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地青春》
一、不眠之夜
毕业前的一天,我和同学李献文被通知到系办去,说有重要的事。济南的七月,骄阳似火,赶到系办,已是汗流浃背了。系办的秘书,我们经常戏称她陈老太婆的,一副很神秘的样子,见我们来了,先让我们坐下,然后迅速关上办公室门,转过身盯着我们。
陈老太婆个子不高,戴高度近视镜,表情经常严肃如法官,让人怕怕的。“莫非我们犯错误了?关门干什么,难道怕我们跑了?”正胡思乱想呢,陈老太婆开口了:“二机部九院来选人了,条件很高啊,又红又专,宁缺毋滥,可严了。山大那么多毕业生,只有你们两个被选上了,太不容易了,我祝贺你们!”此刻,她的脸上浮现出平时难得一见的笑容,听到这儿,我才松了一口气。
她转过身,从抽屉里拿出两个很小的带塑料皮的笔记本,递给我们,说:“一点小礼物,收下吧。”
我打开看时,第一页上写着她的祝词:听毛主席话,永做革命人。
我当时心情激动,很有些受宠若惊。说实话,我在大学里政治表现并不太好,大二时因为说了“三面红旗”的坏话,还受过一顿批判,毕业鉴定中赫然有“该生重业务不重政治,不靠拢组织,要求进步不迫切,经教育后才有所好转”之类的话。我的学习成绩尚可,说“专”,也许靠点谱;说“红”,那是绝对谈不上的,大学五年,竟然连个入团申请书也没有写啊。当时,涌上心头的第一个感触就是党太伟大了,太宽容了,我对党如此冷漠,它却依然信任我,把这样重要的工作交给我。想到这里,心里有些惭愧。
九院是干什么的,当时并不知道,虽然陈老太婆说是“国际阶级斗争的工具”其实和没说差不多,心想可能与国防有关,但压根没想到是原子弹。
回到宿舍,同学们议论纷纷,多数投来羡慕的目光,有一个留校做助教的还企图和我交换,当然,那是不可能的。
那天晚上,我通宵未眠。是兴奋?激动?对前途充满憧憬和向往?对神秘工作的紧张和不安?非也。我想到的是一件让我魂牵梦绕的一件心事。
我从小喜爱文学,喜欢写稿,几乎成了病态。但稿子难以发表,每次接到退稿,心里就要难受一阵子,难受劲一过,便又废寝忘食地写起来,总梦想有一天我写得东西能变成铅字,大二时,一篇二百字的“谈灰尘”终于在《山东科学小报》发表了,我当时的兴奋简直无法形容,后来又发表了十几篇“豆腐块”,别人怎么看不管他,自己却俨然以“科普作家”自居了。
进入保密单位,听说严禁向外投稿,我这多年的心血和追求不是付诸东流了吗?焦虑、沮丧又无可奈何,让我很是痛苦不堪。后来我才知道,我这点牺牲简直是微不足道的。九院副院长、著名科学家王淦昌在苏联杜布诺联合核子研究所,发现了一个基本粒子,叫“反西格玛负超子”,再努力一下,很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然而他接到国家的命令后,立即启程回国。我的一个姓方的室主任来九院之前在科学院是公认的新星,每年都有几篇论文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他的名字也突然在所有期刊上消失了。
难道他们都是自愿的吗?难道都是毫不犹豫?是的,很多文章都是这样写的,但我不太认同。别人怎么想我不敢臆测,反正我不是自愿的,是很勉强的。可能这样说会有人贬低我,说我境界太低,但事实确是如此,也只好实话实说了。
我在临近毕业的时候,已经做好了当一名普通中学教师的准备。我想,我可以一面教学,一面从事自己心爱的写作活动。我还梦想着,美国有一个阿西莫夫,苏联有一个伊林,他们写出的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科普著作,影响了多少人哪!为什么中国就不会有一个——然而,陈老太婆的几句话,彻底粉碎了我的梦想。当时的体制就是如此,组织一旦决定,就板上钉钉,无可更改了。
第二天,我把多年收集的一大堆科普参考资料,送给了有同样爱好的任同学,他喜出望外,我则心如刀绞。
一、不眠之夜
毕业前的一天,我和同学李献文被通知到系办去,说有重要的事。济南的七月,骄阳似火,赶到系办,已是汗流浃背了。系办的秘书,我们经常戏称她陈老太婆的,一副很神秘的样子,见我们来了,先让我们坐下,然后迅速关上办公室门,转过身盯着我们。
陈老太婆个子不高,戴高度近视镜,表情经常严肃如法官,让人怕怕的。“莫非我们犯错误了?关门干什么,难道怕我们跑了?”正胡思乱想呢,陈老太婆开口了:“二机部九院来选人了,条件很高啊,又红又专,宁缺毋滥,可严了。山大那么多毕业生,只有你们两个被选上了,太不容易了,我祝贺你们!”此刻,她的脸上浮现出平时难得一见的笑容,听到这儿,我才松了一口气。
她转过身,从抽屉里拿出两个很小的带塑料皮的笔记本,递给我们,说:“一点小礼物,收下吧。”
我打开看时,第一页上写着她的祝词:听毛主席话,永做革命人。
我当时心情激动,很有些受宠若惊。说实话,我在大学里政治表现并不太好,大二时因为说了“三面红旗”的坏话,还受过一顿批判,毕业鉴定中赫然有“该生重业务不重政治,不靠拢组织,要求进步不迫切,经教育后才有所好转”之类的话。我的学习成绩尚可,说“专”,也许靠点谱;说“红”,那是绝对谈不上的,大学五年,竟然连个入团申请书也没有写啊。当时,涌上心头的第一个感触就是党太伟大了,太宽容了,我对党如此冷漠,它却依然信任我,把这样重要的工作交给我。想到这里,心里有些惭愧。
九院是干什么的,当时并不知道,虽然陈老太婆说是“国际阶级斗争的工具”其实和没说差不多,心想可能与国防有关,但压根没想到是原子弹。
回到宿舍,同学们议论纷纷,多数投来羡慕的目光,有一个留校做助教的还企图和我交换,当然,那是不可能的。
那天晚上,我通宵未眠。是兴奋?激动?对前途充满憧憬和向往?对神秘工作的紧张和不安?非也。我想到的是一件让我魂牵梦绕的一件心事。
我从小喜爱文学,喜欢写稿,几乎成了病态。但稿子难以发表,每次接到退稿,心里就要难受一阵子,难受劲一过,便又废寝忘食地写起来,总梦想有一天我写得东西能变成铅字,大二时,一篇二百字的“谈灰尘”终于在《山东科学小报》发表了,我当时的兴奋简直无法形容,后来又发表了十几篇“豆腐块”,别人怎么看不管他,自己却俨然以“科普作家”自居了。
进入保密单位,听说严禁向外投稿,我这多年的心血和追求不是付诸东流了吗?焦虑、沮丧又无可奈何,让我很是痛苦不堪。后来我才知道,我这点牺牲简直是微不足道的。九院副院长、著名科学家王淦昌在苏联杜布诺联合核子研究所,发现了一个基本粒子,叫“反西格玛负超子”,再努力一下,很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然而他接到国家的命令后,立即启程回国。我的一个姓方的室主任来九院之前在科学院是公认的新星,每年都有几篇论文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他的名字也突然在所有期刊上消失了。
难道他们都是自愿的吗?难道都是毫不犹豫?是的,很多文章都是这样写的,但我不太认同。别人怎么想我不敢臆测,反正我不是自愿的,是很勉强的。可能这样说会有人贬低我,说我境界太低,但事实确是如此,也只好实话实说了。
我在临近毕业的时候,已经做好了当一名普通中学教师的准备。我想,我可以一面教学,一面从事自己心爱的写作活动。我还梦想着,美国有一个阿西莫夫,苏联有一个伊林,他们写出的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科普著作,影响了多少人哪!为什么中国就不会有一个——然而,陈老太婆的几句话,彻底粉碎了我的梦想。当时的体制就是如此,组织一旦决定,就板上钉钉,无可更改了。
第二天,我把多年收集的一大堆科普参考资料,送给了有同样爱好的任同学,他喜出望外,我则心如刀绞。