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一年半前拿起箫始,我就常年潜伏在箫吧中,看着诸多箫友新人来、旧人去,周而复始,有些许感慨,在此将我的一点点学箫的历程告之诸公,某唯有一个想法,即希望大家既然拿的起,就不再放弃吧。
前年岁中旬,我突然来了些兴致想学习竖笛,但是终归觉得此器略有些浅显,故而徘徊不定。只此时,动画秦时明月风靡九州,其插曲飞雪玉花绕于耳际,葬花吟、孤星独吟亦撩动我心。箫,这一陌生乐器迅急占我心扉,好奇之心若江水而滔滔。
抱以试之一试的心态,我买了兰若40多的新手箫(之后当然一发而不可收,85、260等,此为后话)。所谓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二胡拉断腰,新丁学箫之最难处莫过于吹响二字,某此处所说的吹响,非响而已,实为能够持续吹响。我借用张维良老师的视频教程,先采全放之法,以心求得所谓口风变化,之后即学习指法(筒音、个别高音、超吹尚不能控,大致练习为中低音)。此过程大致为三、五日,期间第一次吹响两只老虎、希望前半段的兴奋之情,而今亦犹新。
半月后,初学的新鲜感即迅速冷却,无师授业的困惑随即后来,乐理知识、指法转换、口风之正确否、呼吸方式等等的疑问绕之心头,烦闷之情骤起。(回忆往昔,某想,经此际而弃的箫友多如牛毛,因何?观吧里,许多ID若横空之出世,数日内帖子不断,而后迅速沉寂,至此不见)。
幸得箫吧前辈提点即今日网络之便利,其惑次第解决。日乐理,我看宋大叔教音乐;如口风,我知需长期练习高低音;如呼吸我知需用腹式呼吸或胸腹式呼吸等等。所谓慎始善终,我想既然未必慎始,那不若求得善终吧,其中我想,唯磨砺二字。诗经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张维良老师说,初学者,除气息之控制外,其余一切皆是虚妄。如气震音、叠音、滑音等等,此言我于今亦坚信。故学箫半月后,我所有的练习即高低音的练习,每日,或长或短,但坚持至少于半小时以上,特别于当时,一日不练,气息难控;三日不练,已不知口风为何物了。
在此惭愧,由于时间、工作特别是恒心的原因,练箫4月后,我已经做不到每日练,甚至有时半个月都难动一次。诸公不知是否有此经验,练箫某一段时间后,特别是自认为有所长进之时,会突感箫艺退步,而后就是数日甚至更长时间的煎熬,当此时,竟有摔箫的冲动,而惰心多长于此。所谓做人,惰心一起,大致就是越演愈烈,而常言道,不进则退,此话甚有道理。时间若东流之水而匆匆,我若落叶般随波逐流。(回忆这段时间,放弃或有其因,如某月某日吹奏时,感觉得到某些灵感,于是乎觉得箫艺大涨,然现实多残酷,隔天在行吹奏,灵感已逝,不复存在,烦躁之心则难免哉。若人,夜深时,沉心静气,思绪若飞,信心满胸。然次日,或上学、或工作时才发现前日情境不过南柯一梦而已。)
至今年初,或由于年纪稍长,翻然觉悟一些道理。若看书,尽其所能去记忆,去懂得,去思考。若忘记了呢?就随其去,又如何?南怀瑾大师说,如果忘记,只能说还不是你的智慧而已。我信其言。何须烦恼,再读、再看、再练而已。练箫,想练时就练,若发觉吹奏不如昨日,只是我尚未得到其精髓而已,何必强求,只缘身在其中。
末了,我总结我的箫道,只想说两个词,其一好玩,其二健身。所谓吹奏乐器最大之功效就在于养气,我深信。每每躁动不安时,练习一会儿箫,脑明、心静、气平,宛若醍醐灌顶,此功效某想非吹奏乐器不可。繁华世界、争之熙熙,是时候给自己一片安心之地了。
一气呵成,不去查阅了,若有不同处,望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