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皮肤吧 关注:116贴子:187
  • 5回复贴,共1

中医之中医基础理论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与其张舌头把健康交给都不知道是啥人的人,还不如自己学中医。
大家好,我是名小庸医,我为自己代言。小病找我,大病靠边。
读过几年书,感觉大部分的病都是些小病,只是现实中庸医太多了,所以,开这个帖子。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就跟我来一起学中医。
因为反正自己也要学,不如边学边发帖,可以当是复习,还可以挣点经验。
先发一楼,引点狼!
多方求医的朋友们,可以多多关注下这个帖子,也许里面的某一个方面,就是讲你的问题哦。
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只有学医才能救健康。
自然规律是简单的
只是我们很多时候
没有找到打开治病的钥匙
这个钥匙
不在书上
不在医生那里
而是在你自己的心里
在伟大而有简单的中医知识里
有兴趣的,可以自己买书,跟着学。
准备讲的课程有
《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伤寒论》《黄帝内经》等等。反正我学到哪里,就开贴到哪里。
组团学习,更有效率,健康交流,更有保障。
尤其找神医,不如自己成为神医;
与其找医生,不如自己当医生。
跟着我的脚步,你会发现,中医——其实不难!!!!!


IP属地:安徽1楼2013-12-25 11:55回复
    前言:
    此是个人对中医文化的理解,不代表正规学术观点。文中一切观点,仅代表个人看法,仅供读者参考。讲解思路以第九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孙广仁主编《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为模板


    IP属地:安徽2楼2013-12-25 11:55
    回复
      绪论:
      在讲中医基础理论之前,先讲一讲《中医基础理论》这门课。中医基础理论,这门课程,在古代中医,是没有的,那么古代中医怎么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呢?很简单,学《黄帝内经》。也就是说,中医基础理论这门课,是为了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编写出来的。那么编写这门课,它的内容是从哪里来的呢?大部分是从《黄帝内经》里面来的,也有很多是从其它的医书里面找来的。因为作为教材,就要有一个代表性,也要讲究一个系统性,所以,这个书,它的内容,就是以内经为基础,然后借助其它医书的观点为补充,按照系统的编排来编写的。但是这里面有一个注意点,因为很多后代医书,在一些医学理论上,与内经并不是完全一致和吻合的,所以这种编排,就难免有牵强的感觉。因此,在学习这个课程的时候,要注意灵活,不能一味的钻牛角尖。对一些内容,也要学会辩证的看。更要明确很重要的一条,《中医基础理论》只是一个认识中医,运用中医最基础的书籍和工具,真正要想领悟到中医的精髓,还是要多读书,尤其是要精读《黄帝内经》才行。否则,中医的学习,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已。当然,针对各类中医爱好者,这个书,只要理解到位,观点平衡,就可以满足需要了。但对于临床中医,那是远远不够的。


      IP属地:安徽3楼2013-12-25 11:56
      回复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之前,要先弄明白,什么是中医。在古代以前,是没有中医的。那么古代对中医有哪些称谓呢?
        第一个代称是歧黄。
        这个名字来源于《黄帝内经》。因其是黄帝与歧伯讨论医学的专著,便称《黄帝内经》为歧黄之术。自然,歧黄也就成了中医的别名。
        第二个代称叫青囊。
        现在知此名字并使用者甚少。它的来源与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有关。据说,华佗被杀前,为报一狱吏酒肉侍奉之恩,曾将所用医书装满一青囊送与他。华佗死后,狱吏亦行医,使华佗的部分医术流传下来,据此,后人称中医为青囊。
        第三个代称唤杏林。
        这个名字的起始,也与三国有关。有资料介绍,三国时吴国有位名医叫董奉,他一度在江西庐山隐居。附近百姓闻名求医,但董奉从不收取钱财,只求轻症被治愈者种一棵杏树,大病重病被治愈者种五棵杏树。数年后,董奉门前杏树成林,一望无际。从此,人们便唤中医为杏林。
        第四个代称称悬壶。
        传说河南汝南的费长房在街上看到一卖药老者的竿杆上挂一葫芦,奇怪的是,天黑散街后,老者就跳入那葫芦中。为弄清底细,费长房以酒款待,老者后来约他同入葫芦中,只见玉堂俨丽,甘肴旨酒。费长房即拜老者为师,学修仙之道。数载后,他术精业成,辞师出山,又得壶翁传赠的治病鞭鬼之竹杖,从此悬壶行医。从那时起,医生腰间挂的和诊所前悬的葫芦,便成了中医的标志。


        IP属地:安徽4楼2013-12-25 11:56
        回复
          所以,中医有四个代称哦。
          岐黄,悬壶,杏林,青囊!
          文艺范的青年们,以后就可以用这个来炫耀一番啦!
          哥学的是岐黄之术,开的是悬壶之方,求的是杏林之奥秘,负青囊而立于天地之间也!


          IP属地:安徽5楼2013-12-25 11:58
          回复
            楼主要边学习,边百度,边做笔记。边结合自己体会,所以更新不会很快。有兴趣的,麻烦耐心哦。但是内容,肯定会很翔实的,而且不会宣教。比书上的应该会有趣一些。


            IP属地:安徽6楼2013-12-25 11:5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