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之家吧 关注:95贴子:8,328
  • 3回复贴,共1

『追梦』转载 一位中考生家长的教子经:学校教知识 家庭...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鲍人的女儿璇子今年刚刚以不错的成绩考上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在此之前,她读的不是名校:小学上的是家附近一所普通学校,初中时为了就近入学放弃了北京二中的推优资格。
  说起自己的教子经,鲍人总结:“有些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想方设法为孩子择校。我觉得,只要学校有一个基本的教学条件和负责任的老师,家庭有一个有利于孩子学习的氛围,对孩子来说就足够了。”


1楼2013-09-09 16:36回复

    既要守规则,又要敢于挑战权威
      从小到大,璇子的学习从来没让父母操过心。鲍人认为,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养成独立安排学习的能力。父母代替包办,只能让孩子永远长不大。从小学一年级上学第一天,妈妈就告诉璇子要独立收拾书包,自己安排学习。
      另外,在学校教育体制下,鲍人认为父母应当培养孩子专注的能力以及遵守规则的能力。“现在孩子多数不缺乏个性,缺乏的是专注和守规则。”他告诉记者,有一位朋友的孩子,自小学起就不能受到任何委屈,上课不能强迫去,老师不能批评,作业不能强求。一个十几岁的男孩,至今还要与母亲同睡。
      “世界上没有绝对合理的事,有很多方面明知不合理,但不能擅自推翻它,只能让孩子克服困难去完成,然后我们再去跟学校沟通,以期有所改变。”这是鲍人和妻子一直秉承的原则。比如,有时候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些多,有很多孩子悄悄地不做,或者应付,但璇子一定会认真完成,在她的习惯里没有“应付”。
      虽然对目前的教育体制有诸多不满,但鲍人认为,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学校与老师个人也很难改变,所以多数时候要尊重老师和学校,让孩子尽量去适应。“不能适应学校,今后就可能很难适应社会。不能让孩子认为能接受的就是合理的,不能接受的就是不合理的。”
      鲍人认为,适应并不是盲从,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挑战权威。这也是璇子让鲍人引以为傲的一点。上初二时,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命题作文,鲍人觉得女儿写得还不错,但后来发现得分并不理想,原因在于她没有按照老师规定的格式和思路来写。璇子有些不服气,就给老师打电话,说自己的思路是合理的,而同学写的那篇范文在璇子看来“很假”。后来老师被她说服了,答应让她换个题目按照自己的思路重新写一篇。


    2楼2013-09-09 16:36
    回复

       支持孩子玩游戏,甚至可以跟她一起玩
        璇子个性活泼,爱好广泛,喜欢写歌,经常自己作词作曲并自弹自唱,在网上小有名气,拥有一批小粉丝。对此,鲍人与妻子充分尊重。他认为,适当的兴趣爱好对于整天在学习重压下的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放松。所以只要在许可的范围内,都给女儿充分的自由。
        但是有一件事璇子还是受到“干涉”了。.璇子发在网上的音乐作品引起一家地方卫视的注意,想找璇子去录一期节目,鲍人和妻子商量后,果断地回绝了。他们认为,学生还是应该以学业为主,兴趣爱好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更不能变辅为主。因为有平时的教育在先,对此,璇子也没有表示不悦。
        孩子都喜欢玩,璇子也不例外。对此,鲍人的观点是支持孩子玩。“现在是信息发达时代,游戏也越来越吸引人,连大人有时都不能抵制诱惑,何况孩子。不能因为课业重就把学习以外的信息都堵塞,这样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
        鲍人一直坚持的原则是把游戏合法化,规定一个时间让璇子痛痛快快、无拘无束地玩,甚至有时和女儿一起玩。经常父女俩在一起玩得不亦乐乎。但是时间一到,就马上停止,这也培养了璇子很强的自控力。而有的家长千方百计阻止孩子玩游戏,结果引发逆反心理。鲍人认识的一个朋友就跟他抱怨说,儿子最近经常一回家就把门关上,开始他们还以为是写作业,后来才发现是躲起来玩游戏。“因为父母过度粗暴地阻止,逼得孩子和家长玩起了‘地道战’。”


      3楼2013-09-09 16:38
      回复

        家庭教育行胜于言
          因为是就近入学,放学后璇子一般是自己回家。有一天,璇子妈妈单位的领导和同事都下班了,她工作也做完了,就提前走了一会儿。没想到给璇子打电话时,妈妈遭到女儿的“训斥”:“你不是一直跟我说要守纪律,不能迟到早退吗?就算别人早退了,你也不能跟人家学啊……”一番话说得让璇子妈妈不好意思起来,为了以身作则,再也没敢“早退”过。
          “父母的见识,父母的为人,父母的责任心,父母的处世方式,父母的道德水准,孩子都在看、都在学,更不用说父母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安排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小偷的孩子还是小偷’,这个道理不是说小偷生养的孩子注定会是小偷,而是说以小偷方式言传身教教育出来的孩子还是小偷。我们的孩子今后会以什么样的人格发展,从父母身上能够看到影子。”鲍人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有一次在餐馆吃饭时,他见到这么一对母女:因为服务员的一点小错,母亲就破口大骂,十一二岁的女儿略带青涩地在一旁小声地帮腔。“我真不能想像这个女孩长大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鲍人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归根结底是教育他如何在社会上做人。学校教的主要是知识,在现代社会这种作用家庭是无法替代的;家庭教的主要是如何做人,这种作用也是学校无法替代的。
          有一些父母认为,孩子成长的一切都由学校决定,做父母的任务就是挣够钱将孩子送进学校。鲍人身边就有这样的家长,愿意花钱让孩子吃穿,也愿意花钱到各种补习班,却不愿意与孩子花时间相处、交心。
          鲍人和妻子很少给女儿报什么课外班,他们认为,课外时间就是要多读书,多历练。在家里,他和妻子只要有时间就看书,而不是打麻将或看电视,女儿就在不知不觉中养成阅读习惯。
          在周末或假期,只要有空,鲍人就带璇子出去,“跋山涉水,接近大自然,到村庄里接触朴实的村民,看同样朴实的动物。”
          在工作之余,鲍人喜欢写一些文章,生活随笔、旅行漫记、杂文评论都有,这些文章的第一个读者就是璇子。鲍人让女儿点评自己的文章,父女俩一起讨论,一起漫谈。
          在家里的阳台上,有一块小白板,是父女俩的“文化沙龙”。鲍人让璇子每周在白板上抄一篇古诗词,然后和女儿一起赏析。一篇《岳阳楼记》,璇子没几天就背下来了,鲍人就给她讲北宋的历史,讲范仲淹的故事,和璇子一起领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每周一篇古诗词,不仅给璇子打下了深厚的古文基础,也促进了父女俩的心灵沟通。


        4楼2013-09-09 16: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