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tuary吧 关注:24贴子:1,018
  • 5回复贴,共1

回忆这种东西,其实也没什么好留恋的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更何况,其实也没有那么多可以回忆,只是一些琐碎的对白罢了,所有发霉了的碎屑一旦镶上了回忆的金边,就会变得诱人。翻开之后,将会是空洞的快感一闪而过,剩下就是“真是讨厌过去的我啊”这种感叹。所以说还是立足现在吧,只希望未来的我不要讨厌现在的我。


1楼2013-08-20 16:44回复
    咪儿不要说我消极,我最近情绪波动很大不要在意这些细节。我发现我好像对八月三十号之后的日子有一种恐惧感,其实谁都会对未知有恐惧的对吧?
    看Last friends的时候,领悟的最深刻的无非是两点,一是爱一个人不一定要以“陪伴”的形式去爱,当你对他/她的爱超出了对方的承受范围,选择回避,在自己的世界里安静的观看着对方,确定对方没有受到伤害就好。岸本瑠可对蓝田美知留的爱,是我见过的最至高无上的、最包容的、最完全的爱,尽管它不能被世人接受,它也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爱的付出。从这一点所引申出来的领悟,便是世界上很多事情不会按照我所期待的步骤去发展,太多念想被事实打败,所以为了自己受到的伤害最小化,我不得不迎合这个世界,让自己变得圆润,这样可以滚的顺利一些。我经常和周围的人说,做最坏的打算吧。以前的我,安慰人时都会说,放心吧都会好起来的,现在的我绝对不会说这些不负责任的谎话。什么善意的谎言,都是扯淡。不去面对现实,就不能成长。也许会有人说,我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受到的伤害最小化”,这不是背离了我所欣赏的岸本瑠可舍身的无私的回避的爱的初衷吗。原因在于,我认为岸本瑠可选择作为朋友的身份陪伴在蓝田美知留身边,是想要保护自己,不希望自己带着受伤的心去面对未知的怀疑质疑挑战,所以把自己沉重的爱埋在心底不让它见光。
    第二个领悟,则是,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有不能见光的心理疾病,蓝田美知留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水岛武是性爱恐惧症、柏拉图之恋最不坚定也是最没有选择的信徒,岸本瑠可是心理跨性别者,及川宗佑是冲动型障碍人格,就连路人般的配角泷川绘理都是都市恐怖症。所以我想去学心理学,可惜最后还是被选择了信息安全,虽说都有兴趣,但心理学诱惑力很大,我也想要从学术的文字中找寻自己,给自己定义,知道自己的弱点,去躲避它,这样自己就能免除于世界的伤害。每个人都有病,大家都有病。《蒙马特遗书》中,邱妙津说,“我的愿望已不再是在生活里建造起一个理想的爱情,而是要让自己生活得好一些。不要再受伤害,也不要再制造伤害了,我不喜欢世上有这么多伤害。当世界上还是要继续有那么多伤害,我也不要活在其中。理想爱情的愿望已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过一份没有人可以再伤害我的生活。 ”多么可悲的独白啊,说完这些,这个女孩就拿起锋利的刀柄,坚决的刺向了自己的胸膛。邱妙津是为了她深爱的絮才自尽的,她说自己的死去是为了让絮成长。我还能感叹些什么呢,一个生命的自我消失,是为了另一个不够成熟的生命的成长,是为了躲避伤害。当“活着”已经成为一种伤害,选择死去是不是明智的选择呢。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是完完全全的沉迷了进去,现在不敢去触碰那些毒品般的文字。为了让自己的生活被世人接受,被我自己认为是坦荡的,我选择回避那些敏感的问题,走正常的平庸的道路,那些美好的、曾经一度渴望至极的愿望,就先放在那里吧。我仅存的希望,就是,日后的自己,无论是被现实的洪水吞没,还是在新的世界里享受着现实,都不要忘了这个时刻的自己有着多么美好的愿望和梦想。


    2楼2013-08-20 17:15
    回复
      这也是我用这个头像的原因



      谁的愿望实现之时
      因为小事而失去最重要的东西
      冰冷的戒指向著我发出光芒
      虽说「只要现在还拥有那就好了」 事实并非如此
      连结到你的门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愈是祈求你幸福 愈是加重自己的任性
      尽管如此还是想留住你 无时无刻都是
      当谁如愿以偿时 那个孩子却正在哭泣啊
      而门扉却依旧无声无息
      多想成为唯一能治愈被众人所需的你的那个人
      我似乎有些忍耐过头了
      祈求自己幸福这件事 应该不算任性吧
      既然如此就想抱紧你 尽可能紧紧抱住
      当我的眼泪枯乾时 那个孩子却正在哭泣啊
      而我们站著的地面却一直乾不了
      愈是祈求你幸福 愈是加深自己的任性
      你却不曾留住我 任何时候都是
      当你如愿以偿时 那个孩子却正在哭泣啊
      而所有人也无法同时如愿以偿
      这个小小地球愈是运行 自己就会更体贴温柔
      多想再次拥抱你 尽可能轻轻地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3-08-20 17:22
      回复
        希望你也能来北京,你来的话,我会有更多的力量的。@公主娇娇


        6楼2013-08-20 17:27
        收起回复
          关于自杀的问题,我之前一段时间很感兴趣,当然现在也一直在思考这个矛盾。
          《少年维特之烦恼》里说,
          【人的天性都有其局限:它可以经受欢乐、悲伤、痛苦到一定的限度,一旦超过这个限度,他就将毁灭。这里的问题并不在于他是软弱还是坚强,而在于他能不能经受得住自己痛苦的限度,无论是在道义上或肉体上。】
          我实在是太同意了,当生活变成伤害和痛苦,为什么还要苟活,为什么还要为了生活而生活,如果说经受痛苦是为了锻炼自我意志,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当这种痛苦已经在侵蚀自己的心灵,我们何不选择结束它?


          9楼2013-08-21 00:12
          收起回复
            我不想否认你所提到的几种人生,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其独一无二的意义,有人为了能看到累累果实,有人为了挑战极限,有人为了平凡庸碌,有人为了聚光灯下的光鲜亮丽,有人为了被爱,有人为了爱别人,有人为了自己的存在。千千万万的理由我都尊重。但我也同样尊重那些被生活背弃了的灵魂,他们也曾经努力过,努力忘却伤痛过,努力追求生命中的绮丽过。结果是遍体鳞伤,那么继续努力还有意义吗,还是那样的话,当活着已经成为一种伤害,那么自我了结是最好的解脱。一个人会被很多事情牵绊住,被亲人的依赖,被朋友的劝导,被生命中某些一闪即逝的美好牵绊。也许会因此而继续生命,但当伤痛已经远远超出承受范围,牵绊不能治愈的时候,所谓的顾及到周围人的情绪这种听起来无私的想法也没有意义了。活着的意义就是追求快乐,这是我一言以来坚持的想法。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3-08-21 16: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