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诗社吧 关注:2,258贴子:338,537

这个,我又来了,这次是平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图片镇楼 且标上标题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1-04 19:54回复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 (shǎng)、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 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 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1-04 19:54
    收起回复
      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是“不 平就是仄”。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1-04 19:57
      回复
        古声古韵神马的……最讨厌了……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4-01-04 19:59
        收起回复
          五绝四种
          【1】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2】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3】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4】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1-04 20:08
          回复
            七绝
            【1】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2】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3】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4】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1-04 20:09
            回复
              【1】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2】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3】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4】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1-04 20:09
              回复
                【1】七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2】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3】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4】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1-04 20:11
                收起回复
                  总结
                  (1)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障碍之一。 这个障碍是查字典或韵书才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 。
                  (2)句末字的读音是辨别平仄的障碍之 二。普通话中不少字由于经过演变,字的发音本身就是错的。这种现象不在少数。
                  (3)音调问题是辨别平仄的障碍之三。 普通话的音调极为不自然,且没有“换调” 系统。这使得诗词的平仄之韵难以体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1-04 20:12
                  回复
                    平仄理论好比把四个班(四声)学生按性 别(平仄)分成男女两类。至于这样的分 法是否平均,不是平仄论者考虑的。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我们要知道四声,必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 构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 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 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 。拿普通话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 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 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 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 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 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
                    ⑴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 平。
                    ⑵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 声。
                    ⑶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⑷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 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 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 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
                    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 声这一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 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北方的入 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 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就普通话来 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 ,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中(从湖南 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不 能详细知道了。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 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 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
                    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康熙字典》前面 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疏藏。
                    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让我们 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 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 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1-04 20:13
                    回复
                      什么字归什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 。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某 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我们特别应该注 意一字两读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字有两 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时也有两 种读音。例如“为”字,用作“因为”、“为了” ,就读去声。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比 现代汉语多得多。试举一些例子:
                      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骑 兵。
                      思,平声,动词,思念;去声,名词,思 想,情怀。
                      誉,平声,动词,称赞;去声,名词,名 誉。
                      污,平声,形容词,污秽;去声,动词, 弄脏。
                      数,上声,动词,计算;去声,名词,数 目,命运;入声(读如朔),形容词,频 繁。
                      教,去声,名词,教化,教育;平声,动 词,使,让。
                      令,去声,名词,命令;平声,动词,使 ,让。
                      禁,去声,名词,禁令,宫禁;平声,动 词,堪,经得起。
                      杀,入声,及物动词,杀戮;去声(读如 晒),不及物动词,衰落。
                      有些字,本来是读平声的,后来变为去声 ,但是意义词性都不变。“望”、“汉”、“看” 字都属于这一类。“望”和“叹”在唐诗中已经 有读去声的了,“看”字总是读去声。也有 比较复杂的情况:如“过”字用作动词是有 时平去两读的,至于用作名词,解作过失 时,就只有去声一读了。
                      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下文我们 就讨论平仄问题。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1-04 20:14
                      回复
                        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仄 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 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 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 思。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 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 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 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 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 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 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 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 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这种平仄的规 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来说,每 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 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 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 ,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 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 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 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 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1-04 20:15
                        回复
                          关于诗词的平仄规则,下文律诗的平仄及 词的平仄中还要详细讨论。先谈一谈我们 怎样辨别平仄。如果你的方言是有入声的 (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 、华南人),那么,问题就容易解决。在 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 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 往也都分阴阳。像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 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 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 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 声,就是了。问题在于你要先弄清楚自己 方言里有几个声调。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 调的朋友帮助一下。如果你在语文课上已 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 ,已经弄清楚了自己方言里的声调,就更 好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 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言里都归 了阳平。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 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属于入声字的 。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 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 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 ;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 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 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 平)才造成辨别平仄的困难。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1-04 20:16
                          回复
                            顶起 嘿嘿 又见万户 的知识贴 这种好机会 不水一水怎么可以?@万户赤藤


                            IP属地:浙江17楼2014-01-04 20:21
                            回复
                              普通话的平仄是错误的,因为它没有入声 ,且“平上去”三者的本音也有不少定位错 误,如“上”字当无去声之音。今日中国南 方地区(譬如吴地江南)的方言则天然有 平仄。平仄是通过音调系统、舒促音来实 现。意义上的普通话和古汉语差别不小, 普通话无入声,而入声是最基本的仄音之 一。入声尚存于一些方言之中,某些地域 的方言实际上天生有平仄。譬如一个“立” 字,普通话为长[i:]音,而一些方言地区 多为短音。
                              但由于普通话普及,普通话不考究古汉语 平仄之韵,甚至完全可以坦诚地说,普通 话无平仄或平仄混乱。故如今平仄音的处境并不太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4-01-04 20: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