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理工学院原院长薛谦让《我亲历的南阳理工学院故事》摘录 1988年初,国家对高校审批的政策初步松动后,6月份国家教委派出考察组赴河南、湖北考察新申办的高校。河南主要考察了洛阳医专和南阳大学。考察组逄广舟副处长强调,根据国务院的宏观控制和改革精神,南阳应当集中力量办好一所大学。他建议把南阳的有关学校统起来,打出南阳大学的牌子。接下来,合并办学的这种精神也很快成为主管副省长及省教委主任的明确意见。。 为了争取南阳大学早日获得批准,地委、行署同意联合办学,要求学校拿出具体办法。当时南阳有师范专科学校和一个民办的张仲景国医大学(专科)。国家教委提出一个原则,在河南普通高校总数不增加的情况下,才可能批准南阳大学。所以副省长于友先曾对李金明和我明确交待,让南阳大学和南阳师专合并办学。据此,学校班子很快拿出一个意见,主要内容包括:合并后校名叫“南阳大学”;下设师范部和理工部;经费供给渠道不变,互不挪用;统一下达招生计划,分别使用;省地双重领导,以地区为主,协调好内部关系。 上述意见得到地委、行署原则同意,并要求学校,为了协调好关系,主动为师专联系。为此我走访了师专主要领导,说明了我们的初步想法,他们当面答应得很好,但后来反馈过来的意见却令我们大吃一惊。师专班子研究的意见是:把南阳大学办的几个专业并入南阳师专,但不接收南阳大学的一个工作人员;把南阳师专改名“南阳高等专科学校”。他们的意思很明白:南阳大学彻消,他们只吸收几个专业(师专没有这种专业,主要是工科)的招生权;宁要“高专”的名字,也不要“南阳大学”的名字,但要趁此机会把“师范”两字去掉。 南阳地委、行署的主要领导对此当时比较生气,但师专除党组织关系外,其它工作归省里领导。无奈之下还得找省里。1987年8月16日,我陪同李金明到省教委主任徐玉昆家里,专门就此事争求他的意见。他明确表示:(1)南阳等于欧洲一个不小的国家,人口与西藏和青海两个省差不多,国家教委和省教委都同意南阳建一所大学。(2)单独报批今年批不了,明年也难批。委里已经同于友先副省长商量,同南阳师专合并,称南阳大学,师专作师范部,南阳大学作理工部,其它学校先不考虑合并;(3)由地区领导(张专员)兼任校长,原师专规格不变,松散联合,师资设备互相支持,也可有偿使用;(4)经费仍由地区和省里分别供给;(5)地区召集两校商量拿出具体方案,地区签署意见,本月底报省里,然后报国家教委。 我们本来就认为自己的建议理由很充分,(1)充分照顾了师专的原有权益;(2)合并后他们不仅没有损失,而且有了南阳大学的名字,将来可以顺理成章地办本科,等于自己也升格了;(3)能够快速结束“南阳大学”的“黑户口”状态,作为办在南阳并且在很多方面需要依靠南阳地方党委政府支持的师专,顺便促成这个好事是应当的;(4)省教委意见与我们的建议不谋而合。这次有了省教委主任的这个明确态度,似乎大局已定。紧接着,地委副书记刘海程接来了师专的党委书记和校长,就联合办学的问题进行了搓商。二人答应回去开会研究。再次反馈的意见是“本校没意见,但要省教委同意”。接下来的工作在很长时间内并没有任何进展。后来了解的情况是师专坚决不同意,其直接上级省教委也没有办法。 至此,得到国家教委、省政府、省教委充分肯定,并且一本正经地费了许多口舌的联合办学,成了南阳地区领导和南阳大学创业者的单相思,学校的报批问题再次陷入困境。 4.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 这时候我们已经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乞求任何人也没有用处,必须以自己的建校实力来争取上级承认。并且还非常响亮地鼓励教职工:晚批不见得是坏事,批的越晚,越能迫使我们把基本建设搞得更扎实。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得到承认,反而不利于办学基本条件上水平。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