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道德经》非常感兴趣,就一边观看网上的视频讲座,一边对照原文阅读揣摩。之前也读过一些道家的著作,也看过维基百科对于道家的介绍,大概对道家也有个大体和客观的认识。本人是学习理工科的,多年从事技术工作,可以说是笃信科学。在听道德经讲座的时候,专家对第七章里“无私”的解读使我非常迷惑,因为他们都将“无私”解释为“不要私利、摒弃私念”,我认为非常不妥,他们歪解老子本意。理由为:1.既然无私可以按字面意思直译为不要私利,那么无为就可以解释为不要作为,无事可以解释为不要生事,无知可以解释为不要知识,无智可以解释为不要智慧,不争可以解释为不要争取,知足可以解释为知道满足,这符合老子的道家学说吗?2.私是万事万物的根本属性之一,如果否认这点那就不是唯物主义,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一书,很充分的说明了这种自然之道。如果没有私,那么进化论、精神分析学,甚至人类社会(包括动物界)都不成立,连分子运动都不应存在(因为“熵增”变的没有意义)。由此可见,私是自然规律,是天道。3.天地就是无私的吗?那为何万事万物违逆天地会受到天地惩罚呢?“不自生、后其身、外其身”就代表抛弃私利?那为何最后归根(道)于“长生、身先、身存”呢?以上三点充分说明大家当前对《道德经》里“无私”一词的解释是何等谬误。那么《道德经》里“无私”的真正概念是什么呢?我认为正确的解释应当是:1.“无私”与“无为、无知、无事、无欲、无求”的字词结构相同,而且是同为《道德经》用语,那么解释方法就应当相同。既然将无为解释为顺势(道)而为,那么无私应解释为顺势(道)而私,无事应解释为顺势(道)而事,而不是逆势(道)而为(私、事、知、欲、求),这样才能文法合理、终始其义。2.道家的“无私”非儒家的“无私”。《庄子.天道》 里有一段“孔子西藏书于周室”的内容,非常能说明问题。孔子正在空泛的谈论无私大爱,老子打断孔子并驳斥说:“无私?焉乃私也!”意思是:“无私”难道不是隐藏更深的“私”吗?由此说来,《道德经》里的“无私”能理解成儒家(我们现在教科书里翻译大致都是损己利人的雷锋精神)的“无私”吗?3.道家的“无私”是“真私”,儒家的“无私”是“伪私”。私是个体乃至群体存在的必然条件,是实存的,是符合道的自然规律。道家崇道,就应崇私。一阴一阳谓之道,《道德经》里“无私”的真正含义,首先是承认私、肯定私,然后告知人们应当按照道(自然规律)的原则谋私,一如无为。假如将道家的"无私"解读为儒家“损己利人的雷锋精神”,实乃是违道之说。总结:智慧出、有大伪。同样,这里的智慧是指违道(逆道)的智慧。荀子认为“伪”就是违背天性的后天人为。儒家的“无私”就是这种智慧所产生的大伪。也难怪孟子歪曲攻击道家学说为逃遁之说,假如没有道法自然思想的统领,无为、无私、无知、无欲、无求等道家词汇极易让人望文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