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12日漏签0天
武汉理工大学吧 关注:383,424贴子:9,968,470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3回复贴,共1页
<<返回武汉理工大学吧
>0< 加载中...

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各专业详细介绍

  • 取消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学海正深仇
  • 饮水思源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当当当,给新生发福利啦\(≥▽≤)/
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各专业详细介绍总弹!








  • 学海正深仇
  • 饮水思源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8个本科专业;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设置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资助的特聘教授岗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一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材料研究与测试分析国家级检测实验室、特种功能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绿色建筑材料及制造教育部工程中心、湖北省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作为科研支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189人,专职教师135人,其中教授52人,副教授69人,在校学生4667人,其中研究生1500人,本科生3167人。在材料学科内,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中国科学院双聘院士1名、“千人计划”人选2人,国家“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2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入选者5人、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2人。近五年来,依托各研究基地承担国家“973”、“863”计划项目近2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0余项,重大企业科技攻关项目近100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0余项,其中国家奖7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00余项,年平均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近五年,学院承担了国家级、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8项。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拥有“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作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湖北省普通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等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实施之载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除按照一级学科模式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外,还开设了“国际班”和“学硕博连读班”两个试点班,采取自愿报名和考核遴选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国计划招收的本科生中,每年各选拔35名优秀学生,按照国际化人才和研究型人才模式进行培养。“学硕博连读”班旨在培养一批具有良好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拔尖人才,采取“导师制”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在本科二年级就开始进入研究课题,前3年采取“流入-流出”动态模式进行生源流动。“国际班”旨在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依托本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优势学科,借助学校高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将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试点班的本科教学,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国际培养途径。我院与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工程学院签署了“2+2”联合培养协议,学生毕业后可授予中外双方本科学士学位,该培养模式已有十年历史;英国“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与我院签署的“2+2”、“2+3”、“3+2”和“4+1”联合培养协议,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途径,“2+2”模式学生毕业后可授予中外双方本科学士学位,“2+3”、“3+2”和“4+1”模式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同时授予“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硕士学位和武汉理工大学本科毕业文凭。
2013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按材料类招生。
咨询电话:027-87651776(教学办) 027-87651780、87651202(学工办)
学院网址 :http://public.whut.edu.cn/clxy/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本专业是材料科学、机电工程、计算机应用及自动控制技术的综合与交叉,主要研究材料成型技术、模具技术、焊接工艺与设备、成型机械及成型过程的自动控制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培养从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方面的设计与开发、教学与科研和企业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图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工程材料、CAD/CAM基础、测试技术基础、材料成型控制工程基础、材料成型原理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企事业单位、公司或大专院校从事研究、开发、教学、管理工作。本专业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7.47%。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基础宽厚、适应面广、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及新材料研究开发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材料学科必要的基础理论、技术基础,以及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掌握材料研究方法和测试技术,具备材料的研究、测试和开发能力,受到良好的计算机和外语训练。目前,本专业按照一级学科模式培养材料领域复合型人才,设有材料科学、材料工程等培养方向。并设有“国际班”和“学-硕连读班”。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C、机械设计基础B、材料概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金属材料学、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A、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等。
学生毕业后可以到材料、冶金、交通、化工、电子、航空航天、信息、国防等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开发、设计和管理方面的工作。“国际”班部分学生在大学三年级时前往澳大利亚Monash大学或其他海外大学学习,并获得相关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学位。本专业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7.83%。
材料物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材料的基础理论,材料制备、加工、结构与性能测试及材料应用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能够从事材料改性和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及管理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材料物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材料制备方法和现代测试技术。具备运用物理学、材料物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
主要课程:大学物理B、理论力学、理论物理、近代光学、电磁场理论、材料概论、材料科学基础、固体物理、材料物理A、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应用、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A、结构缺陷、材料合成与加工等。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新材料、光电子、电子、信息、能源、生物、国防、航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本专业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5%。
材料化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化学及材料化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熟悉材料制备、合成与加工原理及技术,能够从事材料改性和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及相关管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及材料制备、改性的最新技术,掌握材料科学研究方法和现代测试技术,具备运用化学、材料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进行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计算化学、材料概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化学原理及应用、材料物理B、材料合成与加工、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A、材料腐蚀与防护、表面与界面化学等。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电子、信息、建材、生物、航空航天、化工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本专业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3.84%。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方面的知识,能从事陶瓷、玻璃与非晶态材料、水泥与新型胶凝材料及其制品、混凝土结构材料、道路工程材料等无机非金属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产品开发、性能检测、工艺过程设计、生产过程管理以及应用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的研发、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材料概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道路工程材料、玻璃深加工技术、功能陶瓷材料与器件等。
学生毕业后不仅可到建筑材料行业、新材料产业等国家大型企业与科研院所从事技术、生产管理、新产品研发工作,也可投身于交通、水利水电、民用建筑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从事材料试验、检测、施工与管理工作,也可服务于新能源材料、环保材料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本专业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7.4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加工成型以及功能高分子材料等领域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研究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成型加工原理与工艺、聚合物合成工艺学、材料化工基础、聚合物流变学、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等。
学生毕业后可到化学化工、轻工、石油、建材、通讯、汽车、电子等行业及生物工程、航空航天、国防科技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从事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生产、开发及管理工作。本专业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4.81%。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
本专业为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旨在培养知识结构合理、综合能力强和人文素质高的复合材料高端工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工程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具有复合材料产品实现的“材料、设计/结构、工艺/设备和测试技术”四个要素的组织、开发和管理能力。具备复合材料原材料开发,产品、工艺和设备设计、产品和企业管理、复合材料工程设计的能力。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工程力学、材料复合原理、复合材料学、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材料化工基础、复合材料聚合物基体、复合材料力学、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等。
学生毕业后可到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建材、化工防腐、电机、电子、石油、通信、国防等行业的科研院所、高校、公司、企业工作。本专业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7.26%。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材料的基础理论,新能源材料制备、加工、结构与性能测试、材料应用及器件设计与组装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能够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开发及管理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新能源材料制备方法和现代测试技术、新能源器件的设计与组装技术。具备运用化学、物理学、材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概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制备技术、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基础、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组装实验。
学生毕业后可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光电子、信息、能源、国防、航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本专业为2013年新增专业。


2025-05-12 03:09:49
广告
  • 学海正深仇
  • 饮水思源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交通学院
交通学院现有教职工174人,其中教授(研究员)41人(含国家级专家1人、省部级专家2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人选1人、楚天学者主讲教授1人、博士生指导教师23人),副教授56人,高级实验师5人,有1人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担任ISSC专家委员会委员。有普通本科生2212人、硕士研究生504人、博士研究生109人、留学生6人。
学院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以及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等5个本科专业,拥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水声工程、海洋工程结构、流体力学、工程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结构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公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物流管理、智能交通工程等12个博士点和硕士点及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和交通运输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学院还设有高性能舰船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形成了围绕交通领域的水陆并举、软硬结合、基础与应用结合的多学科发展格局。
学院本科毕业生供需比达1∶5。
2013年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专业按交通运输类招生,船舶与海洋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按海洋工程类招生。
咨询电话:027-86565711(教学办) 027-86565841(学工办)
学院网址:http://st.whut.edu.cn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建筑材料、测量学、基础工程、道路勘测设计、桥梁工程、路基路面工程、隧道工程、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等。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既可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也能在道路、桥梁、隧道以及其它土木工程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工程管理、投资及开发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本专业近几届毕业生就业率为100%。
交通运输专业
本专业为省级重点学科,2009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湖北省品牌专业建设对象,培养具备坚实的工程数学、计算机、外语基础,运筹学、管理学和交通运输组织学以及必要的土木工程、信息与控制、经济与管理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交通运输工程的基本原理以及以水路运输工程为主的专门知识和技能,能从事交通运输组织、指挥、决策、生产与经营管理、物流管理及研究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船舶营运管理、运输经济学、国际航运经济、港口企业管理、现代物流学、港口装卸工艺与设计、港口与航道工程概论、口岸管理学、交通运输地理与布局、国际航运业务、公路运输组织、国际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交通运输法规、运输市场营销、交通管理信息系统、港口经济学、船舶货运技术等。
本专业分为港口与航运管理、运输与物流管理二个方向。学生毕业后既可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也可在在国家及各省、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尤其是港口、国际航运企业、现代物流企业等从事交通运输与物流组织、管理、决策以及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和研究工作。本专业近几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8%。
交通工程专业
本专业为省级重点学科,培养具备交通系统规划、交通设计、交通管理、交通信息与控制和交通安全等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并在道路工程测量、设计、施工和工程管理等方面进行训练,能从事区域公路与城市道路交通研究、教学、规划、设计、管理、施工等工作的高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运筹学、交通运输技术经济学、交通规划、交通安全、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设计、交通分析、工程测量、道路勘测设计、道路工程、桥梁工程、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现代物流、交通港站与枢纽、轨道交通、城市客运交通、高速公路管理、智能交通等。
学生毕业后既可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也可在国家和省市的发展计划部门、交通规划与设计部门、交通管理部门、道路施工部门、客运企业、物流企业等单位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交通运输管理、交通工程设计、交通信息系统开发、道路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本专业近几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5%。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
本专业着重面向水利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三大领域,培养掌握港口工程、航道工程、海岸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相关工程领域规划、设计、施工和检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在交通、水利、土木、海洋工程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目前我国港口经济发展迅速,海岸工程建设规模巨大,给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工程结构建模与分析、结构检测技术、桥梁工程、基础工程、港口工程、航道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等。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既可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也可到交通系统所属的设计院、工程局、港务局及港务集团公司,从事港口及航道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和检测工作;也可到航务、港务管理部门,从事港口、航道规划、勘测、设计、研究和管理工作,或者到海岸带开发研究机构、海港安全监督部门和相关院校工作。本专业是2012年专业调整后的新增专业,专业设置基础是“工程结构分析”专业,近几届毕业生就业率为100%。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本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为一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面向现代船舶与海洋工程,培养具有研究、设计、制造的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在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研究、设计、制造、检验和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船舶与工程专业分船舶工程和海洋工程两大方向。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船舶结构力学、船舶原理、船舶设计原理、船舶建造工艺学、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船舶与海洋工程图形学、海洋工程设计基础、海洋结构物动力学、海洋工程水动力学、海洋工程建造模式等。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既可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也可在大专院校、设计院所从事教学、研究设计工作,以及在造船、海洋石油公司、海洋工程装备、海洋资源开发应用、航运企事业单位、船舶贸易、船舶检验、海事管理等行业部门从事研究开发、设计建造、经营管理和质量检验、打捞救助等工作。本专业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为100%。


  • 学海正深仇
  • 饮水思源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3.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现有教职工185人(包括院外的专业教师8人):其中,教授46人(含院士1人、长江学者1人、博士生导师23人);副教授78人。在155人的专业教师队伍中获博士学位的93人。2013年管理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571人,全日制硕士生528人,全日制MBA 868人,外国留学生188人,全日制博士生72人。
现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
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金融工程与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科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科技与教育管理、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
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2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系统工程、工程与项目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会计学、金融工程与管理、创新工程与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MBA、技术经济及管理、MPM、科技与教育管理、危机与灾害应急管理、国际MBA、EMBA和新增会计学、资产评估、工程管理三个专业学位。
8个本科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2个湖北省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
4个省部市级研究机构:交通部复合型财会人才培训基地、湖北省产品创新管理研究中心、湖北省危机与灾害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武汉中国城市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2个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技术经济及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
学院设有9个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工商管理系、市场营销系、会计学系、财务管理系、人力资源管理系、技术经济与公共管理系,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系,17个研究所及中心。并设有院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本科教学办公室、研究生办公室、科研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留学生办公室、MBA教育中心、EMBA教育中心、实验中心、信息资料中心和案例中心、MPM/MEM认证中心。
近5年来学院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完成各类科研项目89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86项,有2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科技成果奖。2008—2012年科研到款经费达9987万元。发表论文1092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11部。
学院始终不渝坚持狠抓教学质量,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多名本科生、研究生在国家级省部级竞赛中获奖,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累计通过率达89.8%以上,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毕业生总体素质较高,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学院本科毕业生供需比达1∶10。
2013年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按工商管理类招生。
咨询电话:027-87658240(教学办) 027-87859153(学工办)
学院网址:http://gl.whut.edu.cn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本专业主要研究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理论的信息管理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应系统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与计算机应用技能,具备扎实的现代管理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能力。
主要课程: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会计学、生产与运作管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硬件原理、应用数据结构、系统软件、企业网络工程、数据库原理、企业数据库应用、面向对象的信息系统设计、电子商务、信息存储与检索技术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公司、制造企业、服务业、金融机构、行政事业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管理工作,亦可在软件开发、信息服务或信息系统应用企业承担程序员,系统分析员,网络管理员以及数据库管理员等工作,也可在学校及科研单位从事信息系统及计算机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本专业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2.86%。
市场营销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商品流通理论和市场营销理论基础,良好的商务沟通能力、计算机辅助管理应用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掌握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管理与策划、市场调查与预测和企业营销实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够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国内外各类工商企业和相关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企业市场营销及其管理和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宏微观经济学、商品流通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国际市场营销学、服务营销学、营销管理与策划、消费者行为学、商务谈判学、物流学、市场预测与决策、广告策划与管理、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等。
学生毕业后适合在各类公司、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等机构从事经营管理特别是营销管理的工作,也可在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相关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本专业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4.34%。
财务管理专业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未来多变的经济环境,精通财会知识,掌握现代理财技术,具有专业理财技能的高级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投资学、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高级财务管理、财务战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项目评估、统计学等。
学生毕业后适合于在各类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经济管理部门及科研、院校等单位从事财务、会计、管理及教学和研究等工作。本专业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6.15%。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能熟练地开展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构、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甄选、培训与技能开发、素质测评、工作分析和评价、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等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工作,并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熟练的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商法、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组织行为学、绩效考核与薪酬原理、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职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管理沟通、劳动法学、人力资源会计、战略管理、劳动经济学等。
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政府人事与法规部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部门工作。本专业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5.77%。
工商管理专业
工商管理专业是我校省级品牌专业,拥有一大批知名的专家教授。本专业培养具有市场经济意识,掌握现代科学管理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级工商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生产运作管理、质量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经营模拟、企业诊断分析、企业案例分析、情商与管理沟通、企业形象与品牌管理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内外各大公司、企业和管理咨询机构从事经营与策划、现代生产运作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与品牌管理以及物流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本专业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0.76%。
会计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会计学理论与实践知识,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财政、金融、管理、法律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经济法、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国际会计、计算机会计、政治经济学、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公司、企业、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从事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工作,也可在大、中专学校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本专业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7.35%。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本专业是2013年新专业。培养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具有计算机应用、统计分析技能和工程技术知识,能熟练运用危机与灾害应急管理方法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公共安全管理、行政管理、危机与灾害应急管理、公共投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学、统计预测与决策、管理信息系统、安全工程学等。
学生毕业后能在城市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环保、科教、文卫等公用事业单位、企业从事行政及安全管理工作。


  • 学海正深仇
  • 饮水思源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4.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员工260人,其中教授39人(含博士生导师19人)、副教授83人。教师中有部级以上专家15人;省部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4人。全院现有本科生2915人,硕士研究生(含留学生)650人,博士生82人。
机械工程是武汉理工大学优势学科之一,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为部级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为省级重点学科。学院目前有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5个硕士点。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包装工程、工业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包装工程等4个专业为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
当前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是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措施之一,我们期待着年轻的一代为之努力奋斗,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供需比达1:12。2013届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人数105人,其中外校55人。
2013年机械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业工程、包装工程专业按机械类(机电)招生。
咨询电话:027-87859133(教学办) 027-87651796(学工办)
学院网址:http://public.whut.edu.cn/jdxy/
工业工程专业
工业工程是国际上高等工程教育的主要专业之一,它将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相结合。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对复杂的生产、服务与管理系统的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以低消耗、高效率进行生产与运营规划与管理的能力,以及从系统角度进行规划、设计、分析、控制、改善和创新,实现系统优化的能力。
主要课程包括:运筹学、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生产计划与控制、统计质量控制、物流工程学、人因工程、设施规划、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工程项目管理学等等。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程、管理、科研和咨询等领域获得广阔的就业机会,能在制造业、服务业、公共事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及设计开发工作。已毕业的学生大多在大型国有企业、外(合)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从事管理和研发工作。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6.83%。
机械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装备设计、制造、自动化和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企业或科研院所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数控技术、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机械制造装备与设计、CAD/CAM及数控加工技术综合实践。
学生毕业后适合在制造企业的产品研发部门、设计部门、制造部门、工艺部门、设备管理部门从事机械装备和电子设备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以及经营管理工作,也可在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工作。近几年毕业的学生主要在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北京、山东、湖北等沿海省市及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主要行业分布为汽车、机械、建材、交通及计算机、家电、通讯等产品的制造业,也有部分毕业生在科研院所、部队、政府部门工作。本专业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8.53%。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熟练掌握机械设计及制造、计算机控制及应用、过程工业装备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获得机电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能从事机电产品的研制开发、工业成套装备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设计及工业生产过程技术管理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包括:工程图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粉体工程与设备、过程原理与设备、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控制工程基础、过程装备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流体力学与设备、工业装备成套技术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机械制造、新型材料、建材、汽车、环保、电子、石油、化工等行业从事科研、技术、管理和教学工作。已毕业的学生大多在中外大型企事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等从事管理和研发工作并受到好评,社会需求旺盛。本专业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6.77%。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本专业是微电子技术、光电检测技术、精密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等多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经过多学科基础理论与实用技能的严格训练,培养可从事电子信息、计算机应用、精密机电工程、检测与控制等多领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制造、科技开发、企业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包括: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误差理论与测试信号处理、精密机械设计、仪器仪表电路、测控系统微处理芯片及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控制工程基础、仪器制造技术、仪器光学基础、现代仪器设计、光纤传感器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汽车、航空、石油化工、仪器仪表、电子通讯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部队、质检部门、海关、外企等单位就业;近几年,在沿海的广东珠三角地区、上海长三角地区以及山东等发达地区的新兴电子设备设计制造、测控系统、通讯系统等行业也受到广泛欢迎。本专业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2.96%。
包装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注重工程应用能力,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工程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备包装机械装备设计、包装系统解决方案与实现、包装产品质量控制、研发新型包装结构、开发包装新技术、新工艺与设备、包装产品造型设计等方面能力的应用型工程师,以及具备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全面发展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包括: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包装机构设计、机电传动控制、气压传动设计、包装造型与装潢设计、印刷技术、包装工艺及装备、包装材料学、包装自动控制、包装技术、包装结构设计、包装测试、包装管理与质量控制、包装辅助设计软件应用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商检、外贸、海关、技术质量监督部门、大中型制造企业、包装装备设计制造企业、商品生产和流通企业、包装设计与生产企业,从事包装装备的设计制造、包装系统设计制造、产品的包装造型设计与制造、商品质量检测、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就业区域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武汉、厦门和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本专业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6.49%。
5.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有教职工103人。其中教授21人、博士生导师10人、副教授(含高级实验师)5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省部级专家1人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人,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在校普通本科生2088人,硕士研究生327人,博士研究生66人。
学院设有能源与动力工程、轮机工程和油气储运工程3个本科专业;有轮机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电力推进与自动化技术和智能交通运输5个博士、硕士点;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轮机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学院已基本构成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学术至上、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本着“求真、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学生培养等诸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学院本科毕业生供需比达1∶3。
咨询电话:027-86582031(教学办) 027-86582033(学工办)
学院网址:http://sep.whut.edu.cn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热能与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动力机械与动力工程的设计、制造、使用、安装、维修、管理、试验研究、开发、营销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技术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3.获得本专业相关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等。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自控原理与应用、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内燃机学、热能与动力机械制造工艺学、汽车发动机设计、动力装置原理与设计、动力机械制造与维修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到船厂、柴油机厂、船舶设计院工作;还可以到中国船级社各大分社、地方海事局从事船舶入级与正常检验工作;也可以到汽车行业从事发动机研发工作。另外,还有部分同学会选择考研究生或者到空调与制冷行业工作。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工程流体力学、物理化学、油气储运工程等方面知识,能在国家与省、市的发展计划部门、交通运输规划与设计部门、油气储运管理部门等从事油气储运工程的规划、勘查设计、施工项目管理和研究、开发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掌握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物理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油气质量检测、油气储运设备的防腐与安全保障技术;3.具有油气储运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运输管理的初步能力;4.熟悉国家关于油气储运行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等。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物理化学、泵与压缩机、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油库设计与管理、油气储运工程最优化、技术经济学、燃气输配、油气运输船舶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到中石化、中石油、油港码头、各大油田、天然气公司、设计院等从事设计或者管理工作。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
轮机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原理和轮机系统等方面的知识,符合国际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公约(STCW78/95)和我国海船船员适任标准的要求,基本具备A类船舶二管轮任职资格,并能在海洋运输各事业单位从事轮机操纵、维修和船舶监修、监造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船舶动力装置、电器、液压、气动和机电一体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2.掌握轮机工况检测、轮机系统的保养和维修等基本技术;3.具有操纵船舶动力装置,履行船舶监修、监造职责的初步能力;4.熟悉有关海船运输安全方面的公约和法律法规;5.了解海洋运输船舶的发展动态等。
主要课程: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轮机自动化、船舶电气设备、船舶管理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远洋运输行业,也可以选择到航海类高职院校任教或者地方海事局、船舶检验局工作,还可以考取国家海事局或海关公务员,另外,还有部分同学会选择考研究生或者到船厂、船舶设计院工作。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


  • 学海正深仇
  • 饮水思源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土建学院的进来看~@哎呦矮油nice,@yanjie1994816


  • 学海正深仇
  • 饮水思源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为什么我之前发的土建学院的和汽车学院的专业介绍发出去之后都看不到了???为什么被和谐了???这也能被和谐???……!@#¥%……&*()


  • 学海正深仇
  • 饮水思源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6.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自1952年建院以来,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几代教师辛勤耕耘,励精图治,奠定了“敬业文明”的建院风格;莘莘学子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形成了“自强攀登”的建院精神。今天,学院已成为在土木和建筑行业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下设土木工程系、建筑系、市政工程系、工程管理系;设有土木工程、建筑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城乡规划6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33人,其中正高职称35人、副高职称65人。目前学院在编博士生导师24人(含教学、科研与设计单位)、硕士生导师96人(含教学、科研与设计单位),双聘院士1人。还有一批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应聘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目前,学院共有在读本科生2000余人(含留学生)、研究生(含硕士与博士)约800人。
学院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历史城市与建筑修复工程、智能结构及其系统信息化、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等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土木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等7个硕士点,建筑与土木工程、项目管理2个工程硕士领域,并设有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土木工程为省级重点学科。学院内设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市政工程实验中心、建筑学实验中心等3个实验中心,土木建筑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武汉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中心。
学院注重国内外学术交流,先后与美国、法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港台地区的十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常年派出教师和学生出国进修或开展科研合作,并经常邀请国内外和港台地区专家学者前来讲学。
学院的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科研经费逐年增加,项目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近5年共承担纵、横向项目621项,科研经费到款累计超过1.6亿元。教师承担国家级项目42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重大专项子项目2项、国家支撑计划子项4项。共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3项,发表三大检索收录论文329篇,出版教材和专著17部。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的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建成整体学科水平达到国内一流的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为发展目标,抓住机遇,探索创新,强化优势,突出特色,为科教兴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3年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按土木类招生,建筑学、城乡规划专业按建筑类招生。
咨询电话:027-87651785 (教学办) 027-87213949 (学工办)
学院网址:http://public.whut.edu.cn/icea/civilsite/welcome.asp
土木工程专业
概况: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能够胜任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岩土工程、隧道、道路、桥梁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教育评估。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土木工程材料、工程与建筑制图、工程测量、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建设项目策划与管理。
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遍布在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设计、施工、监理和教育、科研单位。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5.09%。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国家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专业)(2010年开设)
概况: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培养适应低碳经济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具备建筑节能设计、建造、运行管理的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知识面宽,具有向土建类相关领域拓展渗透的能力、适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能在各级政府建设管理部门、设计研究院、房地产公司、项目咨询管理公司、物业公司及相关的科研、生产、教学等单位从事工作。
主要课程:建筑学、土木工程、高等数学、工程测量、建筑力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建筑物理、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生态城市学、建筑设备工程、建筑节能、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生态城市学、建筑设备工程、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施工、建筑结构等。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设计研究院、房地产公司、项目咨询管理公司、物业公司及相关的科研、生产、教学等单位工作。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概况: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工业给水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教育评估。
主要课程:工程测量、水处理生物学、水力学、工程力学、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质工程学、给水处理与污水处理、给水排水管道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普通化学等。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分布在市政与环境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科研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环境保护、自来水公司、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单位工作。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6.83%。
工程管理专业
概况:本专业培养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熟悉工程建设管理法律法规,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建设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本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教育评估。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管理经济学、应用统计学、运筹学、会计学、管理信息系统、工程估价、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建筑力学、工程结构等。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分布在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建设项目业主单位、工程咨询业、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企业等单位工作。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9.00%。
建筑学专业(5年制)
概况:本专业培养具备科学与人文、技术与艺术广泛的知识背景,具备建筑学独立性学习研究能力,掌握终身自学的技能、提问和研究能力,批判性思索、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工作能力以及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能在设计、科研、管理部门及高等院校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文物保护设计、建筑技术设计、建筑工程管理及建筑教育等方面工作的建筑学科高级工程技术、研究与管理型人才。本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教育评估。本专业新生入学后需加试美术,成绩不合格者调整到其它专业学习。
主要课程:美术、建筑设计初步、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中国古代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物理、建筑构造、建筑设备、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设计原理、景观设计原理等。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分布建筑设计及相关教学、科研和管理等部门。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1.94%。
城乡规划专业(5年制)(2013年开设)
概况:培养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设有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学生主要学习城乡规划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学习与城乡规划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管理及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学生应获得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设计的能力;掌握一般民用建筑设计及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的能力;具有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初步能力;掌握市政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绘图的基本技能。
  主要课程:计算机语言与应用、美术、建筑初步、建筑设计原理与设计、城市发展史、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与设计、城市详细规划原理与设计、城市道路与交通、市政工程、区域规划、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就业去向:在城市规划设计、研究、管理部门及高等院校从事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设计及城市规划管理、研究与教学工作。


2025-05-12 03:03:49
广告
  • 学海正深仇
  • 饮水思源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7.汽车工程学院
汽车工程学院是武汉理工大学的特色学院,创办于1958年,现有教职工115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35人、讲师3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此外,还聘任30多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为学院的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在校本科生2022人,硕士研究生422人,博士研究生46人。汽车综合实验中心面积9100平米,设备资产达人民币8000多万元。
学院现设有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三个本科专业;拥有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汽车运用工程和汽车电子工程五个硕士点和一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车辆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拥有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汽车运用工程四个博士点。车辆工程专业是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对象、是湖北省新兴战略产业重点建设专业,也是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专业;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是湖北省重点学科。汽车实验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建有现代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汽车产业汽车零部件绿色设计制造与试验技术创新基地、汽车研究所、电动汽车研究院等高水平科研基地。
汽车学科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学院根据行业发展与技术进步的要求,在汽车零部件现代设计与先进制造、汽车设计与结构分析、电动汽车、汽车关键系统集成与匹配、退役汽车循环再利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子与现代测控技术、汽车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特种车与专用车开发、汽车排放与污染控制技术、汽车发动机性能与电控技术、汽车服务工程与产业规划等研究领域已形成特色与优势。学院拥有一批长期从事汽车工程、内燃机工程及汽车运用工程的教学科研队伍,现已建成了4门省级精品课程和1门省优质课程 ,3 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优质课程。
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支撑计划、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等,取得了多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同时,学院重视与汽车行业的合作,由东风、一汽、上汽、北汽集团等六十多家企事业单位组成的汽车行业董事会为汽车工程学院的发展和学科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有力地支撑着汽车工程学院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学院规划实施“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加强学科交叉与资源整合。依托汽车行业,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4个。汽车工程学院以培养“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的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任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努力达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善创新”的要求。多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成立的汽车协会、“引擎”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国内知名汽车生产企业合作举办“汽车无限创意设计大赛”,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和国内汽车设计大赛、智能车大赛等,并获得了多项奖励。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
今后,学院将继续立足于为汽车行业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服务,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汽车行业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2013年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按机械类(车辆)招生。
咨询电话:027-87859136(教学办) 027-87859135(学工办)
学院网址:http://public.whut.edu.cn/auto/
车辆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从事汽车设计、试验、研究、制造和运用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其主要专业方向有:汽车整车、汽车车身工程、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子工程。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A、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B、计算机技术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汽车构造、汽车理论A、汽车试验学、汽车设计、汽车与发动机制造工艺学等。
学生毕业后能在汽车企业、研究院所从事汽车设计、新产品研究开发、试验检测、制造工艺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也可在大专院校从事汽车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本专业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维持在96%以上。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本专业以车用动力(如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及其能源利用、新型动力机械(如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混合动力系统等)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将燃料的化学能安全、高效、低污染地转换成机械能的基本规律和过程。本专业以工程热物理为主要理论基础,与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学、自动控制、计算机、环境科学、微电子技术等专业和学科相互交融,密切相关。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图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自控原理与应用A、汽车构造、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发动机原理、汽车与发动机制造工艺学、汽车发动机设计等。
本专业依托汽车和交通行业,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汽车、发动机、摩托车、空调的设计、制造与研究单位从事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还可以到科研院所及教育部门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本专业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维持在96%以上。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汽车产品知识和技术理论基础,必要的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理论知识,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知识,具备“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的能力素质,能够适应汽车生产服务、汽车营销服务、汽车技术服务、汽车金融服务、汽车运输服务等领域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B、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B、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服务系统规划、汽车营销与策划、汽车电器设备、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汽车检测技术、汽车维修工程等。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是国家教育部2003年首次批准的专业,该专业延伸和扩展了过去的汽车运用工程、交通运输(汽车)的专业方向,更加适应于逐渐兴起和发展的汽车服务市场的人才需求。本专业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维持在96%以上。


  • 学海正深仇
  • 饮水思源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5.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现有教职员工95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15人,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湖北省跨世纪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大部分教师有国外留学、访学的经历,每年有多位国内外专家来院访问讲学;学院聘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克莱夫·格兰杰等16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为楚天学者、荣誉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有全日制本科生1316名,硕士研究生255名,博士研究生56名,外国留学生66名。
学院设有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电子商务四个本科专业,其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和湖北省品牌专业;《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被评为“国家视频公开课程”;《国际贸易》、《产业经济学》、《电子商务概论》、《国际金融学》、《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为湖北省精品课程。学院自2004年起在本科中开办数理金融学实验班,学生从新生中择优选拔。该实验班开设20多门数学课程,以及20多门经济金融类课程,培养具有深厚的数学功底和扎实的现代经济学、金融学理论基础的复合型金融人才。
学院建有产业经济学博士点、产业经济学湖北省重点学科、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含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数量经济学、统计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西方经济学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十多个学术型硕士生招生专业;在一级硕士点下自设企业经济学、电子商务二个硕士点;还设有公共管理硕士(MPA)、国际商务和金融三个专业硕士点。自2000年起,经济学院与法国波尔多商学院联合培养国际商务硕士(MIB)研究生,与法国赛尔齐—蓬多瓦兹大学、梅兹大学等签订了学生交流协议。
学院设有科技与经济发展研究所、证券研究所、电子商务研究所、金融工程研究所、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所、运输经济研究所等,以及挂靠经济学院的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省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院先后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课题,以及教育部、交通部、省市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委托科研课题;每年出版近10部著作和教材,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学院是美国IBM公司在华大学合作伙伴之一,与IBM共建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教学培训和科学研发基地,并为校内外学生提供IBM电子商务软件全球专业认证培训和考试平台;建有湖北省高等学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3年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按经济学类招生。
咨询电话:027-87651809 027-87651812(学工办)
学院网址:http://econ.whut.edu.cn
经济学专业(企业经济学方向)
本专业通过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经济分析工具系列等课程的教学以及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系统,严格规范地训练、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综合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应用性强是本专业的主要特色:在开设必要的经济学基础理论课的前提下,本专业增设了多门应用型课程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通过产学研良性互动的教学模式,吸收学生参加教师的研究团队、将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聘请企业家走进课堂、学生在实习基地进行规范的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实现培养厚基础、重实践、综合能力强的人才的目的。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财政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企业经济学、城市与房地产经济学、技术创新经济学、公司金融学、网络经济学、会计学、企业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类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经济分析、规划、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经济学、管理学及相邻学科继续研究生的学习。
金融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金融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金融业务,外语水平高,知识面宽,综合能力强,能胜任各类金融机构、评估咨询机构、工商企业、政府部门的金融和投资理财工作的专门人才,并为学生在经济学各个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或出国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专业依托我校的理工科优势,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处理金融事务的能力。
主要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中央银行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国际结算、公司金融学、金融市场学、金融工程、网络金融、投资项目评估、房地产金融学、保险精算学、金融机构财务分析、计量经济学等。
学生毕业后可到银行、证券、保险、投资等各类金融机构,各类工业和商业企业以及政府经济管理等部门工作。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本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和湖北省品牌专业,培养系统地掌握现代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国际贸易惯例和法规,掌握一定国际贸易和国际贸易运输的基本技能,具备扎实的外语能力,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国际物流企业以及政府机构从事经济贸易管理和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计量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服务贸易、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国际投资学、跨国公司概论、国际商务谈判、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国际投资环境分析、项目评估与管理、国际工程承包与招投标、国际物流学、国际航运经济学、国际航运市场与政策、港口经济学、商务英语、电子商务等。
本专业在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中,探索建立弹性、灵活、具有选择机制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充分挖掘专业与学校相关行业的资源优势以及专业课程模块化设置,为学生设立可选择的国际商务、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国际物流与运输三个培养方向,凸显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学生毕业后可到各类涉外工业企业、商业企业、金融机构、国际物流企业、船舶代理和货运代理公司、政府涉外管理和研究等部门工作。
电子商务专业
本专业培养高级电子商务和信息管理人才,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与信息科学技术的有关理论和电子商务基础理论,并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理论,了解信息经济时代的商务处理与网络交易机制,具有运用现代电子商务技术方法和经济管理手段解决电子商务开发、应用和管理问题,制订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和进行技术实施的能力,具备技术、商务、管理的多维分析能力。
主要课程: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数据库技术、电子商务编程技术、电子商务应用开发技术、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电子商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SCM)、企业资源计划(ERP)、网络推广与营销、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电子商务算法结构、计算机网络技术、西方经济学、企业管理学、XML与电子商务应用、商务智能、客户关系管理(CRM)、服务科学与知识管理等。
学生毕业后可到各类企业从事电子商务技术开发和运营、网络营销和推广,在金融机构从事网络支付管理,在政府部门从事网络交易监管等工作。


  • 学海正深仇
  • 饮水思源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6.艺术与设计学院
学科实力强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是我国中南地区首所拥有设计艺术学博士点、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业设计工程硕士点的专业学院,其艺术学学科、设计艺术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目前,学院拥有设计学、艺术学理论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设计学、艺术学理论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设计学、艺术学理论、美术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还取得了艺术硕士(MFA)、工业设计工程硕士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产品设计专业(含工业设计专业)和动画专业为国家级特色建设立项专业,环境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省级品牌建设立项专业。
师资力量强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现有教职工120余人,其中教授25人(博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48人。在校本科生1300余人,硕士研究生400余人、博士研究生30余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学科评议组专家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全国艺术硕士(MFA)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及分委员会委员3人,文化部高等学校动漫类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以设计学、艺术学理论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设计概论》和《设计美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人才培养试验区、省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项目及一批 “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为标志的学科建设及教学理论研究成果在全国高校同行中具有较大影响。
学术交流广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与日本筑波大学,韩国建国大学、国民大学、光州大学、全北大学,德国斯图加特艺术学院、达姆斯塔德大学,英国斯旺西城市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香港理工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艺术大学等知名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与科研合作关系。
社会声誉高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是教育部高校艺术硕士(MFA)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教育部高校艺术设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业设计艺术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建材设计委员会理事长单位,中国建设文化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动画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湖北省动画协会常务执行会长单位,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数字艺术设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以及湖北省高教学会艺术设计专业委员会、省科技美术研究会、省包装协会设计委员会、省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专业委员会等会的理事长或副理事长单位。
2013年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专业按设计学类招生。
咨询电话:027-87651139(教学办) 027-87299305(学工办)
学院网址:http://public.whut.edu.cn/sj/
动画专业 (国家级特色建设立项专业)
影视动画方向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备影视动画创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及理论,掌握动画设计、动画编导、动画创作及理论研究的基本能力,能在电影电视等媒体的制作岗位上从事原画、动画创意设计、游戏、编导、三维电脑创作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线描、专业导论、原画、角色设计、背景设计、动画制作技法、连环画创作、影视动画创作、短片拍摄、影视声音等。
工程动画方向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备工程动画创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及理论,掌握动画设计、动画编导、动画创作及理论研究的基本能力,面向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游戏设计、以及交通、造船、汽车等行业,从事工程动画、工程设计表达研究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线描、专业导论、原画、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动画制作技法、工程制图与识图、工程动画仿真、公共艺术与材料、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短片拍摄等。
艺术设计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艺术设计学研究、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从事艺术设计理论的研究、理论教学以及有关文博、新闻出版、艺术市场管理、企业形象策划、艺术传播与营销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概论、艺术设计美学、中国艺术设计史、外国艺术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考古学、视觉传达设计、展示设计、室内设计、艺术设计基础等。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省级品牌建设立项专业)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视觉传达设计与创作、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新闻媒体等单位从事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研究、管理和教学等工作的综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概论、构成设计、印刷工艺、标志设计、字体设计、图形创意、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
环境设计专业(省级品牌建设立项专业)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和雕塑与壁画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表现能力,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市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以环境创新设计为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综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概论、艺术设计美学、公共艺术设计、环境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初步、专业表现技法、壁画与雕塑、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展示设计等。
产品设计专业 (艺术)(国家级特色建设立项专业)
产品设计方向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备产品设计、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以创新设计为重点的产品设计、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概论、设计方法学、专业表现技法、材料工艺学、模型制作、人机工程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改良性设计、产品开发性设计、产品投标性设计、系统设计、设计管理等。
展示设计方向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备展示设计、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以展示艺术设计、实施、管理为重点的设计、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概论、设计方法学、展示材料及工艺、商业照明设计与工程、商业展示设计、展示道具设计、博物馆展示设计、博览策划与设计、投标性展示设计、系统设计、设计管理等。
数字艺术设计方向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备数字艺术设计、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新闻及影视部门、科研单位从事以创新设计为重点的数字媒体、信息与交互、数字娱乐、跨媒体传播的设计、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概论、设计方法学、界面设计、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数字化设计艺术原理、网络技术原理及应用、计算机三维造型设计、虚拟场景设计、游戏设计概论、交互艺术设计技术及应用。
工业设计专业 (理工)(国家级特色建设立项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交通工具等设计和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设计方法学、素描、色彩、设计效果图技法、设计图学、人机工程学、材料工艺学、机械设计基础、产品形态设计、产品结构设计、设计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等。


  • 学海正深仇
  • 饮水思源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8.物流工程学院
物流工程学院是为物流工程领域培养港口机械装备、物流技术、物流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并从事物流领域科学研究的特色学院。
学院具有57年的办学历史,现已成功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物流学科,通过“211工程”和“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学科优势和良好的行业支持环境,为港口与物流行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学院现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三个本科专业。具有“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物流技术与装备”和“物流管理”五个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其中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目前在读本科生1767人,硕士研究生326人,博士研究生21人。物流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106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43人、博士生导师8名并有省级专家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4人。学院下设港口机械工程系、物流自动化系、物流管理系和机械设计与制造系等4个系和1个实验中心。实验中心下设港口机械实验室、物流自动化实验室、物流工程实验室、物流管理实验室、机械基础实验室和流体传动与控制实验室,使用面积7000多平方米,实验设备总值3000多万元。学院图书馆现有面积210平方米,图书资料馆馆藏文献量近8千册,并藏有历届博士、硕士、本科生毕业论文。
学院拥有港口装卸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港口物流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武汉港口机械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心的研究基地也设在本院。学院长期依托港口行业优势、新老专业和学科优势互补并以全面为港口服务为基点快速拓展物流领域的办学指导思想,具有独立承担港口装卸机械产品研发和关键技术研究、物流装备自动化及智能控制、物流仓储机械系统设计、物流系统与规划与仿真和现代物流与供应链技术研究等方面科研任务的能力。
学院面向全国港口与物流企业,在教学和科研上以物流技术与装备、系统自动化、物流信息、物流管理为主线,全面服务于港口、制造企业及交通运输领域。在人才培养方面着重培养面向21世纪全面发展的从事物流技术与装备、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评价和工作的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2013年物流工程、物流管理专业按物流管理与工程类招生。
咨询电话:027-86562947(教学办) 027-86567321(学工办)
学院网址:http://public.whut.edu.cn/wuliu/new/index.asp
物流工程专业
本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和湖北省品牌专业建设对象,也是“十二五”国家专业综合改革重点建设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物流装备自动化系统开发设计、应用研究等技术工作,具有跨越工学、管理学两类学科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2010年本专业开始实行“卓越工程师”试点班。
主要课程: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现代仓储物流技术与装备、自动识别技术、电气控制原理与设计、机电传动及控制、PLC原理及应用、现场总线技术等。
学生毕业后可到国家物流规划管理部门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沿海开放地区及经济活跃地区的大型物流中心从事物流自动化控制与设计等工作,或到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从事物流自动化专业技术和教学科研工作。本专业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6.15%。
物流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在交通运输行业、工矿企业从事的现代物流经营管理、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工作,具有综合物流管理及物流规划运用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现代物流学、管理学、商品学、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应用统计学、经济法、采购与库存控制、物流分析与设施规划、现代物流技术与装备、仓储学、宏观/微观经济学、物流系统设计与仿真、运输与配送管理、运筹学、物流成本管理、供应链管理等。
学生毕业后可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国家物流规划管理部门、大型物流中心、物流连锁企业从事物流企业计划、调度、组织和控制策划、电子商务与配送方案规划与设计等工作,或到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从事专业技术领导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本专业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4.44%。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已具有57年办学历史,专门培养具备从事机械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从事海港、航空港、铁路的物流系统、机电一体化系统及产品、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制造规划、科技开发、经营销售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工电子技术、液压及气压传动、机电传动控制、智能仪器仪表、机械制造工艺学、理论力学、机械设计等。
学生毕业后可到企业或事业单位,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沿海开放地区及经济最活跃地区各大港口、工程及动力机械企业、汽车制造企业、港机厂、航运及航务部门和科研设计院所、大专院校及合资独资企业等单位从事专业技术、领导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本专业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9.55%。


  • 学海正深仇
  • 饮水思源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0.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下设教学、行政、党委、学工四个办公室,现有化学工程系、制药工程系、教学实验中心三个教学科研基层单位,材料保护研究所和湖北省中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省级科研基地。现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含精细化工、化学工程二个专业方向)、制药工程两个本科专业;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含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5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药学(含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生药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6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化学工程工程硕士、药学硕士两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招收材料学、生物材料学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科研人员。学院现有教职工56人,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15人,占现任教师比例的33%,副教授15人,占现任教师比例的33%;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2人,占现任教师比例的71%;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0人;另有数名著名专家、学者在我院任兼职教授。目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共计950余人。2004年起,本院已与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在化工专业进行联合招生培养。
化学工程学院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并重基地,现有教学科研用房面积约3000m2,拥有一批精密的测试实验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红外分光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高压粉末静电涂装机、差热分析仪等,拥有计算机仿真室、图书资料室(中外文藏书8300余册,中外文期刊760余种)。2001年以来共计承担纵向及横向科研课题270余项,科研经费达4500余万元;发表论文33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90余篇;申请专利120余项,授权专利60余项。
咨询电话:027-87859019(教学办) 027-87850939(学工办)
学院网址:http://hgxy.whut.edu.cn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掌握化工生产过程与设备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管理知识,具有创新精神、求实作风、经济观点、环保意识、应变能力和团队精神,能在化工、汽车、机电、医药、环保、军工、冶金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设计、生产技术管理等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不招收色盲考生。
主要课程:化工原理、反应器设计原理、分离工程、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学、化工设计、化工热力学、化工过程分析与综合、有机合成工艺学、精细化工工艺学、催化剂工程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上海、广州、深圳、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和其它省会城市的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大型国企、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等,从事研究开发、技术服务、市场开拓、生产管理、贸易等工作。本专业2011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8%以上。
制药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较扎实的制药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具备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能力,从事药物研究、生产工艺、分析技术和药品质量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生物化学、中药学、药理学、药剂学、制药工程、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制药工艺学、药用高分子材料、仪器分析与光谱解析等。
学生毕业后能在医药、农药、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等相关领域的研究院所、高校、企业及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产品的生产、研发、应用及管理等工作。本专业2011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6%以上。
21.国际教育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承担着武汉理工大学来华留学生教育和国际合作教育的实施与管理任务。学院位于学校马房山校区,其优美的教学环境与先进的教学设施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莘莘学子。
学院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融合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经验,教师队伍实力雄厚,管理团队经验丰富,为中外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畅通的留学平台。目前学院共有在校生2200余人,其中包括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名外国留学生。
作为学校实施国际化战略的窗口,学院已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瑞典等10多个国家近百所高校及教育机构建立了良好的教育合作关系。目前已开设有来华留学生教育、中澳金融学本科项目、中英车辆工程本科项目、本科交流项目、中英艺术本科项目、CSCSE-SQA HND项目以及中法机电教育项目,国际合作教育项目涉及工程类、艺术类和商科类共17个专业。学院设有教育部授权的托福(TOEFL)考试中心和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授权的汉语水平考试(HSK)网考考点,与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建立“雅思考试中国合作伙伴”关系(代码AG027237),成为雅思考试官方合作单位之一,英国威尔士大学在学院设立了斯旺西语言考试中心(武汉),为我校学生提供英国大学的入学语言测试。同时,学院在英国设有海外学习辅导机构,为我校赴英学子提供服务。
建院以来,学院得到长足发展,已经形成完善的学生培养体系,畅通的出国通道,国际合作办学水平在全国重点大学中居于规模较大、办学规范、培养质量高的领先位置。目前已培养了中外学生5000余名。其中国际合作教育项目学生毕业率达99%,成绩合格且有留学意愿的学生均已出国深造,已毕业学生就业率高,就业领域涉及IT、汽车、金融和外贸等行业,就业地域遍及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荷兰等国,以及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深圳、厦门等大中型城市。毕业生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外语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骄人的业绩。已毕业的外国留学生亦成为了他们所在国的国家事务管理、教育科技领域的中坚力量,并且正在为加强中外友好交流与合作做出积极贡献。
咨询电话:027-87859177
学院网址:http://sie.whut.edu.cn/
中英车辆工程本科项目
2012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武汉理工大学与英国威尔士大学合作举办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开设的车辆工程专业分为车辆工程方向及赛车工程方向。专业代码为080207H。项目批准书编号为MOE42UK2A20121325N。
该项目学制四年,专业课程教学由我校汽车工程学院负责,选派学校优秀老师任教,英语或双语教学,其中由英方所承担的核心课程将引进原版英文教材。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具有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从事汽车设计、试验、研究、制造和运用、赛车生产及赛事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完成国内四年所有课程学习并达到要求者,可同时获得武汉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及英国威尔士大学(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汽车工程工学学士学位证书或赛车工程理学学士学位证书(国家承认学历)。(咨询电话:027-87216735)
开设专业:车辆工程-车辆工程方向、车辆工程-赛车工程方向
中澳金融学本科项目
2012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武汉理工大学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合作举办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开设专业为金融学,专业代码为020301KH。项目批准书编号为MOE42AU2A20121258N。
该项目学制四年,专业课程教学由我校经济学院负责,选派学校优秀教师任教,英语或双语教学,其中由澳方所承担的核心课程将引进原版英文教材。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金融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金融业务,外语水平高,知识面宽,综合能力强,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胜任各类金融机构、评估咨询机构、工商企业、政府部门的金融和投资理财工作的国际化、高素质、复合型涉外专门人才。
学生完成所有课程学习并达到要求者,可获得武汉理工大学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在四年学习中自愿选择到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学习并达到纽卡斯尔大学要求者,可获得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学士学位证书(国家承认学历)。(咨询电话:027-87216735)
开设专业:金融学


  • 学海正深仇
  • 饮水思源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各位亲爱的吧主,可以为我的这个帖子加精吗?你们看看内容,看值不值得哈~@兔纸popo
@七星漂漂虫 @一郎红花插满头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3回复贴,共1页
<<返回武汉理工大学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