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起笔。词的起笔,要能切定题旨,笼罩全篇大意。
一种起法,是以问句起: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林逋《点绛唇·草》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张先《一丛花令》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黄庭坚《清平乐》
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周邦彦《夜飞鹊·别情》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凡用问句起者,多在一问一答中表明了题旨。
另一种起法,是以对仗起: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柳永《望海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欧阳修《踏莎行》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晏几道《临江仙》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秦观《望海潮》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秦观《满庭芳》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周邦彦《少年游》
修竹凝妆,垂杨系马,凭阑浅画成图。——吴文英《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
词是一种叙事文体,其叙事是片断的、细节的、跳跃的、留白的、诗意的、自叙的,同小说等叙事文体不同,词的叙事要含蓄、典雅、文人化得多。(上说参见张海鸥先生《论词的叙事性》一文)词既是叙事文体,自免不了需要时、地、人物等叙事要素。故对仗起,一种是点明时、地、人物,另一种则是即情、景之细节片段特加渲染。至于既非问句,又非对仗的起句,除了点明时地人、渲染细节或拈出景、物而外,亦有直接点明题旨的。后者,以诗为词者最喜用之。
点明时、地、人物。如: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张先《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王安石《桂枝香》
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张耒《风流子》
即情、景之细节片段特加渲染: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晏几道《阮郎归》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张舜民《浪淘沙》
玉栏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李廌《虞美人》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颺残红。——谢逸《江城子》
睡起流莺语。——叶梦得《贺新郎》
人绕湘皋月坠时。——姜夔《小重山·赋潭州红梅》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姜夔《念奴娇》
点明题旨: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贺铸《六州歌头》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晁补之《临江仙·信州作》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梦绕神州路。——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吴文英《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