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吧 关注:221,879贴子:6,569,588
发篇旧帖,放在几个月前,我是不敢发在水吧里的。


1楼2013-10-20 21:35回复
    前言
    说武松之前,先聊聊水浒是本什么书,顺便猜猜作者是些大致什么样的人。
    水浒是本什么书呢? 仔细看会发现水浒的故事发生地既不在农民正在劳作的田地间,也不在城市无产者忙碌的手工作仿,甚至极少见到书中对农村小院内生活的描写,即便提到农村,也是劳作或正常生活之外。比如,阮小七在闲溜达、阮小五在赌钱,晁盖在待客,史进在耍棍等。书中的人物几乎没有一个在劳作。
    书中虽然经常强调银子的重要,但除了杨志,似乎没有梁山好汉为银子发愁。 林冲虽然苦逼,但也可以接济别人; 李忠虽然小气,却也摸出了二两银子等。 不管梁山好汉的处境如何,对别人,他们绝大多数是金钱的施舍者。
    说到这里应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水浒传不解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状态问题, 也就是说他不是一本农民起义的书。


    2楼2013-10-20 21:37
    回复
      书中又描写了什么人呢? 从宋江到白胜、丁得孙几乎没有一个是真正的劳动者,即便是阮家兄弟这样的渔民,他们的主业似乎是闲,而不是劳。 其实可以把所有梁山好汉划归到一起,他们统统都是小资和中资之间的人。
      既然他们不愁吃喝,为什么还要造反。 这应该是古代农民十分想不通的。 因为他们辛苦劳作还缺吃少喝,也不敢造反。
      人难道活着只是为了吃喝? 能这样想的,他绝对没有挨过饿,真正饿过才知道,吃饱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所以,既然梁山好汉有钱,却又做着造反的事。 那他们必然在考虑精神满足感是否达到要求。 也就是说,水浒不是什么反映起义的书,而是小资情调的书。 那这个小资情调是真正的情感需求,还是无病呻吟? 答案显然是前者,否则他也不会流传这么广、这么深。
      读水浒,不能把他看得过低,而不分清红皂白对他或他的人物加以歌颂; 也不能看过高,然后全盘否定的鞭鞑


      4楼2013-10-20 21:38
      回复
        水浒的作者是个、或者说是些什么人呢?我们不妨大致猜测一下。
        首先他是一个文化人,在今天看起来文化人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但在水浒成书的时代却是一个了不起的事,最起码他不会出身于特别贫寒之家,因为那样的家养不起读书人,更别说培训文化人了。 关于这点可参考作者本人对下层夫妻的夫妻生活的叙述。
        水浒的作者,或者说把水浒弄成水浒的那人,很显然不是挣扎在饿死边缘的人,但从他对银子极其关注,以及他只注重吃饱和人物吃的内容看,他的钱又极其有限。 他似乎和他编撰的下层人物类似: 饿不死也撑不死。
        我们从武大的家、阎婆惜的小楼的细致描写,以及对城镇生活的如画一般的描述。 再对比一下他对农村的陌生和忽略。 他应该是一个生活在城市里的人。
        水浒的作者应该是一个生活再城市里的小资产阶级,或者是隐藏在说书艺人的高人,或者是非常熟悉说书艺人的底层文人。 我倾向于后者,因为后者有能力也有时间编水浒,更有小资情调。说书艺人一般不会那么关注招安,一般的书商也不会让阮小七唱:贪官污史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 当然,任何事都非绝对。


        6楼2013-10-20 21:40
        回复
          只有穷文人才会既关注自已的生活状态,又关心国家命运;只有穷文人才会有如此强烈的存在感,他们妄想在个人存在感和国家存在感之间有一个平衡点,这些在水浒里就表现为梁山好汉在追求自身存在感的前提下保护国家存在感,他们觉得不公平,那造反就有理,但一味造反又违背了国家存在感。 于是先造反再招安。
          什么都想要,在国家这个概念里显然幼稚,这种情况只有国不是国,比如上世纪某年代,才有可能实现。 水浒的时代显然不行。 水浒的后作者看出了前作者穷文人的幼稚,随处可见他对这种平衡点的鄙视。
          金圣叹既无前作者的痴心与幼稚,也无后作者的冷静、残酷与无奈。做了自以为是的修改,却更显出他的浅薄。


          7楼2013-10-20 21:41
          收起回复
            第一、出身篇
            武松兄弟重逢时武大曾对两人以前的生活做了大致叙述,这里不再复制。
            从武大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一些信息。 一、两个人的生活状态还是蛮不错的,他们兄弟虽然很有可能是孤儿,但不会为衣食担忧,起码在武松接近成年时不会; 二、在两个人进一步的关系上,武大养活武松,武松保护武大,为武大的勤劳支撑一个保护伞; 三、武松似乎不参加劳动。


            8楼2013-10-20 21:42
            收起回复
              有人曾考证说武大在历史上是个身材高大、为官清正的知县。这个武大是不是水浒里武大的原型还是难说的,但水浒里把武大弄成一个三寸丁却是故意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原因当然是为了突出武松。
              武大如果高大威猛,那他就不需要武松的保护,武松打架就变得毫无意义。
              武大如果高大威猛,那他的勤劳也就成了养活弟弟的理所当然。
              武家兄弟的身材不论是对他们的家庭,还是水浒这本书,都是互相衬托、在互补中加深各自存在的意义,并为以后的情节发展创造机会和合理感


              10楼2013-10-20 21:42
              收起回复
                作者为什么把武松设置成一个爱打架的一个小青年呢,而且还不帮哥哥干活。 这个东西成了很多武黑批驳武松的理由,然而,在水浒这本书中却丝毫看不到作者因为这两点鄙视武松,反而字里行间充满着赞扬。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当然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作者的身份。
                在作者的时代并不推崇什么劳动者是主人翁、劳动最光荣,反而因为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很鄙视劳动;作为一个文化人,作者当然也是不屑和劳动者为伍的。 所以,武松不爱劳动既是社会情绪,也是作者情感需求,更是小说情节发展需要。


                11楼2013-10-20 21:43
                收起回复
                  武大是必须要勤劳的,不仅为了家庭,也为了武松的形象。
                  水浒是本鄙视劳动的书,也是宣扬强者有理的书。 武大既然是个天然的低等人和弱者,他们兄弟要想在社会正常的存在,武松就必须站出来用拳头成为强者。
                  武家的家庭环境为武松成为英雄创造了条件,但武松的英雄心却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虽然他经常在打天下硬汉


                  12楼2013-10-20 21:44
                  收起回复
                    在家的时候,武松打架是为了打架而打架,硬汉固然可能打过,但打的更多的是和他一样身份的街头混混,所以,他也没有什么担当的心理素质,在他以为打死了人时,他也和鲁智深一样:一道烟跑了。
                    在家的时候,武松虽然打别人,但惹事就躲起来让哥哥善后,说明武松开始并无多少自尊心,他打柴进的庄客也是混混的无赖,和后来的自称自己不是那等人的自信、自大不是一个层次的概念。反而由他对宋江的客气和他一个人对着墙烤火看出他内心的自卑。
                    武松的这种心理和他的家庭环境有莫大的关系,也与他平时接触的人的身份有莫大关系。 一个和混混为伍 、怕见官差的人遇到柴进这样身份得人,恐怕只能自卑,不会起什么‘我不是那等人’的心理。一直到有人告诉他,你是英雄,不是那等人,你不要自甘堕落。
                    柴进让本来就不是英雄的武松变得更狗熊,宋江却让武松从狗熊一下成为英雄。 这是武松的幸运,当然也是宋江的幸运。


                    13楼2013-10-20 21:45
                    收起回复
                      第二、 英雄篇
                      前面说过, 水浒的前半部分一直在追求一种平衡 :个人存在和国家存在之间的平衡。 在武松身上固然也体现了这种平衡,但非常淡。 我的猜测可能与武松的故事形成原因有关。
                      在水浒成书之前武松的故事就已经比较成熟,且流传度也比较广了,这种流传的说书痕迹非常明显。在普通民众心中,个人英雄是比忧国忧民的大侠更直接、更舒畅心意。 当然,武松的个人英雄形象特别明显,也是由水浒传这本书需要的。


                      14楼2013-10-20 21:45
                      回复
                        所以,英雄体现在武松身上的一个最明显的特质就是力量的运用。
                        人们对力量是有着原始性的崇拜,虽然现在人们也越来越脱离人的力量的运用,伪娘越来越多,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猛男还是更受欢迎的。
                        这里扯几句笑话。 如果你和一个令你很讨厌的人起了争执,如果那人问你是不是想挨打,而你知道自己是绝对打不过他的。 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幻想自己是个猛男? 不知道别人,我是经常这样幻想的。
                        其实在人们正常的生活中,虽然被官府压迫,但普通人和官府直接接触的机会还是不多的,人接触更多的是和自己差不多的普通人、以及官府的外围人员。 在这种情况下,讲理固然重要,一个很猛且不讲理的人是在生活中占便宜的。 有力就是有理,在人们的表象里都不受欢迎,却都在潜意识中渴望有力。
                        所以,有力的人是可以被崇拜的,一个把力量发挥到极限的人就是英雄。 武松无疑就是一个英雄。


                        15楼2013-10-20 21:47
                        收起回复
                          武松的产生和流传与人们渴望自己强大的心理有直接关系,当然,强大的人很多,为什么武松成了一个典型呢? 我后面会详细阐述这个问题,这里先放一放,只说武松对力量的使用。
                          水吧一个大神说过一句话让我对此人的文化素质产生了鄙视的态度: 武松力气大为什么不去挑大粪。
                          我们知道,鲁智深也很有力量,并看管了一个带有粪池的菜园。然而, 鲁智深似乎也不挑大粪。 难道鲁智深也鄙视无产阶级劳动者吗? 答案是肯定的。 原因上面已经说过。 力量崇拜虽然由挑大粪这种农业劳动起源,但在文人眼中却不屑把力量再次投入到生产当中。 他们觉得把力量用在人和人之间才是合适的:英雄的用武之地。
                          然而,武松的力量到底有多大,他自己开始也是心里没底的, 一直到他能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他才真正心中有数。


                          16楼2013-10-20 21:48
                          回复
                            在打虎之前武松是怕老虎的,打虎之后他还怕不怕老虎,我们不得而知虽然他嘴里说得轻松,可我们知道武松打虎其实一点点都不轻松,打虎过程不仅几乎耗费了他所有的力气,而且极其凶险,偏差一点都会葬身虎口。 这种一次次在死亡边缘徘徊,并用毅力、胆气、力量和智慧最终战胜死亡的感觉到底在武松心中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我们做不出特别准确的判断。 但对武松的心理产生质的影响,则是毫无疑问的。
                            如果武松是水,烧开是他完成从普通人到英雄的彻底转变。武松人生阅历对他的培养,在遇到宋江之前顶多算小火,把武松烧得温热,遇到宋江则犹如一把猛火,水一下被烧得滚烫,虽然滚烫却因后劲不足,没能烧开。打虎则让武松完完全全变成开水,加点茶叶便是味道浓烈的茶


                            17楼2013-10-20 21:49
                            回复
                              武松用力量为自己打开了一个新天地,武松的力量大到什么程度,如果用打虎这件事来考量,那似乎只能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
                              后文对武松的力量做了一个具体性的描述,那就是著名的抛石头。在我看来作者的这个举动似乎有些多余,武松的力量通过打虎本来只可以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这种具体化的描写看似再次加深人们对武松力量的印象,以及对武松力量的再次赞扬,但人们的想象空间无疑被固定化了,反而有损于武松在力量方面的形象。
                              当然,武松抛石头有着其他方面的原因,这在下面会说到。


                              18楼2013-10-20 21:5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