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心吧 关注:8贴子:733
  • 14回复贴,共1

【东风-国之利器】东风势必压倒西风!—1(开篇)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开篇导语:导弹是一我们国家施行战略战术的一大利器
导弹什么是导弹呢?-导弹便是一种可以指定攻击目标,甚或追踪目标动向的飞行武器

也可以看做是“导向性飞弹”的简称,是一种依靠制导系统来控制飞行轨迹的可以指定攻击目标,甚至追踪目标动向的无人驾驶武器,其任务是把战斗部装药在打击目标附近引爆并毁伤目标,或在没有战斗部的情况下依靠自身动能直接撞击目标,以达到毁伤效果。简言之,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路线,并导向目标的武器。


IP属地:宁夏1楼2014-01-12 17:51回复
    原帖地址:http://tieba.baidu.com/p/1609047178
    http://tieba.baidu.com/p/1609494479 (第二篇)
    http://tieba.baidu.com/p/1614159412 (第三篇)
    这是本系列的开篇之作,另外两篇将在后续发放。
    在此谢过原作者的慷慨与无私,为我等迷茫小白科普知识。


    IP属地:宁夏2楼2014-01-12 17:54
    回复
      1.在导弹的制导的分类上通常有两类,一种是讯号传送媒体的不同,如:有线制导、雷达制导、红外线制导、雷射制导、电视制导等。另外一种分类是导弹的制导方式的不同,如:惯性制导、乘波制导、主动雷达制导和指挥至瞄准线制导等。
      2.按照导弹的作用分类可以简单地分为战略导弹和战术导弹。
      3.导弹的分类原则是由两个部分所构成:发射的载具的特性与攻击的目标性质。
      4.发射的载具的特性包括:空射,面射,潜射等。攻击的目标性质包括:对空,对面,对潜。把这两项原则合并在一起就是目前最常见的各类导弹的分类系统。


      IP属地:宁夏3楼2014-01-12 17:55
      回复
        1960年11月5日在荒凉罗布泊腹地,虽说已是深秋但也难以掩饰空气中的燥热沙漠腹地昼夜温差极大!但就是在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中驻守着一批非同寻常的人。他们头顶的红星是那样的闪耀,深邃而又坚定地目光无时不刻的在昭示着他们心中的大国梦想!



        IP属地:宁夏4楼2014-01-12 17:55
        回复
          1960年11月5日 这一天平静而不平凡! 早上的起床号角响起后 ,大家的脸上洋溢着激动地目光。因为我们今天终于要发射自己生产制造的导弹了!其实早在1960年9月10日,这批不平凡的中国军人第一次在自己的国土上,用苏联专家认为会爆炸的中国自己生产的国产燃料,成功地发射了一枚苏制P-2导弹。 这已经是莫大的鼓舞了!
          然而早在1958年 陈毅将军严肃地说:"我们炮击金门,人家说是蚊子叫,听不见。如果我们的导弹上天了,原子弹响了,那就不是蚊子叫,而是老虎叫,狮子吼,人家才买账哩!"陈毅这段含意深刻而又趣味盎然的讲话,对国防科研以及导弹部队建设,都起了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至今仍在我军官兵中广泛流传。


          IP属地:宁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4-01-12 17:56
          回复
            导弹已架上了发射塔燃料也已加注成功。全员撤至安全地带。10.9.8 .......3.2.1发射!随着发射口令的下达这枚带着无数人血汗和辛苦劳作的结晶拖着长长的尾焰飞向了她该去的目标靶场!中国人的大国梦想由此正式起航!我们也有导弹了!在发明火药技术的国度上第一次飞起了他们自己制造的的导弹!


            IP属地:宁夏6楼2014-01-12 17:56
            回复
              技术参考:东风-1短程弹道导弹是仿制原苏联的R-2导弹而成,其原型是纳粹德国研制的V-2火箭。1957年,苏联赠送给中方2枚R-2型导弹,其中一枚留作研究,一枚进行仿制。1960年11月5日,东风-1短程弹道导弹首次进行了成功的试射。东风-1采用单级液氧加酒精等液体燃料推进剂,最大射程600公里,弹重20.5吨,命中误差在千米以上。
              技术参数:
                推进剂:单级液氧+酒精等液体燃料。
              射程:600公里。
              弹长:17.7米。
              弹径:1.65米。
              弹重:20.5吨。
              弹头:常规高爆炸药。
              制导:惯性+无线电。 精度(CEP):数公里。


              IP属地:宁夏7楼2014-01-12 17:56
              回复
                中国政府于1956年8月作出了从苏联引进导弹技术的决定。紧接着,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李富春访问莫斯科,向苏联政府提出技术引进问题。作为"老大哥"的苏联,既要显示做大哥的姿态,又不愿毫无保留地坦诚相助,回答是如此婉转:搞导弹技术,必须从培养干部入手,苏联可以接受50名留学生,帮助中国培养专业人才。
                  中国人民在焦虑中度过了一年的时光,世界风云的变化促使苏联在新技术出口方面出现了松动迹象。党中央把握这一有利时机,派出访问团再度访苏。1957年9月,以聂荣臻元帅为团长,陈赓大将、宋任穷上将为副团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莫斯科,同别尔乌辛科·涅夫为首的苏联政府代表团进行了35天的谈判,于10月15日达成了协议,
                签订了苏联在火箭和航空等新技术方面援助中国的协定,简称《十月十五日协定》,又称《新技术协定》。协定规定:苏方在1957年底向中国送交第一批P-2型地对地导弹及一个导弹营的地面设备与技术资料。同时,由苏方派导弹部队官兵来华,向中方讲授导弹使用技术。


                IP属地:宁夏9楼2014-01-12 17:58
                回复
                  中国政府于1956年8月作出了从苏联引进导弹技术的决定。紧接着,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李富春访问莫斯科,向苏联政府提出技术引进问题。作为"老大哥"的苏联,既要显示做大哥的姿态,又不愿毫无保留地坦诚相助,回答是如此婉转:搞导弹技术,必须从培养干部入手,苏联可以接受50名留学生,帮助中国培养专业人才。


                  IP属地:宁夏10楼2014-01-12 17:58
                  回复
                    中国人民在焦虑中度过了一年的时光,世界风云的变化促使苏联在新技术出口方面出现了松动迹象。党中央把握这一有利时机,派出访问团再度访苏。1957年9月,以聂荣臻元帅为团长,陈赓大将、宋任穷上将为副团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莫斯科,同别尔乌辛科·涅夫为首的苏联政府代表团进行了35天的谈判,于10月15日达成了协议,签订了苏联在火箭和航空等新技术方面援助中国的协定,简称《十月十五日协定》,又称《新技术协定》。协定规定:苏方在1957年底向中国送交第一批P-2型地对地导弹及一个导弹营的地面设备与技术资料。同时,由苏方派导弹部队官兵来华,向中方讲授导弹使用技术。
                      巧借《新技术协定》之东风,中央军委于1957年11月作出决定:由军委炮兵和以钱学森为院长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共同负责组建""炮兵教导大队",隶属军委炮兵编制,业务上由第五研究院领导。全大队计划共编421人,分别从炮兵、五院总部及其他军兵种精选出来。大队编有大队司令部,内设诸元准备科、翻译科、通信科、特种兵器科等业务部门,下辖指挥连、发射连、技术连、推进剂运输连。大队执行师职权限,所有职位均高配一至三级。大队长孙式性、政委宋杲均为师级军官。下属营、连、排分别依次高配。连操作手也由干部担任。所有参训人员都具有觉悟、文化、级别、事业心等特点,可见这支部队何等重要。


                    IP属地:宁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3楼2014-01-12 18:03
                    回复
                      1957年12月24日,一辆从莫斯科出发的专列抵达北京。车上除102名苏联火箭技术人员外,还有一份苏联“还给”中国的厚礼--两发P-2近程地地导弹。
                      为什么说是还呢?因为在在史书上记载着200年前,火箭故乡  的中国康熙皇帝曾送给俄国沙皇两箱古代火箭;200年后苏联“老大哥”又将两枚现代火箭送给了中国这位“小弟弟”。1958年4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IP属地:宁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楼2014-01-12 18:43
                      回复
                        【信任意味着荷求,为了党和国家利益,我们舍弃个人的一切!】
                        那时,P-2型导弹虽说已从苏军的战斗序列中退出了现役,但对中国军人来说,仍然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炮兵教导大队的业务领导钱学森院长说:"P-2型导弹是苏联第一代产品,谈不上先进,但对我们来说,毕竟有了教学实物,可使我们少走弯路,我在美国就没看到这样的实物,要好好学!"
                          1958年1月11日,炮兵教导大队第一期训练班举行开学典礼,全大队所有干部和学员,以及苏军官兵都参加了大会。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炮兵参谋长陈锐霆到会讲话,号召大家一定要把苏联先进技术学到手!
                        参加训练的学员共533人,另有总参作战部、总后军械部、空军、军事工程学院和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见学人员150人,分成23个专业教学组,采取按职对口教学的方式,由苏军导弹营官兵直接任教。
                        训练期间,国防部副部长陈赓,训练总监部部长肖克,总政肖华主任、甘泗淇副主任,曾先后来大队视察,并及时解决了教学器材、文化生活以及专家用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极大地鼓舞了官兵们的教学热情。受训的3个月,正值严冬季节,寒风刺骨,尤其夜间操作,又累又冷但受训人员明白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人人心里像有一团火。为了祖国不再受人欺侮,为了全国人民能够把腰杆挺直,他们不顾疲劳,坚守岗位,一丝不苟地投入到训练工作之。
                        教导大队的保密措施和组织纪律是非常严格的。听课人员每人发有好几个证件,进大门、进课堂、出入保密室、进出发射场等,均需验证学习笔记和教材,一律不准带出课堂各专业之间不准相互打听大队的工作性质、驻地位置,绝对禁止外传通信地址用信箱代号北京籍的同志不得回家......
                          还有一些规定简直成了让人难以理解的苛求,但学员们说:"信任意味着荷求,为了党和国家利益,我们舍弃个人的一切!"


                        IP属地:宁夏15楼2014-01-12 18:59
                        回复
                          首次点火的成功!
                            1958年3月15日,训练课程进入到综合操作阶段。在燕山脚下,一批中国军人的精英,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导弹初级点火训练。这一关通过后,他们就基本掌握了导弹发射技术。因此,人民解放军的将帅们对此十分关切。
                            点火这一天,贺龙、陈毅、聂荣臻3位元帅,以及黄克诚总参谋长、张爱萍副总长来现场视察,并听取了两个多月以来学员们训练情况的汇报。当初级点火取得圆满成功时,3位元帅高兴地站了起来,向大伙鼓掌祝贺。


                          IP属地:宁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楼2014-01-12 19:00
                          回复
                            在训练中,苏联教官要求十分严格。他们大多态度友好,热情、积极地帮助中国学员掌握导弹使用技术。有些文章,在强调中国的自力更生时,往往贬低了苏联的帮助,这是不对的。某些苏联专家设置障碍,那是中苏关系破裂后的必然产物,即便在那样的情况下,许多苏联人依然遵照列宁倡导的国际主义精神,向中国同志传授知识。这片深情厚谊,中国人民应该永远铭记在心!
                              至于苏军教官的缺点,傲慢、狭隘等,那是个人素质的表现。随着训练的步步深入,他们终于发现,中国学员聪明过人。中国军人甘当小学生的好学精神,终于使苏军教官们深受感动。
                              经过3个月的艰苦训练,苏军任教营长沙洛曼丘克上校作了讲评。他说:"中国军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所规定的训练科目,掌握了P-2导弹的战斗使用技能,成绩令人满意。发射连成功进行了两次点火,从弹头结合至点火发射,动作迅速而准确技术连共进行14次单元和综合测试操作,操作速度和精度均达到技术要求推进剂运输连共进行13次酒精加注和6次液氧加注练习,未出任何事故诸元准备科基本掌握了诸元计算技能,能正确指导和协同测地分队实施保障勤务,能较熟练地标绘、制作工作用图和各种战斗文书测地分队,在阵地地域内有两个国家控制点的情况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发射点、瞄准点、气象站和横偏校正站各位置的测量任务,并学会了编制战斗文书气象分队掌握了对气温、气压、风向、风速的探测,学会了用手摇计算机计算弹道风、弹道气温偏差量,能保障对导弹积分仪纵向加速度表放电时间的修正。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十分不容易的,可喜可贺!"
                              在训练的最后阶段,全大队在北京昌平南口地区进行了一次战斗演习,各分队都展开了作业。整个演习搞得相当成功。苏军教官们十分满意。苏军诸元准备科科长基米特良柯高兴得跳起来,在演习的归途中,他特地邀请中方对口学员到酒店举杯同庆。
                              在中苏双方共同努力下,首期训练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苏军的一套人员,培养了中方四套人员,俗称"1:4效应"。这就为中国导弹部队的诞生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1958年4月15日,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的苏军导弹部队官兵,除留下营长沙洛曼丘克上校当顾问外,其余人员全部登上了归国的列车。那趟列车,不是人们想象中始发北京火车站的国际列车,而是停在炮兵教导大队营区铁轨上的专列。惜别场面相当动人:握手、拥抱、热泪,浓缩着中苏人民的深情厚谊。分手时的讲话,更令人终生难忘。他们说:"只要中国需要,我们以后还会再来的!"
                              出于保密,这批苏军官兵在完成对中国导弹部队第一批人员的培训工作之后,悄然离开了中国。事后很长时期内,中苏两国的报刊、电台等,都未披露此事。
                              苏军回国后的一个月里,世界的东方破天荒地出现了"中国导弹部队第一营",又名"地地导弹战斗营"、"教导营"。原炮兵教导大队的技术连连长黄毅、指导员穆洪军,分别成了这个营的营长和政委。谈起这段往事,许多亲历者风趣地说:"第一摇篮第一摇,摇出了中国导弹部队第一营。"


                            IP属地:宁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楼2014-01-12 19:02
                            回复
                              到此中国导弹部队的成立和东风-1的介绍到此结束 以上文字,图片部分来自网络若有错误还望指正
                              【横空出世的中国导弹部队,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下一期预告:东风-2和东风-3型导弹
                              月夜出品,必属精品


                              IP属地:宁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8楼2014-01-12 19: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