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吧 关注:19,378贴子:190,031

回复:【历史普及】草原帝国匈奴篇(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鸠摩罗什生于定居在库车的一个印度人的家庭。其祖辈在库车享有很高地位。其父是一 位虔诚的佛教徒,希望抛弃世俗的高官厚禄,投身于寺院生活,但是库车王强迫他继续担任 世俗官吏,并嫁其妹与之为妻。这次婚姻生下了鸠摩罗什。鸠摩罗什自幼随母到克什米尔学 习印度文学和佛教。在他返回塔里木时,访问了喀什,他在此逗留了一年,继续研究《论 藏》。在他的传记写本中表现出当时的喀什像库车一样,是印度思想活跃的中心--以致于两 城的统治者争夺把像年轻的鸠摩罗什一样有学识的僧侣留在自己宫中的荣耀。当鸠摩罗什回 到库车时,汉译音名为帛纯的库车王很欢迎他,莎车王的两个孙子成了他的门徒。他与他的 印度老师卑摩罗义(Vimalaksha,其祖籍是克什米尔)一起住在库车,直到382-383年。正 如我们将要看到的,在382-383年中国将军吕光入侵库车后,他带着鸠摩罗什一起返回中 国。吕光的故事为库车宫殿的辉煌壮观提供了证据,该宫殿令这位中国的征服者吃惊。吕光 的惊讶致使人们推测他在库车所见到的建筑物和艺术品是印度和伊朗传统式的,而不是中国 式的,也就是说,正像哈辛断言的那样,最古老的克孜尔画必定是这一时期前后的作品。
亚洲大陆的文明,正像这些例子所反映的那样,明显地分成两个长形地带。在北方,从 黑海地区的俄罗斯到满洲地区和鄂尔多斯,属草原艺术:精致的游牧艺术,以刻在青铜烛台 和工具柄端上的、具有明显装饰性的程式化动物艺术为特征。在南方,从阿富汗到敦煌的丝 绸之路,经过围绕塔里木盆地的两条绿洲链,在这些商路绿洲上的定居民族中,存在着直接 受到希腊、伊朗和印度艺术的激发而产生的绘画和雕塑,这三种艺术都是沿丝绸之路传播 的,并且由于佛教的需要,与佛教渗和在一起。   


25楼2013-12-22 17:03
回复
    15.鲜卑人在蒙古帝国取代了北匈奴
      当希腊-佛教和伊朗-佛教文化受干扰地在塔里木绿洲的定居民中茁壮地成长时,突厥-蒙古族的游牧部落却在北部草原上互相残杀。约155年,北匈奴(他们可能属突厥种, 住在外蒙古的鄂尔浑河流域)被另一些游牧部落,即鲜卑部落降服。鲜卑人起源蒙古和满洲 边境上的兴安岭,他们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通古斯人,据伯希和和托利的研究,似乎更有可能 属蒙古种人。于是,蒙古人的统治接替了突厥人的统治。中国人称之为檀石淮的鲜卑首领征 服了北匈奴之后,向西蒙古进军,远至伊犁河畔的乌孙人,他打败了这些乌孙人。中国编年 史家们提到,在166年,他的统治从满洲到乌孙国,远至巴尔喀什湖。无疑地,这一记载多 少有些夸张;鲜卑人的统治几乎没有超出过今的博格达汗(土谢图汗)和车泽尔里克曼达 勒(即赛音诺颜)的领土。取得这一重要权力以后,鲜卑首领开始重蹈前辈匈奴的覆辙, 婪地把目标对准中国。156年,檀石淮进攻今称为辽东省的地区,但被击退。接着他转攻 内蒙古的南匈奴,当时南匈奴已归顺中国,后来他与南匈奴达成协议,诱使南匈奴和他一道 攻击陕西和甘肃的中国边境,但是,联合起来的这些游牧部落在中国军队面前被迫撤退了( 158年)。鲜卑人又对辽西(即对满洲西南部,辽河下游西部的中国地区)发起新攻击,也 于177年被中国将军赵彪击溃。最后在公元207年,中国将军曹操在今热河地区彻底击溃乌 桓,乌桓是在大兴安岭南达费诺尔(即呼伦池)和西拉木伦河(辽河)地区放牧的游牧部 落。公元215-216年间,曹操把南匈奴余部安置在今陕西省、山西省和河北省以北的人烟稀 少的边境地区,并把他们分成五部,每部派一位中国驻外政治代表〔司马〕监督各部首领的 统治。南匈奴的合法单于被软禁在中国宫廷内。


    28楼2013-12-22 17:05
    回复
      公元220年,当汉朝在内战中消亡时,在前一段时期被中国军队严重击败了的北方草原 游牧部落,或者是心怀恐惧,或者是衰弱不堪而能利用这一形势。尽管汉朝的继承者,即 "三国"之间在进行着内战,但印欧人的塔里木绿洲还继续忠于三国之首、华北的主人魏国( 220-265年)。因此,在224年,鄯善(罗布泊)、库车和于阗向魏王曹丕表示效忠。当晋 朝(司马家族)取代了魏国和其它两国,重新统一中国时,库车王派其子入诗宫廷(公元 285年)。鲜卑人大胆攻击凉州(武威)附近的甘肃边境,于279年被中国将领马隆击退。
      匈奴大帝国已经消失,占据其位置的鲜卑人已表明他们无力恢复对中国边境的攻击。正 是在中国似乎不再受到来自草原的威胁的时候,4世纪的蛮族大入侵开始了,这次入侵类似 于欧洲5世纪的民族大迁徙。然而,与之不同者,这些入侵似乎并不是由蛮夷之地的骚乱而 触发,也不是由某个阿提拉的行动而产生,仅仅是由于中国力量的衰落而引起,中国的衰落 像用一根真空管,把直到当时仍沿中国边境扎营的、作为中国盟邦的这些野蛮人吸入中国。


      29楼2013-12-22 17:06
      回复
        一个为匈奴王石虎服务的军官名叫苻洪。他可能是蒙古人,尽管人们常常以为他属唐兀 惕人(Tangut,即藏族的一支)。他于350年以长安为都在陕西建立了独立的统治。由于所 有的这些突厥-蒙古族的小首领们都宣布他们建立了真正的中国皇室家系,他的王朝被称为 早秦,即前奏(350-394年),苻洪的孙子苻坚(357-385年)是这些突厥-蒙古族统治者 中最杰出者。他真正地赞同中国文化,并表明自己是一位仁慈之主和佛教的坚定卫士。他从 幕容氏,或前燕手中先后夺取了洛阳(369年)、原和他们的都城邺城(彰德),慕容氏 国王成了他的俘虏(370年)。因此,慕容人的全部地盘--河北、山西、山东和河南--转入 苻坚手中(370年)。由于苻坚已经占有陕西,现在他成了整个北部中国的主人。376年,他吞并了另一个蛮族小国,即甘肃的凉国。382年,他派部下吕光去征服塔里木盆地。吕光接 受了鄯善(罗布泊)王、吐鲁番(南车师)王和喀拉沙尔(焉耆)王的归附。被中国人称之 为帛纯的库车王企图抵抗,结果被打败,并于383年被逐出库车。吕光占领了库车,前面已 经提到过,在吕光回国时,带回了著名的佛教僧侣鸠摩罗什,鸠摩罗什作为一位将梵文经典 译成汉文的翻译者,其贡献将是巨大的。
        苻坚在征服了中国北部的所有蛮族国以后,似乎要征服南部的东晋王朝,建立在他一人 统治之下的统一国家,像8个世纪以后的另一位蒙古征服者忽必烈要做的那样。383年,他确 实进攻淮河沿岸的东晋帝国,但是,他在淮河上游遭到惨败,从此一蹶不振。他的部下、原 鲜卑慕容氏后裔慕容垂叛变,并获得河北和山东,于是建立了"后燕"国。后燕国从384年将 延续至407年,其都城中山,即今河北省保定南部的定州。与此同时(384年),慕容氏的另 一成员在山西建立了"西燕"国,但于394年被慕容垂并入后燕。最后,曾经是苻坚下属的姚 苌(他可能是吐蕃人)从苻坚手中窃取陕西和河南部分地区。姚苌在他夺取的地区内,建后 奏国,后秦在长安建都,当时称为京兆府,后奏存在的时期是从384年至417年。另外两位将 军(或者是蒙古人、或者是突厥人)在甘肃建立了两个小国,即以兰州(苑川)为都的西秦 国(385-400年和409-431)和吕光所建的后凉国(386-403年)。


        33楼2013-12-22 17:08
        回复
          面对这个新游牧帝国的威胁,中国北部的拓跋,或者说北魏的统治者们决心采取攻势, 发动了一系列穿越戈壁的反击。拓跋圭(386-409年在位)通过一次胜仗作出了榜样,在这 次大捷中他把柔然可汗社仑从黄河河套地区逐出(402年)。当拓跋嗣(409-423年在位) 在北方继续保卫通往长城的地区时,又夺取东晋王朝的大城市洛阳(423年),以及隶属于 洛阳的河南全部地区,由此增加了他在南方的势力。拓跋焘(423-452年在位)继承其父拓 跋嗣,他刚一继位就受到柔然的威胁,他击溃了柔然(424年)。425年他对柔然发起反击, 反击过程中,他率骑兵由南向北穿过戈壁(因为柔然可汗的司令部肯定是设在鄂尔浑附近) 。然后他转向另一个蛮族王国,即赫连氏匈奴人在陕西建立的夏国,拓跋焘对他们的都城( 或者称王庭)、陕北保安(志丹县)附近的统万城发起了突然袭击(427年)。而此时他的 将军们正在掠夺长安城(426年)。到431年时,赫连部被灭,陕西归并入拓跋领土。436年,拓跋焘军对幕容氏最后残存的领地北燕(今热河)进行了类似的入侵,并夺取该地。 439年,拓跋焘继续征服甘肃的北凉国(从姑臧或甘州夺取)。北凉王室--自397年后定居于 此的一支匈奴家族,保持其父姓沮渠--逃到吐鲁番,占据其地,统治时间是442至460年。
          随着北凉领土的归并,拓跋人完成了对中国北部境内所有突厥-蒙古人建立的王国的征 服。现在所有这些国家都构成了大拓跋国,即中国人称呼的魏国的一部分,除了以南京为拜 占庭的中国南朝外,它是唯一留下来的王国。实际上,8世纪的罗马世界也类似地在法兰克 人和拜占庭帝国之间被瓜分了;前者因灭了其他蛮族王国而征服了西欧,后者仍是欧洲的东 方君主。   


          35楼2013-12-22 17:10
          回复
            这些征服对中亚诸民族的影响很大,以致后来在他们中间中国北部被称为拓跋国。甚至 拜占庭人也用同样的名字,即突厥语Tabgatch,阿拉伯语Tamghaj,中世纪希腊语Taugast〔 桃花石〕,来称呼中国北部。
            拓跋焘统一中国北部以后,对柔然发动了一次深入戈壁的大规模骑兵远征,杀了大批柔 然人(429年)。443年他再战再胜。445年,拓跋军对鄯善(罗布泊)采取了报复行为,因 为鄯善曾阻断了他们从西方归来的道路。448年,拓跋将军万度归向焉耆和库车定期征收贡 赋。449年拓跋焘为追赶柔然,进行了深入戈壁的第三次远征。
            公元5世纪统治着中国北部的拓跋突厥入(或桃花石)的历史特有趣,因为它提供了 半中国化的突厥-蒙古族游牧部落的完美例子--它完全保留着优于中国人的独有的军事优 势,同时,又从中国人那里获得了优于仍处于原始状态的北方游牧部落的组织能力--429 年,当"桃花石"王拓跋焘决定在东戈壁组织反蒙古族柔然人的反攻时,他的几员辅臣指出, 南朝(南京)的中国人可能会趁此作出牵制我们的行动。他回答的要点是:"中国人是步 兵,而我们是骑兵。初生牛犊怎么能对付老虎和狼群?至于柔然,他们夏季在北方放牧,秋 季南下,冬季袭击我们的边境。我们只有夏季在他们的牧场上攻击他们。此时,他们的马是 无用的,雄马忙于与雌马交配,母马正忙于产小马驹。如果我们在那儿袭击他们,使他们与 牧场和水源分离,在数日之内,他们就会被捉住或消灭"。


            36楼2013-12-22 17:11
            回复
              这种双重的优势后来使成吉思汗后裔忽必烈能够成功地对付宋朝的中国人和海都的蒙古 人;使第一批满族人成功地对付最后一批中国人的反抗和最后一批蒙古人的敌对行为。但 是,这种双重优势只是短时的,拓跋氏、忽必烈王室和满族人完全中国化的时候总会到来。 那时,他们会被北方游牧部落打败;或者被中国人消灭或同化。这就是中国-蒙古人历史的 基本规律。
              在这支能干的突厥家族中(该家族勇敢地保卫古代中国文化不受他们那些仍过着游牧生 活的亲属们的侵害)拓跋焘是最有个性的人。他具有非凡的勇气,并使柔然人胆战心惊。如 果拓跋人受到来自中国腐朽王朝的反对,这些柔然人就会毫不犹豫地进攻他们的边境地区。 于是,他结束了大举入侵,正像克洛维为了高卢的利益,在托尔比阿克所做的那样。他吸取 了大量的中国文化,但是不愿十分深入地中国化,以免会使他的部落的性格变得松散起来。 因此,他拒绝把建在草原边缘,即山西最北部大同附近平城的旧营帐迁到他已用武力夺取的 原中国历史都城洛阳和长安去。他还保留着突厥-蒙古族的一种深谋远虑的风俗,即在新王 登基前,新王的母亲要被处死,以消除今后她以王后的身份而产生的野心、嫉妒和婪。 抱有这些思想,不用说拓跋焘是深深地厌恶佛教的,在这一方面,这位蛮族武士的宗教感情 又因周围信奉道教的亲信们的怨恨而加剧了。他于438年下令佛教僧侣还俗,并于446年正式 颁布法令迫害佛教僧侣。
              然而,随着他的孙子拓跋浚的继位,对佛教徒的迫害停止了。拓跋浚是在一次宫廷政变 后继位的,在位时间是452-465年。在大同附近的云冈佛教石窟中,从414年至520年间艺术 家在此雕刻,最好的凹雕和那些为魏国艺术赢得名声的作品都属于拓跋浚统治时期。拓跋人 的宗教热情使他们从传统的希腊-佛教形式(它是从犍陀罗沿着塔里木各道传来)中创造出 如此深奥的神秘主义的作品,以致它们几乎就像是罗曼蒂克和哥特式雕塑的原型。确实,很 可能真正的中国人的王朝由于民族偏见和儒家学说的强烈干扰而不会完全放弃自己的信仰去 追随印度的神秘教义。与此同时在南京的各王朝(甚至梁朝)的佛教雕塑都缺乏这种激情。 拓跋人(这些远东的法兰克人)先后在云岗和龙门创造出与夏尔特尔和兰斯一样的石窟,他 们把他们的才能主要归功于他们的蛮族起源,这也许是草原游牧部落征服古代中国后所产生 的最令人惊奇的结果之一。此外,5世纪欧洲的大入侵(此时蛮族社会已经充分地受到基督 教的影响),在经历了黑暗时代之后将分娩出中世纪光辉的几百年。4世纪亚洲的大入侵也 产生了类似的结果;尽管更加迅速,因为在不到一百年以后,魏朝的中国就完全接受了佛 教,产生出伟大的云岗和龙门石窟。


              37楼2013-12-22 17:11
              回复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拓跋人的突厥活力才因受到中国的影响和皈依佛教而被削弱。在拓 践浚统治时期(452-465年),拓跋人占领了哈密绿洲(456年),并对戈壁地区的柔然发 动了一次反击(458年)。柔然自己则占领了吐鲁番,推翻了该地的沮渠王朝而以一个臣属王室(460年)取代之。在拓跋弘的统治(465-471年在位)下,拓跋人以牺牲南方中国王 朝为代价,又取得了许多胜利。466年占领彭城(今江苏),467年征服淮河流域,469年占 领山东。470年拓跋人惩罚了一支鲜卑部落(即蒙古种吐谷浑),吐谷浑自5世纪初就居住在 青海湖地区。
                拓跋弘是一位佛教徒,他是那样的虔诚以至他于471年让位给他尚年幼的儿子而出家为 僧。其子拓跋宏(471-499年在位)在成年之后对佛教也表示出同样的感情,在佛教的影响 下,他采用了一部较人道的法规。494年,他把都城从热河的平城迁到洛阳,由此完成了拓 跋人的中国化,正是在这一时期,在他的发起下洛阳南部著名的龙门佛教石窟开始动工。这 些石窟里的雕塑都是在494年到759年间的不同时期内完成。但是,拓跋人在毫无保留地采用 中国文化和佛教信仰时,失去了他们突厥祖先所具有的坚韧和英勇的品质。他们的打算是通 过征服南部中国王朝在他们的统治下完成中国的统一,结果失败了。拓路恪(499-515年在 位)作了最后一次努力,但是,他们的将军们能攻克标明两国边界的淮河防线,在防线后 的钟离(安徽凤阳)要塞挡住了拓跋人的各次进攻(507年)。
                拓跋恪于515年死后,其遗孀胡后统治着魏国直到528年止。古拓跋人的这位后裔是能够 表现古突厥人力量的魏朝的最后一位人物。她是具有特殊活力的女人,在必要时采取血腥手 段,权欲熏心,然而,崇尚佛教。她使龙门石窟的圣殿增色不少,她派遣佛教朝圣者宋云出 使印度西北,宋云对这一时期中亚的情况留下了有趣的报导。宋云取道鄯善国(罗布泊)、 于阗、帕米尔,以及我们将要看到的,访问了住在巴达克山的厌哒匈奴人的可汗。然后,抵 达乌阇衍那和犍陀罗(喀布尔河下游),他从该地为他的君主带回了使她感兴趣的佛经( 518-521年)。
                拓跋人至此已完全中国化,免不了在他们自己的宫中爆发宫廷革命、王室分裂和内战。 534年,他们分裂成两支:东魏和西魏。东魏拥有河北、山西、山东、河南,以今的彰德 为都城(534-550年);西魏拥有陕西、甘肃,以长安为都城(534-557年)。东、西魏后 来都被他们的大臣们推翻,于是,在彰德建立了北齐王朝(550-577年)以取代东魏;而在 长安的北周王朝(557-581年)取代了西魏。但是,这些王室已经是中国人的,他们的历史 不再是草原历史的组成部分。然而,对草原历史有影响的事是突厥活力(在第一批拓跋统治 者中这种活力是如此明显)逐渐被削弱、淡化和淹没于中国主体之中。这是在几个世纪中一 再反复出现的模式,其中有契丹人、女真人、成吉思汗的蒙古人和满族人。正是佛教的这种 影响,在拓跋人柔弱化的过程中曾起了很大的作用,正像它以后在成吉思汗的蒙古人中和甚 至在后来的喀尔喀人中所起的作用一样。这些凶猛的武士们一接触到菩萨的优雅姿态就易于 受到沙门们博爱教条的感动,以致于他们不仅忘记了他们好战的本性,甚至还忽视了自卫。


                38楼2013-12-22 17:12
                回复
                  18.米努辛斯克后期文化
                    让这些完全中国化的突厥人听天由命去吧,我们现在再回到在亚洲草原上仍过着游牧生 活的部落上来。在谈到拓跋人时,我们曾经谈到被假设是蒙古部落的柔然人,在整个5世纪 和6世纪上半叶他们统治着外蒙古。我们所了解的他们的政治史仅仅是从魏朝和隋朝的编年 史中知道的,而在我们能够有效地讨论他们的文明之前,我们必须先对他们的原领地作一番 系统地发掘。与此同时,让我们只注意大约这一时期繁荣在柔然西北境以外的西伯利亚叶尼 塞河河岸、米努辛斯克附近的一种新文化。这种文化被称为"游牧的牧马人"的文化,它留下 了许多装饰品、青铜带状饰片、纽扣、马具、马蹬、马嚼子、小刀、匕首、马刀、矛头、马 鞍等物。在米努辛斯克博物馆和赫尔辛基(吐沃斯丁收藏)都有丰富的代表物。这一文化似 乎与柔然人同时,必定在柔然人之后还存在了一段时间,因为在秋兹塔村发现该文化与唐初 (7世纪)的一枚中国钱币有联系,似乎到9世纪才结束。在这一阶段上,该文化具有特殊意 义,因为,正像南朵尔·费蒂奇指出的那样,它呈现出与公元6至8世纪匈牙利的阿瓦尔文化 异常相似,还与9世纪的原始匈牙利文化、或者称列维底亚文化相似。尽管这不可能成为认 定柔然人就是欧洲阿瓦尔人的直接祖先的确凿材料,至少它证明了两种文化都曾被吸引在同 一文化中心的周围。
                  在柔然之后,该论述一个与柔然有亲缘关系的厌哒部落了,在同一时期内,他们是西突 厥斯坦的主人。


                  39楼2013-12-22 17:13
                  回复
                    19.厌哒匈奴人
                      厌哒匈奴人是一支突厥-蒙古族部落,按这种假设,他们似乎更像蒙古人而不是突厥 人,据宋云记述,他们似乎起源于金山(即阿尔泰山),由此南下到今俄属突厥斯坦的草原 上。他们的名字拜占庭历史学家们称作厌带夷粟陀(Enhthalites),波斯历史学家米尔空 称作哈亚蒂拉陀(Hayathelites),中国的史学家们则称作厌哒,该名似乎来自王室氏族( Ephtha,或ye-ta)民拜占庭史家们多少错误地又以匈奴一名称呼他们。
                    在公元5世纪初期,厌哒人不过是一支中等规模的游牧部落,是统治着蒙古的大部落柔 然(也属蒙古族)的巨属部落。在5世纪25-50年中,这支厌哒人由于他们的领土向西扩张 而具有了相当大的重要性。他们的统治从东方的格勒都斯河上游(焉耆西北)起,越过伊犁 河流域到巴尔喀什湖,再到楚河和怛罗斯河草原、锡尔河地区,一直达到威海,据一些史书 记载,他们的一个汗庭建在怛逻斯城附近。大约到440年时,他们已经占领了索格底亚那, 或者说河中地区(撒马尔罕),似乎还占领了巴尔赫地区,即巴克特里亚或称吐火罗斯坦。
                    几位东方学学者,特是诺尔德克,认为正是在波斯王巴赫拉姆·哥尔统治期间(420 -438年),厌哒人定居在巴克特里亚。据猜测他们曾侵入萨珊王朝的呼罗珊省,巴赫拉 姆·哥尔在莫附近的库什麦罕战役中把他们从该省赶回去。另一方面,马迦特认为巴赫拉 姆·哥尔及其后继者耶斯提泽德二世(438-457年)对付的不是厌哒人的侵略,而是在莫 北部过着游牧生活的另一支匈奴部落希奥尼特人。然而,无论如何,在萨珊王卑路支统治时 期(459-484年),进攻呼罗珊并打败和杀死卑路支的就是这些厌哒人。赢得这次胜利的厌 哒首领被阿拉伯-波斯史学家们称作阿克希瓦,显然相当于粟特语称号"王"的讹误。   


                    40楼2013-12-22 17:14
                    回复
                      战胜卑路支王以后,厌哒匈奴人不仅占有了直到当时为止一直是萨珊帝国东北部的边境 城市塔里寒地区(西塔里寒,在巴尔赫和莫之间),而且还占领了莫和赫拉特。此外, 他们还参与了波斯萨珊王朝的宫廷斗争。正是这样,萨珊王朝的喀瓦德在被赶下泰西封王位 后逃到他们中避难,并与厌哒可汗的侄女结婚,从可汗那里得到一支军队,在这支军队的援 助下,喀瓦德重新获得了王冠(498或499年)。到这时候,厌哒人已经成为亚洲中部必须认 真对付的一支力量。《梁书》记道,516年厌哒王叶伊里窦曾派使者到南京宫廷。
                      尽管波斯王卑路支战败了,但萨珊波斯防卫森严,以致厌哒人能实现他们对波斯的征 服愿望。他们又转向东南的喀布尔方向。在向喀布尔逼近时,他们获得的第一个印象是:似 乎在大约公元5世纪中期,贵霜王朝已经被从巴克特里亚分离出来的另一支月氏人(或称吐 火罗人)取代。伊朗史料谈到了与萨珊王朝交战的"基达里王朝"(显然是建在阿姆河以南, 在巴尔赫和莫之间)。根据同一史料,萨珊王朝卑路支王(459-484年在位,他后来死于 厌哒人的打击之下)曾经先后同基达里王朝的首领、与该王朝同名的英雄基达拉和其子孔加 士发生战斗。人们认为,孔加士正是在被卑路支打败之后离开了巴克特里亚(厌哒人迅速地 占领了该地),越过兴都库什山进入喀布尔,在此取代了贵霜王朝的代君主们。这些事件 得到中国人的证实,尽管中国人把这些事件归于较早的时期和与之不同的某些原因。在中国 史料中,该事发生的日期被上溯至436-451年,它记载道,"来自'薄罗'(这儿无疑是指巴 尔赫的吐火罗人)的'月氏王',在厌哒的压力下,离开巴克特里亚迁往犍陀罗,他们定居在 该地的白沙瓦,将他们的堂兄弟、喀布尔的月氏人(即最后一批贵霜人)置于他们的统治之 下。"中国人称其王为寄多罗,此名与我们说的"基达拉"正好一致。因此,必定是这些厌哒 人而不是萨珊王朝人使基达里人离开巴克特里亚到喀布尔避难。然而,厌哒人不久就追赶而 来,并及时地沿着同一条道路越过了兴都库什山。于是,原月氏国全境--巴克特里亚、喀布 尔和坎大哈--转入了厌哒人手中。此外,厌哒人的前锋,如同他们之前的贵霜人已经做过的 一样,从喀布尔山谷高地上出发去征服印度。


                      41楼2013-12-22 17:15
                      回复
                        厌哒人从喀布尔窥视到印度的富饶。他们被印度皇帝塞建陀笈多赶跑后,只好伺机而 行。当印度帝国在塞建陀笈多死(约470年)后走向衰落时,他们的时机来到了。印度的衰 落很可能是笈多王朝内部两派分裂的结果,以佛陀笈多(约476-494年)和巴奴笈多(约 499-543年)为代表的一派统治着马尔瓦地区;另一派统治着比哈尔和孟加拉。普罗笈多和 纳罗新哈笈多先后在该地区掌握着权力。这些匈奴人从笈多王朝的衰落中获利,他们恢复了 对印度的入侵。领导这些匈奴人的匈奴首领在印度文献中被称作头罗曼(死于502年),他 并不是厌哒人的可汗,对此,时有争论。正如我们所见,厌哒可汗是住在兴都库什山北的巴 克特里亚和巴达克山。这位首领是较低一级的王子,或特勤,无疑是喀布尔的特勤。在旁遮 普西北大盐山的库腊,在瓜廖尔和在伊兰发现的有关他的三块石碑,石碑证明他不仅征服了 印度河流域,而且还征服了马尔瓦。他的钱币是模仿与他同时代的印度皇帝佛陀笈多的钱币 铸造的。
                        头罗曼之子,继位者摩醯逻矩罗在古典梵文中仅以颂扬性的印度名"阳的家族"而为人 所知,他似乎从520年至530年间统治着他的部落,他堪称印度的阿提拉。他在旁遮普东部的 锡尔科特建立住所,他肯定是520年宋云见到的犍陀罗的特勤。征服克什米尔之后,摩醯逻 矩罗回到犍陀罗,并在此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佛教作家们都把他描写成佛教的恐怖的 迫害者。玄奘记载摩揭陀或比哈尔的笈多王朝统治者般罗迭多(也许就是上面提到过的纳罗 新哈笈多)是唯一敢抗拒摩醯逻矩罗的人。摩醯逻矩罗在搜寻这位对手时进入了恒河流域。 最初,据说般罗迭多在摩醯逻矩罗来到之前就撤退了,后来他发动突然进攻,似乎打败甚至 俘虏了摩醯逻矩罗。这个故事以一个具有道德性的传说作为结尾。除了这一记载之外,注明 年代是510年的马尔瓦伊兰石碑记载着笈多王朝的另一位王子、巴纳·笈多的战绩,现在已 经确信,这些战绩也是对付厌哒入侵者的。最后,第三个印度王亚琐德哈尔曼(假设是马尔 瓦的曼达索尔王公家族中的一员)在他的碑文中夸口已于533年征服了匈奴人,并迫使摩醯 逻矩罗向他表示效忠。摩醯逻矩罗遭到这些失败后似乎退往克什米尔,在克什米尔,由于一 些尚不知道的原因,他对犍陀罗的臣民们进行了令人震惊的报复,中国朝圣者们对此也作了 报导。佛教写本上宣传说,对此暴行的惩罚是以后他遭到了惨死。
                        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摩醯逻矩罗死后在旁遮普扎营的匈奴部落的变化。如果他们不是危险 的邻人的话,他们也必定仍然是令人烦恼的。因为在6世纪后半期,塔内瑟尔邦主波罗羯罗 (死于605年)在与他们的战斗中获得了权力和荣誉。605年,他的长子罗伽伐弹那还在与他 们作战。后来,他们的继承者、伟大的印度皇帝戒日王(606-647年在位),由于他战胜了 这些匈奴人而受到诗人们的歌颂。然而,从7世纪下半叶起印度的匈奴人从历史上消失了, 无疑地,他们或者是被旁遮普人所消灭,或者是被他们所同化了。其中的一些氏族很可能被 允许加入印度的贵族阶级中,与瞿折罗人中的拉其普特氏族的方式一样,瞿折罗人也许与匈 奴同源。


                        43楼2013-12-22 17:16
                        回复
                          20.欧洲的匈人:阿提拉
                            从公元前35年起我们就不再见到西匈奴的踪迹。持异议的郅支单于带着外蒙古的一些匈奴部落来到威海和巴尔喀什湖以北草原后,就是在此时被一支中国远征军打败和杀死的。他 带到这一地区来的匈奴部落的后裔们在此停留几个世纪。但是,由于他们周围没有文化较高 的邻邦把他们的活动和冒险记录下来,我们对他们的历史一无所知。直到公元4世纪,当他 们进入欧洲,与罗马世界发生联系时,我们才又听人说起他们。
                          自公元前第3世纪起,黑海北岸的俄罗斯草原一直由萨尔马特人占据,萨尔马特人取代 了斯基泰人,他们与斯基泰人一样属北伊朗种人。他们的主体是游牧民,活动于伏尔加河下 游和德涅斯特河之间。一些萨尔马特部落已经开始过一种独立的生活。在它们之中有在捷列 克草原上游牧的阿兰人,其游牧范围一直远到库班;有自62年以后就在顿河下游西岸居住的 罗克索兰人;还有雅齐基人,他们从50年起就占据着蒂萨河和多瑙河之间的平原,也就是在 达西亚人与罗马帝国班诺尼亚行省之间,在今匈牙利中部。一支东日耳曼人巴斯塔尔尼,把 萨尔马特人与罗马帝国分开--甚至在图拉真吞并达西亚(106年)后也如此,巴斯塔尔尼人 从公元200年起就顺着喀尔巴阡山北坡之路来到德涅斯特河,一直抵达该河河口:这次迁移 代表了已知的日耳曼人第一次"向东方的压迫"。大约公元200年,来自维斯杜拉河下游的新 的日耳曼入侵(即哥特人的入侵,他们起源于瑞典)威胁着萨尔马特人在南俄草原的权力。 230年,哥特人到达了他们迁徙的极限,进攻黑海边的罗马帝国的奥尔比亚城。   


                          44楼2013-12-22 17:17
                          回复
                            当时南俄罗斯在第聂伯河下游西部的哥特人和该河东方的萨尔马特各族(阿兰人等)中 被瓜分了。另一方面,克里米亚仍是臣属于罗马皇帝们的希腊-罗马国。哥特人内部分为东 哥特人(在顿河下游和德涅斯特河下游之间)和西哥特人(在德涅斯特河下游到多瑙河之 间)。第三支哥特部落吉达伊人,自罗马皇帝奥列里安于270年撤出达西亚后,他们就占 有其地。这是基辅南部的切尔尼亚霍哥特墓地时期,也是第聂伯河下游刻松城附近的尼古 拉耶卡墓地时期(3世纪)。在萨尔马特人一边库班的古冢群时期(第比利斯卡亚、沃兹 德维任斯科耶、阿尔马维尔和雅罗斯拉斯卡亚),其中发现了表现萨尔马特艺术特征的饰 片和饰针。向北,在俄罗斯东部和中部的大森林里--当时该地区无疑地是由芬兰-乌戈尔种 各民族居住着--在喀山附近的皮亚诺波尔文化(约100-300年,或400年)中,萨尔马特人 的影响仍很明显,皮亚诺波尔文化是继承安纳尼诺文化的地区性文化。再往西,卡卢加文化 群发现了受日耳曼-罗马影响的(3和4世纪)饰针。以上是在匈奴到达时南俄草原上种族和 文化的情况。
                            至于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历史上的匈人--西匈奴的后裔--离开咸海北部草原进入欧洲的 呢?我们还不知道。大约374年,他们渡过伏尔加河下游以后,在约丹勒斯称之为巴拉米 尔,或者是巴拉贝尔的首领的率领下奋力向前,渡过顿河,打败并臣服了库班河和捷列克河 畔的阿兰人,进攻第聂伯河以西的东哥特人,打败东哥特人年迈的国王亥耳曼纳奇,亥耳曼 纳奇在失望中自杀。其继承人威塞米尔也被匈人打败和杀死。大多数东哥特人屈服于匈人的 统治,而西哥特人逃避了匈人的入侵,渡过多瑙河进入罗马帝国(376年)。库班河和捷列 克河畔的大多数阿兰人被迫暂时屈从于匈人的统治而继续留在其地,大约10世纪,他们在该 地皈依了东正教。他们是今奥塞梯人的祖先。另一些阿兰人开始向西迁徙,加入了西日耳曼 人的大入侵。其中一些部落后来在卢瓦尔河下游的高卢定居,另一些进入西班牙,与在西班 牙加利西亚的苏尔维人混和,或者与西哥特人混合,形成了混合种族的人,可以想象这种混 合种的人有了加罗尼亚(Catalonia,即哥特-阿兰人)一名。   


                            45楼2013-12-22 17:17
                            回复
                              匈人对罗马和日耳曼世界的入侵所产生的恐惧已经由阿米安努斯·马塞尼努斯和约丹勒 斯充分地表达出来。阿米安努斯写道,"匈奴人的凶猛和野蛮是难以想象的。他们划破他们 的孩子们的面颊,使他们以后长不出胡子。他们身体粗壮、手臂巨长,不合比例的大头,形 成了畸形的外表。他们像野兽般地生活,食生食,不调味,吃树根和放在他们马鞍下压碎的 嫩肉。不知道犁的使用,不知道固定住处,无论是房屋,还是棚子。常年游牧。他们从小习 惯了忍受寒冷、饥饿和干渴。其牧群随着他们迁徙,其中一些牲畜用来拉篷车,车内有其妻 室儿女。妇女在车中纺线做衣,生儿育女,直到把他们抚养成人。如果你问他们来自何方, 出生于何地,他们不可能告诉你。他们的服装是缝在一起的一件麻织内衣和一件鼠皮外套。 内衣是深色,穿上后不再换下,直到在身上穿坏。头盔或帽子朝后戴在头上,多毛的腿部用 羊皮裹住,是他们十足的盛装。他们的鞋子,无形状和尺码,使他们不宜行走,因此他们作 为步兵是相当不适合的,但骑在马上,他们几乎像铆在他们的丑陋的小马上一样,这些马不 知疲乏,并且奔驰时像闪电一样迅速。他们在马背上度过一生,有时跨在马上,有时像妇女 一样侧坐在马上。他们在马背上开会、做买卖、吃喝--甚至躺在马脖子上睡觉。在战斗中, 他们扑向敌人,发出可怕的呐喊声。当他们受到阻挡时,他们分散,又以同样的速度返回, 砸碎和推翻沿路所见到的一切。他们不知道如何攻下一个要塞或一个周围控有壕沟的营帐。 但是,他们的射箭技术是无与伦比的,他们能从惊人的距离射出他们的箭,其箭头上装有像 铁一样硬的可以杀死人的骨头"。
                              西多尼斯·阿波林纳里斯把匈人的体形归结于孩提时代慢慢形成的畸形。他不无一种厌恶地谈起这些短头型的人们,他们有扁平鼻子(毫无轮廓),高颧骨,眼睛陷在洞似的眼眶 中(锐利的目光时刻警觉地注视着远方),游牧民鹰一般的眼睛习惯于环视广阔的草原,能 够分辨出现在远处地平线上的鹿群或野马群。该作者还吟诗歌颂这些草原上永恒的牧人:" 当他们站在地上时,他们确实矮于一般人,当他们跨上骏马,他们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46楼2013-12-22 17: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