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宗吧 关注:34贴子:3,623

胡伯伯新浪微博内容整理贴【定期更新】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胡伯伯是个睿智的家长,是个善解人意的大朋友。在这贴里将他的博文整理出来,供大家查阅。欢迎大家补充。


1楼2013-11-01 22:47回复
    胡伯伯2013.11.3日下午两点左右发博文。内容及照片更新在此。


    12楼2013-11-03 20:20
    回复
      欧洲行最后一天:拜谒拉雪兹神甫墓地


      15楼2013-11-05 20:09
      回复
        辽宁日报7日A5版报道我在管饭寺小学参加志愿者活动文字(2013-11-08 10:40:55)
        志愿活动不是一时的冲动,更不是仅凭借一股热情就能完成好的任务。有计划、准备充分、内容充实、有创意的志愿服务才能给服务对象带来真正的帮助,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志愿服务的效果不只停留在活动的内容上,而是在更广阔的范围上对服务对象产生正面的影响。
        本期,军旅作家、诗人胡世宗作为观察体验员前往鞍山市千山区甘泉镇管饭寺小学。为了和孩子们更好地交流,尽职的观察体验员做了哪些额外的准备?他能否胜任志愿者的角色?他怎样让孩子们喜欢上自己?
        体验任务一:
        排演音乐剧
        当天志愿活动的内容之一是为孩子们排演音乐剧 《小红帽》,我们的体验员也在其中担当了一个角色:饰演小红帽的外婆。志愿者们已经和孩子们接触两天了,第三天到来的观察体验员会不会让孩子们感觉生疏?没想到,慈爱的“外婆”很快就获得了孩子们的喜欢,饰演小白兔的孩子们更是拉着“外婆”一遍遍排练,而“外婆”不但耐心,还不断地给孩子们建议和鼓励。排练顺利,在正式演出时,大家都没有想到,这出精彩的音乐剧孩子们从拿到剧本到演出还不到半天。
        体验任务二:
        为孩子们上一堂课
        其他志愿者们在给孩子们上创意美术课、航模课等,准备充分。体验员也想尝试给孩子们上一堂不一样的课。当发现孩子们都写日记后,体验员决定这堂课定为日记课。虽然来之前没有特别的准备,但是体验员在之前也曾就写日记一事写过文章、做过讲座,50余年坚持写日记的经验更是给孩子们上了宝贵的一课。
        果然,孩子们对体验员多年坚持记日记的做法非常好奇。一个个纷纷举手提问:请问您多大了?您为什么要写日记啊?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写日记?……
        体验员还特意给孩子们购买了一些文具,在交流中分给孩子们,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疑问。颜色鲜艳的铅笔、设计创意十足的橡皮等,很受小孩子们的喜爱。
        体验任务三:
        给孩子的特别礼物
        农村孩子过生日,往往不会有生日蛋糕,志愿者们特意为10月过生日的孩子准备了蛋糕,志愿者、体验员、老师、同学们一起唱起了生日歌,三个孩子先是惊讶、开心,接着都忍不住哭了起来。体验员帮着小寿星把蛋糕分给了其他孩子们。教室里热闹的声音和音乐剧的美丽场景叠加在一起,真像是在开生日Party。
        志愿者为管饭寺小学捐助了一些教学器具、文化体育用品和学习用品。而体验员之前得知这一信息后,也特意为孩子们准备了礼物——自己写的10多本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还有精选的《格林童话全集》、《狮子王》等名著。
        地点:鞍山市千山区甘泉镇管饭寺小学 时间:10月25日9:00-15:00内容:观察并体验志愿者的活动,参与给孩子们上课、过生日、排演音乐剧等环节。
        (同时发表了我写的体验员感悟《让志愿者行动成为爱的火炬传递》)


        27楼2013-11-08 20:15
        回复
          读光明日报上何建明从头版转到后面的一篇报告文学《心声》,这篇作品写得很大气,有颂扬,有鞭挞,有建议,有评论,更多的写出中国改革开放面临的一些具体到老百姓发自内心的事项,有的就是苦谏,有的就是疾呼,可以把这篇文章直接发给党和国家决策者们的手上,希望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此心声,乃群众的 (11月10日 08:01)


          29楼2013-11-11 21:52
          收起回复

            第四章 希望
            焦三牛和蔡程程等七名清华大学学子,2011年7月从清华园毕业后,没有留在北京或出国,“到国外去发展不是我们的志向,留在北京打破头去争一个到中央国家单位当公务员或在国有大企业工作的岗位,我们觉得有些对不起自己。西部太缺人才、太缺科技,也缺文化,为什么我们不能去呢?”焦三牛和蔡程程等意气风发的清华学子,放弃优越的京城就业条件,毅然来到陌生而荒凉的西部甘肃基层,再次就读——这回他们就读的是贫穷的农村大学,他们的老师是农民和农田,还有寒冷与孤独。然而凭借自己的志向和毅力,这些年轻人渡过了一道道难关,得到了当地人民的接纳与认可。2012年初,这几个仅有半年工作经历的清华学子,在严格的公考中脱颖而出,成为武威市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副县(处)级领导干部。一时间,“三牛现象”轰动全国,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好不热闹。最后还是中央领导和中组部出面肯定了武威“不拘一格选人才”的做法,才平息了这场“三牛风波”。
            23岁的焦三牛直升副县级成为“名人”。与焦三牛一起选拔为副县级的另一位清华人蔡程程也才25岁,且她是自愿到武威工作的七位清华学子中唯一的女生。她不仅是清华硕士学位才女,而且长得清秀漂亮,气质动人,父母都在辽宁锦州工作。她在家里还是独生女。这样的女孩子自愿到甘肃贫困地区工作,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为什么呢?现在蔡程程就坐在我面前,对于我的疑问,文静的她微微一笑说道:“我本科是在辽宁大学,那里我拿了两个学位,都是国际商贸专业方面的,当时出国机会很多。后来进了清华,我所受的教育和熏陶使得我的人生观发生了变化。清华大学的教育十分强调学生要有国家意识,要有对社会的责任感,我在清华是系学联秘书长、班级党支部书记,那时我就萌生了到西部干一番事业的想法。”
            “来得很简单,也很单纯。但来到这儿后,感受到这里的真实生活,我才真正知道了什么是西部、什么是艰苦、什么是这里最需要的东西。”蔡程程微笑着对我说,现在“三牛风波”已经平静下来了,也许再过一年两年,再也没有人记得他们这些曾经“红”过的清华毕业生了,她和焦三牛等人,也许除了在西部奉献他们的青春与知识外,或许再也不会惹人注意和关心了,“我们的生命与我们的皮肉变得与当地百姓一样黝黑粗糙……但我们丝毫不后悔,因为我们相信以我们的知识和信仰,一定多少能让这里的荒野减少一些,让这里的百姓生活过得好一些。我是从个人的亲身感受中,特别期待中央能够出台更多具体的政策,动员和组织更多的大学生到西部来。现在高校每年有几百万毕业生,但专业不对口、理想岗位没找到的,几乎占了三成,如果有一个很好的机制,让这部分毕业生到西部来工作,哪怕是让他们干上三五年,这对西部建设、对大学生们的一生都可以产生巨大影响。西部什么都有,就是缺人才,如果西部像内地城市一样拥有密集的人才,绝对不比内地城市差多少,因为这里自然环境好、资源又丰富,文化底蕴更是了不得,荒芜的高原只缺清泉溪流,而知识和人才能使荒漠变绿洲。有时我真想放下手头的工作,多回几次校园,去动员一个个我的校友,希望他们跟我们一样扎根西部,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可我觉得现在国家对到西部来的人才政策上还不够配套,我们心头真着急啊!十年二十年对荒漠高原而言也许是一阵风雪的过场,可对一个人的人生来说则极其重要和关键,让青年人能够抓住时机奉献青春力量,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今年也才26岁的蔡程程,如果继续留在京城或者留在父母身边,她可能还是个连按时起床上班都要靠别人提醒的娇滴滴的女孩,然而西北大地的苍茫、荒芜与透骨的风雪,已经将她锤炼成了一位意志和志向同等坚定的新一代年轻女干部。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国存吾存,国亡吾亡”“民族复兴,大业我当”的清华精神。清华精神是什么?就是爱国精神,就是学子们在爱国中实现自我理想和价值追求的精神真谛。这种精神真谛,如春风细雨般滋润,似阳光月色般照耀,可以唤醒和点燃一个人久蛰心底的理想,并鼓舞其成为一名扬鞭策马的行动者……
            呵,大漠、绿洲、海疆、椰林……祖国大地处处在高歌猛进,处处又会遭遇一些掣肘和曲折。勇敢者在继续勇敢地奋进与探索,实干者在继续流汗出力,迟惑者也在继续等待观望,然而历史是一列刹不住的火车,阵阵轰鸣,飞驰向前。一切正确的与暂时尚不确定的观念、想法,都在前行的轨道上摩擦着、纠缠着,时而擦出火星,时而撞出声响,时而阻挠着列车的疾驶,时而又润滑着驰骋的车轮。
            人们观望和期待的目光,都聚焦在火车头上,看着它高高地昂首,看着它炯炯地闪亮。


            35楼2013-11-11 21:59
            回复
              有人说,中国的发展到了爬坡时;有人说,中国的改革进入了深水期。爬坡须尽力,深水腾蛟龙。
              何处是深水?碧波荡漾、巨浪翻滚的大海里才有最深的地方。海,对胆怯者是可怕的地方,而对喜欢搏击者,则是最可舒展英雄豪气的地方。
              蛟龙搏浪,深水处方显英雄本色。
              改革开放,才是中国命运的必由之路!
              让我们期待吧,期待大海再一次掀起惊天巨浪,而我们的心、我们的情、我们的才华与理想,一切的一切,方能在这深水的搏击中见到光明与前景……
              来吧,让我们一起跃进中国改革大潮的深水区之中!


              36楼2013-11-11 21:59
              回复
                胡海泉在首届全国音乐产业大会上的主题演讲——《投资和音乐的相遇》 (2013-11-10 23:02:3(2013-11-11 09:55:10)
                李晨:胡海泉老师今天的主题分享叫做《音乐与资本相遇》,有请。
                海泉:大家下午好,我看到很多的座位还空着,这很正常。因为我们在上午的讨论太激烈了,(注:上午演讲超时一小时,下午开场只推后了半小时,很多人还没结束午饭。)这很正常。我也在现场旁听,受益匪浅。然后,也许在我的谈话过程中可能很多的前辈才会回来啊。(笑)感谢大会的邀请,能够让我在这发言。嗯,大家看到我出现在舞台上呢,往往会直觉的就是说把我定位成音乐人啊,歌手啊,或者是一个不太专业的主持人这样的身份。不过,都无所谓。因为我既是音乐人,然后也是唱片公司的经营者,当然也是在做投资。所以今天我在这谈话的主题叫做《投资和音乐的相遇》。但是呢,有一点请大家理解,我昨天深夜才回到北京。所以今天讲话的时间准备非常不充分,刚才我还在下面写我这个讲演稿。如果讲得不好的话呢,大家原谅。(注:此处有掌声)我个人觉得呢,投资界和音乐界有时候就像两个互相爱慕但又互相不太理解的恋人。就是时而关系特别好,互相需要;时而关系又不好,互相背离。这个是因为行业的隔阂。因为,内容创造者往往是感性的用右脑思考的人,投资者往往是左脑思考类型的人,这两种思考方式、模式的不同造就了他们之间的不同。有时候很多的我投资界的朋友去唱片公司啊或者是去一个音乐机构做尽调(注:我理解是尽职调查的简略说法,详细涵义问度娘。)或者了解的时候,看到音乐经营者的报表、报告的时候,往往会觉得不可思议,很多混乱,然后不确定,然后财报就是很不清晰。然后当音乐这些经营者呢,面对投资者的要求、需求的时候,又会觉得不可思议、不可理喻,这很正常,因为刚才我说到,左右脑的思考其实是人类的思考里面,两种方式。他们之间如何协作、合作,其实是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沟通的。所以呢,今天我的话题是投资和音乐的相遇。
                我呢,在音乐产业,所谓的音乐产业也有十几年的时间,今天在座的很多的朋友也是在这个行业里面我的老师、前辈、朋友们。那,我呢,有幸目睹了十几年来,中国音乐产业的演化和变革,很多音乐的经营组织的这种起起伏伏,唱片公司的起起伏伏。我看到很多从业的伙伴们在这个行业的门槛这来来去去、出出进进,都看到过。所以,今天我想用两个像悖论一样的命题来讲述一下投资和音乐的关系——我自己的个人理解。


                37楼2013-11-11 22:17
                回复
                  第一呢,就是音乐其实与投资无关。因为从狭义的概念来讲,呃,唱片是可以工业化的,但是每一首作品本身,也就是我们人类灵魂作品的本身,我认为是不可复制的。每一个版权的个体单位,是不可复制的。也许创作、制作的理念是可以临摹或者可以复制的,但是作为那一首歌,是完全不可复制的。请注意我说的复制不是传统的流通渠道里的这个发行渠道里的复制的概念,它是指版权、出品本身。嗯,我记得在应该算是所谓的互联网推翻很多事情开始发生的时候,大约是在七八年前,那时候我和我的另外一个唱片厂牌——EQ唱片的合伙人秦天,我们两个那个时候做过很多实验,无论是音乐制作、培训,还是发行。然后,那个时候也恰值这个彩铃业务啊,这个热火朝天的时候。有一次我们搞了一个这个新作品发布会,我们请来的所有投票者呢,几十个人都是大小SP公司的采购经理,我们希望他们通过他们的职业判断、职业素养和经验呢,帮我们一起来选择我们当季到底推出哪些歌手,哪一首歌作为主打歌曲,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啊,这个结果很令人失望和意外。所有这些站在第一线做版权采购和推广的经理的选择呢跟后来在互联网自然的分享、传播、下载这样的数据呢,显示的结果是大相径庭。那次给我上了很深刻的一课。所以今天呢,我也觉得,那个时候的很多SP采购经理有点像现在的很多的这种音乐产业投资者,或者准备投资的投资家们。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太了解音乐产业的理念——我刚才说的那个左右脑的关系。他们可能更擅长是用数据化的这种分析统计去做判断,然后拿已经发表的作品去做一个所谓的对未发表的作品,去做一个判断和分析,继而对一个公司做一个评价,或者是股权的估值。我觉得这是相对比较幼稚或者比较,怎么讲,比较鲁莽的一种做法。呃,如果,很多的投资人或者投资机构的投资经理人们,还是用过去的那种,对音乐产业的那种比较粗浅的(方法),去做投资的话,相信很多的投资的行为,最后不会是特别令人满意的成果,我觉得。


                  38楼2013-11-11 22:17
                  回复
                    那么接下来,我再讲另外一个命题,就是,当然音乐还与投资有关。嗯,我本人呢,的确特别少参加这个音乐圈的聚会,然后,也很少参加这个,额,传统音乐协会这个论坛什么的,我甚至都不是,我们那个音著协的会员,嗯,从来都不是,嗯,他们也一直替我收钱,我也没拿过一分钱。嗯,从2005年,我记得那个时候我开始自己呀,作为一个从音乐人转型到一个产业的参与者,用参与ze(注:者,第一次瓢嘴,不容易啊,坚持这么久!)的角度去思考、或判断自己以及整个行业的这个未来该如何去走的这个时候,我就认为靠传统音乐的领导者,或ze(注:不禁夸= =)领导公司,或者他们之间的合作,其实并没有办法去解决危机的问题。呃,我看名单其实今天好像我们还要请了这个中国移动音乐基地的领导,呃,这个,实不相瞒,我在大约五年前,曾经给音乐基地的领导起草过——我自己亲手起草过一份叫做这个《中国数字音乐版权管理基金会》的这样一个行动大纲,然后交给当时的这个基地的领导。因为那个时候,恰逢那个时候,五年前吧,应该是,这个,中国移动还是堪称是整个中国音乐圈的这个操纵者或者是补给者。我希望通过的说服力能够改变这样一个引领者,或是像教父一样级别的企业——垄断企业,能够通过自己的改变,通过对版权管理的改变,通过能够跟音乐产业最上游的所有内容创作者们达成一个分享的共识,去改变这个行业。当然啊,第一点,我自己肯定是眼光有限、才疏学浅,第二点可能是当时遇人不淑,反正总之那个文件,就到现在还只是个文件。(笑)这也没什么可遗憾的,因为即使是那样,我还是很坚信,呃,音乐行业的,怎么讲,呃,让我重新理一下思路啊,即使是没成功,我也还是很坚信,未来音乐产业的转型和变革,这个方向盘,绝不仅仅在传统的音乐产业的这些伙伴的手里面,必须靠跨行业的整合、互助、分享,以及投资力量这样一个无形的手,去对它进行一个决定性的帮助。嗯,当然说来很惭愧,因为我自己呐,跟伙伴们做投资或投资咨询公司已经有五年时间,在这五年期间呢,我们可能参与的、和服务的企业呢,可能属于什么新能源、新农业、医疗啊这些的领域比较多,恰恰没有我自己最热爱的这个音乐行业,说来惭愧,恰恰我自己这个梦想之路没有用投资或者投资这样的行为,去给自己做这个助推。原因特别简单,我就觉得时机还没到。嗯,因为在那个时候,要想达成整个行业改变的新技术和新渠道还没成熟,在那之前;然后呢,嗯,我们整个行业的从业者其实集体的反思还不深刻吧,在那之前;然后,自上而下的,或者zhi(自)下而上的整个社会共识,或者我们的官方的驱动力还不够。总之那时候我觉得时机不太成熟。(滑ipad mini,看屏幕)嗯,我看到过很多的,在过去十几年,因为我既是一个艺人,又是一个制作人,又是一个唱片公司的合伙人,我看过很多唱片公司的演变和变化,不乏有大鱼吃小鱼这样的过程,不乏有经纪公司之间互相跳转的过程。这看上去挺乱的,其实,对移动互联网行业到来以后,再大的经纪公司、唱片公司也都是小鱼而已。嗯,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我那个时候也看过,很多的机构,举着这个音乐的旗帜,去做一些版权的并购、管理,股权的并购,当然其中不乏有这个上市开香槟的人,对,不少。而且在现在此刻,很多的投资与音乐之间的游戏也在进行当中,我一直都在观察和观望。那么未来谁能够名利双收呢,这个也未可知,我觉得。嗯,所以今天我既是一个过去扮演这个投资和音乐关系的这种唱衰者,但是呢,今天我也是一个,这个鼓动资本力量应该更勇敢的进入音乐产业的这个鼓动者。嗯,其实这一点都不矛盾。因为当下,正是在座各位和我本人面对产业变革的一个,我觉得是一个拐点,就有点像咱们那个A股的股市一样,嗯,虽然股市没进入拐点,但也可期盼进入拐点了。那我认为音乐产业的这个巨大的转型的拐点其实到了,呃,移动互联网的这种技术的成熟,其实可以给音乐的分享、传播、互动,带来更广阔的空间和环境,然后,呃,我们所知的音乐培训啊,音乐制作呀,音乐的发行,音乐的现场,呃,音乐的经济,这些传统的行业的趋快,经过技术新渠道的变革,我觉得都会有巨大的利润释放空间,未来一定在新技术和新渠道成熟之后,会有新的产品、新的平台,或者是老产品、老平台的更新换代产品,变成产生巨大营收能力、巨大利润空间的这样的机构和企业。我坚信这一点!所以,呃,我觉得当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然后可以随时地分享、收听任何音乐那个时机到来的时候,就是投资该到的时候了。因为那个时候,我相信会有善意的、有远见的投资的资本力量,会作为一个辅助者、助推者,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其实只是个别小利益团体的保护者,那是过去,不是未来。我说的那个时候其实就是现在,我觉得从现在开始,并不是遥远的未来。从现在开始,直到三年之后的这一段时间里,我觉得数据的存储分析,然后智能的分享这样的工具,就是会让在线、线下、线上的音乐的分享和表演的传播,有非常多生动的营销和营收模式。不知道是谁会在三年之内大放异彩,不知道……但一定会有,甚至不一定是现在的巨头公司。


                    39楼2013-11-11 22:17
                    回复
                      羽泉圣诞演唱会海报:人生就是一场运动会(2013-11-14 06:31:03)


                      43楼2013-11-18 22:25
                      回复
                        怀念光未然 (2013-11-16 05:54:20)14日光明日报人物版上读到记者梁若冰所写整版纪念张光年即光未然的文章《诗人光未然:黄河的歌者》。今年是光未然百年诞辰的年份啊!他出生在1913年。1994年在光未然家作客。身后诗人自书的“勤奋延年”条幅是我最喜欢、最欣赏的。
                        回想起与这位文化长者无数次亲密的接触,内心充满了感动。我的书柜里有他签赠的好多本著作,还珍藏有他赠送的条幅。看到他给我写的那么多书信,回想他的音容笑貌,对这位智慧老人从内心深处涌起无比的怀念!他的《黄河大合唱》和《五月的鲜花》将永远被国人传唱。他遗嘱遗体做医学研究用,骨灰不入八宝山,他的骨灰伴随着玫瑰花辫诗意地融入了给了他灵感和激情的黄河,这应该是最好的归宿!这是十年前的事情了。诗人的儿子张安东代表家人寻找到的,青海省循化县,黄河源头附近。安葬那天,三个子女从国外回来,陪着母亲黄叶绿,并由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主持,做了这样一个庄重的骨灰播撒仪式。


                        44楼2013-11-18 22:27
                        回复
                          李铭的话剧《代理村官》(2013-11-16 06:07:08)
                          昨天(11月15日)接到作家朋友李铭的短信:“胡老师好,今天晚上七点,中华剧场演出我编剧的话剧《代理村官》。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演出,导演查明哲,蔡菊辉。喜欢的话,可以来看。”我向他表示非常热烈的祝贺,同时言明我意外脚伤,不能前往欣赏观摩,表示遗憾。李铭是自学成才的作家,生活经历丰富,长期在农村底层扎根,创作出的作品,生活气息浓厚,极接地气。我是与他在一次省作家协会召开的会上相遇,我们有幸同居一室,有机会深聊,遂后成为好朋友。”
                          附2009/02/13《华商晨报》
                          李铭 从农民到农民工 从作家到编剧
                            以农村传统的眼光看来,李铭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庄稼人。
                            他从小的志向是想当一名人民教师,可是因为家境困难,少年时代的李铭早早地辍学在家,后来为了改善家里的条件,他干脆扔掉了锄头,进城当上了农民工。不过他又是个不安于现状的农民工,在打工的路上,他出人意料地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当上了签约作家和影视编剧。
                            从农民到作家,身份上的巨大转变是李铭的偶然也是必然。人生之路上太多的变迁让他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而他执著的文字表达,让这些真实的人生经历成为了宝贵的文字财富。
                            苦难不一定对谁都是财富
                            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李铭的命运。
                            “那是2002年,我在盘锦的一家酒店里做保安,辽宁省文学院首届“新锐”作家班招生,我很荣幸成为了第一批‘新锐’学员。”
                            在李铭的意识里,作家的称谓神圣而充满神秘色彩。2005年5月23日,他第一次被辽宁省作协聘为合同制作家(现称为签约作家),完成了从梦想到现实的转变。“开会在营口鲅鱼圈,我的发言最有特点,我先后哭了几次。那一刻,不仅仅是感恩生活和师长,更重要的是我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完成了一次人生的质的飞跃,我终于是一个作家了。”
                            从一个农民到作家身份的转变,李铭认为只是一个称谓转换。“叫我作家也成,叫我农民也好,在我的骨子里,也从来没有想过怎么改变。”
                            李铭只读过初中,但是他的多篇小说散文被收入各种年度选本并被改编成影视剧。李铭认为,读多少书,学习多少写作方法,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关键的是对生活的认知,“‘苦难是生活的财富’这话看怎么理解,苦难不是对谁的生活都是一种财富。”
                            面对迎面而来的各种奖项,李铭把它们当成力量和拐杖,“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需要这样的拐杖来扶持一下。”
                            第一次获得辽宁省文学奖的时候,李铭还在租房住,家里简陋得没有合适的地方放下奖杯。爱人趁他不注意把奖杯藏在了床下,他发现以后非常伤心,情绪也很激动。“我对爱人脾气是非常温顺的,那次她看到了不一样的我。我在她的面前掉了眼泪,那些天我需要看着奖杯睡觉。而我的爱人,其实只是怕简陋的房顶落到奖杯上太多的灰尘。”
                            涉足影视是为了养家
                            2006年,不安分的作家李铭又开始了向创作电影剧本进军,他编剧的胶片电影《磨剪子抢菜刀》2006年拍摄,此后这部影片参加了2006年十部优秀国产影片展映月展映等五次影展;2007年电影频道播映了他的作品《梨花雨》和《石榴的滋味》;2008年他创作的《拉勾》《村官李八亿》《黑蛋,快跑!》完成了拍摄。
                            在纯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者是一种很自由、很自我的状态,但是作为影视剧作品的编剧,要兼顾导演、制片人、发行人等多方面的意见,往往要不断推翻自己原有的想法。对于影视编剧这种比较特殊的写作方式,李铭认为文学创作是个体劳动,影视作品却是集体行为。
                            “其实,我喜欢写小说,不喜欢做剧本。原因也是剧本需要不断地推翻修改,太折磨人。而小说,写得比较随意,修改也不是很大,自由些。”
                            李铭说:“我涉足影视,就是为了挣钱养家,这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爱人没有工作,我没有工作,我们只有一口人的土地,孩子需要上学,老人需要我养,不写影视就得去喝西北风。这是残酷的事实。”
                            正是这些摆在眼前的现实让李铭的创作总是充满动力。“电影是一种立体的影像表达,尝试一下感觉也很美丽。当你写出的平面人物,那是虚拟的世界,却能够饱满地展现在银幕上的时候,你会为艺术的绚烂多姿喝彩的。影视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因为具有商业性,纯文学的作家似乎很不屑。我不觉得商业性不好,我跟钱没仇。”李铭说。
                            下个月,李铭的第一部26万字的长篇小说《民办教师》就将出版了,他说这对他是个挑战,不过未来他还会继续自己的影视创作道路。
                            本报记者 杨东城
                            李铭,1972年生于辽西一个小山村。初中毕业后,卖菜四年,在建筑队打工六年。现为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小说和散文作品被多家报刊转载,被收入多种度选本,多篇被买断影视改编权。
                            短篇小说获得第四届、第五届辽宁省文学奖。编剧了电影《磨剪子抢菜刀》、《梨花雨》、《石榴的滋味》、《拉勾》、《黑蛋,快跑!》、《幸福的毛毛雨》等多部。


                          45楼2013-11-18 22:31
                          回复
                            题目:脚崴伤,意外遇到名医甩掉双拐
                            内容:

                            因脚崴伤在家卧床10余天,从沙发到餐桌都要拄双拐,晚饭后,医生朋友袁中君和夫人魏微来家探望,老袁今天刚从深圳归来。他在深圳向一位祖藉上海的泰国御医学习针灸技术。这位医生一般的病一针解决问题,很不不得,他觉得与之差距很大。他还要继续学习。
                            他看了看我的右脚的伤处,看了看拍的片子,问我哪儿疼得厉害,然后把我的左手抓到他手上,使劲揉上面的筋位,也许是穴位,疼得我根本挺不住地叫唤起来。立即满头大汗。这个过程不到一分钟。然后他说你站起来吧,我就疑惑地站起来了,他说你就走一走吧,我就什么也没扶,也没用拐,两腿往前走,稍微有点感觉,但伤脚不疼了,能走了。他说你就多走走,别停。我就在屋子里绕着走了一会儿。他问还哪儿疼,我指指右脚的痛点,他又在我左手上揉了一会儿,仍是非常疼的那种。然后他说你再走走看。我又走,这回反倒觉得走得不如刚才轻松了,痛点也转移了。他再一次给我调。他取出一次性的两根银针,在我的左手上扎了下去,下去时有点疼,很快就不疼了。两根针立在手背上,我们说着话。老袁说他要去北京发展,那边有一些人盼他过去。
                            他说去北京动车上,车上广播说有一位列车员在餐车上,胃痉挛,希望医生快去。老袁去了,见一位医生手拿两种药,不知用哪个更好,老袁对他说,我先试试,不行,你再上。老袁在一个穴位上使了劲,疼得病人大叫一声,然后就好了,什么事也没有了。


                            47楼2013-11-24 19:48
                            回复
                              近来一些天,交叉观摩两部电视连续剧,一部是《风声传奇》,谍战片,出神入化,惊险叠生,很有看头儿;另一部是《闯天下》,印小天主演的,也很不错,写一群杂技演员在国难当头的时刻,命运的变化和转折,人物形象深刻。


                              48楼2013-11-24 20: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