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悟语吧 关注:215贴子:12,791
  • 13回复贴,共1

一些一些关于心理小知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致组长


1楼2013-10-21 22:19回复
    插一句,来自壹心理


    4楼2013-10-21 22:25
    回复

      自你出生起,你就在面对死亡,你认为你在生活着,但实际上不是这样,你正在逐渐衰老。
      问题是,你要如何死去?是想经历一场漫长、丰富的,有目的的壮观的离去,还是普通的陨落? 你离开以后,希望我们能够记住你什么? —— www.xinli001.com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永无结局的故事》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从书店里“借”了一本小说。读书时,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和书中的一个人物奇异地交织在一起。不是和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而是和书中的主人公阿特雷宇(Atreyu)的生活奇异地交织在了一起。 阅读了大量内容后,男孩发现他作为一名读者的“现时举动”简直就是在决定着故事中主人公的命运。 阿特雷宇(Atreyu) 小说中阿特雷宇是一名年轻战士,终其一生在猎取紫水牛。但小说开首即描写阿特雷宇被女王委派执行一项特殊任务:打败“虚无”。 (来源:壹心理网www.xinli001.com) “虚无”是一种无形的力量,逐渐将他们生存的世界变得万物无存。实际上,“虚无”不是一个洞穴或空间,而是一种状态。 毫无疑问,阿特雷宇将使命看的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不仅是他一个人在面对虚无,他还有赖于一个小男孩的帮助,而这个小男孩甚至没有意识到他实际上已经深陷自己所阅读的故事中。仿佛这还不够。“虚无”派一个绿眼睛,黑皮毛,看着像狼人的野兽“Gmork”来杀死他。 故事尾声,局面愈发严峻。他们的世界正在彻底瓦解,他们只有片刻的时间生存。正是这个时候阿特雷宇遇到了野兽“Gmork”。Gmork躲在一堆灌木林后,告诉阿特雷宇(此时阿特雷宇仍不知道怪兽搜寻的是他)正在寻找一个叫阿特雷宇的人,然后杀死他,但一直找不到。 现在,阿特雷宇才知道怪兽找的是他,同时也知道怪兽显然不知道他是谁,因此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他本可以说:“太糟糕了,你没有找到阿特雷宇,我真心希望你能享受生命最后一段时光,因为虚无很快就会前来抓住我们。”但与此相反,阿特雷宇说出了整部影片中我最喜欢的一段台词,他说:“我们都将死去,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在斗争中死亡,来吧,我就是阿特雷宇。” 不一会儿,阿特雷宇打败了绿眼怪兽。 我们终将逝去 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认为,生活可以逃离死亡的命运。莱斯布朗说“我们不能逃离这种命运、”没有人能够逃离这个命运,所以不要再昏昏沉沉地活着了。我最喜欢Helen Keller说过的一句话,“安全其实是一种幻想,实际上是没有的”。从孩提时代起,人们就没有经历过绝对的安全。从长远来看,逃避危险不如直面危险来的更加安全。生活,要么是一场大胆的冒险,要么终将一事无成。 自你出生起,你就在面对死亡,你认为你在生活着,但实际上不是这样,你正在逐渐衰老。 因为问题是,你要如何死去?是想经历一场漫长、丰富的,有目的的壮观的离去,还是普通的陨落? 你离开以后,希望我们能够记住你什么? 你要成为 你必须为生命这场游戏倾其所有,你能做的就是为实现生命中的所有奇迹而努力。生存的时间是有限的,它在一点点流逝。且时不待人。 不要将你所有的时间花费在躲避每个细小的失误上,将这些时间用在将自己塑造成造物主希望你成为的样子,无论这有多难。看起来——如果这是你的命运,那么你就可以轻松切自然的实现——但是事情并非如此。我们需要为自己的命运奋斗,为自己争取赢得成功的权利。 工作方式。你必须有掌管自己命运的资格,你要自己去争取取得成功的权利。 结局 Van Crouch说,当你老去的时候,你就没有再次试跑的机会。你只有一次咬苹果的机会,你只有一次将事情做对的机会。你是不是要准备为此付出努力呢?


      6楼2013-10-21 22:32
      回复
        心理浮躁怎么办?
        最近还是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感觉自己非常浮躁。为什么会浮躁呢?
        为什么会浮躁 1、浮躁的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学习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时间也许是1年、2年,也很可能是5年、10年。我们为什么会浮躁?我们会有很多问题困惑着我们,导致我们浮躁。当你从事一项学习或是研究,往往会伴随着这样的问题:“这个东西有用吗?付出5年的时间值得吗?”做着做着,发现原来感觉有用的东西,其实是没用的,我们会浮躁。 2、浮躁的第二个原因,是自我满意度每况愈下。从懂事起,满意度就会持续下滑。越成长,烦恼越多,慢慢的意识到自己其实是微不足道的,整日痛苦在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中。对自己越来越不满意,每日生活在痛苦之中,人在自我感觉不好的时候,很难不浮躁。 3、浮躁的第三个原因,是一个不正确的心态。这种不正确的心态会让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想要提前预知结果,可以把这种心态归结为“急于求成”。在决定是否学习之前总是想要立刻清楚是否会成功。 (来源:壹心理网www.xinli001.com) 浮躁的可怕之处: 看着身边的人有很多比自己强,会有不甘,而且非常苦恼。总想追上别人,甚至想超过别人,却是无能为力。越是无能为力就越是会浮躁,越是会浮躁越会发现无能为力,恶性循环。 怎样摆脱浮躁的困扰? 人们往往注重的是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忽略了过程同样是很快乐的。学习真正的乐趣不是因为它有用,而是因为学习的过程是让我们快乐的。不要只在乎结果,多看看沿途美妙的风景。 为什么会浮躁?不停的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寻找一个永恒确定的方案,痴迷于一个不存在的状态,这就是很多人的现状。浮躁会干扰我们的心里,影响我们的情绪,陷入浮躁的情绪中我们会停滞不前,冷静的分析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才能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7楼2013-10-21 22:38
        回复
          怯场其实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
          对公开发言的恐惧已超越了死亡和蜘蛛,跃升为国家头号恐惧症。但是新的研究表明,学习反思我们对颤抖的双手、狂跳的心脏和汗淋淋的掌心等现象的看法,将可以帮助我们在心灵和身体方面表现得更好。 刊登于心理科学协会下属期刊《临床心理科学》的新研究发现,在一个让人倍感压力的发言任务之前,鼓励人们把这些压力的表现重新定义为自然的、有益的,这样简单的鼓励在对付怯场的问题上也能产生惊人的效果。 “问题是我们认为压力都是不好的,”研究的第一作者兼罗切斯特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杰里米·贾米森(Jeremy Jamieson)解释,“我们总能看到写着‘压力杀手’的头条,并纷纷谈论‘解压’”。他说,在公开发言以前,人们常常自行解读压力的感觉,将其视为将要发生坏事情的警告,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但那些感觉只证明了我们的身体正准备处理一个叫人吃力的状况。”贾米森解释说,“我们的身体正在集结资源,向我们的主肌肉群供应更多的血液,向脑袋供应更多的氧。”面临社交压力时,我们的身体反应与面对物理性危险时所产生的恐惧或抗争反应是一样的。这些生理反应有助于我们的表现,不管我们面对的是一头森林里的熊,还是一个挑剔的观众。 对很多人而言,尤其是那些深受社交焦虑症困扰的人,在发表演讲之前,自然的担忧转眼就会变成恐慌。他解释道:“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无法应对压力,那么我们就会感到威胁。一旦感到威胁的存在,身体就会把血液集中到心脏,同时严格控制血液流向手、脚和脑袋。”因此,“冰冷的脚”(形容胆怯)是一种面对威胁的真实生理反应,而不仅仅是一个打趣的表达。 “当下,很多人建议让焦虑患者专注于学习‘放松’,你知道,就像深呼吸和其他类似的建议。”贾米森说。作者们所写的冷静技巧也许会在不要求最佳表现的情况下凑效,但当要求提高,例如高淘汰率的考试、求职面试,或者,对,公开演讲,重新定义压力也许会是一个更好的策略。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从压力中受益,而又不至于被恐惧打败呢?为了回答此问题,贾米森和来自哈佛大学的合著者马修·诺克(Matthew Nock)以及来自圣弗朗西斯科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温蒂·贝利·门德斯(Wendy Berry Mendes)转向了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TSST)以寻求答案。本测试着眼于公开发言所引起的恐惧,由克莱门斯·基施鲍姆教授(Clemens Kirschbaum)及其同事于1993年开发出来,现已成为探究威胁反应的最具权威的实验方法之一。 在研究中,69名成人被要求做一次关于自身强项和弱点的5分钟演说,准备时间则只有3分钟。其中几乎半数的参与者有过社交焦虑的历史,全部参与者被随机分成了两组。他们向第一组参与者介绍了身体对压力的应激反应可以带来的好处,本组参与者还被鼓励“在即将进行的公开演说中,从另一角度看待你的身体信号,把它们重新诠释为有益的元素。”同时,这一组参与者还被要求阅读了三份阐述“压力有益”的心理研究摘要。而第二组参与者则没有得到任何关于反思压力的信息。 参与者向两名评委发表了演说。在整个5分钟的演说期间,评委故意给出了消极的非语言反馈:摇头表示不赞同,敲击夹纸板,摆着一张白板脸。倘若研究对象已经无话可说,评委则坚持让他们说够5分钟。演说过后,参与者还被要求在5分钟内从996开始以7为间隔进行倒数。在整个过程中,评估者依然保持消极的态度,如果数错了数,他们则要求参与者从头开始。 通过心脏血管测试发现,面对表情阴郁刻薄的评委时,事先没有获得压力的相关准备资料的参与者出现了威胁应激反应。提前获悉了压力的好处的另一组参与者则更好地经历了此测试。他们汇报了自身的感受,认为自己获得了更多资源足以应付公开演讲这一任务,也许还变得更善谈,他们的生理反应证实了那些观点。与没有得到指导的参与者相比,做好准备的那组人员每分钟的身体供血量要更多。 令人诧异的是,此次研究还发现,在被监视的情况下,与非社交焦虑恐惧症人群相比,那些患有社交焦虑症的个人并没有激起更强烈的生理反应,尽管他们表示自己感到了更强烈的恐惧。作者们反驳说,这个不同的发现实际上也证明了他们的理论,我们对生理信号的解读塑造了急性或短期的压力。“我们构筑自己的情绪。”贾米森说道。 (来源:壹心理网www.xinli001.com)


          8楼2013-10-21 22:49
          回复
            为什么温柔护士打针不会痛?
            美国马里兰大学心理学家认为,确实是这样的。这个发现在现实世界可以有很多应用,包括医药、人际关系、教育孩子以及做生意。 马里兰大学助理教授格雷(Kurt Gray)表示,我们理解他人意图的方式,会改变我们体验身边世界时获得的生理感受。研究结果证实,好的动机可以平缓疼痛、增进快乐感并让东西尝起来更好吃。善意的力量可以改变生理体验。 《社会心理学和个性科学》(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的研究中,研究者进行了3个独立的实验,分别关注疼痛、快乐感和甜点的味道。 在关注疼痛感的实验中,3组被试会被同伴电击,电击级别都相同。第1组人认为自己被电击时,同伴并不知情。第2组人被告知同伴是故意电他们。第3组人获得的信息是,同伴为了帮他们赢钱所以才善意地电他们。第3组人感受到的疼痛感要低很多,研究者觉得这个结果对医生或家长都会有用。 在关注快乐感的实验中,相比电脑控制,如果电动按摩垫是由好心的同伴开启控制的,那么人们会感到更快乐。而在测量甜点味道的实验中,人们会收到一个装有糖的包裹,上面有字条,如果上面的话是亲切的话语,那么人们会觉得糖果更甜。 研究者总结认为,感受到善意不仅能影响疼痛感和快乐感,还能让吃的东西更好吃。 这类研究的结果可以有很多应用,比如医务人员就可以更温柔一些。而在人际交往中,你应该确保你的伴侣、兄弟姐妹和朋友知道你在乎他/她们。不仅仅要为对方付出,还要让对方知道你想让对方过得好。对于商业领域来说,很多食品公司也总是在包装上印上慈祥的爷爷和妈妈等形象。


            9楼2013-10-21 22:50
            回复
              来一场大笑的狂欢怎样?
              哲学家伊壁鸠鲁说:“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 没错。虽然我们来到人间的第一个反应,似乎是伤心得哭号不已,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新生儿同样也会笑。新生儿微笑(newborn‘s smile)最初是在睡梦中,虽然那只是一种自发性微笑。然而到了2~3个月大,便会出现另一种景象:看到熟人的脸就会微笑,而看到陌生人的脸便哭泣。科学家认为这是人类的一种“进化策略”。新生儿如果能够面带微笑,便更容易获得成人的喜爱,从而能够在早期残酷的生存竞争中存活下来。 毫无疑问,笑是我们生存的本能。然而,笑的力量不仅如此。 笑可以治病吗? 答案是可能的。有些时候,笑甚至可以治好一些不治之症。 早在20世纪70年代,诺曼·卡森斯(Norman Cousins)便以自己的经历证明了笑的力量。这位美国《星期六评论》杂志的编辑49岁时,突患强直性脊柱炎。医生认为他康复的可能性是1/500,这个1很大程度上还是个安慰数字。强直性脊柱炎迄今为止病因不明,即使今天也很难治愈。然而神奇的是,诺曼·卡森斯在1976年发表了他的康复报告。报告说:依靠每天的大笑和注射大剂量维生素C,他成功地战胜了这种不治之症。可以想象得到,报告立刻引起轰动。医生们纷纷同他联系,探讨笑对疾病的作用。


              10楼2013-10-21 22:54
              回复
                也许卡森斯只能算是个特例。但不能否认的是,它促使医学界开始注意到笑的功用,并深入研究。在此之后,许多医院开始有意识地在临床上使用笑话、戏剧和卡通等娱乐手段辅助治疗。结果发现,笑声确实可以提高抗病痛能力,甚至有癌症和糖尿病患者被治愈的例子。中国国内的研究也印证了这一观点。第四军医大学曾刊登论文:100例心脏手术患者在其术后3个月的恢复期里,被医务人员有意识地引导培养乐观、爱笑的个性。患者出院后4年的跟踪随访表明,有96例治愈或好转。 力量来自何方? 因此,笑代表着一种自信积极的心理力量,正如卡森斯在后来的著作《笑是治病的良药》中所说:“任何药物都没有病人的心态有效。” 有观点认为,笑可以引起多种生理参数的变化,这些变化都有利于人体健康。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威廉·F-弗莱(William F-Fry)通过监测145名大学生发笑时候的生理参数发现,有活力的笑可以引起人体产生一系列变化—— ·NK细胞(自然杀手细胞)数目增加。NK细胞可以杀死肿瘤细胞,是人体中的天然抗癌剂。 ·血液和唾液中的抗体及免疫细胞数目增加。 ·副交感神经取代交感神经获得主导地位。交感神经主要用于应付发怒、恐惧等异常事态,是引发疲劳的主要原因。


                11楼2013-10-21 22:54
                回复
                  ·肾上腺素水平显著下降。这种激素促使人兴奋,加速人体疲劳。 (来源:壹心理网www.xinli001.com) 不过,也有人唱反调。他们认为弗莱的研究并没有区分真笑和假笑、有情绪参加和无情绪参加的笑,其结论缺乏足够的可信度。因此心理学家、精神治疗医师克伦·茨维耶(Karen Zweyer)等人,又设计了一个更加严密的实验,这就是著名的Zweyer实验—— 实验者被分为几个小组。首先测量其对疼痛的忍受力;然后再随机安排他们在以下3种情境下看喜剧电影,看完后20分钟再测疼痛耐受力:1,体味快乐的情绪但是不笑(不论微笑或大笑);2,尽力去笑;3,记录电影内容(专心记录时情绪不太容易受到影响)。 他们录制了实验者看电影的全过程,以区分真笑和假笑。结果发现,不管多么频繁和强烈的笑,只要不是发自内心,就不能提高受试者承受疼痛的能力。同样,如果具有真正的愉快感觉,即使浅浅的微笑,也能提升疼痛耐受力。


                  12楼2013-10-21 22:54
                  回复
                    今天你笑了么? 与压力和挫折不期而遇时,还有多少人能保持真正的笑容?上司的责备、父母的唠叨、身体内部的隐痛……这些似乎都是我们无法开怀的理由。科学家建议说,先让身体运动起来,就有可能获得心理愉悦。这种方法也可以借鉴到发笑之中:在镜子里看到自己扬起的嘴角,开朗之情也会油然而升。另外,听一段有趣的相声,看一场喜剧,也很不错。 当然,这不是长久之计。缺乏内在乐观情绪的“苦恼人的笑”,最终也会演变成健康杀手。服务行业的雇员被要求永远呈现出和善甜美的笑容——在日本,这种掩盖内心的笑容被称作“营业用微笑”——反而会引发严重的心理抑郁。所以,露出笑脸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真正获得内心的满足与愉悦。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时至今日,依旧有众多学者饶有兴趣地研究笑的功用。美国《每日公报》(Daily Herald)健康专栏作家劳瑞林·芮克尔(Lorilyn Rackl)坚持认为:热烈的笑才是有益于健康的决定因素,即使是假笑和被迫的笑,也对身体健康有益。尽可能经常大笑的人——即使他们并不真的快乐——要比喜欢暗自品味幽默却很少露出笑容的人更加健康。他的理论依据是,大笑可以扩展胸腹,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因此从本质上说,大笑和跑步、瑜伽等一样,也是一项有益身体健康的运动。 奇妙的是,世界各地陆续出现的许多大笑俱乐部,似乎都在印证芮克尔的观点。


                    13楼2013-10-21 22:55
                    回复
                      1995年,印度孟买的医生马丹·克特利亚(Madan Kataria)建立了第一个大笑俱乐部。如今在深圳的莲花山公园,每天早上都会有数百人围在一起,“哈哈哈哈”笑个不停。组织者张立新被称作中国大笑运动第一人。开始他只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尝试每天独自大笑。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却真的发现自己心情开朗很多。之后,他把这个方法介绍给妻子,直到创办国内的第一家爱笑俱乐部,“笑能相互感染,笑的力量在这里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来源:壹心理网www.xinli001.com) 从这种角度看,的确是one smile,one world。 人为什么会喜极而泣 人高兴的时候会笑,悲伤的时候会哭。但如果太过高兴,人又往往会喜极而泣。这是因为人体内控制流泪的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具有主要作用;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不像交感神经那样明确。但大体上与交感神经的作用相反,主要用于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 当人悲伤的时候,副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刺激泪腺分泌泪液,这就是哭泣的产生原因;而当人激动、高兴到一定程度,引发交感神经兴奋的时候,泪腺也会受到刺激而流泪,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喜极而泣。 有多少笑可以重来 ·人类是地球已知物种中唯一会笑的动物。对于其他哺乳动物来说,露出牙齿通常是代表着挑衅与威慑。 ·通常情况下,单纯的快乐只会使婴儿微笑,而只有在他们懂得刺激或危险与快乐并存时才会哈哈大笑。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大笑,高血压与心脏病患者需要避免过度激烈的笑。 ·人类至少可以摆出18种独特的微笑,每一种微笑都巧妙地动用不同的面部肌肉组合。


                      14楼2013-10-21 22:55
                      回复
                        再来一些图片恩。


                        15楼2013-10-21 22:56
                        回复


                          17楼2013-10-21 23:07
                          回复
                            生活小创意


                            18楼2013-10-21 23: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