步能力;4.熟悉国家关于油气储运行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等。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物理化学、泵与压缩机、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油库设计与管理、油气储运工程最优化、技术经济学、燃气输配、油气运输船舶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到中石化、中石油、油港码头、各大油田、天然气公司、设计院等从事设计或者管理工作。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
轮机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原理和轮机系统等方面的知识,符合国际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公约(STCW78/95)和我国海船船员适任标准的要求,基本具备A类船舶二管轮任职资格,并能在海洋运输各事业单位从事轮机操纵、维修和船舶监修、监造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船舶动力装置、电器、液压、气动和机电一体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2.掌握轮机工况检测、轮机系统的保养和维修等基本技术;3.具有操纵船舶动力装置,履行船舶监修、监造职责的初步能力;4.熟悉有关海船运输安全方面的公约和法律法规;5.了解海洋运输船舶的发展动态等。
主要课程: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轮机自动化、船舶电气设备、船舶管理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远洋运输行业,也可以选择到航海类高职院校任教或者地方海事局、船舶检验局工作,还可以考取国家海事局或海关公务员,另外,还有部分同学会选择考研究生或者到船厂、船舶设计院工作。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