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Jamie风和日丽 :赜诶肪缍岳返拇鄹模约肮赜诶废喙厥跤锏挠镆逄致
Jamie风和日丽: “把历史改得面目全非,对于历史常识本就不扎实的年轻人来说有害无益。”——商人也应该有良知和责任,如此制作历史雷剧是否有毒害青少年之嫌?封 | 删除 | 2013-10-21 10:24回复
山明疑有雪: 回复 Jamie风和日丽 :要想改变雷剧现状,建议高考中历史是必考课,分值200分。封 | 删除 | 2013-10-21 11:55回复
风雨林fyl: 回复 山明疑有雪 :雪姐你倒是想的美

封 | 删除 | 2013-10-21 21:35回复
今夕遇此: 回复 Jamie风和日丽 :所以要提醒人们,历史剧不是历史,只是借鸡生蛋封 | 删除 | 2013-10-22 17:22回复
萧沁之17: 回复 山明疑有雪 :要是真像雪姐这么说就好了,我也不怕将来找不到工作哈

实际上历史和历史是不一样的,譬如我们在高中学的历史和大学学的历史完全不是一个层次,而其他专业和历史专业看到的历史又不一样。所谓历史剧,就只是历史的同人剧而已。封 | 删除 | 2013-10-25 09:51回复
萧沁之17: 我们专业所谓的历史是指过去被记录的事情,但是这个定义非常狭窄,因为在一定时间空间中发生的事情并不全都会被记录下来。对于定义上我更认同西方的观点,希腊语中historia的意思为调查或者探究,希罗多德最早使用这个词,后来引申为“历史”。这是赞同的观点,历史不只是记录,更是探究。封 | 删除 | 2013-10-25 09:57回复
萧沁之17: 当我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不只是学习或者查看在某一个特定时间地点发生了什么,更要看这个事件发生的真实合理性,以及事件发生包涵的种种元件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所认同的历史,就只是信史或者正史而已。封 | 删除 | 2013-10-25 10:01回复
今夕遇此: 回复 萧沁之17 :中学历史是把历史大体的“事实性”框架和重大事件指出来给小孩子“看”,作为专业去学习,就到了meta的层面,“看”的内容固然是一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看的方法、角度,对吧?这么一探究,就会发现作为一种叙事的历史就不可能和作为类似于物自体的历史完全吻合,但有相对的吻合,封 | 删除 | 2013-10-25 10:12回复
今夕遇此: 信史追求最大限度的吻合,我倒是觉得这个概念要和正史分开,也许是我理解得不对,我是以为正史是钦定本的历史,这里面包含、但不必然包含信史,比如当前教科书历史,尤其是现当代部分,是正史却未必是信史,或至少相当一部分不是信史。倒退回古代历史,我相信那个时候的史家是追求信史的,但也不一定封 | 删除 | 2013-10-25 10:15回复
今夕遇此: 总能不受某些掣肘,包括史家自身关注和立场的局限,否则为何大多数历史都约等于英雄或权贵的历史呢?再但是,对诚心正意的书写者,我们仍然会保持一份敬意和谢意封 | 删除 | 2013-10-25 10:20回复
萧沁之17: 额,遇姐的概念可能有误。我们所谓的信史,是指有籍可查的历史,而非从字面意义上理解的可信的历史,譬如自古以来修筑史书,有民间修史和官方修史两种,只要有籍可查,便是信史。所以信史的范围更广阔,是包括正史的,正史是指官方修撰的史书。我所指的历史是指有典籍可查的历史,当然真实性仍有待考察封 | 删除 | 2013-10-25 10:28 回复
萧沁之17: 无论是信史还是正史,都有可能不是真正的历史,但是相对那种仅靠口耳相传的历史而言,这样的历史更加系统,因为历史不仅是记录,更是考究分析,需要相对充实的材料。当然遇姐说的是对的,史书是人写的,难免参入其它因素,古来能著真史者,又能有几个呢封 | 删除 | 2013-10-25 10:32 回复
今夕遇此: 回复 萧沁之17 :受教了

概念的错误是讨论中最易犯的错,我这里就是望文生义犯的错

不过如果考察这两个字的来历,可能也会有点意思,“信”和“正”这两个字在汉语里的情感色彩是显而易见的,那么最早用这两个词的人是怎么考虑的呢

此外,人文社科题目的讨论,所涉及的关键词比如这里的历史,一般封 | 删除 | 2013-10-25 10:40 回复
今夕遇此: 都是多义,以致我们不得不出现(有时是有趣味的word play)使用类似”历史和历史不一样”这样的说法,所以看到的人要格外小心,某处情况所论的是历史的那层意思。关于历史书写,这里的情况一定非常复杂,因为“真实”之为物,不要说不可能真正抵达,就算我们能有种法子将宇宙间发生过的所有事物都重新封 | 删除 | 2013-10-25 10:47 回复
今夕遇此: 拷贝出来,也未必有多少价值,因为价值是在阐释中产生出来的,历史的价值以我之见是在于从对历史“记载”、阐释的行为中实现的智慧的提炼、传承、流通。只不过这个价值的生产方式似乎没有什么相当可靠的保障,来免除超过一定度而成为不正当的意识形态操控这样的风险。在西方,知识分子相对独立,情况封 | 删除 | 2013-10-25 10:55 回复
萧沁之17: 遇姐说得对,很多人容易望文生义。但是无论做什么研究,定义都是第一位的,因为必须确定自己要做的是什么。真实历史是很难书写的,尤其是在史实方面,正如遇姐说的“历史和历史不一样”,你看到的历史,和别人让你看到的历史,很多层面上是不一致的。所以我们以前戏言history这个词造得太精确了封 | 删除 | 2013-10-25 10:56 回复
萧沁之17: his story,别人的故事,别人告诉你的故事,真实性只能你自己考察封 | 删除 | 2013-10-25 10:58 回复
今夕遇此: 回复 萧沁之17 :呵呵, 不仅是his story了,法语的histoire,既可以指通常所说的历史,也可以指虚构之事,法国人

关于学术上定义的要求,谁更早提出我是不知道,不过这两天在看的洛克的《人类理解论》第三卷是专论语言的,其中特别指出思辨中要减少语义混乱的情况,唯一的法子就是定义封 | 删除 | 2013-10-25 11:04 回复
萧沁之17: 回复 今夕遇此 :对,我前几天翻译的那篇paper,通篇没有定义,简直太混乱了。封 | 删除 | 2013-10-25 11:09 回复
今夕遇此: 回复 萧沁之17 :哈哈,所以推己及人,写东西时尽量界定清楚,免得读者受折磨,这可是重大的道德义务

封 | 删除 | 2013-10-25 11:12 回复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