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阁吧 关注:1,890贴子:6,379
  • 12回复贴,共1

转自桑楚道人 为古代道教正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近来看了不少国内外道教专家学者的著作,感叹千古道教为人所歪曲,强忍悲痛,作此驳文,微薄之力,不敢高希。但愿能正其视听,我心满足矣!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10-26 20:57回复
    二、驳:道教模仿佛教的大藏经创制了道藏
    藏者,书籍贮藏之所。 汉 王充 《论衡·别通》:“ 周监二代, 汉监周秦 。然则兰台之官,国所监得失也。……令史虽微,典国道藏,通人所由进,犹博士之官,儒生所由兴也。” 汉代即已将“藏”用作藏书之库。道教藏经经目,最早已经著录于魏晋时期葛洪《抱朴子 遐览》中,后简寂先生陆修静重修《灵宝经目》,编成《三洞经书目录》,将道经订为三洞十二部,一千二百二十八卷。唐朝开元年间,唐玄宗敕修《开元道藏》一部,为中华道藏之始。直到公元十世纪,北宋开宝年间始以木版雕印佛经,世界上第一部佛教大藏经《开宝藏》方告问世。前者后者相差二百多年,难道是二百年前模仿二百年后吗?至于佛道二家的“三洞”与“三藏”,其区别在于,道教“三洞”是指洞真、洞玄、洞神三位教主所说的经教,“三藏”是指经、律、论三种经文类别,二者名称一字之差,含义实则风马牛不相及。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3-10-26 20:57
    回复
      三、驳:道教模仿佛教,树立了一系列神只偶像
      道教本就是多神教。道教认为,天地山川、日月星辰、一切万物都是大道一气所化,万物有神,万物有灵,不单大自然中有无数的神灵,人的身体中亦有无数的神灵,这是我国古代“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理论所造就。而原始小乘佛教只认定释迦牟尼佛一人是佛,而没有大乘佛教所描述的无量无边恒河沙数佛、菩萨等。
      大道本无形,而应化则有相。设立神像乃是神道设教,是为了方面教化民众而设。至于神像的来历,源自于上古的祭礼,祭祀先祖是,要设“尸”位。《仪礼·特牲礼》注云:“尸,所祭者之孙也。祖之尸则主人乃宗子。祢之尸则主人乃父道。”《说文解字》亦称:“尸,神像也。象卧之形。”本义为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后来慢慢地演化为神像。道教沿用上古礼仪,立像供奉,以示上不忘祖宗之德,下教化世人以礼乐,又怎是模仿佛教而来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3-10-26 20:58
      回复
        五、驳:道教模仿佛教仪节,建立起祈祷、礼拜、诵经、斋醮等一套完整的科仪
        我中华自古礼仪之邦,上古之时,礼乐已经完备,道教素来敬天祀祖,沿而用之,有何不可?科者,教也;仪者,礼也。科仪是为教化于民而设,斋,《说文解字》云:“斋,戒洁也。”洁净身心为用;醮,《广雅》云:“醮,祭也。”祭祖祀神为用;诵经者,读圣人之书而已,古儒者尚不缺诵经,何况道士?祈祷礼拜、尊崇先王之道也。后学实在搞不清楚这些清清白白的国产货,怎么就成了模仿人家的东西了?
        反过来看我国汉传佛教的礼仪,何尝不是我华夏古礼的翻版?殿堂格局、钟鼓鱼磬、诵经韵调、道场制度、甚至平日的吃穿行用,哪一样不是我华夏的东西?哪有客人到了主人家里,反而说主人拿了客人东西的道理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10-26 20:58
        回复
          六、驳:道教模仿佛教而建立各种寺院及出家制度
          丛林一词,本是指茂盛之树林,道家藉以为栖身修炼之处。丛林的功用,最早可追溯到上古隐者所居住的森林、岩洞,因上古道家炼士,大多三三两两,结伴而居。老子西行至函谷关,于古楼观台设坛为尹喜真人讲学,此为道家立“观”之始。后来我祖汉天师于青城降魔战鬼,始建二十四治,广聚天下道众。魏晋之时,灵宝派、茅山上清派盛行,各处设有道馆,隋唐之时,皇家李氏尊老子为祖,各处大建老子行宫,道士栖居之地。而佛教丛林始建于唐朝马祖,丛林制度及称谓,除了少量印度译词如“维那”、“羯磨”等,又多仿自道教,如“方丈”、“监院”等,又模仿道教云水之称,如“挂单”、“过斋”等。其他诸如早晚上殿、斋醮法事、三元八节的庆贺等等,除了中国汉传佛教,恐怕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佛教国家有如此制度和生活。
          出家者,古之真人,厌患尘嚣,污浊不可居,家亲牵缠不得自由,是以隐遁山林,有的精思至道,如广成子、壶丘子。有的仅仅是为了清静自守,如伯夷、叔齐。汉代严遵不愿与朝廷同流合污,遂隐遁山林;宰相张良尚有“愿从赤松子游”之志。魏晋之时,灵宝派、上清派宗师如葛仙翁、魏夫人,亦多舍弃俗缘,只身隐退山林而独修,以证道果。出家隐遁山林之圣贤,从古至今,代不乏人。何来道教丛林出家制度是宋元全真道祖师模仿佛教而来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10-26 20:59
          回复
            七、驳:道教的五戒、八戒和十戒等也都基本上是模仿佛教
            上古人心淳朴,纯善无恶,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所以没有戒律之称。直到中古之时,大道废弃,仁义乃兴。文王划地为牢而民不敢越,后世奸盗流行,故周公立法律以规范,所以圣人制戒,乃是为了防非止恶,引人归善。戒律的前身是法律,法律禁止的,戒律也一定禁止。何况如道教归根五戒:杀盗淫妄酒是与儒礼中的五常”:仁义礼智信所配,上合天上五星,下合地上五行,内合人身五脏,道教的戒律完全是按照我国古代“天人感应”的理论所造。有人会问:“那道教为什么和佛教的戒律一摸一样呢?”看官,莫说佛教,就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一样有相同的戒律,各国法律中一样有相同的规定,难道说中国的法律和印度的重合了,就证明是中国法律抄袭了印度法律吗?这是什么逻辑?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3-10-26 20:59
            回复
              八、驳 道教模仿佛教“开光”
              因为神像本是土木等五行之物所造,本无灵性,塑成之后,必须由高功法师开光启灵,将上界大道分灵引入神像体内,方才可以感应无边,代替大道高真享受万世香火。自古以来,开光之法为道教所秘传。开光所用的器物,如木梳、红布、镜子、毛笔、朱砂、以及银针、五色线等法物,每一件都必须由法师念咒,於其上书写符讳方才可以成为为神像开光的“圣物”。所以神像开光是与炼度亡魂的重要道教法事,不但需要书写大量的符扎文牒,还需要大量的法器法物,更重要的,需要主法法师深厚的内炼修为才能够为神像开光。
              反观佛教立像之本,是佛陀灭后后人思念佛的德行,为了追思圣教,故立像而供奉,本无开光的说法,只是后来人看到道士开光拿着镜子和毛笔,于是一些僧人们也开始装模作样地为佛像“开光”,殊不知,镜子上要虚书“开镜符”,毛笔还要念咒敕化才行,这些都是道教秘传的“内含”之学。愚僧不知其内秘,就用笔沾着朱砂在佛像上到处乱点,点得佛像“七孔流血”,这样的“开光”怎能招福呢?这又让我想起了在佛教寺庙里居然也看到和尚学道教给善信们用表筒呈疏文,疏文上不落圣号,表筒上干干净净也不写神仙宫阙,盖上一个“佛法僧宝”的大印就焚化了。普通人写信还得写上地址、收件人姓名,这表文空白着就烧了,估计送信的功曹使者看了也头疼。
              近代辽宁大悲寺主持妙祥法师说,佛教并不存在开光一事。现在很多寺院将开光变成一种敛财的方式,这些都是违背佛法的宗旨。如此看来,有些人恶人先告状,到底是谁在模仿谁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3-10-26 21:02
              回复
                十、驳 道教抄袭佛经伪造道书
                清朝周安士居士在其大作《安士全书》中论述《道藏》一节说:“道教无所谓《藏》者,唯《道德经》乃为真耳。”后又举出一大堆道教“抄袭”佛教的证据,后学道浅,虽不敏,但也读过几本佛经道典。初期的佛教传扬不易,所以常依附于黄老道教而行,从早期佛教译经中出现的“无极”、“守中”、“清静”等,后渐渐改换道教词汇为用,如将“非常”改为“无常”、“本无”改为“真空”、“大有”改为“妙有”等等一系列换汤不换药的行为,都是不争的事实。其实很多人是先看的佛经,所以以为这些道理都是佛教来的,如果先看《道德经》、《庄子》、《淮南子》、《管子》、《吕氏春秋》等先秦子书,就会发现佛教里那些有用的东西,很多都是先秦道家里原来就有的。此外另有改换道经为佛经的如将《太上老君五厨经》改为《佛说三厨经》,将《太上老君安宅八阳妙经》改为《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佛说安宅神咒经》,《太上老君说益算神符妙经》改为《佛说七千佛神符经》,《太上老君说报父母恩重经》改为《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太上老君说百病崇百药经》改为《大藏治病方》,天台智者和尚又将《太上玉轴六字气诀》改为《天台调气六字诀》,佛教密宗的准提法、秽迹金刚法等经典,同时借鉴了道教的符箓咒印等等,大藏经中,这类改头换面的佛经比比皆是。
                佛道二教在历史的进程中,相互吸收、融合,共同发展是必然的事,谈不上什么抄袭,何必一边捂着自己的遮羞布,一边拿着木棍要把人家一棒打死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3-10-26 21:03
                回复
                  十二、驳 道教模仿佛教“皈依三宝”
                  有些人先入为主,佛教教人皈依三宝,看到道教也有“三宝”,就以为是道教抄袭佛教的。实际上道教三宝起源很早,并且有很多种说法,如天上三宝:日、月、星;人身三宝:精、气、神;法中三宝:雷、火、风;道中三宝:天、灵、神;持身三宝:慈、检、不敢为天下先,等等等等,究其本源,源自于上古“三一”之说。《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家认为,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道德经》第十四章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道家认为一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太平经》云:“精学之士,务存神追,习用其书,守得其根。根之本宗,三一为主”。后来道教以此衍化出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三清”尊神在道教神仙体系中位为最尊。基督教也有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说法,难不成也是抄袭佛教么?
                  由于“三一”本是由大道一气而化生,是三而一,一而三的,其本体就是“道”,所以道教讲皈依三宝,乃是皈依教中三宝:道宝、经宝、师宝,皈依道宝,常侍天尊,永脱轮回,是教人心心向道,努力行持;皈依经宝,生生世世,得闻正法,是教人闻经悟道,焚修不懈,皈依师宝,学最上乘,不落邪见,是教人恭敬师尊,不迷真性。所以道教讲入道第一步即是皈依三宝。反过来看佛教三宝,佛、法、僧,是指皈依佛陀、经律论三藏典籍以及僧团,而不是某个僧人本人,虽与道教有些相似,但是还是有其根本区别的,所以也更谈不上是道教抄袭了佛教。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3-10-26 21:04
                  回复
                    诸天气荡荡 我道日兴隆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6楼2013-10-26 21:11
                    回复
                      诸天气荡荡 我道日兴隆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3-10-27 00:11
                      回复
                        诸天气荡荡。我道兴荣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3-10-27 01:24
                        回复
                          都是转载他本人有号吗?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4-11-30 20: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