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铎吧 关注:5贴子:36
  • 8回复贴,共1

【水楼】大家都懂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想默默的帮班花朵朵水水经验的欢迎…(☆_☆)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3-12-08 11:43回复
    铎是一种古代乐器,大铃,形如铙、钲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亦为古代乐器。盛行于中国春秋至汉代:木铎。铃铎。铎舞。古代铜制打击乐器。多用于军旅。其形制略近于甬钟,但比钟小。柄短而呈方形。体腔内有舌或无舌。有舌者可摇击发声。舌分铜制与木制两种。铜舌者为金铎,木舌者为木铎。《左传·襄公十四年》:“故《夏书》曰:‘遒人以木铎徇于路’”。注:“遒人,行令之官也。木铎,木舌金铃”。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3-12-08 11:45
    回复
      名词
      (1) (形声。字从金从罒/幸,“罒/幸”亦声。“罒/幸”意为“一网打尽”。“金”与“罒/幸”联合起来表示“金属质地的人徒召集器具”。本义:大铃。说明:听到铎声后,人不分男女老幼,必须全部到指定地点集合,不能有遗漏)
      (2) 同本义
      铎,大铃也。军法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两司马执铎。——《说文》
      徇以木铎。——《周礼·小宰》
      告寡人以事者,击铎是也。——《淮南子·泛论》
      (3) 又如:铎语(祭祀神灵时,用铎声节歌舞以祭);铎头瘟(呆瘟神)
      (4) 挂在牛马颈下或屋檐下的小铃。宝铎含风,响出天外。——《洛阳伽蓝记》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3-12-08 11:46
      回复
        词性变化
        动词
        刺;啄。 你还把热舌头铎我!——《西游记》
        (这个太逗了!23333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3-12-08 11:47
        回复
          铎字成语
          悬鞀建铎
          悬鞀设铎
          毁钟为铎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3-12-08 11:53
          回复
            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字部】铎
            【唐韵】待各切【集韵】【韵会】【正韵】达各切,$音度。【说文】大铃也。军法,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两司马执铎。【玉篇】所以宣敎令也。【释名】铎,度也。号令之限度也。【书·胤征】遒人以木铎徇于路。【传】木铎,金铃木舌,所以振文敎。【周礼·天官·小宰】徇以木铎。【注】古者将有新令,必奋木铎以警众。木铎,木舌也。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又【地官·鼓人】以金铎通鼓。【注】铎,大铃也。振之以通鼓。 又牛铎。【世说】晋荀勗逢赵贾人牛铎鸣,识其声,及掌乐,音未调,曰得赵贾牛铎则谐矣。下郡国,悉送牛铎,得之果谐。 又【开元遗事】宫中檐闲县碎玉片,风摇如环佩声,名占风铎。 又地名。【左传·僖十六年】狄侵晋,取狐㕑受铎。【注】受铎,晋地,在汾北。 又国名。【左传·宣十六年】晋士会帅师,灭赤狄甲氏,及留吁铎辰。【注】铎辰,留吁之属。 又宫名。【左传·哀三年】司铎火。【注】司铎,宫名。 又姓。【左传·成十八年】铎遏ᨥ为上军尉。【前汉·艺文志】铎氏微三篇。【注】楚太傅铎椒也。 又人名。【左传·僖二十八年】曹叔振铎。又【昭十三年】司铎射。【注】鲁大夫。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3-12-08 11:54
            回复
              考证:〔【周礼·地官·封人】以金铎通鼓。〕 谨照原文封人改鼓人。〔【左传·宣十六年】晋士会帅师,灭赤甲狄氏,及留吁铎辰。〕 谨照原文赤甲狄氏改赤狄甲氏。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3-12-08 11:55
              回复
                铎为战时的乐器。如《国语·吴语》:“行头皆官师,拥铎拱稽……”至于其具体的作用,照《周礼·地官·鼓人》的说法,乃是:“以金铎通鼓。”据郑玄注得知:“铎,大铃也,振之以通鼓。”至于负责振铎的人,照《周礼·夏官·大司马》的说法,是“司马振铎”。贾公彦进一步疏解说:“此是金铃金舌,故曰金铎。在军所振,对金铃木舌者为木铎,施号令时所振。”至于“通鼓”之说,贾疏认为“两司马振铎,军将以下即击鼓,故云通鼓”。而按《说文》的注解,“通,达也”。孙诒让认为:“以鼓者非一人,故振铎令一人先鼓,众人遍鼓之。”无论如何,从《周礼·夏官·大司马》的记载来看,击鼓与振铎的确应当是紧密相连的。如“三鼓振铎”;“鼓人皆三鼓,两司马振铎”云云,均可显见此点。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3-12-08 11:56
                回复
                  不过,这种振铎以通鼓的规则,在春秋末期似乎不再流行,如《国语·吴语》有云:“王乃秉枹,亲就鸣钟,鼓丁宁、錞于,振铎,勇怯皆应,三军皆哗,扣以振旅,其声动天地。”从这段文字来看,似乎是各种战鼓乐器和喧哗之声一起发动,并无先后之别。或者,这乃是“礼崩乐坏”的表现也未可知。
                  (今日关于【铎】字的百科就到这里,欢迎收看明日的【瑜】字解说~(鞠躬)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3-12-08 11: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