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理学的境遇相反,礼学并没有受到清代学者的责难。 由于满清在入关南下之初,曾经采用非常野蛮的手段强迫汉人剃发,在文化上认同他们,清人的这些举措,使得汉族知识分子痛心疾首,顾炎武一方面从事反清复明的斗争,一方面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来唤醒大众汉,还有一些学者用学习和研究礼学,甚至在生活种按照汉人的礼仪行事的方式,暗中对抗满清的文化。 例如,山东济阳学者张尔岐,其父为清军所杀,所以终身不仕,而且抱定<仪礼>一书研究,母亲去世后,葬礼完全按照<仪礼>中的丧礼仪规来进行。 所以,清代学者中,不仅没有指责汉族传统礼学的,而且传统礼学的地位远比宋明时代高,研究礼学成为热潮,研究<周礼>、<仪礼>、<礼记>的学者,比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多。 从清初的张尔岐开始,一直到清末的孙诒让、黄以周,大家辈出,名著迭现。乾隆年间,清政府甚至出面罗致学者修<周礼义疏><仪礼义疏>和<礼记义疏>,即所谓的<三礼义疏>。学术界对传统礼学的评价都非常之高,从来没有人说过“以礼杀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