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的时光吧 关注:4贴子:189

存书《我的老头儿汪曾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内容皆来自于鹦鹉史航微博


IP属地:河南1楼2013-11-30 18:42回复
    汪朗:北师大的《汪曾祺全集》给了十万块版税,我们拿这钱自费出了《汪曾祺书画集》。是想了他的心愿,他的书画大量在外面。他不像专业画家,他是自娱自乐。那时有些文艺青年或记者编辑到家里,跟他要书他都比较小气,反过来说,“你要不要画”,他觉得自己好玩儿的东西也没太当回事,大量的全送走了。


    IP属地:河南2楼2013-11-30 18:42
    回复
      汪朗:我父亲生前说过想出本《汪曾祺书画集》,我们想实现他的遗愿。当时他留在家里的画,没太当回事,觉得太占地方,卷起来包在包裹里。后来我和妹妹汪朝,我俩不太懂,觉得比较顺眼的就挑出来编了《汪曾祺书画集》。给他老家送了三百本,给作协送了一二百本。印了一千册,还留些给我父亲的朋友熟人。


      IP属地:河南3楼2013-11-30 18:43
      回复
        汪朗:他(汪曾祺)离开老家几十年,1940年之前一直到1982年回老家,他能够对他小时候走过的那条街上,哪家是什么铺子,铺子的老板叫什么,过去做什么,记得一清二楚。包括他在西南联大读书,他写过个短篇《鸡毛》,给他们学生洗衣服的女人,养的鸡被偷了,那个妇女当时的哭腔,他后来还能跟我们学呢。


        IP属地:河南4楼2013-11-30 18:43
        回复
          汪朗:他(汪曾祺)写过一个右派经历(《寂寞与温暖》)。那时写右派改造也是个风气。我们说你也当过右派,你也写吧,他写完了我们觉得完全不一样,有苦的一面,但他写的是人与人的关心爱护,我们觉得太小资了,人们都写得死去活来,你怎么写成这样,你起码写两个坏人,对右派怎么残酷,但他都没写。


          IP属地:河南5楼2013-11-30 18:43
          回复
            汪朗(汪曾祺儿子):他改了一遍以后,我们觉得差不多,后来他改了六遍,最后我们都没信心了,由他去吧,这是我们给他折磨写得最难的,他平常的东西都很顺。他平常写东西什么都想得差不多了,包括结构、脉络,他想好了以后,整个儿写一篇。(读此,一叹,理解子女,然后,更爱汪曾祺。)


            IP属地:河南6楼2013-11-30 18:44
            回复
              汪朗:他(汪曾祺)认为长篇小说是一种病态的作品。他说人生和历史的发展都是片断的,片断有的精彩,有的不精彩,短篇要挖出最精彩的。长篇要反映人生的经历,势必要把一些不精彩的东西串起来。他承认他没有能力驾驭长篇,也不喜欢这种叙述方式,所以最多弄一个中篇。他确实不太喜欢长篇,也很少看。


              IP属地:河南7楼2013-11-30 18:44
              回复
                汪朗:他(汪曾祺)曾经说过,中国现在写短篇小说的有三个人,鲁迅、沈从文、孙犁,那是比较早期的,大概七十年代前后。等到八十年代他成名的时候,孙犁他不太说了,因为他认为他跟孙犁比较相近了,叙述的方式和风格。沈从文是他的老师。而鲁迅,他认为鲁迅的短篇小说写的还是很好的。有时他也说废名。


                IP属地:河南8楼2013-11-30 18:44
                回复
                  汪朗:我妈老跟我爸说,你教教他(汪朗)写文章。他老是说,我写文章谁教过我?一扭头。其他的都好说,就是这事没法教。经常有些文学青年拿东西来看他,他对这些人表面上还可以,回来就说,这人一辈子写不出象样的东西,他就不是这棵树的虫子。我想,想嗑这棵树得是专门的虫子,那我也不做这虫子了。


                  IP属地:河南9楼2013-11-30 18:45
                  回复
                    汪朗:他(汪曾祺)去世不久,不知哪个小报说我们要把他的藏书捐给现代文学馆,人家还挺当回事,打电话问我们。我们说没什么,他的书捐出去丢人。我家的书基本都残缺不全,八十年代前就没有成套的名著。《高尔基全集》只有第一本,《鲁迅全集》也只有第一本。他看契诃夫,我们家唯一比较全的所谓名著。


                    IP属地:河南10楼2013-11-30 18:45
                    回复
                      汪朗:老头儿平常没有很深刻的话,而且他在我们家是没地位的,说一句基本就遭到批判。我们家本来就没大没小,对名人更不留情。有时把老头儿给挤兑急了,他说,你们对我好点,我日后可是要上文学史的。我两个妹妹说,“老头,你,别臭美了”,我们家就这种气氛。(看来《老头儿汪曾祺》这本书必须买。)


                      IP属地:河南11楼2013-11-30 18:45
                      回复
                        汪朗:其实我想起来,老头儿(汪曾祺)最深刻的话有一句,就是我插队的时候,那时我们对中国社会的了解,说实在连肤浅都谈不到。我当时想农村挺好的,还有个印象,戴着一顶草帽,扛着锄头在夕阳之下拉着长长的影子一步一步的回家,我觉得这很田园。他送我的时候说:“我觉得这个是让你接受摧残去的。”


                        IP属地:河南12楼2013-11-30 18:46
                        回复
                          汪朗:过去不愉快的事情,他(汪曾祺)基本不谈。他不针对具体的人,但他对文化大革命好多事情是非常严厉的批判。他特别讨厌工宣队,因为他觉得工宣队是既没有能力又没有水平,特别是没有文化,所以,永远,他的小说里带点反面色彩的人物都是工宣队,他认为这些人都是市民习气很重,都是很痞的一些人。


                          IP属地:河南13楼2013-11-30 18:46
                          回复
                            汪朗:他(汪曾祺)年轻的时候狂着呢,谁都不放在心里,包括西南联大好多老师,他都不太看得上。他比较看得上是沈从文闻一多。他看得上和看不上,跟这些人对他好不好有关系。他对朱自清的评价不太高,他觉得朱自清是那种过于拘谨的老师,他很仔细,但不是能给人太多启发。他不太喜欢朱自清的风格。


                            IP属地:河南14楼2013-11-30 18:46
                            回复
                              汪朗:朱自清上课很仔细很严谨,上课带一堆卡片,让学生认真记笔记。我爸(汪曾祺)上课从来不记笔记,完全是凭着他的才气。他可以一个学期不上课,最后写一篇“读书报告”,这一门就过了,这在朱自清那儿不行。最后我爸毕业没地儿去,系主任说让他给朱自清当助教,朱自清说不要,他连我的课都不好好听。


                              IP属地:河南15楼2013-11-30 18: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