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栻吧 关注:72贴子:746
  • 5回复贴,共1

张栻与孝宗谈论王十朋的时间考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据罗大经(1196-1252后)《鹤林玉露》之(南轩辨梅溪语)载:南轩以内机入奏,引至东华门。孝宗因论人才,问王十朋如何。对曰:“天下莫不以为正人。”上曰:“当时出去,有少说话待与卿说。十朋向来与史浩书,称古则伊、周,今则阁下,是何说话?”对曰:“十朋岂非谓浩当伊、周之任而责之乎?”上曰:“更有一二事,见其有未纯处。”对曰:“十朋天下公论归之,更望陛下照察主张。臣父以为陛下左右岂可无刚明腹心之臣,庶几不至孤立。”上曰:“刚患不中,奈何?”对曰:“人贵夫刚,刚贵夫中。刚或不中,犹胜于柔懦。”上默然。盖史直翁与张魏公议论不同,梅溪则是张而非史者也。故上因直翁之说而有是言。上又尝曰:“难得仗节死义之臣。”南轩对曰:“陛下欲得仗节死义之臣,当于犯颜敢谏中求之。”亦指梅溪而言也。【张栻入对,孝宗论及王十朋,谈话中,孝宗认为王十朋“有未纯处”,说“十朋(1112-1171)向来与史浩(1106-1194)书,称古则伊、周,今则阁下,但后来则攻击史浩”、“但十朋刚而不中(指言官敢任言事之责,但所言之人或事公正欠合理)”,对于孝宗的质疑,张栻作了辩解与回护。】
  孝宗与张栻谈论王十朋的时间,应在隆兴元年(1163)六月十九日后(侍御史王十朋因符离之败上章自劾,权吏部侍郎,不拜,已于六月十九日去国)。
  最大的一种可能是隆兴元年七月:张栻在隆兴元年七月和十月十八日各有一次入都奏事与孝宗见面,乾道六年(1170)闰五月至乾道八年(1172)二月间在临安孝宗身边。然从南轩(张栻)以内机入奏,引至东华门的情况看,孝宗与张栻问对,时间发生在隆兴元年七月的可能性较大,时王十朋刚去职离开京城临安。
  另一种可能是乾道六年(1170)闰五月至乾道八年(1172)二月间:乾道七年(1171)三月,王十朋除太子詹事,廷对时犹极论时事。以疾革许归里第,诏以龙图阁学士致仕。七月,命下而卒。而张栻在乾道六年(1170)闰五月至乾道八年(1172)二月期间也在京城临安,孝宗与张栻问对,也可能发生在乾道六年(1170)闰五月至乾道八年(1172)二月期间。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1-04 12:04回复
    2、隆兴元年(1163)七月间有一次。
      隆兴元年(1163)正月,张浚进升为枢密使都督江淮各路军马。张栻内赞密谋,外参庶务,甚得同僚器重。四月,张浚帅兵北伐,一举攻下灵壁、虹 县,旗开得胜。五月,因邵宏渊、李显忠二将不合,导致符离战败。张栻随父勇往直前坚守盯眙,北渡淮河进入泗州前线,抚劳将士,招集溃兵,重整旗鼓,以备再战。六月,侍御史王十朋受攻击,改权吏部侍郎,不拜,自劾离职回家。七月,孝宗起用汤思退为右相,派卢促贤起用出使金营议和。张浚父子闻息,怒不可遏,派张栻急见孝宗,陈述议和之非,秦劾卢仲贤出卖四州,罪不可赦。浚言仲贤小人多妄,不可委信。同月,孝宗复召张栻奏事,浚附奏云:“自古有为之君,腹心之臣相与协谋同志,以成治功。今臣以孤踪,动辄掣肘,陛下将安用之。”因乞骸骨。孝宗览奏,谓栻曰:“朕待魏公有加,不为浮议所惑。”帝眷遇浚犹至,对近臣言,必曰魏公,未尝斥其名。每遣使来,必令视浚饮食多寡,肥瘠何如。寻诏复浚都督之号。后金帅仆散忠义贻书三省、枢密院,索四郡及岁币,不然,以农隙治兵。浚言:“金强则来,弱则止,不在和与不和。”已而仲贤果以许四郡辱命。朝廷复以王之望为通问使,龙大渊副之,浚争不能得。未几,召浚入见,复力陈和议之失。孝宗为止誓书,留之望、大渊待命,而令通书官胡昉、杨由义往,谕金以四郡不可割;若金人必欲得四郡,当追还使人,罢和议。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1-04 12:05
    回复
      3、隆兴元年(1163)十月二十四日有一次。
        八月八日,诏可复都督江淮军马。是日,宰执进呈,降授特进、枢密使张浚先措置江淮军马,理宜增重事权【初,浚以符离之役降特进,上曰:‘罢枢密使。’宰臣陈康伯奏曰:‘如此却是罢政。’上曰:‘可改都督府为宣抚使。’至是,参赞(官)军事陈俊卿奏:‘降官示罚,古法制,亦其自请。改都督府为宣抚使,恐人情观对,号令不行。’上曰:‘此未可也。’及殿中侍御史周操论:‘官爵者人臣一己之私,有罪随即贬削,乃分之宜。若都督之名,实国家用人之权柄,岂可亦行递减!’上曰:‘此论甚善,可与复都督府。’康伯等奏:‘已有指挥召浚之子栻,候到日降指挥。’上曰:‘善’。翌日,又曰:‘不必候栻来。’故有是诏。】九月一日,江淮都督府奏:‘契勘本府昨来初置江淮宣抚使司,辟置官属。后来改为江淮都督府,近又改为江淮宣抚使司,近降指挥依旧江淮都督府。虽建司开府,前后名称不同,所有一行官属只是就辟改差,又就改差,就改称呼,即非有更替承代之人。欲从朝廷下吏部,将一行官属自初及今应历过月日,并与通理为考任。’从之。
        十月,朱熹应诏到达京城临安。十月十八日,张栻入都奏事,二十四日有旨引见,间以军事入奏,始得见宋孝宗。(张)栻赐金紫,(胡)铨缴奏之,谓不当如此待勋臣子。朱熹是刘子羽义子,仅做过泉州同安县主簿,朱、张第一次会面,讨论主战用兵,二人相见十分投机,谈论的主要话题是张浚入朝为相以及北征等现实军政之事。朱熹后来回忆道:“张魏公被召入相,议北征。某时亦被召辞归,尝见钦夫与说,若相公诚欲出做,则当请旨尽以其事付己,拔擢英雄智谋之士,一任诸已,然后可为。若欲与汤进之(思退)同做,决定做不成。”十月,朱熹入对垂拱殿,向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并面奏三札:一札论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之学,反对老、佛异端之学;二札论外攘夷狄之复仇大义,反对和议;三札论内修政事之道,反对宠信佞臣。但当时汤思退为相,主张和议。朱熹的抗金主张没有被采纳。十一月,朝廷任朱熹为国子监武学博士。朱熹辞职不就,请祠归崇安。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1-04 12:06
      回复
        4、乾道六年(1170)闰五月至乾道八年(1172)二月在临安
          乾道六年(1170)闰五月十七日赴召,张栻诏为吏部员外郎兼权左右侍立官,乾道七年(1171)二月,张栻又除任左司员外郎和侍讲官,专为孝宗讲解《诗经》。乾道七年(1171)三月,虞允文将皇后之女的房弟张说由原知阁门事迁升书枢密院事。张栻夜草疏极谏其不可,旦诣朝堂,质责宰相虞允文。乾道八年(1172)二月张栻出知袁州(今江西宜春),后即辞官回潭州。栻在朝未期岁,而召对至六七,所言大抵皆修身务学,畏天恤民,抑侥幸,屏谗谀,于是宰相益惮之,而近习尤不悦。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1-04 12:06
        回复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1-04 12:07
          回复
            原文作者—— 新浪博客@张浚张栻纪念馆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1-04 12: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