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吧 关注:1,192,113贴子:5,245,054
  • 4回复贴,共1

【脑抽拜山+灵感乍临】存储反物质原子的一种可能方式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拜山声明:
1.本航正在被应试绑架中。我不否认我就是个锑,所以随时欢迎各路大神对贴子正文不合理处怒喷吐槽各种黑,但必须以对所发正文内容的优化以及对本航的批评指正为交换,否则即使你创意无限思维敏捷学识渊博,也等价于小学生喷子。
2.鉴于物吧人员众多,首先不是谁都能当大神,再者吧友们都有各自的压力,所以本航对以小学生为代表的各路喷子之各种无厘头喷水照单全收,希望能够释放吧友们的部分压力,促进彼此学术或情感的沟通。
3.正文系本人对灵感稍加整理的产物,存在大量漏洞,欢迎补丁君!
4.广告君滚好不送!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5.请诸君穿好节操,否则本航可能把没穿节操的吧友误识为标识有“欢迎来搞”字样的广告君,现在请复习拜山声明第4条。
6.若吧友对正文有了新的想法,可能这个想法很普通,但还请畅言之,在探讨中共同进步也是学术的魅力之一。
由于此文涉及自由基反应,所以也会在化吧发。下面一次性把正文发完,篇幅已经压缩到绝大多数吧友有满满的信心和耐心把它一次性读完的程度了。


1楼2014-02-15 18:45回复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多数单个的原子并不稳定。它们或得失价电子,把自己锁在晶格上;或共用电子而形成共价键。反物质原子由于自旋与物质原子相同,所以共用正电子形成共价键的方式应与物质原子类似。这是利用自由基反应存储反氟原子的先决条件。
    反物质一旦与物质碰在一起就会湮灭,所以在物质世界里,反原子很不稳定。目前已成功存储的反质子和正电子能够稳定在电磁场内。反原子显电中性,所以不能直接用这种方法存储。
    我们暂且让反氟原子带上电荷,从反氟原子变成反氟离子。我们要使在反氟原子这个阶段停留的时间尽可能短,所以就必须给核提供足量的正电子,而反氟原子的高荷径比也决定了这一阶段被尽可能缩短。于是反氟原子核全部带上十个正电子变成反氟离子。反氟离子由于自旋而在空间激发磁场,所以能够稳定在磁场中某一点而不与容器壁碰撞湮灭。现在我们需要其他反原子来组装反应底物。
    当然,反原子是不稳定的,所以我们通过磁场筛选出目标原子核后暂时不给他们配备正电子,而先用存储反质子的方式存储这些目标原子核。
    接下来,就要将反原子核、正电子通过类似化学反应的过程组装成不稳定的极性基团。生成的反应底物同时与反氟离子接触,同时提供反应条件,使反应得以发生。
    自由基反应一旦发生,便会有少数反氟离子变成反氟原子,且生成的反氟原子核外正电子偏向不均匀。因而反应体系应使用极性容器且需外加电场强化反氟原子的“极性”而使其趋于一个介稳状态——既不是反离子;也不是反原子的标准模型,因为它的正电子分布不均匀而使它会像离子那样表现出原子的“极性”(可将反氟原子等效为原子团)。这种介稳的反氟原子因为“极性”强化而可能存在更长时间,但仍不可避免有一部分朝向错误的反原子与容器边界碰撞湮灭。为使存储的反氟原子维持在一定的量,就需要自由基反应不断发生以产生新的“极性”反原子使湮灭的部分得到补足。氟核所激发的电场强度大,使反原子“极化”更显著。
    该存储方式适用于易参与自由基反应元素的反原子(主要是非金属),对孤立反原子存储时间可能延长,可用于反原子的微观性质探究。只要控制自由基反应速率使反原子补给量与湮灭量在任意单位时间内平衡,即可能从宏观上获知反物质的某些性质。


    2楼2014-02-15 18:48
    回复
      现在是自问:1.如何在短时间内形成该流程中巨大的能量落差?
      2.是利用大爆炸产生反氟原子核还是反质子中子在环流器中抱成反氟原子核?
      3.反氟原子核生成后利用发生装置外真空吸出的同时用磁场分离正反氟原子核?
      4.用非匀强电磁场控制反氟原子核螺旋前进至存储容器?
      5.正电子由人工核转变产生后被真空吸出经类似质谱仪的磁场分离后同样进入存储容器?
      以及对存储容器提提我的一点想法:
      我以为反应容器的容器壁设置里面是液体(液体分子链节应可自由转动,即起码反应温度下为粘流态),以液体缓冲打向边界的反粒子。如此,从外到内就形成了“固体(广义的,包括沥青一类)--液体--物质液体与反物质粒子缓冲区--内核(反物质贮存区)”的体系。


      3楼2014-02-15 18:49
      回复
        @mingda1986 请师尊前来指点,谢谢,我想听听您对正文的看法^_^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2-15 21:06
        回复
          @火E刺猬 请刺猬君也来物吧说说呗= =(去不了化吧TAT介文在化吧被删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2-15 21: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