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归纳论证,前提为真,未必结论就真。最常见的归纳形式就是:由若干个别事例出发进行概括。比如我们见到每只狗都吃肉,那么就认为所有的狗都吃肉。这个结论未必正确的,可能有一天就发现了不吃肉的狗。
归纳不会确保结论一定正确,只是让我们对结论的解释更合理一些。
根据证据对结论的支持度、所举事例的质量以及概括的可信度不同,归纳论证可分为强弱两种。
归纳论证可以用来支持任何事实陈述。比如被告与原告,双方都尽可能寻找一切对自己论证有用的材料(比如书信、指印、物证、认证)等,来证明各自的结论。福尔摩斯凭借蛛丝马迹寻找凶手,也是一种归纳推理。
归纳论证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假说”,即一个实验应该予以证实或否证的陈述。科学的假说我们很熟悉,科学家都是针对假说进行各种归纳,比如宇宙大爆炸理论,科学家们就在找各种证据去证明,如果哪天发现绝对可以证实或否证的证据,那么这个假说就可以下结论了。我们终生都在使用假说,如果没有假说,那么一切归纳都是白费力气。比如我的东西丢了,那么我就会建立假说,然后寻找证据来证实或否证。
科学家根据特定的主题和目标来组织研究。而我们也会根据特定的考虑和假说调整我们的注意力。我们已经知道和希望的知道的每一件事都依赖假设和归纳论证。从早上出门找钥匙,到研究时间倒流。
由以上可知,我们所谓的大多数论证其实都不是论证。1、充满信心陈述自己的意见不是论证。论证超出意见本身,清楚表达只是论证的前提,论证需要其他的陈述和经验证据来演绎以支撑。 2、单独一个例子不能构成论证。只是一部分。大多数归纳都需要大量例子。同时还要应对不符合假说的例子。很多情况下,单个例子完全不够。 3、权威也不能构成论证。哲学中,权威正是大多数争论质疑的对象。除了数学的公理之类的。哲学的一个主要功用就是让我们对权威进行质疑,去思考自己应该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总是付诸权威是对我们自己的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