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花灵世界吧 关注:6贴子:110
  • 9回复贴,共1

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A
1.APR(急性时相反应): 对炎症和组织损伤的非特异性反应,血浆蛋白质(如α1-抗胰蛋白酶、α1-酸性糖蛋白、结合珠蛋白、铜蓝蛋白、C4、C3、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等)浓度显著升高,而血浆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浓度则出现相应下降,此炎症反应过程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该过程中出现的蛋白质统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PP)。增加的蛋白质称为正相APP,减少的蛋白质称为负相APP。
2.AUC(血药浓度—时间关系曲线下的面积):指以血浆药物浓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会出的曲线所围成的面积,简称曲线下面积。
3.AG(阴离子间隙):是指细胞外液中所测的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之差或AG=(Na+ + K+)-(Cl- + HCO3-)


1楼2014-01-06 23:04回复
    B
    4.表观分布容积(V):指某时间体内存在的药量与该时间血浓度的比值,用V=X/C
    5.BBB(血脑屏障):在血、脑之间有一种选择性地阻止某些物质的“屏障”存在,由脑内毛细血管的内皮及内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基膜及神经胶质细胞突起形成的血管鞘构成
    C
    6.层析分析技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理化性质不同,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能力不同,随流动相移动速度不同而分离的一种试验方法。
    7.催量:在规定条件下,每秒钟催化转化一摩尔底物的酶量。
    8.初级胆汁酸:在肝细胞内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的胆汁酸。
    9.次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在肠管中经肠菌酶作用形成的。
    10.沉淀系数:单位离心力场中粒子移动速度
    11.CL(清除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整个机体或某消除器官能消除相当于多少毫升血中所含的药物,即单位时间消除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
    12.重复性实验:测定试验的随机误差,用于描述方法的精密度。
    13.参考值:指反映总体的观察值
    14.催化常数/转换数(Kcat):表示单位时间内每个酶分子将底物转换成产物的最大值
    15.重吸收: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将原尿中的水和某学溶质,部分或全部转运会血液的过程。
    16.C-反应蛋白(CRP):炎性淋巴因子刺激肝脏和上皮细胞合成,任何感染、创伤、手术都可导致其升高,是系统感染的重要标志物,严重感染时,升高明显。
    D
    17.电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着与它所带电荷相反的方向泳动的现象。
    18.电泳迁移率:单位电场强度下,带电颗粒的电泳速度。
    19.电渗:在电泳过程中,缓冲液相对于支持介质的移动。
    20.电化学分析技术:利用物质的电化学性质,测定化学电池的电位,电流或电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
    21.定值:用决定性方法或几种参考性方法进行测定的测量值。
    22.低血糖:指血糖浓度低于空腹血糖参考水平下限。
    23.胆汁酸的肝肠循环:胆汁酸随胆汁排入肠腔后,通过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在肝细胞内转变为结合型胆汁酸,经胆道再次排入肠腔的过程
    24.胆素原肠肝循环:胆素原被肠黏膜细胞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其中大部分(95%),以原形再排入胆道的过程
    F
    25.分泌或排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将其产生的或血液中的某些物质转运到肾小管腔中的过程
    26.分布:是药物随血液循环输送至各器官、组织,并通过转运进入细胞间液、细胞及细胞器内的过程。


    2楼2014-01-06 23:04
    回复
      G
      27.光谱分析技术:是指根据化学物质的吸收、发射或散射光谱系特点,对它进行性质结构,含量分析的一门技术。
      28.干扰实验:测定方法的恒定误差,分析方法的准确度。
      29.高血糖症:空腹血糖浓度超过7.0mmol/L。
      30.高脂(蛋白)血症:是指血浆中CM、VLDL、LDL、HDL等脂蛋白有一种或几种浓度过高的现象。
      31.工具酶:作为试剂用于测定化合物浓度或酶活性浓度的酶。
      32.国际单位(IU):在特定的条件下,一分钟内使底物转变一微摩尔的酶的量。
      33.广谱肿瘤标志物:在多种肿瘤呈阳性的肿瘤标志物,称为~
      34.GDM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期间发现的糖尿病,包括任何程度的IGT或DM发作,也不排除妊娠前已存在的糖耐量而未被确认者,但已知糖尿病伴妊娠者不属此型
      35.光致发光:许多物质吸收电磁辐射,然后又重新发射出相同或较长波长的辐射,这种现象称为光致发光
      36.高钠血症:细胞外液Na离子浓度<130mol/L
      37.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综合征。临床上以意识障碍和昏迷为主要表现
      38.GFR(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滤液量。
      H
      39.互补色:两种单色光叠加之后呈白色光,此时这两种光互为补色。
      40.回收试验:测定候选方法的比例系统误差,衡量方法的准确度。
      41.宏量元素:指占人体总重量1/10000以上,每人每日需要量在100mg以上的元素。
      42.黄疸: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浆中胆红素含量增高,使皮肤、巩膜、黏膜等被染成黄色的一种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I
      43.IR(胰岛素抵抗):是指单位浓度的胰岛素细胞效应减弱,即机体对正常浓度胰岛素的生物反应性降低的现象
      J
      44.精密度:多次测量结果间的一致程度。
      45.急性时相反应(APR): 对炎症和组织损伤的非特异性反应,血浆蛋白质(如α1-抗胰蛋白酶、α1-酸性糖蛋白、结合珠蛋白、铜蓝蛋白、C4、C3、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等)浓度显著升高,而血浆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浓度则出现相应下降,此炎症反应过程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该过程中出现的蛋白质统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PP)。增加的蛋白质称为正相APP,减少的蛋白质称为负相APP。
      46.巨淀粉酶:血液中淀粉酶(主要为唾液型)与血清清蛋白,多糖类等结合而形成一种高分子量的淀粉酶复合体
      47.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学活性(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48.假肌酐:不是肌酐而能与碱性苦味酸起反应的物质
      K
      49.Km:等于酶促反应的初速率为最大速率Vmax一半所需要的底物浓度


      3楼2014-01-06 23:05
      回复
        T
        86.痛风: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的尿酸排泄减少或嘌呤代谢障碍,导致高尿酸血症,当出现尿酸盐结晶形成和沉淀,并引起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尿酸性尿路结石。
        87.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岛素作用低下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高血糖症。
        88.同工酶:是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89.脱水:体液丢失造成细胞外液减少。
        V
        90.Vmax: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率
        91.V(表观分布容积):指某时间体内存在的药量与该时间血浓度的比值,用V=X/C
        W
        92.微量元素:指占人体总重量1/10000以下,每人每日需要量在100mg以下的元素。
        93.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一类微量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94.危险因素:指个体固有的生理、心理因素或生活环境中的其他因素。它们的存在可促使疾病发生,去掉以后可减缓甚至阻止疾病的发生。
        X
        95.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96.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
        97.血浆特异酶(血浆特异酶):主要指在血浆中发挥特定的催化作用的酶。
        98.血红蛋白氧饱和度(氧饱和度 SO2):血液在一定的PO2下,氧合血红蛋白与全部Hb的百分比。
        99.吸收曲线:以不同波长的单色光作为入射光,测定某一溶液的吸光度,然后以入射光的不同波长为横轴,各相应的吸光度为纵轴作图,可得到溶液的吸收光谱曲线。
        100.血脑屏障(BBB):在血、脑之间有一种选择性地阻止某些物质的“屏障”存在,由脑内毛细血管的内皮及内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基膜及神经胶质细胞突起形成的血管鞘构成
        101.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102.协调效应:蛋白质分子中的1个亚基与其配体结合能影响其它亚基结合的现象
        103.细胞外钙:指存在于血浆及其他体液中的钙
        104.血药浓度—时间关系曲线下的面积(AUC):指以血浆药物浓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会出的曲线所围成的面积,简称曲线下面积。
        105.显性黄疸:胆红素是金黄色色素,当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超过34.2umol/L时,可出现巩膜、粘膜及皮肤的黄染
        106.XC (医学决定水平):对临床结果判断有意义的临床被分析物浓度。
        Y
        107.医学决定水平(XC):对临床结果判断有意义的临床被分析物浓度。
        108.阴离子间隙(AG):是指细胞外液中所测的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之差或AG=(Na+ + K+)-(Cl- + HCO3-)
        109.氧饱和度(SO2 血红蛋白氧饱和度):血液在一定的PO2下,氧合血红蛋白与全部Hb的百分比。
        110.一级反应:根据米-曼方程,当底物浓度[S]<<Km时,V=Vmax[S]/Km,呈一级反应
        111.胰岛素抵抗IR:是指单位浓度的胰岛素细胞效应减弱,即机体对正常浓度胰岛素的生物反应性降低的现象
        112.溢出性蛋白尿(肾前性蛋白尿):血浆中出现异常增多的小分子量的蛋白质,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阈值,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所导致本周蛋白尿、溶血性疾病所致的血红蛋白尿、大面积肌肉创伤或炎症所致的肌红蛋白尿、溶菌酶尿等,又称为溢出性蛋白尿
        113.隐性或亚临床黄疸:若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超过正常值,但不超过34.2umol/L时,肉眼未见黄疸,则成为隐性或亚临床黄疸
        Z
        114.真值:某一物质客观存在的,但永远测不到。
        115.准确度:测定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116.肿瘤:是失去了正常生物调控的异常生长、分化的细胞和组织
        117.肿瘤标志物: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或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或是宿主对肿瘤反应而产生的物质。
        118.治疗药物监测(TDM):以灵敏可靠的方法,检测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应用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指导最适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19.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把生物化学分析中的取样、加试剂、去干扰、混合、保温反应、检测、结果计算、显示和打印,以及清洗等步骤自动化的仪器,称为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


        5楼2014-01-06 23:06
        回复
          按层析原理分类及分离原理
          ①吸附层析法:组份在吸附剂表面吸附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各能力不同。②分配层析法:各组份在流动相和静止液相(固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③离子交换层析法:固定相是离子交换剂,各组份与离子交换剂亲和力不同。④凝胶层析法:固定相是多孔凝胶,各组份的分子大小不同,因而在凝胶上受阻滞的程度不同。⑤亲和层析法:固定相只能与一种待分离组份专一结合,和无亲和力的其它组份分离。
          双缩脲法测体液总蛋白的原理
          两个尿素分子缩合生成双缩脲,可在碱性溶液中与Cu+作用形成紫红色反应物,蛋白质中的连续肽键在碱性溶液中与Cu+作用生成紫红色络合物,因此将蛋白质与碱性铜反应的方法称为双缩脲法(3肽以上才能反应)
          双缩脲法特点?
          特点:该法对各种蛋白质呈色基本相同,特异性和准确度好,精密度好;显色稳定性好,试剂单一,方法简便;灵敏度虽不高,但对血清总蛋白定量较为适用。对蛋白质含量很低的其他体液如脑脊液、胸腹水和尿液等不合适
          总胆固醇测定—胆固醇氧化酶法 原理
          CE+H2O—CEH→FC+FFA②FC+O2—COD→△4-胆甾烯酮+H2O2
          ③H2O2+4-AAP+酚—POD→醌亚胺+H2O
          甘油三酯测定—磷酸甘油氧化酶法 原理
          TG + 3H2O—LPL→3脂肪酸 +甘油;
          甘油 + ATP—GK+Mg2+→3-磷酸甘油 + ADP
          ③3-磷酸甘油 + O2—GPO→磷酸二羟丙酮 + H2O2;
          ④2 H2O2+4-AAP+苯酚—POD→红色醌亚胺 + 4H2O
          IFCC测定CK(肌酸激酶)原理及临床意义
          ①磷酸肌酸+ADP→肌酸+ATP②ATP+G→ADP+6—磷酸葡萄糖③6-磷酸葡萄糖+NADP+→6-磷酸葡萄糖内酯+NADPH+H+。
          意义:主要用于早期诊断AMI。1.AMI时总CK活性升高显著,在梗死后3-8h即升高,10-24h达峰值,3-4d恢复正常2.CK极度升高(>3000V/L)主要见于全身疾病,特别是肌肉疾病。


          6楼2014-01-06 23:06
          回复
            二乙酰—月亏法测定尿素的原理
            尿素可与二乙酰作用,在强酸加热作用下,生成二嗪化合物,在540nm处比色,其颜色深度与尿素含量成正比,二乙酰不稳定,用二乙酰—月亏代替后者,生成二乙酰。
            酶联紫外分析法测定尿酸原理
            尿酸酶将尿酸氧化生成H2O2,在POD作用下使乙醇乙醛在ALDH作用下生成乙酸,同时NAD+转化为NADH,在一定波长下测吸光度,即可求得其含量。
            酶偶联法(速率法)测尿素
            用尿素酶分解血尿素产生氨和CO2,氨在谷氨酸脱氢酶作用下使NADH氧化为NAD+时,通过340nm吸光度的下降值可计算出血尿素浓度。
            血钙测定的原理
            ①邻甲酚酞络合酮法:邻甲酚酞络合酮在PH1.0条件下与钙镁螯合,以8—羟基喹啉消除钙镁离子干扰生成紫红色螯合物。在570~580nm处测定吸光度与同样处理的标准液比较,即可求得钙含量。
            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血清用浓盐酸处理后送入乙炔火焰,基态原子吸收来自来自空心阴极灯的光,用检测器,测定这种吸收,吸收值于火焰中的钙离子成正比,根据吸光值可以求出样品中的待测元素含量。
            糖尿病分为那几型?各型的主要特点?
            1.1型糖尿病 特点: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典型病例常见于青少年。②起病较急。③血浆胰岛素及C-肽含量低,糖耐量曲线呈低平状态。④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伤是重要的发病机制,多可检出自身抗体。⑤治疗依赖胰岛素为主。⑥易发生酮症酸中毒。⑦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特别与HLA某些基因型有很强关联. 2.2型糖尿病 特点:(1)典型病例常见40岁以上肥胖的中老年成人,偶见于幼儿。(2)起病较慢。(3)血浆中胰岛素含量绝对值并不降低,但在糖剌激后呈延迟释放。(4)胰岛细胞胞浆抗体等自身抗体呈阴性。(5)单用口服降糖药一般可以控制血糖。(6)发生酮症酸中毒的比例不如1型糖尿病。(7)有遗传倾向,但与HLA基因型无关。
            DM根据病因分类:
            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①典型的持续的胸痛史。②典型的心电图改变(ST段抬高和Q波出现) 。③心肌酶学的改变。以上三项中的二项阳性可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理想的心肌损伤标志物:
            1.主要或仅存在于心肌组织,含量较高,在正常血液中不存在,可反映小范围的损伤。2.能检测早期心肌损伤,且窗口期长。3.判断预后(估计梗死范围大小)。4.能评估溶栓效果5.高敏感性高特异性
            急性心肌损伤的临床生化诊断
            ①AST:肝脏、骨骼肌、肾脏、心肌含量丰富。RBC、AST含量约为血清10倍,轻度溶血会使测定结果升高,AST不具备组织特异性,敏感性不高。血清单纯AST升高不能诊断心肌损伤,AST诊断AMI敏感性不高、特异性较差。②LD:连续测定LD,对于就诊较迟CK已恢复正常的AMI病人有一定参考价值,LD1/LD2>1作为AMI的诊断指标,但由于机体多处存在LD,单纯检测血清LD特异性较差,LD无法用于评估溶栓效果③CK(肌酸激酶):可用于诊断AMI,可用于估计梗死范围大小或再梗死。④Tn:cTnT:可用于检测微小心肌损伤,用于判定溶栓效果的成功与否,冠状A是否再通,cTnT还通常用于判定AMI的大小。cTnI:是一个十分敏感和特异的AMI标志物,cTnT可用于溶栓后再灌注的判断,cTnT可敏感的测出小灶性可逆性心肌损伤的存在。


            8楼2014-01-06 23:07
            回复
              AMI的诊断标准
              ①典型持续的胸痛史②典型的心电图改变,ST段抬高Q波出现③心肌酶学改变,两次阴性即可诊断。
              紫外分光法测定尿酸(SUA)的原理
              尿酸在一定波长范围内有特异吸收峰,尿酸酶氧化尿酸后,在此范围无吸收峰,测定酶作用前后,产物吸光度差,可计算血尿中尿酸含量。
              酶联比色法测定尿酸的原理
              在尿酸酶的作用下,尿酸氧化生成尿囊素、CO2、H2O2,在POD作用下过氧化氢使酚和4-氨基安替比邻,缩合成红色醌类亚胺,在一定波长下比色测定。
              酚—次氯酸盐显色法(波氏法)测尿素
              尿素酶水解血尿素产生氨,氨和次氯酸盐及酚在碱性环境中作用形成对-醌氯亚胺,后者同另一分子酚作用形成吲哚酚,注在碱性溶液中形成蓝色的解离型吲哚酚。
              糖尿病(DM)的分类
              I型DM(胰岛素依赖型),Ⅱ型DM,其他特殊类型DM,妊娠DM
              糖尿病(DM)诊断标准
              ①HbA1c≥6.5%②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FPG)≥7.0mmol/l(126mg/dl)③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中2h血浆葡萄糖浓度(2h/PG)≥11.1mmol/l(200mg/dl)④糖尿病典型症状(如多尿多饮和无原因体重减轻等),同时随机血糖浓度≥11.1mmol/l(200mg/dl)。⑤未发现有明确的高血糖时应重复检测以确认。
              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IFG)
              ①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FPG)6.1~7.0 mmol/l(110~126mg/dl)②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中2h血浆葡萄糖浓度(2h/PG)<7.8 mmol/l(140mg/dl)
              糖耐量减低(IGT)诊断标准
              ①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FPG)<7.0 mmol/l(126mg/dl)②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中2h血浆葡萄糖浓度(2h/PG)7.8~11.1 mmol/l(140~200mg/dl)
              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三种效应:电荷效应、浓缩效应、分子筛效应
              四种不连续:凝胶孔径不连续、PH不连续、电场强度不连续、缓冲液离子不连续
              室内质控定值分布规律
              ①95%测定值在x±2SD②不能有两个点超过x±2SD③不能有任何一点超过x±3SD④不能有连续5点在x的同侧(违反,定向性改变)⑤不能有连续5点渐升或渐降(违反,趋势性)
              误差的类型和评价实验(表)
              偶然误差:评价试验:①初步试验:批内(或天内)重复性试验②最后实验:天间重复性试验2.恒定误差:评价试验:①初步试验:干扰试验②最后实验:与比较方法对比3.比例误差:评价试验:①初步试验:回收试验②最后实验:与比较方法对比
              计算回收率(代谢)
              基础样品:2.0ml血清+0.1ml蒸馏水。分析样品:2.0ml血清+2.5mmol/L钙标准0.1ml。测定结果:基础样品浓度1.70mol/L。样品分析浓度:2.85mmol/L。计算邻甲酚酞法测定血清钙回收率?加入浓度=(标准液浓度*标准液体积)/(血清体积+标准液体积)。回收浓度=分析样品测定浓度-基础样品测定浓度。回收率=回收浓度/加入浓度*100% ,回收率95%~105%为合格。加入体积不超过样品总体积的10%。
              三种黄疸实验室诊断(表)
              正常:1)血液:①未结合胆红素:有②结合胆红素:无或极微;2)尿液:①胆红素:阴性②胆素原:阳性;3)粪便颜色:棕黄色2.溶血性黄疸::1)血液:①未结合胆红素:高度增加②结合胆红素:正常或微增2)尿液:①胆红素:阴性②胆素原:显著增加3)粪便颜色:加深3.肝细胞性黄疸:1)血液:①未结合胆红素:增加②结合胆红素:增加2)尿液:①胆红素:阳性②胆素原:不定3)粪便颜色:变浅4.梗阻性黄疸:1)血液:①未结合胆红素:不变或微增②结合胆红素:高度增加2)尿液:①胆红素:强阳性②胆素原:减少或消失3)粪便颜色:变浅或陶土色
              理想肿瘤标志物应符合条件
              1.敏感性高;2.特异性高;3.浓度和肿瘤大小相关,标志物半寿期短,有效治疗后很快下降,较快反映体内肿瘤的实际情况;4.浓度和肿瘤转移、恶性程度有关,能协助肿瘤分期和预后判断;5.易于检测(存在于体液特别是血液中)
              急性时相反应(APR):
              对炎症和组织损伤的非特异性反应,血浆蛋白质(如α1-抗胰蛋白酶、α1-酸性糖蛋白、结合珠蛋白、铜蓝蛋白、C4、C3、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等浓度显著)升高或升高,而血浆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浓度则出现相应下降,此炎症反应过程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该过程中出现的蛋白质统称为急性时相蛋白(APP)。在APP时,血浆蛋白浓度超过25%的称为正相ARP,相反降低25%以上的则称为负相APP。正相APR只机体防御机制的一个部分。C-反应蛋白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是提示人体内炎症和组织的敏锐指标
              APR的时相:
              1.C-反应蛋白首先升高;2.12小时内α1-酸性糖蛋白也升高;3. 然后α1-抗胰蛋白酶、触珠蛋白、C4和纤维蛋白原升高;4.最后是C3和铜蓝蛋白升高;5.通常在2~5天内这些APP达到最高值。
              前清蛋白(PA)的临床意义:
              1.作为营养不良的早期指标。2.作为肝功能不全的指标,下降早。3.是负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炎症、恶性肿瘤、创伤等任何急需合成蛋白质的情况下,血清PA均迅速下降。
              高尿酸血症的原因
              也可归纳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方面,原发性包括原发性肾脏排泄尿酸障碍和原发性尿酸产生过多,继发性包括各种肾脏疾病以及引起嘌呤分解过多的疾病。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1. 生物膜对药物的转运(1)主动转运 (2)被动转运;2. 吸收;3. 分布;4. 生物转化;5. 排泄 6.消除.主动转运:指生物膜通过其间镶嵌的某些特异性载体蛋白,消耗能量转运某些蛋白。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首过消除:也称“第一关卡效应”某些药物口服通过胃肠黏膜吸收过程中,及第一次随门静脉血液流经肝脏时,可有部分被肝细胞及胃肠黏膜中酶代谢转化,使进入体循环的量减少的现象。分布:是药物随血液循环输送至各器官、组织,并通过转运进入细胞间液、细胞及细胞器内的过程。生物转化:是机体对药物进行的化学转化、代谢。排泄:是药物及其代谢物排出体外的过程。消除:药物的生物转化和排泄的统称。药物排泄的主要途径为经肾脏随尿排出。
              临床生化试验方法分级及用途
              ①决定性方法:发展和评价参考方法及一级标准品定值。②参考方法:a常规分析中应用b鉴定常规方法和二级标准品定值③常规方法,用于常规工作。
              变异指数得分VIS
              VIS≤400时,VIS=VI;VIS>400时,VIS=400;VIS>200时,存在不可接受的误差;VIS=400时,对临床诊断有严重影响。
              室间质控评价标准
              WHO:VIS<50优秀,<100良好,<150及格。中国:VIS<80良好,<150及格。
              标准品分级和应用
              ①一级标准品(原级参考物):矫正决定性方法,评价和校正参考方
              法。②二级标准品(次级参考物):常规方法的标化或为质控物定值③质控物:室内质量控制
              实验方法及用途
              ①决定性方法:发展和评价参考方法及一级标准品定值。②参考方法:a常规分析中应用b鉴定常规方法和二级标准品定值③常规方法,用于常规工作。


              9楼2014-01-06 23:08
              回复
                测定体液总蛋白六种方法的意义
                1.凯氏定氮法:根据蛋白蛋白质平均含氮量16%计算浓度。2.双缩脲法:蛋白质中的肽键(-CONH-)在碱性溶液中能与Cu2+作用产生紫红色络合物,因至少含2个-CONH-基团才能与Cu2+络合,故三肽以上才能反应,在体液中小分子肽含量极低。3.酚试剂法:蛋白质中酪氨酸和色氨酸能还原磷钨酸-磷钼酸为钨蓝和钼蓝,呈蓝色反应。4.紫外分光光度法:芳香族氨基酸在280nm处有吸收峰5.染料结合法 6.比浊法 基于某些酸如三氯乙酸、磺基水杨酸等能与蛋白质结合而产生微细沉淀,由此引起的悬浮浑浊度大小与蛋白质的浓度呈正比。
                清蛋白临床意义
                清蛋白(ALB)的临床意义: 1.清蛋白合成不足:①急性或慢性肝脏疾病;②蛋白质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2.清蛋白丢失: ①由尿中丢失(肾病综合症、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SLM肾病);②胃肠道丢失(肠道炎症性疾病);③烧伤及渗出性皮炎时皮肤丢失。3.清蛋白分解代谢增加:组织损伤或炎症时4.清蛋白的分布异常:如肝硬化导致门脉高压时5.无清蛋白血症
                理想肿瘤标志物应符合条件
                1.敏感性高;2.特异性高;3.浓度和肿瘤大小相关,标志物半寿期短,有效治疗后很快下降,较快反映体内肿瘤的实际情况;4.浓度和肿瘤转移、恶性程度有关,能协助肿瘤分期和预后判断;5.易于检测(存在于体液特别是血液中)
                血浆脂蛋白种类分布(表)
                电泳位置:CM:原点;VLDL:前


                11楼2014-01-06 23:11
                回复
                  .主要脂质:外源性TG;内源性TG;内源性TG、CE;CE;PL;CE、PL。3.主要载脂蛋白:AI;B100;B100;B100;AI;(a),B100。4.合成部位:小肠黏膜细胞;肝细胞;血浆;血浆;肝、肠、血浆;肝细胞。5.功能:转运外源性TG;转运内源性TG;转运内源性TG;转运内源性TG;逆向转运CE;空
                  天冬氨酸转氨酶及丙氨酸转移酶(ALT AST)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1.急性病毒性肝炎ALT与AST均显著升高。2.慢性病毒性肝炎转氨酶轻度上升(100-200)或正常。3.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氯丙嗪、异烟肼、利福平、某些避孕药等 )、脂肪肝、肝癌等非病毒性肝病,转氨酶轻度升高或正常。4.肝硬化时转氨酶活性取决于肝细胞进行性坏死程度。终末期肝硬化转氨酶活性正常或降低。5.肝内、外胆汁淤积,转氨酶活性通常正常或轻度上升。
                  临床意义:AMI发病6-8h即升高,48-60h达高峰,4-5d恢复正常。由于AST在AMI时升高迟于CK,恢复早于LD,故目前诊断AMI价值不大。急性肝炎,AST升高程度不及ALT;慢性肝炎,特别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时,AST升高程度超过ALT。
                  肿瘤定义临床特征
                  定义:是失去了正常生物调控的异常生长、分化的细胞和组织。临床特征:一是肿瘤的转移特征,二是早中期肿瘤无症状
                  肿瘤标志物按本身性质常分类哪几类
                  1.酶和同工酶类;2.激素类;3.胚胎抗原类;4.特殊蛋白质类;5.糖蛋白类;6.癌基因蛋白类;7.其他肿瘤标志


                  12楼2014-01-06 23:12
                  回复
                    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小精灵,他们聪明有魅力


                    13楼2014-03-13 22: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