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吧 关注:492,974贴子:7,438,005

《三体》其实是部共和国的建国史!!!(转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
  科幻小说的阅读快乐主要有二:第一、获得通俗的科学知识。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而专业的体系,一般人对科学保持兴趣,却无法了解其细节和发展,科幻小说提供的“普通人能看懂的科学”,拉近了大众与科学的距离,有些杰出的科幻作者甚至能对未来提供一定程度的预测,如凡尔纳设想的环球旅行、潜水艇、登月计划等。这是最正式意义上的“科幻小说”。
  第二、探讨极限状态下的伦理问题。探讨生活伦理、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本是小说的基本功能,但正常社会条件下讨论不够深入,而在千年一瞬的科幻世界里,科学这把放大镜很容易把伦理命题扩展到极限,以获得对该命题的深入理解。有些主要探讨伦理问题的科幻小说,也被称为“哲幻小说”。
  《三体》属于“科幻小说”还是“哲幻小说”,网上有不同的见解。本文对《三体》中的科学知识部分不评论,仅分析其伦理部分。本文认为,《三体》三部曲的伦理原型是中国历史,其中12是近现代史,3是古代史。


IP属地:辽宁1楼2013-09-13 14:49回复
    3、
      读《三体》前两部,一直有一种紧张感,“三体入侵”就像头顶上晃来晃去的石头,随时会砸下来,但到了《三体3》中,紧张感消失了,故事分散成六个发生在不同时空的单元,即全文的六部,跳跃性很大。有网友评论《三体2》故事已经终结,《三体3》情节松散,大结局有些多余。其实这是《三体》三部曲整体结构的必然要求。如前所述,《三体》12主要是对近代史的回忆,历史是唯一的,因此故事的叙事严谨,情节紧凑,但“救亡图存”的历史压力消失之后,时间却并未终结,中华文明还要向前发展,就出现了很多可能性的岔路。作者站在"当代”这个时间点上,展望中华文明的未来,因此《三体3》的基本伦理问题是:“在通过威慑取得国家安全之后,中华文明的未来是什么?”可以说,《三体3》才是真正的对未来的幻想,也是历史性隐藏最深的一部。
      我们不妨做个思想实验:各位刚刚读完历史,先是从鸦片战争到日本侵华的百年耻辱,然后是几代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顽强抵抗,现在中国已经完成了“两弹一星”工程,国家安全有了保障,近代史的百年耻辱已经过去,让我们展望未来,比如100年或500年之后,中华文明是个什么样子?
      可以想象,首先,会有很多不同的答案,因为未来是不确定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不可能像回忆过去发生的事情那样唯一,这就是《三体3》“情节松散”的原因,作者要照顾各种不同的可能。
      其次,大多数人的答案里,都会有历史的因素,但不是近代史,而是古代史,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IP属地:辽宁5楼2013-09-13 14:52
    回复
      如果一个中年人展望自己的晚年生活,必然有早年生活的印记,比如幼时贫困,必然希望晚年富足;或者一个人对自己子女的未来进行规划,必然强调自己今生最成功的一面,比如高考跳过龙门的,会鼓励子女读书,当年逃学下海发财的,则会鼓励子女创业。个人如此,文明亦然,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文明的未来有多远,取决于它的历史有多长,历史积淀有多么深。
        《三体》三部曲的全剧情像是一张沿着时间折叠的纸,12“历史篇”在纸的一面,3“未来篇”在纸的另一面,折痕就是“当代”这个时间点,也是历史和未来的交界处,也可以说,《三体3》中的发生在未来的故事,其实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倒影。因此,《三体3》的基本伦理问题“中华文明的未来是什么?”,又可以换成等价命题:“什么是中华文明最珍贵的历史记忆,值得我们传之永恒?”
        下面我们来看作者给出的答案,前面的剧情大体是铺垫,表达理想的文字主要集中在全书的最后两章,即第六部第三、四章。
        第一个珍贵记忆来自第六部第三章,程心和关一帆进入了云天明送给他们的微型宇宙:
        “程心和关一帆再次进入时间真空。……他们沿着一条石块铺出的小径向前走,周围所有复制世界中的他们也同时走动。一条小溪把小路切断了,溪上没有桥,但抬腿就能跳过去,这时他们才意识到这里有1G的正常重力。他们走过那几棵树,来到白房子前,发现房门关着,窗子被蓝色窗帘遮掩。这一切都是崭新的,一尘不染。它们也确实是崭新的,时间在这里刚刚开始流动。在房子前堆放着一些简单原始的农具,有铁锹、钉耙、筐子和水桶等,虽然形状有些变异,但完全能看出它们的用途。最引人注目的是立在农具旁的一排金属柱状物。它们都有一人高,光滑的外壳在阳光下闪亮,每个上面都有四个金属部件,可以看出是折合的四肢,这些金属柱可能是关闭中的机器人。”
        引一段古文,做个参照::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两者的情节甚至文字,都有惊人的相似性,关键词“新世界入口”、“自然”、“田园”、“农民/机器人”,几乎如出一辙,这是《三体3》中的第一个理想化的历史元素:“田园牧歌式的农业文明”,作者在原文中称之为“宇宙的田园时代”。
        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中华文明经历了数十个王朝的兴替轮回,已经产生一种看透历史轮回的淡然感,《三体3》的故事已经不再停留在《三体12》中“文明的先进和落后”的层面,而是进入一个更高的视角。模仿作者的说法,“先进和落后”只是历史的一个维度,超越这个维度,就会获得完全不同的视觉景象,就像三维世界的关一帆进入的四维世界后看到的那样。因为当兴亡已经成为轮回的一部分,文明的毁灭就是小事一桩,又何必分什么先进和落后、三体和地球、西方和中国,“正如长老所说,在宇宙中,你再快都有比你快的,你再慢也有比你慢的”(第五部第一章)。文中的“歌者”文明虽然叙事上没头没尾,却毫无突兀的感觉,因为这符合中国历史的长线逻辑。
        这种超越“先进与落后”、“成功与失败”的历史哲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叫做“道家思想”,在道家学派看来,兴盛和衰亡是必然的,因此也不再成为关注的重点,他们思考的是在忽略成败之后,什么是文明的本质?答案就是文明最原始、最初级的东西,就像生命的繁花盛开衰败之后,留下的一粒种子。因此道家主张“出世”,所谓返璞归真,“桃花源”就是道家思想在文坛的代表。
        小说里,“宇宙的田园时代”中,仅存的两个地球人在做什么呢?
        647号宇宙中的一年过去了。田里的小麦收获了两季,程心和关一帆两次看着翠绿的麦苗慢慢变成金黄的麦浪,旁边的菜地里也一直充盈着绿色。这个小小的庄园里有着完备的生活用品,所有的用品都没有商标,显然是在三体世界制造的,但在外形上与人类的产品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异域特征。程心和关一帆有时到田里与机器人一起干农活,有时则在小宇宙中散步。散步时只需要一直走下去,只要不注意自己上次留下的脚印,就有穿过无穷无尽的小世界的感觉。
        中华文明的根是农业文明,因此田园时代的宇宙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农业,放弃了复杂的工业技术,只保留最基本的需求,这就是中华文明的种子。
        除了种田,多余的时间做什么呢?
        但他们更多的时间是花在电脑前。在小宇宙中的任何位置都能够激活一个终端窗口,但他们不知道这个世界的电脑主机在哪里。电脑中有大量地球人类的文字和图像资料,大部分是广播纪元之前的,显然是三体世界收集的人类世界的信息,遍及科学和人文的所有领域,但更多的信息是三体文字的,数量巨大,浩如烟海,这也是他们最感兴趣的部分。
        连同前面一段,“田园时代”的小宇宙生活可以用一副对联(尤其是下联)形容:“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道家的“出世”和“反技术”是有选择的,文明的根基不能放弃。古代中国是一种文明,而不仅仅是个农夫的国度,我们有热爱知识的优秀传统,四大发明的一半是关于读书的技术(造纸术、印刷术),不是吗?
        再插播一个细节,怎么读书呢?
        在电脑中找不到把三体文字翻译成人类文字的软件,于是他们开始学习三体文字,智子成了他们的老师。但他们很快发现这极其困难,原因在于三体文字是一种表意文字,与人类的表音文字不同,与语言无关,直接表达含义。人类在远古时代也出现过表意文字,比如一部分象形文字就是表意的,但后来消失了,人类的阅读习惯完全变成了表音的习惯。不过,他们发现这种困难只是在开始时存在,越往后越容易。他们经过艰难的两个月后,进步逐渐快起来。与表音文字相比,表意文字最大的优势在于阅读速度,这种文字阅读起来比表音文字至少快十倍。
        又是一个中华文明无法割舍的内核元素:表意的方块文字。作者这里给中华文明开了一个小小的后门。


      IP属地:辽宁6楼2013-09-13 14:52
      回复
        4、
          但是全文并未以“田园时代”或者“汉字文化”告终,因为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虽然安静,却让时间停止,只是在太多的战乱中才显得弥足珍贵,技术性的因素更不是重点。道家学说也并不是中国古代思想的主流,作者显然也知道这一点。微宇宙的故事结束后,全文的大结局的第六部第四章则是另一个故事:“程心相应“清零者”的号召,将小宇宙的物质返还大宇宙”。
          这是《三体3》中程心第三次重要的选择,前两次分别是:1、担任执剑人,在三体打击来袭的时候,选择放弃威慑计划。2、维德研究光速飞船,不惜掀起一场星环城的叛乱,作为星环城的最终决策人,选择放弃叛乱,也因此放弃了光速飞船计划,(并导致维德被处死)。《三体3》故事枝节虽多,三次选择是最主要的框架。
          故事中,第一次选择让地球差点被三体消灭,第二次选择让人类失去了宝贵的几十年研究光速飞船的机会,除两个人外全部被二维化,这两个剧情都靠程心之外的力量才得以延续故事,她的第三次选择的成功与否,故事没有明示,但也只能说成败的几率各半。问题是,作者一而再再而三的安排程心进行失败的选择,想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伦理取向?
          之所以很多人认为程心的选择是失败的,是因为使用了一把称为“功利”的尺来衡量,成为善,败为恶——近代史上巨大的历史挫折感,使得中国人的价值标尺向“功利”方向严重偏移,对“道德”则感到隔膜,对程心的选择也不甚理解,甚至有人说“‘程心’就是个‘成心捣乱’的”。但刘慈欣的眼光显然更高一些。全文的最后,他抛开历史的急功近利,把中华文明最值得我们珍惜、因该永远传之子孙的基本文明元素,定格在“我们的传统道德原则”上。这种道德原则或与“田园梦”并称,韦伯谓之曰“儒家和道家”。


        IP属地:辽宁7楼2013-09-13 14:52
        回复
          已阅.让每个读者有不同观点才是一本好书/


          10楼2013-09-13 15:40
          回复
            我擦 不是吧 人这么少 难的发现点有意思的东西转出来


            IP属地:辽宁11楼2013-09-13 15:42
            回复
              赞同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3-09-13 15:51
              回复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3-09-13 16:32
                回复
                  我去,我发类似帖被喷成狗,楼主发帖就吊事木有?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3-09-13 16:40
                  收起回复
                    原帖在人人http://blog.renren.com/blog/247533971/913415987


                    16楼2013-09-13 17:15
                    收起回复
                      好暴力的转贴,分段太少。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3-09-13 17:23
                      回复
                        看了这帖子,让我觉得自己三体没白看。升华了。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3-09-13 17:24
                        回复
                          不明觉厉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3-09-13 17:26
                          回复
                            写的真不错,我居然以前没看过,可惜不是原创,其实吧主给个精也够了
                            @莎儿的黑夜
                            @显卡吧的大老爷


                            IP属地:上海20楼2013-09-13 17:31
                            收起回复
                              透彻,精辟


                              来自手机贴吧22楼2013-09-13 17: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