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的雨吧 关注:105贴子:41,598
  • 5回复贴,共1

『不一样的雨』货币银行学课程论文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RT。

信用卡与利率


1楼2007-10-31 20:53回复
    央行调研下调信用卡透支利率 
    --------------------------------------------------------------------------------
     
    金羊网 2006-02-24 09:13:38 
     
     
     


    年息高达18.25%的透支利率,有望降至稍高于6%

    新快报讯 据《重庆商报》报道,居民手中的信用卡,有可能在今年变成一张便捷的小额个人消费信贷的通行证,届时,申请小额个人消费信贷,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麻烦了。因为央行正悄然在全国多个地方调研下调信用卡透支利率,目前日息万分之五、年息高达18.25%的信用卡透支利率,有望降低到比一年期短期贷款利率6.12%稍高的水平上。 

    全国多个地方展开调研 

    日前,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一人士透露了这一消息。该人士说,央行的目的是想通过信用卡来带动个人小额消费的增长,从而增加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目前,重庆对此问题的调研已经开始一段时间了。但全国有多少个地方在调研、调研什么时候结束,该人士则没有透露。 

    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一些银行负责信用卡的专业人士。中行重庆分行银行卡部的高鸿说,作为一个消费者,他很希望央行能降低透支利率,目前万分之五的透支利率太高,再加上银行给予的免息最多不足60天,一般人都怕透支。但作为一个银行人士,他则认为“不下调的好,因为可以惩罚那些恶意透支者。” 

    可采用差别利率防止恶意透支 

    “这个担心好办”,某股份制银行信用卡部的人士说,央行可以用差别利率的方式来解决。一是对没有申请分期付款的透支人,可以维持高息,保持万分之五作为“罚息”的本质;二是对利用信用卡透支、分期还款的持卡人,则可降低利率,让信用卡作为一种小额个人信用消费信贷的载体。 

    该人士介绍,现实情况也正是这样。一些股份制银行利用信用卡开发的、在1年内免息分期付款,再收取一定手续费的金融创新,其实就是想绕开央行的这一规定,实质是变相降低信用卡透支的利率标准,鼓励持卡人刷卡消费。 

    该人士说,在信用卡快速发展的今天,已经十多年没变的透支利率标准,非常有必要调整了。


    2楼2007-10-31 20:54
    回复
      信用卡业务|信用卡高利率现象的理论探讨

      内容提要:与资金成本相比,信用卡利率高且相当具有粘性,因此备受争议。本文结合国外研究成果,分别从搜索成本、转换成本、逆向选择以及消费者行为等角度探讨了信用卡的高利率现象,对理解我国信用卡利率行为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信用卡利率 搜索与转换成本 逆向选择 消费者行为 
          一、 引言 
         
        目前,信用卡业务在我国方兴未艾。据中国银联的统计,截止到2005年底,我国信用卡发卡量累计已达4000万张,国内信用卡透支余额将近150亿元人民币,发卡量和透支余额均快速增长。 
        信用卡业务在我国快速发展是与该业务潜在的高利润性分不开的。国际上,信用卡年利率维持在18-23%的水平上,且相当稳定,不随基准利率的变动而变动,表现出了相当的粘性1。目前,我国信用卡贷款日利率为万分之五,换算成年利率则高达18.25%,远高于同时期存款利率,也远高于银行其他贷款利率。 
        可见,信用卡业务的潜在收益是非常高的,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大力推广该业务的原动力。但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银行为什么对信用卡贷款收取如此之高的利率?二是消费者又为何愿意承担较高的信用卡透支成本?对于第一个问题,一个直观的解释是信用卡业务属于无担保的循环信用,因此面临较高的信用风险。此外,信用卡业务还面临黑中介、欺诈、恶意透支等风险。近些年来,韩国、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信用卡危机,似乎也佐证了信用卡业务的高风险性。但这种高风险性是否就足以解释信用卡贷款的高利率现象?事实上,在违约风险比较低的时期,信用卡贷款依然索取了较高的利率。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对信用卡持卡人进行分类。信用卡持卡人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交易用户(transaction user),该类用户主要将信用卡作为一种交易媒介,在宽限期满之前就足额偿付信用卡透支金额,因此不支付利息;第二类客户为便利用户(convenience user),该类客户的透支行为具有周期性,一般只在度假或者消费开支比较大时才透支消费,并支付利息;第三类客户是循环用户(revolver),该类客户一期一期地在信用额度内获取短期贷款透支消费,并承担由此产生的利息和其他费用。目前,我国信用卡客户主要是交易用户,这类客户不为银行带来利息收入。交易客户的行为似乎是理性的,他们不愿承担高额利息。但就循环用户和便利用户而言,二者则愿为其透支行为支付利息,这似乎与理性行为相悖。此外,银行能否通过降息吸引便利用户透支消费?对上述问题,本文将作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 
         
        二、 搜索成本、转换成本与信用卡利率 
         
        一种解释信用卡高利率现象的理论是搜索成本与转换成本理论。Ausubel(1991)认为,信用卡市场上的搜索成本和转换成本主要包括:(a)寻找低利率发卡商所带来的信息成本;(b)申办新卡所花费的时间、精力以及情绪(有可能被拒绝)等方面的成本;(c)较长时间地持有某家银行的信用卡可以获得较高的信用评级(credit rating)和较高的信用额度(credit limit),放弃这些收益而导致的成本;(d)申办新卡与取到新卡存在时滞。转换成本的存在导致了垄断租(monopoly rent)的存在(Klemperer,1987)。因此,持卡人在面临转换成本时,即使银行对信用卡收取较高的价格,也可以将客户锁定。 
        搜索成本与转换成本的存在能否解释信用卡高利率现象,对这一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 
        Ausubel(1991)认为,信用卡市场存在搜索成本和转换成本,但二者是否足以解释信用卡市场持续的高利率现象依然令人怀疑。Berlin 和 Mester(2004)利用Wilde 和 Schwartz(1979)的关于消费者搜索的垄断竞争模型对信用卡利率与搜索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即使美国80年代的消费者面临比现在高得多的搜索成本,但依然不能确定当时较高的搜索成本就是信用卡利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3楼2007-10-31 20:57
      回复

        再次,考察消费者渴望获得的消费水平遭到非预期的冲击时信用卡所起到的保险作用。结果表明,未来的消费支出越不稳定,持卡人的平均透支余额就越高。进一步,将代表冲击的随机变量引入消费者的时间可加跨期效用函数中,考察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问题。结果表明,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将使得现金余额的预期流动性价值(expected liquidity value)与信用卡余额的预期流动性价值的比值为r/i。消费者利用信用卡一方面可使得手中持有的现金较低,另一方面,当渴望得到的消费水平受到冲击时,还可以利用信用卡平滑消费。 
          最后,对信用卡市场的均衡问题进行了研究。先考察单个客户的利润最大化问题。结论是,资金成本的下降有可能使得每家银行拥有的信用卡客户数量增加了,但违约风险也增加了。资金成本的下降仅使得信用卡利率出现了轻微的下调。将分析推广到市场包括多个信用卡利率以及零利润的情形,并按照风险特征对信用卡客户群体进行分组,假设有K组。假设位于第k组的潜在客户受邀申请利率为ik的信用卡,由于转换成本的存在,对于新推出的信用卡来说,如果利率降得不够低,将不能吸引到客户。假设ik-1是紧邻ik的下一个最高的利率,则推出的利率位于ik-1和ik之间时,没有一家银行会有利可图。信用卡市场均衡的结果是,通过竞争,利率以及潜在客户进行均衡配置以后,没有一家信用卡厂商愿意改变利率水平以招揽新的客户,新的进入者也不能获得正的期望利润。这样,两位作者就证实了信用卡市场可以达到竞争性的均衡状态。 
           
          五、小结 
           
          目前,国内探讨信用卡高利率现象的文章并不多见,为此,本文结合国外有关的研究成果对信用卡高利率现象进行了理论探讨。一种观点是从市场结构与摩擦的角度探讨高利率问题,认为信用卡市场上的消费者面临搜索成本与转换成本,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存在垄断租。该观点虽然可以部分解释信用卡高利率现象,但显得有些乏力。另一种观点是应用逆向选择理论讨论信用卡高利率问题,认为降低利率吸引过来的往往是那些信誉不佳、风险较高的客户,因此银行不愿意通过降低利率吸引客户,而往往通过其他竞争手段招徕客户。例如,银行可以通过降低甚至免除年费、提供宽限期或者其他奖励等竞争手段争夺市场。逆向选择理论从发卡商的角度给出了信用卡高利率的一种解释,但有待实践的检验。实际上,提高信用卡利率也有可能招致逆向选择问题。还有一种观点是从消费者理性的角度探讨信用卡利率问题。对消费者而言,信用卡贷款可起到平滑消费的作用。在满足消费开支约束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余额与信用卡余额使其终期财富最大化。当消费者渴望获得的消费水平受到非预期冲击时,信用卡还可以缓解这种冲击,因而具有保险作用。此外,消费者在其他融资渠道匮乏或者交易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也会选择信用卡贷款消费。总之,理性的消费者依然可以利用并接受较高利率水平的信用卡,使其终身效用最大化。 
           

          目前,我国信用卡业务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各商业银行纷纷大力开展该业务 。 但由于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尚未建立,各银行间又缺乏信息共享,因此,信用卡业务的信用风险是比较高的。与国外一样,我国商业银行也面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甚至更严重一些。此时,银行就会索要较高的利息以作为风险补偿。此外,信用卡贷款数目众多,而单笔贷款金额较小,贷款时间又不确定,因此,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管理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在规模比较小的情况下,我国信用卡业务缺少成本优势。 
          就我国消费者而言,其所面临的流动性约束是比较高的。消费者通过信用卡借款,就能够缓解流动性约束。当收入受到冲击时,信用卡还可以起到平滑消费的作用。此外,信用卡所带来的便利收益也是不能忽略的。当消费者发现手边的资金不够时,就可以用信用卡透支消费。总之,我国消费者对信用卡贷款是有需求的。那么,我国消费者是否愿意承担高昂的利息支出呢?实际上,目前我国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都提供了宽限期,消费者在宽限期内还款并不需要支付利息。因此,与利率相比,消费者对年费、宽限期等因素更加敏感。银行通过小幅降低利率未必会招揽来客户,因此更愿意采用其他方式进行竞争

        注: 
           
          1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信用卡市场发生了一些变化,推出了更多的浮动利率信用卡贷款。尽管如此,信用卡贷款利率水平依然很高,如2002年,平均利率在14-15%(Stango,2000;Berlin和Mester,2004)。 
           
          参考文献: 
           
          1. Ausubel, Lawrence M., The Failure of Competition in the Credit Card Marke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1, 81(1):50-81 
          2. Ausubel, Lawrence M., Adverse Selection in the Credit Card Market,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Maryland, 1999 
          3. Berlin, Mitchell and Mester, Loretta J., Credit Card Rates and Consumer Search, 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4,13:179-198 
          4. Brito Dagobert L. and Hartley Peter R., Consumer Rationality and Credit Card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5,103:400-433 
          5. Calem, Paul S. and Mester, Loretta J., Consumer Behavior and the Stickiness of Credit-Card Interest Rat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5, 85(5):1327-1336 
          6. Gross, David B. and Souleles Nicholas S., Do Liquidity Constraints and Interest Rates Matter for Consumer Behavior? Evidence From Credit Card Data,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2,117:149-185 
          7. Gross,David B. and Souleles Nicholas 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Personal Bankruptcy and Delinquency,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02,15:319-347 
          8. Stango, Victor, Competition and Pricing in the Credit Card Market,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00,82:499-508 
          9. Stiglitz, Joseph E. and Andrew Weiss,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1,71:393-409 
          10. 叶德珠,基于时间偏好不一致的信用卡利率结构设计[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8:134-142 
          11. 胡少华,信用卡市场消费者行为研究:文献综述[J],新金融,2005,10:57-62


        6楼2007-10-31 20:59
        回复
          信用卡协议藏陷阱 最高利率可达29%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9日 00:30 新浪财经 
           
            【CBS.MW波士顿12月8日讯】愈来愈多信用卡用户,在收到每月的对帐单时会大吃一惊:利率提高了,每月的还款额度也增加了。

            对信用卡帐户提高收费已经成为行业趋势。愈来愈多信用卡公司在信用卡协议中规定了一项特别条款,当客户毫不相关的帐户出现不慎重行为时(即使客户全额及时支付了信用卡帐户欠款),它们可以合法地提高利率。

           
           
           
           
           
           
            信用卡公司这样做是“鸡蛋里挑骨头”。隐藏在信用卡协议小字印刷内容中的是一种“一般违约条款”。

            下面是此类条款的一个例子,取自10月24日J. P. Morgan Chase旗下Chase Manhattan Bank的信用卡协议:“如果持卡人对任何债权人有延迟付款行为,包括电话和公用事业费用帐单、汽车贷款还款以及诸如此类的应付款项,则可以执行最高利率(28.49%),即使信用卡帐户的欠款及时支付了。”

            在某些情况下,信用卡利率提高引起个人财务上的痛苦是巨大的。最近一份报告中,一位持卡人的最低月还款额度从502美元提高至895美元。对大多数人来说,每月要额外拿出393美元交给信用卡公司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当然,在上述例子中,持卡人帐户内总负债高达6万9000美元,但信用卡负债达到这种程度的显然不会只有这一个。

            不管你欠信用卡公司多少钱,利率提高一倍或两倍对银行帐户的影响最大。

            在节期意识到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一般美国家庭的信用卡负债约为7500至8000美元,但由于购物旺季的来临,节期负债数字通常会上升。

            此外,根据一般违约条款,信用卡负债的上升还会导致信用卡利率提高。联邦法律仅仅要求信用卡公司在提高利率前15天通知持卡人。

            暗藏陷阱的小字条款

            旧金山消费者权益团体Consumer Action资料显示,大约85%的信用卡公司对本帐户还款不及时的持卡人处以惩罚性的高利率,最高达到29.99%。44%的信用卡公司依照“一般违约条款”,对其它帐户还款存在问题的持卡人提高利率。

            了解自己的信用卡是否也存在这样的条款,唯一的途径就是仔细阅读协议中用小字排印的细项,有时候甚至是一小本用非常细小字体印刷的内容。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一拿到它就会立刻丢到一边。

            不幸的是,看起来许多信用卡公司都开始坚持订阅一般违约条款。今年四月,Discover公司告诉持卡人,只要一笔应付款出现延迟,利率就可能提高至19.99%。该公司还声称,保留回溯持卡人过去11个月中是否有延迟付款行为从而提高利率的权力。

            许多消费者认为,这种提高利率的方式是不公平的;但信用卡公司称,当它们认为客户还款风险上升而需要提高利率时,会采取慎重的态度。

            信用卡发行公司的立场是,如果客户属于较高风险的那类--其它帐户付款不及时,那麽它们就需要提高利率以保护自已。

            当然,这种高昂的收费,对于信用卡公司去年利润达到15年来最高水平有利无害。仅在2003年,这个行业的惩罚性收费就达到117亿美元。

            因应对策

            如果你因为一般违约条款而受到信用卡公司提高利率的打击,可以考量以下选择:

            --打电话与信用卡公司协商。解释提高利率和还款额度将导致以后还款更难及时,甚至可能还不起欠款。

            --从信用合作机构获得个人贷款,偿清信用卡负债。当地信用合作机构贷款的利率也许更低。

            --用房屋净值信用额度(home-equity line of credit)偿清并取代信用卡负债。当然,前提是拥有房屋且房屋净值较高。

            --注册信用顾问服务(credit-counseling service)。该服务会将注册人的所有信用卡债务纳入一项完整的债务管理计画。一旦这样,信用卡公司将不得不同意降低注册人的利率,注册人则必须及时偿还所有谈定的欠款。

            --最后,在无其它办法可想时,可以申请个人财务破产。只有在没有所得或资产可以清偿信用卡债务时,才可以采取这种不得已的策略。如果申请破产可能的话,决不要从退休帐户中提款来偿还信用卡债务。退休帐户中的资金是得到联邦法律保护的,可以免受债权人的追索。

            (本文作者:Ray Martin)


          8楼2007-10-31 21:03
          回复
            大学生用信用卡 是方便消费还是在透支未来?http://edu.QQ.com   2005年11月21日 16:02   海峡都市报   银行卡、VIP卡、打折卡、饭卡、图书卡、俱乐部会员卡……打开如今大学生的“荷包”,里面全是各式的卡,买漂亮衣服可以刷卡、去旅行有携程卡、去唱K有会员打折卡,现在大学生的荷包里又可以多了张信用卡,签单消费好不潇洒——— 

            从今年10月开始,福州某商业银行推出一款针对大学生的信用卡。首批施行的有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学院5所高校。该信用卡分为三个档次,本科生最高透支金额为3000元、硕士生为5000元、博士生为8000元,最长免息还款期为50天。可分期付款购买手机、MP3、笔记本电脑等。 


            虽然发放信用卡的银行表示,发放信用卡是为了服务学生。但某银行人士表示,大学生是银行未来的优质客户群体,向大学生发卡,相当于提前培植自己的忠实客户。 


            众说校园信用卡 


            银行卡、VIP卡、打折卡、饭卡、图书卡、俱乐部会员卡,打开大学生的“荷包”,里面全是各式的卡,买漂亮衣服可以刷卡、去旅行有携程卡、去唱K有会员打折卡,现在大学生的荷包里又多了张可透支的信用卡。信用卡的出现,是否助长了超前消费情绪,而变得消费无节制呢?那些贫困学生是否可用信用卡预支金交纳学费?偿还透支的消费款是否也考验了学生的诚信度?对此学生、老师们又有他们的什么看法呢? 


            【支持】 


            考验大学生信用感 


            (福州大学法律系大四 陈锦松) 


            身边办卡的朋友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因为生活费暂时不能满足消费需要,比如看上一款好的MP3,而且价格又便宜,但当前生活费有限又不愿意向朋友借钱,就转而通过银行透支;二是如银行宣称的为了提升自己的信用度,在自己的信用记录上有好的表现而办理,当然这类人并不占多数。 


            学生办信用卡,其实银行在鼓励学生消费。但我以为银行的这一服务并不会改变学生的消费意识,超前消费的学生没有银行卡照样可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 


            信用卡的一个积极的意义就是能一定程度上增强信用感,一些朋友向别人借了钱,有时因为是小钱,没有还钱的意识,但借多了总额就高了,但如果他欠银行500元,都会想尽办法给补上,因为这关乎他的信用记录问题,不想因为这500元影响了以后的就业、贷款买房等等。 


            【反对】 


            比富之风可能乍起 


            (福州大学金融系大四 李丹昀) 


            大学生使用信用卡,或许一部分家境较一般的同学,会利用信用卡去消费一些原本他根本消费不起的东西。大学生用信贷消费就是为了超前享受及时行乐,这样只会加重享乐主义和不切实际的消费文化,而过度追求物质享受会导致整个校园的拜金主义思想,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极度扭曲。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周明伟) 


            贫穷的学生虽能拿到信用卡,但他们在消费时一定会对自己的偿还能力有更多的考虑,而真正使用信用卡的,更多的应该是富家子弟,他们本就花钱阔绰,信用卡可能会更加满足他们的虚荣心与比富之风。 


            【提醒】 


            对它宽容,同时审视自我 


            (福建农林大学人文学院黄旺生副教授) 


            这是银行竞争的结果,服务的是他们的客户,我想最终受益的应该还是客户,至少他们表明了一种姿态,一种为学生服务的姿态这是很好的,能够为学生着想,为学生考虑。 


            但是,学生信用卡的大范围推广其中的一些细节值得讨论和完善,比如银行不仅仅要宣传透支消费的诱惑人之处,也应该强调还款怎么还,还不了有什么后果;不但要说明用途,还要引导不要盲目消费;对于贫困大学生透支垫付学费是件好事,但最长应在50天内偿还,这终究不能解决问题,是否可以考虑延长还款时间;农大有很多农村的穷孩子,对于一些有很强的成人意识学生,他们不愿意再伸手向家里要钱,想靠自己的能力赚取生活费,这样的透支消费是否会使得他们背负起沉重的债务负担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业呢?这些都值得考虑。 


            编后 


            据了解,北京、广州、四川、大连等地都有商业银行向当地高校学生推出“免费”的信用卡。信用卡进高校,商家自有他的目的。今后,可能还会有更多更优惠的信用卡走进高校。快速接受新事物是年轻人的特质。大学生同时也要有一种责任意识,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也是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应该具有独立的意识与理智消费的观念。 


            [责任编辑:bettysun]


            12楼2007-10-31 21: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