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吧 关注:214,277贴子:2,282,736

杏林一战书剧(13版)之比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旧作送帮主大王镇楼。
水龙吟
松鹤楼头酣饮,是英雄自识英雄。杏子林间,干戈乍起,恩威两重。奈何身世,风云变幻,落日残红。且登山探穴,聚贤若此,焉困我、哪争锋。
塞外相约牛马,谁料春色去匆匆。雁门关外,狼烟再起,义止兵戎。卅载寒暑,十年江湖,回首如梦。望秋高雁远,家国何处,折箭成空。


1楼2014-01-02 10:51回复
    首先讲讲比较的原则。
    以书评剧,原则并不剧之于书改了多少,除了要保证情节通畅外,更主要的是看改动的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之影响。
    书与影视剧是不同的艺术形式,由书到电视剧,一定是要改的。别的不讲,如果完全按照书来,估计这五本的《天龙八部》怎么说也得拍上150集。所以删改总是必然的。
    通俗小说讲究故事与人物双头并进。金老小说的高明之处在于,任何一个情节,既为故事服务,也为人物形象服务,二者水乳交融,妙到毫巅。
    杏子林的主角自然是咱家帮主。天龙人物众多,更有若干神仙级别的人物,场面恢宏,南疆北域,塞外黄沙,有公认的武林第一门派少林,也有传说中惊鸿一现的缥缈峰逍遥派。因此,要“HOLD”住整部作品,必须有位大英雄,以及相关的大场面才行。乔峰其人便应运而生。
    金庸的书里,很少有如乔峰一般的英雄人物,虽然没有善终,但从头到尾,没有憋屈的时候。想想洪七公中过毒,胡一刀死于非命,胡斐被一个女子捉弄、又被另一个女子所救,杨过断臂,还差点失足,郭靖、令狐冲、张无忌也不必提了。
    乔帮主两次遇险,第一次到了引颈就戮的份上,一声仰天大叫,便把要杀他的人震得及中陡然一阵晕眩。最后帮主被亲爹救了,爹救儿子天经地义,更别说他爹也是神化般的人物,当年秒杀中原武林21位高手,乔帮主这一战,过了七八天,伤口已好了小半。比之令狐冲可经多了,令狐冲被封不平刺了一剑,就引发了长达20万字的悲惨经历。帮主第二次遇险,是被阿紫下毒,但之后的待遇:“好在众亲兵敬他英雄,看守虽绝不松懈,但好酒好饭管待,礼数不缺。萧峰放怀痛饮,数日后铁笼旁酒坛堆积。”可见帮主第二次遇险,除了行动没了自由外,也没受什么委屈。


    2楼2014-01-02 10:51
    收起回复
      书中除了扫地僧外,再无一人比得上帮主之英雄气概。天山神姥有落难的时候,李秋水最终死于宿敌之手。至于其他人,乔峰一跟四大恶人碰面,轻易便令其折服,与丁春秋相比,三掌救下阿紫,令庄聚贤望尘莫及又莫及,跟慕容复比,先借用王姑娘的话,“这位乔帮主武功如此了得,我表哥跟他齐名,可是,可是我表哥的武功,怎能。。。怎能。。。”而后正式碰面后,慕容复先是小人行径二敌一,有了如此铺垫,乔帮主为救义弟向他出手也合情合理,虽是偷袭,但一招便制住了慕容复,看着大快人心。
      为了烘托帮主之光辉形象,书中甚至没有对帮主的武功有一翻系统的论述,任何招数到了帮主手里,便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如上种种,点明了书中帮主的形象,也说明了作者的用意。电视剧无论如何改编,决不能降低帮主的档次,个人认为,这是评判改编好与不好的一个主要标准。


      3楼2014-01-02 10:51
      收起回复
        进入正题之前,先来前菜,说说13版两任帮主的形象。
        先看原著(修订版):“这人身材魁梧,三十来岁的年纪,身穿灰色旧布袍,已微有破烂,浓眉大眼,高鼻阔目,一张四方国字脸,颇有风霜之色,顾盼之际,极有威势。”
        演员外形与主角的契合,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差距如果不是太大,并不应该成为电视剧的糟点。钟SIR身高足够,身材和脸庞略瘦,除此之外,浓眉大眼之类,还都符合,所以造型师给钟SIR整的披发,还有比较宽松的服饰、围巾,让钟SIR整体看起来更宽阔些,基本也符合书里的描述。
        有人对13版帮主服饰吐糟,说副帮主一身锦袍,帮主却披着破布上场。
        天龙里没有对丐帮内部构成做说明,但在《射雕》里有解释,丐帮分污衣派和净衣派,污衣派就是乞丐出身的人,净衣派是江湖上成名的人物,由于仰慕丐帮声名,跟丐帮朋友志同道合,才加入丐帮,平素生活与常人无异,在丐帮高袋子弟中,净衣派较多,而丐帮本身,自然是以污衣派为主。且不说乔峰的师父出身哪一派,但作为帮主,从逻辑上讲,服饰应该以污衣派为标准。
        此外,钟SIR的脸上做了风吹日晒的红血丝样,也更符合书中“风霜之色”的描述,这在其他版中少见。
        因此从形象上看,造型师已经在尽量把钟SIR往帮主靠拢。
        下面进入正题。


        4楼2014-01-02 10:52
        收起回复
          (1)入场
          原著中,杏子林自然是有杏花的,段誉一眼望去,但见杏花开得灿烂,云蒸霞蔚,半天一团红花,心想:“人道‘杏花春雨江南’,果真不虚。宋祁词‘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个‘闹’字,果然用得好。
          13版无林无杏,不过好在放了块牌子标示了杏子林。
          杏子林有没有杏花不算太重要,杏子林一来是为了段誉心里想着两句诗,来间接描述段誉喜文不喜武的性子,后面有两处景物描写,将美好的事物与残酷的现实作对比。由于电视剧容量有限,剧里没把段誉的诗讲出来,杏子林的一段在书里是持续到第二天凌晨,但剧里是半天完成的,所以有杏无杏并不重要了。
          没有了杏子林制肘,13版选取了更开阔的空间,一方面更有利于武打动作的设计,另一方面,也形成一种更宏大的场景。
          帮主走进杏子林一段,先取远景,采用一种虚化的手段(不知道是什么术语,反正大家看了都懂的),同时配以古曲风格,更能烘托出英雄气概。
          书中段誉跟王姑娘相见,王姑娘虽然给段誉瞧得羞涩,但心里并无不悦之意,可惜这一点版有喜无羞。不过段誉已经变成搞笑萌娃,王姑娘的性子也得朝阳光灿烂这方面改去。
          13版阿朱英姿勃勃,个子又高,要不是服饰相同,跟阿碧比,简直就是主仆。当然,阿朱阿紫的情节尚未展开,对演员演技的评判为时尚早。
          有人评论说阿朱看帮主入场时间太长,其时也还好了,当时大家都盯着帮主看,只不过镜头给了阿朱罢了,想想,没有电视电脑的年代,难道看到一个大人物,不盯着看才怪呢。


          5楼2014-01-02 10:52
          收起回复
            书中包不同喜欢斗嘴,风波恶喜欢打架,但两个人内心明是非重情义,堪称大丈夫也,到最后,慕容复杀了包不同,手下分崩离析,令人唏嘘,小说内涵升华。我不知道13版后面会怎么改,但我估计,如果包不同同样被杀了,估计引发的同情心必定少了许多。
            由这一段看编剧,要么不是金迷,要么就是太赶工了,即便前面情节改了,也应该有补救的方法,将包、风二人的性格体现出来。个人认为,包风二人相关桥段,是杏子林这一段主要败笔之一。
            13版乔帮主成了慕容复直接证人,这种改法我是认可的,因为原著中帮主的推断在一定程度上不成立,慕容复虽然不是凶手,却是真小人。《天龙》这本书,场面恢宏、情节波澜壮阔是优势,但就结构和逻辑的严谨性上,其实是比不得《笑傲》和《倚天》。证明慕容复是凶手的是武功,证明慕容复不是凶手的是他两个手下是豪杰。这两个证据相比,前者显然比后者更有说服力。
            只不过这么一改,后面帮主看到风波恶跟挑粪农的那一段就没用上,情节衔接比较生硬,这是后话。
            包不同、风波恶的这一场乱斗,13版天上地下的,打得更多,虽然好看,却无法体现人物性格。武侠玄幻化,视觉效果虽好,但产生一个新问题,随便一个级别的高手都能打到天上去,混乱了武功高下的排序,让人看着逻辑也跟着混乱。


            7楼2014-01-02 10:53
            回复
              吸毒这一段书上是陈长老不肯给解药,书上讲乔帮主脸上微有不悦之色,陈长老才不得已给了解药。而13版因为情节改了,乔帮主在这之前跟四大长老已经有了碰撞,因为说话语气一上来就比较急促,情节合理,但帮主被陈长老轻斥一句,帮主仍然有替风波恶吸毒,虽然体现帮主的仁义,但对乔峰整体如山之巍巍的形象略有损害。
              书中讲到:
              乔峰见王语嫣等三个少女脸色惊惶,想起陈长老所饲彩蝎毒性厉害,也不知“女子不能吸毒”之言是真是假。他若命属下攻击敌人,情势便再凶险百倍,也无人敢生怨心,但要人甘冒送命之险去救治敌人,这号令可无论如何不能出口,当即说道:“我来给风四爷吸毒好了。”说着便走向风波恶身旁。
              可见帮主这里既有仁义情怀,也顾忌到了帮主的身份。剧里这一点并没有完全表现出来,有些遗憾。
              讲到这里,不得不提提苦情戏与武侠戏的区别,苦情戏通过主角受苦来体现主角的美好品性,但武侠戏往往要通过主角的成就来体现主角的美好品性。这一条,似乎大多数武侠剧编剧都不懂得,时不时的将武侠剧用苦情戏去套一套。
              13版段誉这一段多添了几句话,个人觉得相对省略的内容,没有太大必要,毕竟前面段誉的内容已经够多了,13版为此拼命添加帮主的戏份,其实双方都省省,可能更好。
              书中风波恶的毒伤在手上,剧里改成脸上,不知道用意何在。
              13版帮主化解两方的争斗这段武打动作太漂亮了,实在好看,不过帮主出手较重,意境与原著略有不符。不过为了视觉效果,这段改动也算值得,什么事都不可能两全。
              风波恶最后连刀不也要了,不知道这样安排是何用意。帮主最后折刀,折的是不是风波恶的刀,我没看清,回头再仔细看看。


              8楼2014-01-02 10:54
              收起回复
                赶上直播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1-02 10:56
                回复
                  杏子林一场戏给小哇点赞!眼神很到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1-02 10:59
                  回复
                    窝觉得这戏的选景太随便,来来回回就那几个地点,画面感差很多,这点03版就做的很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1-02 11:01
                    收起回复
                      喜欢杏子林这段,拍的非常尽心,情绪一直被我大帮主牵动,入戏太深,导致我非常想拍死丐帮一些神经病


                      12楼2014-01-02 11:20
                      收起回复


                        14楼2014-01-02 11:47
                        回复
                          讲到这里,再额外说点,武侠小说是“成人的童话”,拍成电视剧时,一定要把“童话感”拍出来。你拍个武林大会,冷眼看和梁山好汉团聚没啥区别,这就完全失败了,不管你如何忠于原著。书是靠意境,大侠一刀制胜是很爽快的,你可以在脑海中一遍遍想象这一刀是怎么砍的,但电视剧靠画面,如果真的只拍了一刀也未必合适。
                          前面漏了一点,帮主碰到慕容复的事,前面已经跟手下讲过了,但似乎到了杏子林大家一齐失忆,又重新说了一遍。其实旧事重提也完全可能,只能台词衔接好就行了,总之感觉这是个低级错误。


                          15楼2014-01-02 13:20
                          回复
                            (3)全冠清的谋反
                            书中全冠清明明是“相貌清雅”,13版全冠清并不丑,但那两绺头发,真不让人待见。前面全冠清做为赌徒,被人差点逼得妻离子菜,感觉猥琐之极。不过杏子林一出场,倒给了他重量级人物才有的待遇,配乐,远镜头,兵器换手之类的细节,身后跟了一堆人,简直一黑帮大哥大形象。
                            书中对全冠清的描述是“话不失恭敬,但神色之意咄咄逼人,丝毫没有下属之礼”。剧里咄咄逼人的感觉确实演了出来。杏子林里,全冠清气场十足,无论是台词声音,还是眼神的拍摄,真真都是一狠角色。演员气场不错。
                            13版白世镜前面出场很多,似乎一胆小懦弱之人。但在杏子林里,该演员将执法长老应有的气势演了出来,虽然跟书上“面无表情、铁面无私”的描述不完全一致,但总体也不错。


                            16楼2014-01-02 13:20
                            收起回复
                              书中讲全冠清的武功不逊于四大长老,乔帮主倒纵至其身旁,偷袭,并点其哑穴,可惜由于拍摄角度的事,这里表现得并不是很清楚,我不知道从没读过书的人能看懂吧。
                              书中讲帮主通过将四大长老介绍给段誉而缓解剑拔弩张的形势,13版是帮主通过一手神功解决的。可能因为要简化情节,或者编导认为帮主通过武力压制叛变也很合理。这一点见仁见智了。
                              四大长老的转变,书中是通过帮主关于风波恶和粪农的一段故事来承接的,(也可以算上介绍段誉那一段),有理有据,而13版则帮主的一番大义凛然的话,另外加上全冠清在船上放了硫磺,四大长老感觉到不妙,这才翻然悔悟。电视剧相对而言显得有些生硬。
                              书中,四大长老除了陈长老外,宋、吴、奚三位长老交情都不错。能让朋友折服固然难得,但让不是朋友的人也折服,更是难得。
                              原著有这么一段:
                              陈长老脸色极是难看,喃喃地道:“懦夫,懦夫!群起一战,未必便输,可是谁都怕了乔峰。”他这话确是不错,当全冠清受制之初,参与密谋之人如立时发难,乔峰难免寡不敌众。即是传功、执法二长老,大仁、大义、大礼、大信、大勇五舵主一齐回归,仍是叛众人数居多。然而乔峰在众人前面这么一站,凛然生威,就此谁也不敢抢出动手,以致良机坐失,一个个束手就缚。待得奚宋吴三长老都被绑缚之后,陈长老便欲拚死一战,也已孤掌难鸣了。他一声叹息,抛下手中麻袋,让两名执法弟子在手腕上和脚踝上都绑上了牛筋。
                              事实上,陈长老说别人,也未必不是说自己,他当时也没敢带头振臂一呼,由此可见帮主神威。


                              17楼2014-01-02 13:2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