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居吧 关注:2贴子:161
  • 3回复贴,共1

【京都花羽】风过,请别再提起他的忧伤......(我眼中的蒋竹山)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供奉给贪吃的百度 


偶到三楼再发文 


1楼2007-11-09 20:20回复
    初识蒋捷是在沧月的那本《剑歌》里,沧月全文引用了竹山的“虞美人,听雨”。没有多想。一直当他又是一个满腹苍凉的乱世词人,仅此而已。但是当我清楚了解他的我所能查阅到的一切,我知道自己的判断是对的,又是错的。 

    蒋捷 宋、元间词人。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生卒年不详。度宗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其气节为时人所称。 

    蒋捷的词大多情调凄清。他没有正面地直接反映时代的巨变,而是采用“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女冠子〕)的方式,于落寞愁苦中寄寓感伤故国的一片深情。如“飞莺纵有风吹转,奈旧家苑已成秋”(〔高阳台〕),“星月一天云万壑,览茫茫宇宙知何处”(〔贺新郎〕),“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梅花引〕)等,都包含着山河易色、无处容身的悲哀。 

    〔虞美人〕《听雨》通过听雨一事,概括了作者少年、壮年和晚年三个时期的不同感受,身世家国之感极为痛切,其中“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二句尤其悲壮苍凉。但他的词又不尽是低沉暗淡的情调,时而振起一笔,开扩意境,呈现清丽色彩。 

    如〔贺新郎〕《秋晓》本写"万里江南吹箫恨",却于月影微黄的院落中点缀上青花、红枣,再推向白雁横天、楚山隐约的远景,使词中所表现的忧伤苦闷之情不致于过分沉抑。〔一剪梅〕写“舟过吴江”,其中“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等句,也冲淡了伤逝怀归的悲凉气氛。所以周济称其“思力沈透处,可以起懦”(《宋四家词选》)。 

    这当然与其词“炼字精深,调音谐畅”(《四库全书总目》)也是分不开的。对竹山词的评介,前人意见分歧很大。贬之者如冯煦,认为其“词旨鄙俚”,“不可谓正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陈廷焯更认为在南宋词人中“竹山虽不论可也”(《白雨斋词话》)。那是用姜夔、张炎的词作为标准来衡量的,实属偏见。 

    刘熙载的看法与此相反,他说:“蒋竹山词未极流动自然,然洗炼缜密,语多创获,其志视梅溪较贞,其思视梦窗较清。刘文房(刘长卿)为五言长城,竹山其亦长短句之长城欤。”(《艺概•词曲概》)称竹山为长短句之长城,固属过誉,但他从词品与词法两方面充分肯定了竹山词,还是颇有见地的。 

    总之,竹山词思想内容较充实,写作方法和风格多样化,不失为南宋高手之一。 

    有《竹山词》 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以上这些只是我从百度里搜索到的生硬的资料,竹山的生平轶事不多甚至可谓是“少得可怜。”竟让我无从查起,于是我只能从他的只言片语中去寻找一些他当年的心迹,即使我知道这样的难度很大。


    3楼2007-11-09 20:21
    回复
      竹山的确苦闷。身为一名知识分子,其理想无非是兼济天下以及独善其身。岂料生不逢时,正是国破家亡,个人的命运不足以抗衡历史的车轮。他还能兼济天下吗?本来可以,元朝有人请他去做官。但他必须爱国,所以只能放弃爱民的机会。他能独善其身吗?他似乎正在朝这条路上走,但又总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招引他回头——“是进亦忧,退亦忧”。 

      竹山在“凄凉一片秋声”中,写了一个秋夜中的种种秋声。阴历八月豆子开花时的雨,这里点出秋雨声杂风声率先而来。风雨凄凉,长夜难眠。风声中又传来了稀疏的更点声。这更声来自城门上的更鼓楼。 

      竹山以“豆雨声”起,以“雁声”收,写了秋夜中听到的十种秋声。但声声总离不了凄凉意,使一个正在发愁的人谛听这些声音,使作为声音的客体,严重地被染上“ 愁人 ”的主体印记,因而从笳声、雁声、蛩声、铃声中听到的,都是竹山的苦闷心声。 

      “一片春愁待酒浇”。竹山的愁绪因何而发,这片春愁缘何而生。竹山抓住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春愁是剪不断、理还乱。“红”“绿”颜色转变,竹山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心字香烧。”这不是一般的羁愁离恨,当中蕴含了更深的隐痛。是对当时环境的一种写照,是国破之恨的一种寄托。但这种国恨、家愁只以淡淡的景语结束,“云溶溶,风淡淡,雨潇潇”。 



      竹山素喜咏莲花,“我梦唐宫春昼迟,正舞到、曳裾时。”想象之中,她是作霓裳羽衣之舞唐宫美人。不免会使人想到白居易《长恨歌》中被渔阳鼓声催断的“霓裳羽衣舞”,景境迷离,裙禝飘雾,伴随着光茫四射的身姿,在人心头不断回旋。但“鱼阳鼙鼓动地来”惊破了舞曲,一晌贪欢的梦境霎时幻灭。临去秋波的一转,使梦境完全化为烟云。 

      暑意稍返的日子,晨曦初透天边,凉风习习,挽起水面的许多荷伞。十里河塘一片飞舞。虽然荷花面临秋天,将要凋零,这在刻画境界中,我似乎仍可体会它的空灵和迷惘。一篇好的词作不在于它要表现什么,首先应该看到它的词境的营造。它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美。这首词是一首咏风莲的绝唱。竹山写了一首挽歌。 

      “枫林红透晚烟青。”枫叶深红,是经霜长久。这恰如一个饱经折磨身乏神疲 ,凄恻迟暮的 
      老人。应是亡国后的二十多年 。他想“种竹”,因为竹节是被当作保持高节与虚心的象征的。种竹,实为寄托亡国遗民的心事。如果还不想改变自己的高尚节操,而只能“借竹为名”在词人故乡宜兴有竹山,在县东北六十里的太湖之滨,蒋捷曾隐居于此,故号竹山。 

      时间之易逝。“春风未了秋风到”,季节迅速地变换,其余是一片空虚。“老去万缘轻”,宛若又是一句“ 悲欢离合总无情”,竹山世属宜兴望族,加上少年即中科第,使他从骨子养成一种名士风流的气概。但朝代的更换,使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竹山只好在吟花赏月表示出对往昔盛事的眷念之情。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 
      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图。而一失群孤飞的大雁。恰是作为竹山自己的影子出现的。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他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东奔西走,四方漂流。竹山展示了这样一幅江雨图 ,一腔旅恨、万种离愁却都已包孕其中了。


      4楼2007-11-09 20:21
      回复
        《一剪梅•舟过吴江》大概是竹山最有名的词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已成千古名句。但我却最喜欢其中“秋娘渡与泰娘桥”一句,仿佛千头万绪,并置在两个简单的名词之间,缭乱缠绕,又清新如洗。一时间恍然如梦,仿若窥见两位女子的背影,袅袅婷婷,刹那间皮影似地消失在眼波之内、流光之中,勾起满腔酸楚,却无处可去。秋娘渡与泰娘桥。简单,深婉,无明。自此秋娘渡与桃叶渡一同成为芙蓉帐最深爱之地。后来,又多了一个碧石渡。 
           
        《虞美人》也是他的名作,窃以为可用高更的名画相比《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人生缩影于这四五十个字中,没有来龙去脉的生命,即将被死亡勾消,一切为之黯然。蒋捷并没有沉溺在自己的悲伤之中,他注视着自己的命运,就像高更注视着人类的命运。人生在处,雪泥指爪,一切将隐身于世界之暗……正如蒋捷《贺新郎•兵后寓吴》所悲叹:“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  
        你的忧伤让人心痛!我竟什么也不能做。除了眼中那些悄然沁出的水雾,就只剩下心痛! 
        你那挥之不去的忧伤划过,不似流星,掷地无声,泪过无痕,玻璃天空琉璃心。 
        曾经,你的往事,以诗意拈花,以画情扫云,以玲珑的心事沉思。可是,国家沦陷却让一切成了永恒的风景,只是留下苍凉的绿荫,让你独坐细数那些清晰的叶脉悲切的命运,细水仍然长流,浮云仍然漫游。所有的爱都在刹那间凝固,凝固在铜制的心字香炉里,青烟以飞天的姿势袅袅升起,再隐去……断在风中的尘缘里。 

        纵然忧伤曾沾满你的衣襟,滴湿了你的眼眸。 
        风过,请你别再提起了她的忧伤,我怕!我怕我会伤悲…… 


        全文完


        6楼2007-11-09 20: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