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落尽千秋去吧 关注:11贴子:177
野史:unofficial history 指旧时私家编撰的史书,在正史不敢写的,野史会对它进行一些补充。
--------------------------------------------------------------------------------------------------------------
【正史不敢写。。。。。】


1楼2013-12-19 20:08回复
    茶叶刚到外国的时候,外国人不懂,洋人煮好后把茶水倒掉,然后用盐、胡椒粉之类的把茶渣拌着吃
    【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吃茶】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3-12-19 22:27
    回复
      这个我看小说也有说过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3-12-19 22:27
      回复
        李白是当时武林高手排行榜第二,还手刃数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12-19 22:29
        回复
          (๑•̀ㅂ•́)و✧-把楼主
          (╯>д<)╯⁽˙³˙⁾扔出去
          (˘•ω•˘)ง⁽˙³˙⁾捡回来
          (╯>д<)╯⁽˙³˙⁾扔出去
          (˘•ω•˘)ง⁽˙³˙⁾捡回来
          (╯>д<)╯⁽˙³˙⁾扔出去
          (˘•ω•˘)ง⁽˙³˙⁾捡回来
          (╯>д<)╯⁽˙³˙⁾扔出去
          (˘•ω•˘)ง捡...
          ∑(っ°Д°;)っ卧槽不见了!大家找找!楼主呢
          ╮(╯▽╰)╭算啦!不捡了!反正不值几个钱!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12-21 14:51
          回复
            情圣杜甫
              《情圣杜甫》,1922 年,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作了一场以此为题的演讲,他认为,杜甫是中国文人中第一抒情圣手—咦,杜甫不是那位苦大仇深、忧国忧民的抑郁症大叔吗?唉,所以说很烦你们这些文盲,亲自细读杜甫诗,就会发现,杜甫这家伙就是个李白控。自从和李白鬼混了一年多,发生了“酒后同睡一张床,盖同一张被子,白天手拉着手,四处招摇”(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纯洁的男男关系,之后那二十多年,他的人生就像一部难民生活宣传片,持续的愁云惨雾中,他是靠着对诗仙哥哥的思念撑下来的。
              爱那么短,遗忘那么长。
              他写给李白情书,可考证的就有15 首,题目够露骨:《冬日有怀李白》《春日忆李白》《梦李白》《天末怀李白》……当李白入狱、被流放、所有人都对他喊打喊杀时,只有杜甫站出来,为李白辩驳。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3-12-22 13:33
            回复
                治疗失意者的最好方案,就是给他一个忠犬牌爱人。
                杜甫在父亲杜闲的官邸,见到了传说中的谪仙人李白,一见倾心。
                学者闻一多盛情讴歌李白和杜甫的相遇:“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我们再逼紧我们的想象,譬如说,青天里太阳和月亮碰了头,那么,尘世上不知要焚起多少香案,不知有多少人要望天遥拜,说是皇天的祥瑞。”


              10楼2013-12-22 13:35
              回复
                闻一多好流氓哦,太阳和月亮碰了头,那不就是日全食吗?众所周知,日全食就是太阳和月亮乱搞啊!不过相比牛郎织女每年可以在鹊桥上做一次,太阳和月亮这对痴人更可怜,上个床得等三百多年。人家好不容易合体,地球人还不懂事,动用天文望远镜、人造卫星等多种偷窥工具,悍然围观。
                悄悄说,其实,闻一多的身体里,住了一个腐女。曾经,作为权威的《楚辞》专家,他亲自论证,屈原是gay,把保守派统统吓哭。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13-12-22 13:36
                回复
                    李白花了三秒钟,给杜甫这个冒着星星眼的崇拜者打分:长得正派,扣3分;诗写得还行,加5分;酒量不错,加100分!于是,这段送货上门的感情,他就很随和地笑纳了。反正李白也不是第一次泡粉丝了,几位铁杆粉丝,汪伦、岑勋、魏颢都跟他传过男男绯闻。
                    杜甫斗胆向李白要了手机号码,二人相约,秋天去开封、商丘一带游玩。唯一不和谐的是,杜甫的好友高适本来在老家搞现实版开心农场,种种田、钓钓鱼,一听说杜甫要跟李白同游,非要加入(是不是高适暗恋杜甫,不放心他们二人独处呢?唉,文艺圈实在太复杂了)。于是,三个人cos《笑傲江湖》,过起了游山玩水、骑马狩猎、狎妓饮酒、打打杀杀的快意人生。


                  12楼2013-12-22 13:39
                  回复
                      此次分别时,杜甫对李白已是情根深种,以至于刚到秋天,已相思难捺,赶去兖州,找诗仙哥哥玩。这一次,两人只相处了十几天——多么高质量的十几天啊。杜甫按捺不住激动,把此次甜蜜约会写进诗句,让这段奸情,永垂不朽。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向来吟橘颂,谁欲讨莼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醉眠,翻译成白话文,不就是酒后乱性嘛。你们睡同一张床,我们假装没看见,学习专家好榜样,自欺欺人。你们还盖同一张被子,我们,我们……好吧,去度个蜜月,也是应该的。你们还不顾世俗眼光,手牵手招摇过市!
                      其实,你们是以寻访隐士为名,行幽会之实吧。诗的最后,杜甫大胆表白,为了你,我可以放弃功名,与我的深情相比,悠悠沧海算个屁——杜同学啊,吃醋不要这么赤裸裸哦。也是,谁叫李白那个没良心的,说什么“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他桃花潭水,我悠悠沧海,诗仙哥哥啊,你几何学得有多不好,看不出谁对你更痴情吗?


                    13楼2013-12-22 13:41
                    回复
                        李白如何回应呢?他写了一首《戏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饭颗山就是兖州的甑山,李白不直接谈感情,而是借写作这件事来表态。哎呀,子美弟弟啊,别那么较真嘛,写诗而已,又不是什么人生大事。看看你,成天皱着眉头秀沉重,把自己搞得瘦了吧唧的,太骨感了——我抱着都没感觉了。


                      14楼2013-12-22 13:42
                      回复
                        对于情场浪子来说,最讨厌的,就是杜甫这种玩不起的。李白喜欢上一秒你侬我侬,下一秒相忘于江湖,所以忍不住调戏杜甫,放松点,玩玩而已,难道还真让我负责,去荷兰领证结婚?
                          有史家称《戏赠杜甫》是好事者写的,冒充李白,而郭沫若、安旗、郁贤皓等很多专家都指出,这首诗绝对不是伪作。本来嘛,还有谁能如此精准地写出李白那种玩世不恭的调调,又有哪首诗,能在两句话之内,传神地表达李、杜之关系呢?
                          两个人之间,爱得深的那个,就是弱者。


                        15楼2013-12-22 13:43
                        回复
                            2.这就是传说中的患难见奸情
                            兖州石门一别,杜甫回到洛阳,又去了长安;李白不久之后也离开山东,去了江东。历代绝大多数史家都认同,这是二人的最后一别。
                            对于李白,杜甫已成过往。
                            对于杜甫,李白却是整个世界。
                            杜甫以一字一句,诠释对李白的深情讴歌和刻骨想念。
                            他作《饮中八仙歌》,假装夸了8个人,可倾心描绘的,却是李白的醉态: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看我家李白多跩,皇帝邀请他,他都不甩。
                            他写《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不少专家说,这首诗是杜甫对李白的规劝之作,谬矣。又有人说,这是杜甫
                            为李白画的一生肖像,亦谬矣。诗的主语明明是“我们”,“相顾”啊,没看见吗,杜甫是在追忆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光,那样的率性嚣张,那样的痛饮狂歌,都回不去了。
                            这不是李白的单人照,而是情侣合影。
                            如果你在乎一个人,看到一草一木,都会拐着弯想到他。春天,他想念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春日忆李白》
                            前四句,以南北朝文学两大泰斗庾信和鲍照两人最精华之处来夸李白。李白啊,就是天下第一,卓尔不群。所谓文人相轻,而一个文人,却可以对另一个文人给予至高无上的肯定和歌颂——如此违背常理,如果没拿钱,那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睡过了。


                          16楼2013-12-22 13:45
                          回复
                            提到自己 30 岁出头,功名未成、一贫如洗、慈父过世、唯一的儿子又早夭,人生进入四大皆空的凄惨境地,郑板桥盯着天花板,拼命把眼泪逼回去。据统计,这个时段瞬间收视率创下了全国第一。这个国家,对苦情戏一贯饥渴,大抵是对看别人倒霉这件事上瘾吧。
                            利用自己的卑微出身和坎坷经历造势,是郑板桥的强项。他细细剖白自己如何囘在逆境中磨炼艺术技巧,画梅兰竹石时如何独创性地表达一草一木、一花一石的气节和风骨,强调艺术最重要在于真,要有“真气、真趣、真意”。他以杜甫自居,讲了几个自己如何关心民间疾苦的段子,痛斥大清社会贫富悬殊、愤然批判艺术圈媚俗、谄媚逢迎的习气。
                            在场观众鼓掌,颇为他的励志故事和伟大情操所打动。如同他们在新东方、疯狂英语或者安利,被台上“穷光蛋如何出人头地”的演讲所打动一样。
                              康乾盛世,郑板桥是少有的涉及民间疾苦的诗人,哪怕他的诗才至多也就是二流水准,但他的诗胜在立意讨喜—文艺批评不早就约等于政治批评了嘛。而他在山东做官 10 年,经常策划点杀富济贫、让和尚尼姑结婚、开粮仓救济灾民等轰动性的“极Z”案例,在民间声誉不低。哪怕他 61 岁时被罢官,据考证竟然有“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和“以进士选范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又如故,为上官呵斥”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原因,但这丝毫不会妨碍他勤政爱民的形象广为流传。
                              郑板桥从此成为清朝三好艺术家代言人。后世批评家需要做的,无非是把这位已经盖棺定论的圣人型知识分子再接再厉地拔高,务必让他不食人间烟火,脱离牛顿第一定律,神一般悬浮在空中,接受绵延不绝又毫无新意的表彰。


                            18楼2013-12-22 13:49
                            回复
                                眼前的李白,“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或时束带,风流酝籍”。目光炯炯,张嘴就有猛虎之势,扎上皮带,风流范儿就出来啦。很明显,李白就是一性感猛男,喝高了之后,深邃的桃花眼更是频频放电,方圆一公里之内的活物,无不受其强大的磁场影响。魏颢这样一个直男,差点就被李白这一双电眼活活掰弯。没办法,李白是中俄混血儿—混血儿就是整容机构最讨厌的族群呀,都长他们那样,整容医院还混个屁!
                                作为生活在四川的俄罗斯移民李白(李白生于碎叶,就是现在的吉尔吉斯共和国),小时候长得就很萌,经常给童装品牌代言,赚了模特费就拿去买弹弓和玩具手枪,暴力倾向昭然若揭。私塾里,老师布置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其他小朋友都写当朝廷命官、当盐商、当地主,而李白认真地写道:我要混黑道,当侠客。老师批注:金庸小说看多了。


                              20楼2013-12-22 13: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