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香蕉滞销寒潮”后,广西香蕉土地流转、规模化发展已成趋势
“金穗模式”落地开花 政府服务仍需加强
南国早报记者 孙妮 郭燕群 陶海华 赵劲松
自2009年“香蕉滞销寒潮”后,广西香蕉土地流转、规模化发展迅速,行业协会对香蕉大户的培训、市场信息反馈上,发挥作用。广西香蕉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仍有一些门槛需要突破。
“金穗模式”得到推广
从农户那里租地,请农民做工;农户出土地,公司出技术、化肥,由农民种植管理,公司保价收购——金穗公司推行的土地流转,被誉为“金穗模式”。南国早报记者调查发现,经历2009年“香蕉寒潮”后,“金穗模式”在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及隆安县、武鸣县一带推广,近两年来发展迅速。
颜广宁是坛洛村人,以前家里仅有6亩香蕉地。2005年,他承包了50亩香蕉地。2008年,他又把香蕉种植规模扩大到150亩。“2009年广西香蕉大滞销,我竟然还赚了钱。”这给了他极大的信心。如今,颜广宁和几个合伙人租的地已达到1500亩,遍及武鸣、隆安、扶绥、龙州等地。
坛洛村5800多人,如今像颜广宁一样出去承包土地成为香蕉大户的,已有40多人。
“与几年前相比,广西香蕉在效益、规模化经营、抗风险能力等方面,都往好的方面发展。”广西农科院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站长邹瑜说,2009年至今,广西香蕉的品种无大变化,主要是“桂蕉6号”。“桂蕉6号”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推广,目前占香蕉种植面积的80%以上。品种不变,只是改善了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面对极端天气等因素,广西香蕉为何未出现大规模滞销?这得益于大户对整个市场发挥的“定力”作用。大户在种植面积、技术力量、品牌培育和营销渠道上都有优势,他们对价格有一定话语权,抗风险能力非散户能比。目前,广西香蕉散户和大户种植面积之比在4∶6至3∶7间,但10年前,散户种植面积占七成。
与其他香蕉大省或香蕉大国比,广西香蕉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还有一段路要走。邹瑜举例说,海南的集约化程度已超过90%,而在厄瓜多尔等国,香蕉产业都是几个大公司经营,这更有利于资源的整合与调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