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y吧 关注:5,895,164贴子:337,807,283

回复:【开新帖】一个非典型同志的幸福生活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史上最雷人道具,电影《霜花店》:

著名的韩国gay片。
柱子上的字丑也就算了。
问题是内容。
这上面写的是文天祥的《正气歌》。
而王后是元朝和亲来的公主!~
你们懂了么…… 哈哈。
导演故意的吧???
笑死了。~


168楼2014-02-05 18:56
收起回复
    最近在考虑一个问题,做同志,以及出柜值不值得。
    人到中年,考虑的事情就会多一些。
    少年人只一心希望寻找自己的爱,奋不顾身。
    但是一找二十多年,发现:
    自己爱的都是直男,凡是gay都不喜欢。
    自己爱的人,都娶了女人。
    喜欢自己的人,都是自己没什么感觉的。
    在一起,性和爱,都堪堪是聊胜于无。
    自己喜欢孩子,可是身边的这个男人没法生孩子。
    跟一个自己没太多感觉的男人在一起混日子,跟找一个女人有什么区别?
    把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寄放在一个说喜欢自己的男人的嘴里,是多么不靠谱的事情。
    人生还有多少个二十多年,可以让我们肆无忌惮的寻找?
    我们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人么?
    我只喜欢清秀少年,少年终归是要变老的,我们能忍受自己喜欢的人,肥到面目全非,老到惨不忍睹么?
    我妹要跟她丈夫离婚了,也让我思考婚姻的价值。
    找一个男人,跟找一个女人,到底有什么区别?
    当人到中年,失去了少年的锐气,也失去了少年的坚持,反正也找不到自己真爱的男人——或者,曾经有过自己真爱的男人……
    生活还要继续,林中的岔路,在我们面前。
    每个人,都面临选择。


    175楼2014-02-07 09:17
    收起回复
      神父性侵儿童数万名 联合国痛批梵蒂冈不作为
      更新于 2014-02-06 23:52,来源于 央视网
      做老师的、做神父的,是不是都有一些性压抑和性扭曲,乃至性变态?
      性侵儿童事件的多发,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给出解决办法。
      我也喜欢小男孩,但是不明白一点:中年之后,性欲还会那么强么?还不能控制自己,让自己不去侵害孩子么?


      177楼2014-02-07 16:18
      收起回复
        人生为什么这么多戏剧性?!
        我那妹夫居然也喜欢上一个变性人,而且还要因此跟我妹离婚……
        变性人真害人……
        哈哈。 笑死了~


        178楼2014-02-07 19:40
        收起回复
          听说俄罗斯去年6月通过了反同性恋法规。
          不允许宣传同性恋。
          凡俄罗斯公民和在俄罗斯的外国人是同性恋和进行同性恋行为,都可以抓捕。
          冬奥会报道的。


          181楼2014-02-08 09:02
          收起回复
            这届的《中国好歌曲》,你们喜欢哪首歌?
            我喜欢霍尊《卷珠帘》,赵雷《画》,《再见了,喵小姐》。


            182楼2014-02-08 18:52
            收起回复
              有人看《变形计》么? 有人喜欢今年开年的《山路弯弯》韦家三兄妹么?
              我对那些城里的孩子总是没什么感觉,觉得都是被宠坏的富二代。
              而那些农村孩子都是各种好。
              大健就是农村孩子,人大气朴实真诚善良,懂得关心人照顾人。
              偶尔发发小脾气,哄哄就好了。
              小暧昧也是农村的。很懂事。
              我最近认了一个弟弟,我学生,也是农村的,很喜欢他。但是担心他被城市熏坏。


              184楼2014-02-08 20:06
              收起回复



                我笑抽了。哈哈~!


                189楼2014-02-09 19:33
                回复
                  中国冬奥会终于拿了一枚奖牌。
                  男子1500米短道速滑。
                  还真是很意外的一枚奖牌。
                  哈哈。
                  期待女子有更好的表现了。


                  194楼2014-02-10 22:25
                  收起回复

                    韩天宇。 目测这是最好看的一张——美图秀秀过吧?哈哈。


                    196楼2014-02-11 09:04
                    收起回复
                      一个巴掌拍不响。李娜容易误解世界,世界误解李娜的地方只有更多。还记得“不代表国家”的轩然大波吗?李娜固然出言不慎,但如果我们反躬自省,又有多少国人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职业化”吗?中国网球是中国体育罕有的、高职业化程度的项目,集体和个体联系在一起——今天“小花”们都有选择“在国家队”或“单飞”的自由,就是明证。这有多少人了解?
                        至于“个性”,外界的态度本来常常就是“自相矛盾”。一方面,诟病中国运动员个个如模具塑造;另一方面,又对任何出格的言论行为大加声讨。正如李娜在公开场合对姜山的怒吼,一边误解为“河东狮吼”,另一边误解为“不惧传统”。在这些误解中,也有外国友人的贡献。国际媒体乐意将李娜塑造为一个反传统的英雄,强化她个性里和中国社会格格不入的那部分。仔细想,在中国体坛被双向误解的对象何止李娜?中国人不是没有梦,相反,我们“梦”得太大、太好、太完美,几乎把对人生的所有期待都投注到一个个公众人物身上,却常常忘记了要让梦想照进现实。
                        圈内记者知道,在以往很多年,李娜一直跟中国媒体记者关系不太好。或许,当时的李娜有自己的想法,感觉自己没有必要主动讨好媒体——你有你的提问,我有我的回答,干嘛我就得顺着你呢?其实,作为媒体记者,被采访对象反问的事情经常发生。对此,有人调侃,当体育记者还算幸运的呢,体记们幸亏没当娱记采访王菲,你要是在发布会上问王菲:今天的演唱会什么感受?“天后”可能只回答一句——“我的感受凭什么告诉你呀?”不过,现在回过头想想,当年盛气凌人的李娜还曾经真的这么回绝过记者——“我打我的网球,关你啥事呀?”
                        拥有百多年历史的四大满贯公开赛,向来都是网球职业运动员们展示个性的舞台。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的成熟,李娜在加强发球的凶悍和上网封杀的技能的同时,外表上的意志力却变得轻柔了许多,面对有些犀利的提问,她已能克制情绪,做到一一用幽默化解犀利。毕竟体育记者还是自家兄弟,毕竟体育巨星和媒体应该是鱼水关系。
                        一年前,李娜在澳网屈居亚军时,她与白俄罗斯姑娘阿扎伦卡[微博]的那场惊心动魄的史诗对决之后,她对媒体说出了心里话:唯一无法冷静的是决心。一年后的2014年的澳网,一如对她曾经许下的其他承诺,李娜兑现了这句话。相比过去,如今的李娜显得有些出奇的冷静,这让对手感到有些“害怕”。过去在打逆风球时常见的不耐烦的咆哮变得难得一见,她对观众、对媒体的态度也变得前所未有的温和,当央视记者问她“拿到了大满贯,下一步有什么打算”时,李娜机智地回答:“下一步?现在比赛刚刚结束,我先要考虑好好享受当下!”许多人惊异地发现,李娜改变了,她已经开始更多地用善意去解读媒体的问题,当然也毫不掩饰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让争议闭嘴。李娜在蜕变,人们的内心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一方面,四年三进大满贯决赛的频度,令见过世面的所有的观众们在观赛时渐趋淡定,比赛的意义当然也不再会被无限拔高;另一方面,即便是最坚定的专业体育拥趸,如今也已经见证了职业团队对运动员成绩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无论是对李娜的技术转型还是心理调节,卡洛斯都无可替代。而国家与个人关系的命题也逐渐淡出焦点,越多越多的人意识到,即便李娜主观上是在为自己、为奖金打球,客观上同样是在为提升一个国家的体育形象做出贡献,这足以令那些曾经纠结于此的人变得释然。
                        2014年是李娜第三次冲击澳网冠军,也是她第三次冲击自己的心结。令人欣慰的是,在这两个战场,她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中国人有句老话叫“事不过三”,当李娜第三次来到澳网决赛,所有人居然都一边倒地看好她;中国人还有一句老话叫“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李娜是澳网史上第四位挽救赛点后拿到冠军的球员。在本届澳网正赛第三轮,李娜和捷克选手萨法诺娃的比赛,对方在第二盘拿到赛点,关键一分,萨法诺娃的穿越球刺破李娜的防线!有人说,在一刻上帝被坚守多年的李娜感动了,千钧一发之际,用她的小手指轻轻地触碰了进攻对手打出的那颗绿色的小球,球出界5厘米。这神秘的5厘米,让李娜“置之死地而后生”,奇迹逆转。此后的比赛,李娜势如破竹,一路高歌登顶成功。
                        对于李娜的成功,凤凰网特约评论员麦卡认为,这一切源于李娜思维方式的变化,年龄阅历的增长和教练卡洛斯的心理按摩,让她改变了长久以来看待问题的方式。从小开始,李娜接受的就是一种恐吓式的教育,她的努力源自对失败的恐惧,而非追逐成功路上的欣喜与满足,这让她始终处于一种紧绷的心理状态中,也使得她在面对记者的问题时——无论是关于失败的原因、出局的心情,抑或是退役的可能性——往往会生出一种“被恐吓感”,并由此陷入一触即发的对立情绪,从而作出在外界看来有心理防卫过度嫌疑的过激反应。卡洛斯的点拨和李娜自己的修炼,化解了李娜内心深处的恐惧感。这两年,她开始敢于大声地公开宣布自己的新年目标,敢于尝试技术的转型,敢于自嘲,她已不再是那个被失败恐惧症追赶得身心俱疲的人,虽然来自赞助商、观众和成绩的压力仍然巨大,她的眼神和动作中透露出的,却是享受与自信。
                        由此可见,从误解到和解才是李娜最大的胜利。与体制、与媒体、与观众和解,李娜最终完成了与自己的和解。而三年前在法网高举苏珊朗格朗杯时的如释重负,如今也终于被捧起达芙妮杯时更为纯粹的快乐取代。


                      198楼2014-02-11 16:55
                      收起回复
                        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学习如何做人。
                        但做人是什么??


                        199楼2014-02-11 16:55
                        收起回复
                          有人喜欢收藏么?
                          我现在很喜欢古币,木串(小叶紫檀,海南黄花梨,沉香),翡翠,…… 哈哈。
                          以前还喜欢邮票,画片,烟壳,纸币之类的印刷品。
                          据说中国现在有3000万人,在收集钱币。
                          这两年钱币的价格都涨疯了。
                          木器的价格也在疯长。
                          哈哈。只有邮票的价格在降。
                          盛世收藏。
                          现在的中国,是真进盛世了么?!


                          200楼2014-02-11 18:31
                          收起回复
                            在看李娜比赛~ 多哈首战。
                            加油!~


                            214楼2014-02-12 21:24
                            收起回复
                              今天有学生推荐我听邹越的励志演讲《让生命充满爱》。
                              感觉是红色演讲家。
                              讲的都是最正确的大道理,举的都是绝对不会政治错误的例子。
                              也不能说他说的没道理,但总感觉是骗小孩的玩意。
                              洗脑的东西。
                              回避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况。
                              不知道这个演讲者,本人是不是真的如此正直。
                              呵呵。
                              我是第一次听说这个人。
                              没听他的演讲,看的是网上流传的演讲稿。
                              感动中国。呵呵。


                              238楼2014-02-14 18:2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