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嘉宾吧 关注:67贴子:2,919
  • 8回复贴,共1

学习中医,认识中医——我对中医粗浅的认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恩~一直都是在笔记本上更新的~懒得打字……
也算是备份吧!


IP属地:山西1楼2013-10-03 20:33回复
    2011.8.7 周日 农历辛卯年七月初八

    妈妈看了杨振铎先生的照片,问我是不是一位老中医。我感觉到 太极拳和中医之间必然有着深刻的联系。我开通新浪微博后,关注了不少太极拳名家和中医名家,发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东西,很多都是息息相通的。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之孙,孔令谦先生,就是孙氏太极拳习练者。《求医不如求己》的作者中里巴人也是学过武术的。学过中医的人,再去练习传统武术,尤其是内家拳,应该更容易接受吧!
    杨振铎老先生如此和蔼可亲,没有丝毫的戾气,让我想到了武术的“武”字。止戈为武,唯有仁者才无敌。


    IP属地:山西2楼2013-10-03 20:34
    回复
      2011.8.30 周二 农历辛卯年八月初二
      有人说中医搞封建迷信,如:形神一体观。然而,读《中医基础理论》可以了解到,此“神”非宗教之“神”。《中基》讲,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现或主宰者为神。那么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亦可以是自己。而“我”的生命依托除了基本的物质资料,还要有必须的精神世界。有人不同意,说“我没有所谓的精神依托依然活着很好”。那么,按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观点,你已经死了。
      我就又想到,好多批评中医的人 往往连一本《中基》都没看过,随意就去指责一门古老的学科。不是太不严谨了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每个我们熟知的概念,在不同领域都有着特定的含义,以自己所熟悉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另一门自己毫不了解的东西,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东西不对。真的不对吗?未得其意也!


      IP属地:山西3楼2013-10-03 20:35
      回复
        2011.8.31 周三 农历辛卯年八月初三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而证(候)是病机的外在反映。何为病机?机:本质。中医就是抓病机,因此 中医就是治病会去根的一门学问。


        IP属地:山西4楼2013-10-03 20:35
        回复
          2011.9.13 周二 农历辛卯年八月初十六
                       中医药大学漫步随想
          晚上去中医药大学散步,不为别的,只是看看那儿的宣传画,感受一下充斥着传统文化气息的环境。
          在校园的路上走着,我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虚度光阴了。想起曾经的高中,虽然很累,但每一天都是充实的。大学,进步屈指可数。要说进步,可能就是让我长了见识了。学识仅仅是基础,而能力 性格样样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甚至是未来人生的质量,看看大部分同学,日复一日的在被窝里度过,这又能带给我们多大力量呢?很多同学要用大学的时间来弥补高中三年所放弃的电子游戏、充足的睡眠、压抑着的感情……殊不知,这样荒废的是最美的年华。
          一位朋友说她非常看重思想的重要性,是的,高中重在培养人的思维。所以高中课文处处都渗透着特定人群希望另一人群所拥有的思想,看得我气得要命。但是气归气,在不知不觉中这种思想已经体现 在我做事中了,希望影响改变我的只是马哲的精髓吧!
          今年已经是 桃李年华的我 尚无所建树,在理想的道理上,我能走多久呢?希望是一辈子吧!但是从现在来看,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都应该有所担当了。或许我只是个“貌不惊人,言不压众”的普通小女生,自己非将帅之才,亦非政治家,但这并不代表我不能成功。只有我能够在属于自己的那点人生坐标上干好、干踏实,那便是成功。谁说成功是让大家都记住你呢?做好自己就行了。
          走在“桂枝路”上,阵阵晚风吹过,我抬头看看主楼前的五行图,心里默默的许下心愿。


          IP属地:山西7楼2013-10-03 20:38
          回复
            2011.10.11 周二 农历辛卯年九月十五
            在天涯论坛上发现一个好贴!草岭书斋先生的《医道——中医修炼之道》
            拜读先生大作,方觉道之博大,从前只知传统文化是极其精深玄妙的,自觉愚钝非常 没有能力去学好他。而从先生的作品中我读出了“道法自然”四字。平时劳作生活亦为修炼,给我以极大启发。
            天涯论坛,多大的论坛网站啊!每天都有虚虚实实,或积极或消极的人在上面浏览着,发泄着。这个贴子里面却静静的感觉,每看一次都是心灵的洗礼。从文学的角度看,先生的故事情节却是比较一般,但笔尖流露出的文化底蕴,却是十分深厚的。呵呵,给大家力推!


            IP属地:山西9楼2013-10-03 20:39
            回复
              2011.10.19 周三 农历辛卯年九月廿三
              看了一会儿病理学图集,真是触目惊心啊!这些疾病给患者、患者家属带来多大的痛苦啊?!另一方面,我又无限感慨于生命力的顽强。在那样的病痛折磨下却依然坚强的活着。世界上有多少病人是被病吓死的。我没病 看了都觉得疼痛难忍。然而忍人所不能忍,亦能成人所不能成。医生是伟大的,无论中西医,能彻底解决痛苦便是好的。


              IP属地:山西11楼2013-10-03 20:39
              回复
                听黄煌老师经方讲座有感
                连续三天半(2012.10.18——10.22)听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黄煌教授的经方讲座,感觉老师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思路。一个方子,便讲很久 方方面面都谈到了。旁边坐着一位针灸推拿专业的学姐,她对我说她曾经读黄煌教授书的时候就感觉写得很透彻,很适合我这种非中医专业的娃~现在,我果然体会到了这种感觉~
                老师直接跳出了论证中医科学与否的命题中,而是用疗效说话,旁人爱说啥说啥,我能解除患者的病痛就好。老师讲现在很多中医医院的大夫一开药就三四十味,那不叫方,只是一堆药。这让我想起了任之堂主人 余浩先生的比喻:“中医给人看病开方,就像炒一个菜。在学校学习中药,学习了每味药物的功效,就好比告诉你盐是咸的,糖是甜的,辣椒是辣的,花椒是麻的。学习中药,就好比告诉你,炒麻辣豆腐需要放盐、辣椒、花椒等,但这些之间是什么比例,如何配合运用,炒出来才好吃,就是中医的“方”了。”好的厨子能用最简单的材料做出顶好吃的菜,那好医生是不是也能用最寻常、最简单的药使人恢复正气呢?
                一位医生,不能仅仅考虑药材的疗效,同时还要想着药材的价格走向,哪几味药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搞成假药……综合这些因素,所以老师说“要发财请往别处,既为医就存仁心仁术”。中医与西医又有很大的不同,中医不好复制,每个人生病的时间、原因、环境不同 开出的方子也不同。
                我所理解的传统医学流派可能和武术似的。有着同一个目的,却有着不一样且自成体系的的理论基础,他们之间的差异往大了说可以很大,往小了说也可以很小,所以太极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武术有太极,中医也有,陈抟老祖总结的阴阳双鱼图是何等的贴切!中华文化的源头在“易”,而在我看来,道家的思想又是最接近易的。“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分,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其实古老并不代表神秘,只是遗失与流散的太多 让人愈发向往那埋在历史尘埃中的璀璨文明,才觉得苦涩而难得。
                我认为,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想阴阳双鱼图所显现的那样:由易入难再回归易。诸子百家的学说著作很少有那动则几十万 几百万字的论,他不过是告诉你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至于做不做,怎样做那都是要自己去琢磨。佛传有缘人的思想也是一样,这中间讲一个“悟”字,他需要你保持澄澈的心灵,人生的智慧,高尚的品德……有了这些还要加上艰苦的修炼,百炼成钢后达到至高境界然后广济天下。天道的循环大概也便在此了吧!
                曾有人说古诗是戴着镣铐舞蹈,但古诗的美和“不戴镣铐”的现代诗美感是不同的。这也就是文化的差异了吧!但文化游异同绝不是一种文化可以取得另一种文化的理由,也不能用一种文化的标准去衡量另一种文化 最后得出一个我优他劣的结论。文化的作用看不见摸不着,但他渗透在生活各个方面的力量却是极大的。我们可以也应该借鉴其他文化优秀的方面,但唯一不能变的就是这条根。可惜,我们已经触动甚至是破坏了很多了。寻回华夏文明的根,是我也是众多吧友心中的梦。
                再回来看中医,他是从整体着眼的,我早已知道这一特征,但今天才理解了他的意思。黄煌老师不了解XX性肠叠套(好像是这个西医名儿),却能用三剂药治愈患者,这依证施药的“证”算不算中医的万能公式呢?不过也还是那句话,中药方剂再万能 人也具备一定的独特性,所以才有随证加减一说。所以把握核心 中医要治得病的人,不要仅仅治人得的病。先针后药,先防后治,尽量用最少的痛苦与代价去解决问题。


                IP属地:山西12楼2013-10-03 20:41
                回复
                  第三次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姜德友教授进行的《金匮要略》的讲解
                  我虽然听了不少 但是当时我正在期末考试 没有来得及写听课感受 所以忘掉了很多
                  哎 古人诚不欺吾啊!今日事今日毕 切记切记啊!
                  2013-05-01


                  IP属地:山西15楼2013-10-03 20:4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