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意思是说君子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这里的“喻”字,有“领悟”、“明白”的意思。具体含义是指君子与小人价值取向不同,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所谓“利”,是指金钱、财富等物质利益;所谓“义”,是指道义、正义等超越物质利益之上的道德价值。君子行事按“义以为质”,做什么不做什么都是“义之与比”后才为之的。而小人只讲究私利,以利来衡量,会为利益舍弃道义,做事只想到有没有利可图。
一个真正的君子,必然是具有高尚精神追求的人。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他称赞学生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自己也是这样,“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对于品德高尚的君子来说,快乐不在于物质享受,而在于精神境界的追求,在于融于道的心灵深处的快乐。君子能够安贫乐道,孔子说:“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认为君子的修为以“道”为准,符合“道”,可以贵亦可以富,而若违背了“道”,那是坚决不行的。君子要“见利思义”,他把不义而来的富贵比作浮云,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一生追求真理、率学生周游列国而弘道。有一次,在陈国断粮,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是说君子即使陷于困厄的境地,依然要固守自己的志向,坚持自己的追求。而小人遇到困境,就会肆意胡为。他的学生子路说:“像我们这样在乱世中弘道,真是很难!”孔子说:“既然要弘道,就要在心中永远坚持道义,任何情况都不能动摇,就象那些松柏,无论天气多么寒冷,霜雪多么凌厉,都是常青不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