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y9545吧 关注:3贴子:307

回复:ZIPPO 基础知识 合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4、棉芯:由外围铜丝交织棉线包裹着内部的玻璃纤维构成,是把燃油从内胆棉花里“抽取”到燃烧室的“泵”。铜丝的作用是固定棉芯整体和燃烧时进行热传递,外层棉线的作用是毛细吸油和防杂质侵入玻璃纤维,玻璃纤维充当毛细管的角色,引导燃油流向燃烧室。整个供油过程:燃油→内胆棉→棉芯外层棉线→玻璃纤维→燃烧室。燃油经过棉花的初滤和棉线层的二次过滤进入玻璃纤维,已经变得相对纯净,进入玻璃纤维里的燃油从上至下形成一个拉力,源源不断的将内胆棉花里的燃油“泵”入燃烧室。为什么是拉力,因为燃油的液面是凹的,且和棉芯可以浸润,呵呵,喜欢钻的朋友不妨去研究下。当这个拉力与里面的燃油所受的重力相等时,导油达到平衡,如果油加的过量,竖直放置小Z时,油是不会溢出的;但此时若将小Z放倒,拉力和重力即失衡,燃油就会在燃烧室内的一切物体中吸附蔓延,挥发形成的混和气浓度就会过高,点火时就会出现爆燃,常看到的上盖内着火或燃烧室中轰的一声后不见火焰升起就是了;所以加油不要过量,应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则,即不浪费燃油,又能提高一次点燃率,何乐不为呢?在燃油储备充足的前提下进行持续燃烧,棉芯的直径越粗,燃油的流速就越快,燃烧才能得到有效的燃油供给(此时,已经不需要挥发了,因为燃烧的是油,前期挥发形成的油气混和气,在引燃燃油后,它的使命已经完成);反之,燃烧耗油和棉芯供油不能达到平衡,火焰就会出现断层,此时,新手朋友往往就会判断是内胆缺油了,然后加油,然后出现上述爆燃,然后死循环不得其解… ,其实不然,不一定是内胆缺油导致的火焰断层,用手指戳戳底毡就明白了,油多着呢。时常看到棉芯的排列学说,U、I、L、混和串串等等,什么排法会更好用这些,~看过且飘过,因为我~从来不研究排线,更换棉芯的时候只管直挺挺的装入棉芯,随意填入内胆棉,多余的部分随意折放在内胆里,一样用的很好,从未出现因为棉芯如何排或棉花如何填导致的点火困难,因为再怎么排线,棉芯供油的基本原理是不会改变的,有人说如果棉芯死折了呢,~说:“有影响,但不太大,不会大到让你的小Z点火困难,除非你刻意的去死折,这样的非常规行为咱不列入讨论,浪费时间的”。棉芯在防风墙的部分,由于火石末的不断累积、缺油燃烧、大风影响或持续点火等等因素,外围棉线会慢慢变黑碳化剥落成为燃烧室内的杂质,只剩下玻璃纤维;此时就需要修剪棉芯了,不然火石的碎末就会直接渗透进入,好比平坦的道路上,摆上了几块大石头,呵呵,这才是真正会影响油路的。修剪的长度和频率视实际情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用习惯和喜好,没有固定的标准。对于棉芯的日常使用就两个字,剪和换;碳化了就剪,不够长了就换。~使用习惯是:更换棉芯的时候长度控制在10cm左右,修剪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用尖嘴钳直接拔出适当的长度剪去即可,棉芯在修剪4次后就换,由于修剪的周期很长,~会在每次修剪棉芯后,在油瓶上拿记号笔做个记号:1、2…不需要了拿酒精棉花直接擦去就行,这样对于内胆中剩余棉芯的长度,~就心中有数了,良好的使用习惯下,棉芯可以用很长很长的时间。
5、燃烧室:由两片防风墙围成的燃烧空间,挥发的燃油在这儿聚积,流动的空气在这儿受到限制,燃烧在这儿得到了保障。ZIPPO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风,就是因为它在设计的时候,逆向控制了稳定燃烧的要素(可燃物、助燃物和热源,是燃烧的三个基本要素,这其中的任何一个发生变化,燃烧就会变的不稳定)。对于正在进行中的燃烧,油是可燃物,空气中的氧是助燃物,只要温度能够保持在燃点之上,燃烧就能得以持续。防风墙的作用,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挡风的。气流的速度越快,带走热量时的速度也就越快,试想没有防风墙的作用,Z也可以燃烧,但一阵风过后,火焰当即熄灭,这是因为气流快速流动时不但带走了热源的温度,同时让氧来不及参与燃烧就被带走,当温度低于燃点之后,燃烧就会终止。所以,从防风墙上方向燃烧室吹气要比从防风墙侧方向燃烧室吹同等的气,火焰更容易熄灭。有人会问:防风墙既然用来挡风,为什么不全部封死,还要在上面开孔呢?这是因为先前说的,空气中的氧,同样是维持燃烧的必要条件。静风燃烧时,防风墙外的空气,会因为燃烧形成的压差被“拖入”燃烧室,其中的氧,就在不断地参与着燃烧;流动空气中燃烧时,在防风墙的作用下,流经燃烧室的气流得到了控制,既保证了维持燃烧需要的氧,又避免了温度降低地过快而被一吹就灭,这就是这些小孔的作用了。至于防风墙的形状改变,或是人为再控制这些小孔的大小和数量,来改变流场模型,没准哪天有人会在论坛上大喊一声“只要扩大7号防风墙孔或者堵上2号防风墙孔就能解决跳焰了”,呵呵,纯属玩笑,就留给有功底的Z友们慢慢研究了。


IP属地:辽宁23楼2013-09-01 13:30
回复
    6、火石顶针:由前端的铜顶、中段的弹簧和底部的螺丝三部分组成,其作用,顾名思义是用来顶火石的。顶火石干嘛呢?是为了让火石受力后贴住火轮的磨擦面,以保持相对稳定的磨擦力。组成火石顶针的三个部分,都可以用来微调磨擦力:如去掉铜顶、拉长弹簧、旋松螺丝等等,火石顶针中的任意一个部分,也可以用来鉴别内胆的真假,穆~至今感叹Z的做工精良,不是语言所能描述的,做的再真的高仿机,在细节部分也有欠缺,有经验的老Z友一看便知了。收藏的机器,~习惯是去掉火石,卸下顶针,避免长时间不使用导致火石风化或不装火石只装顶针时手痒打火(铜顶和火石长的实在太像了)。日常使用时,如果首次更换火石,旋松火石顶针需要找到合适宽度的工具插入底部螺丝凹槽进行操作,以避免螺丝凹槽受损起毛,因为内胆出厂时是用机器进行安装作业的,火石顶针被牢牢地固定在火石管中,除非你是大力水手,不然是很难徒手旋松火石顶针的。首次旋开以后,再安装时把握在用徒手就能旋松的力度就可以了,没必要大力固定的。另外,再说说火轮磨损后拉弹簧的做法,~觉得不是很可取,首先,磨损是出现在火轮上的,通过拉长来改变弹簧的变形量去弥补火轮磨损导致的磨擦力下降,是个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且维持的时间并不会长久;其次,弹簧拉长的控制,拉多长好,怎么拉?弹簧为了保证其机械弹性,是经过热处理定型的,其难度不亚于火轮的淬火工艺,之所以高仿机不能做到和原装机同样的水平,这就是底子里的区别。
    7、底毡: 由高密度的纤维(通常是羊毛)冲压而成,其作用是阻油和内胆隔离。阻油,顾名思义是阻止燃油的流动,如果没有底毡的封杀,竖直放置小Z时,受到重力作用,燃油会不断的向下运动,从内胆和外壳的缝隙中挥发,导致一次加油后的持续使用时间受到影响。有Z友说:那就想办法把内胆和外壳的缝隙都封住,燃油不就省下来了吗?穆~说:密封的方法很多,也很简单,原理是哪里气流能通过的,你就封住哪里。但是做到完全意义的密封后,你要是想加个油或者拔出内胆看看,那就请随身携带老虎钳或小铁棍了,否则密封形成的磨擦力,是徒手所不能面对的,磨擦力和密封性两者互逆,所以为了节约燃油对内胆进行密封的操作并不可取;另外,隔绝大气后的内胆舱,油只剩一条通路,那就是棉芯出口,想必大家都看到过酒精灯吧,关于酒精灯的使用规范,有兴趣可以在百度上找找,~这里就不扯远了。内胆隔离,指的是底毡在机壳和内胆棉之间的屏障作用,而非隔绝。使用中来自各个层面的杂质随燃油被吸入底毡,由于底毡的阻油特性,这些杂质被过滤在底毡中,长期使用后的底毡会变黑,就是这个原因。底毡在实际应用中,也通过毛细作用吸收了一些燃油,但浪费的却不多,其中一部分挥发了(相比燃烧室内棉芯挥发的燃油,可以忽略不计),另一部分通过力的作用,自然还给内胆棉,再由棉芯泵到燃烧室,大家平时使用时不妨留个心,在底毡基本无油的情况下,手指用力戳戳内胆棉,看看还有油没有。
    8、内胆棉:一种人工合成纤维,有弹性,纤维较长,不同于用天然纤维制成的医用棉,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毛细原理来储存燃油。燃油在进入棉芯前,没有被底毡吸附的杂质,同样会在内胆棉里进行多层过滤后被吸附,这就是内胆棉会随使用时间增加而逐渐发生色变的原因。所以,用过后长期放置的机器,特别是收藏的老机在开烧之前,最好将内胆棉全部取出做个检查,看看是否有杂质在里面沉淀,是否出现硬块和死结。失效后的内胆棉会锁不住油,直观一些,捏一次油壶加一次油,油会径直的穿透内胆棉直接从棉芯出口滴出,这时的内胆棉就基本失效了。替代内胆棉的方案有很多种,其原理就是和燃油能够浸润,毛细作用可以得到保障,内胆棉的基本功能就得到了恢复。能搞到原装内胆棉的,~建议使用原装的进行替换,因为综合各个因素,这仍是至今最好的方案;如果一时不能找到原装的内胆棉,可以考虑医用棉,甚至被子里的棉絮,更极端的情况,用地上的沙子都行,这就好比用一把锋利的刀和一把生锈变钝的刀去切肉一样,目的都能达到,但过程却会不同。另外,内胆棉无论如何排列,燃油在内胆棉里面的流动,都是杂乱无章的,这些杂乱无章的流动的速度越快,棉芯在同等时间内抽取到的燃油也就越多,小Z的持续燃烧就能得到有效的燃油补给,所以,对于内胆棉(或替代品)的判断为:储油量大,导油能力强,为上品。


    IP属地:辽宁24楼2013-09-01 13: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